公益诉讼的社会价值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益诉讼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它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变革而新兴的一种新型诉讼制度。它主要借助私人力量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以纠正公共性违法行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也产生了大量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也不断出现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引发的诉讼如何完善现有的公益诉讼制度,构建合理的诉讼模式,让公益诉讼的社会价值真正发挥出来,为公益诉讼的发展尽一份力,是本文所重点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价值 社会价值的制度环境 完善措施
  一、公益诉讼的理念
  1、概念
  关于公益诉讼的定义,国内有学者将公益诉讼定义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根据法律授权,就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诉讼,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活动”。在实际的司法情形中,公益诉讼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专门司法程序,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对个人或组织根据法律授权以自己名义提起的违法侵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等公共秩序的行为的诉讼进行审理和判决,从而依法处理违法的司法活动。
  2、公益诉讼的特征
  (1)当事人的特殊性
  一般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中的原告,必须与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在公益诉讼中,公益诉讼案件的原告可以是与侵害后果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为维护国家、社会利益的任何组织或个人。在公益诉讼中,只要有关主体的行为侵害了国家或不特定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或具有损害的潜在可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起诉。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可以是特定的国家机关,也可以是相关的组织或个人。原告和案件是否具有直接利害关系,不是诉的构成要件。无任何直接利害关系的组织和个人有权起诉违法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行为。
  (2)公益诉讼具有预防性
  以前绝大多数传统型的诉讼都属于损害赔偿之类的诉讼,随着公益诉讼案件的日趋增多,与之相应的预防性诉讼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公益诉讼成立的前提既可以是侵害行为己经对现实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也可以是存在损害公共利益的危险性,即尚未造成现实的损害,但有损害发生的潜在可能。所以公益诉讼成立的前提是有关主体对公共利益有侵害行为,不论这种行为是否己经给国家、组织或个人造成了损害,这样就可以把侵害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使利益的损失降至最小点,以便更有效、及时地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3)公益诉讼判决效力的扩张性
  在私益诉讼中,除“形成判决”外,民事判决一般不具有“对世效力”,即其效力仅及于诉讼当事人。公益诉讼则不同,在公益诉讼中,公益诉讼的生效判决除对直接参加诉讼的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以外,还对不特定的人产生法律效力,这里所说的不特定的人是指其权益受到损害,但未参加诉讼的人。
  (4)生效判决结果影响的广泛性
  公益诉讼所产生的生效判决结果,对公共政策的调整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维护公共利益角度来看,它对公共政策具有判断是非曲直的功能。此外,公益诉讼的生效判决结果还具有广泛的法律效力。私益诉讼的诉讼结果只调整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解决的是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纷争,影响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公益诉讼争议的利益通常具有公共性,代表着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诉讼结果往往是国家、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机构的重大决策调整或改变,甚至是修改某项法律法规,这种诉讼效果已经有指向未来的意义。
  二、公益诉讼的法律实践价值
  1、公益诉讼制度完善了我国现有的程序法
  无救济即无权利,尽管现行法律赋予了公民诸多权利,但这些权利却存在大量不可诉的情形,如《合同法》和《民法通则》中都规定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是无效的,但都没有规定相关救济程序,更没有涉及到上述主体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利,这使得实体法的存在形同虚设。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可以弥补这些规定的不足,在公益诉讼制度中,只要任何普通公民认为不法行为侵害了公共利益,均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被侵害的利益,维护公共权利。程序法相对于实体法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随着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散见于宪法、民法和行政法等法律中的公益实体权利将有实现的可能性。反过来程序法的发展和完善又会促进实体权利法立法的发展。
  2、有助于树立司法权威,体现司法能动性
  公益诉讼制度的实质是用司法手段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规范一切组织和个人的行为,防止违法行为逃避法律的制裁。从司法角度来说,公益诉讼制度是对违法行为的一种司法弹幼。公益诉讼能够发挥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职能,实现司法权对经营权和行政权的制约。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司法机关积极行使审判权,维护公共利益的要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司法权的行使是在创制着法律制度,己不仅仅局限于执行法律。
  3、有利于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唤起社会公众的维权意识
  在公益诉讼中,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任何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组织和个人都可以作为适格的原告进行起诉,这使得每个公民都能意識到自己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社会整体利益,鼓励公民用法律武器来捍卫个人及社会的合法权利。随着人们法的价值观的提高和改变,法律意识也与之相适应发生了变化,人们更注重对公益的维护,因为公益诉讼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也切实关切到每一个人的利益。公益诉讼为公民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或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个体出于对正义的追求和公益的维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媒介。
  4、公益诉讼制度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法治应包含两种意义: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有助于实现以司法权力制约行政执法权力,可以很好制衡行政权力,以人民主权制约国家权力。如果一个执法机关掌控了某一部法律的执法权,并利用其谋取利益,那么这部法律要么变成了某些执法人员侵犯人们权益的工具,要么变成一纸空文。为了防止执法机关滥用执法权,必须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这就要求建立公益诉讼制度,通过人民提起的诉讼,由司法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作出裁决,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发挥公益诉讼社会价值的制度环境及完善措施
  为改善我国公益诉讼目前的现状,突破直接利害关系人的范围,将公益诉讼的诉权真正赋予能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民事主体。我国应借鉴国外公益诉讼成熟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提起主体的范围应该采用多元化方面完善我国公益诉讼制度。
  1、检察机关应成为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
  从世界各国来看,大多数国家都规定检察机关有权提起民事诉讼以维护公共利益,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的立法例,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构建检察机关参与民事公益诉讼的相关制度。检察院通过提起民事公诉的方式可以弥补公共利益保护方面的缺失。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既有必要,又切实可行。从检察制度产生以来,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就以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出现。赋予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提起公诉权是符合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能特点的,也是公益诉讼国家干预原则中的最佳体现。
  2、赋予社会团体公益诉讼原告的资格
  社会团体应包括社会的公益性组织和法人团体。社会公益团体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对政府活动的监督和参与,对社会公益及成员利益的保护并维护与之相关的公共利益。西欧一些国家的“社会干预”理论,赋予与案件不具有实体利害关系的组织或人以原告资格,便于他们起诉,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被侵害的公共利益。梁慧星认为:应畅通公民个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为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公益诉讼的渠道。社会团体更有益于发挥社会力量去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因为他们的人力和物力往往比个人的力量更强大。为了更好地保护公共利益,应通过立法对原告作扩张性解释,摆脱“无诉之利益便无诉权”理论的束缚。即以检察机关为主导,同时赋予任何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
  3、公民应有权利提起公益诉讼
  在现行法律制度的规定中,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其有权通过法律途径提起公益诉讼进行维护,应通过立法鼓励律师提起或参与公益诉讼,具体措施是赋予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突破原告资格的直接利害关系标准。提起主体采用多元化形式,实际上有利于保护公共利益;只要有证据证明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可能或者已经遭受到不法侵害,相关个人或者组织就可以以原告资格提起诉讼。无论何种性质违法行为,只要其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就应当允许提起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的社会价值,无论从法律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来说,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它所发挥的价值是其他诉讼和制度所不可替代的。然而,由于公益诉讼在我国存在的时间还比较短,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诸多漏洞,我们要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让其社会价值真正的发挥出来,为此,对于传统的诉讼理论要大胆予以修正,对于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要大胆地予以修改或废止,要积极主动地研究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并经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经验,把公益诉讼制度尽快建立起来。在制度选择和设计上,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发展,逐步完善,既要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又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我国建立并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不会太遥远,在通过理性的制度构建后,公益诉讼制度将会在我国的法治进程中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卓著:《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法律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第42页。
  【2】伍玉功:《公益诉讼制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7-78页。
  【3】陈光中主编:《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32页。
  【4】伍玉功:《公益诉讼制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7-81页。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今社会,动画片以强大的活力占据了幼儿的生活世界,对幼儿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动画片被引入到学前教育领域中,纳入了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视野。本文对针对学前教育中其动画片运用现状进行研究,了解到动画片在学前教育中有着较强的教育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本人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 动画片 运用 意义  随着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影碟
期刊
三分钟跳绳主要测试反应能力和耐力。今天简要谈谈我对学生跳绳进行训练的方法。  一、解决握绳姿势  握绳要握在绳柄的中后端,露出计数器手心向下,跳绳的长度以单脚踩住跳绳中端绳柄张提到大致腰部的位置为准具,体高度因人而异适当调整。手上技术要注意上臂贴体手腕转动用力。很多学生是靠肩关节为轴转动跳绳的,那样就会很累。腿部技术要注意,膝关节微弯曲。主要靠脚踝力量跳绳,并且是前脚掌起跳,起跳高度为刚能过绳子为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人们对接受教育形式越来越重视。好的教育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更能促进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接受教育应从小开始,随着课程的深入开展教育模式不断改变,数学能够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维及直觉思维,尤其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构建数学学习知识体系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工作重点与难点。本文主要讲述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考问题
期刊
【摘要】:通过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充分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促使学生在掌握语文课程知识点的过程中能够真正获得美、感受美、体会美和享受美,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旨在为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丰富小学生的情感内涵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情感教育  情感是小学生整个成长阶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
期刊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性科目之一,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创设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并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在新课导入环节合理创设情境,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情感体验的目的,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本文将简述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并提出了其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期刊
【摘要】:2017版高中英语新课标以“立德树人”为基本方针,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共包括学习能力,语言技能,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在这篇论文分析中,将具体切入教材中的教学点,来详细分析教材内容中体现核心素养的各个层面。  【关键词】:新课标 核心素养 英语教材  一、单元整体规划,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提升  模块六第三单元的标题是“understanding each other”,显然,这
期刊
【摘要】:多姿多彩的自然资源以及内涵丰富的人文资源,为幼儿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幼儿教师应当积极挖掘当地的乡土资源内涵,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生活魅力,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提高美术创新能力。借助乡土资源开展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美术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常见的自然资源、废旧材料制作美工作品,体验创造的乐趣。基于此,本文以河源地区为例,立足幼儿美术教育实际,探讨如何利
期刊
【摘要】:教育工作不仅关系着每个学生成长和发展,更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进步,做好教育工作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我国对教育事业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因为它对学生思想情感和心理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价值观念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各地中小学校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时候,许多农村地区却由于经济、人力和教育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一直难以有效展开思想品德教育工
期刊
【摘要】:伴随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初中阶段的教育逐渐重视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针对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环节,更需要全方位提高学生英语的自主学习性。因此,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贯彻,需要老师建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培育出越来越多的全方位发展的优秀学生。因此,文章根据初中阶段英语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初中 英语 自主学习  引言:  自
期刊
【摘要】:现阶段,中职院校在向社会输送专业性人才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中职教育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工作中容易产生薪资与期望值不符、不适应企业管理、技术水平低的情况,造成换岗或者换职业的情况,还有部分创业学生由于专业水平低,对社会规则不适应以及心态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创业成功率低的情况。为此,中职院校需要更加注重德育课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意义,将德育渗透到中职生的职业规划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