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校园的园林绿化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c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的园林绿化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主,围绕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优良的环境。“环境育人”,校园中良好的绿化环境,能满足师生生理、心理上的需求,使人得到休息放松、心地平和、感情端正。对健康品格的塑造具有潜在的感染作用。随着园林绿化发展的趋势,人们对绿化的要求不再是一、两块草坪,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把校园绿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做,按照学校性质、师生的心理特点、功能要求和经济状况,营造出一个鲜明时代特征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多层次绿化空间。
  Abstract: the landscape university, in order to education teaching primarily, around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aff work, study and life, provide good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campus of good green environment,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meet the demand of the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make the person get relax, a peaceful, feeling good. The character of the health of the shape of the infection has the potential role. With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scape, the peopl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reen is no longer a, two pieces of the lawn, three, four flower bed. But to the campus green campus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o do, according to the schoo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ure, the function requirement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to create a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Times and the unique art style of multi-level green space.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大学校园绿化的基本原理
  1.1园林美学与景观设计原理
  中国园林美学主要是探索在审美客体与主体之间所构成的审美关系里,向主体提供符合发展的审美需要的客观条件,即创造出懂得美以及相应地接受了真善教育的主体。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园林绿化的手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的天人关系。大学校园绿地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就是要运用园林美学与景观设计学原理,科学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因地制宜,形成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的景观体系。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创造出优美实用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
  1.2园林植物学与生态学原理
  园林植物学是研究园林植物的种类、习性、栽培及应用的科学,是园林植物造景的理论依据。作为绿化的素材,园林植物科学合理的应用,不但能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还能创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在校园景观的塑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学一词是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于1866年在《普通生物形态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从创建开始起,它就把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内容而一直延续至今。运用园林植物学与生态学原理进行植物造景,科学合理地创造出多层次、全方位、多色彩、生态型、园林式校园环境这是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如耶鲁大学校园中,乔、灌、草科学合理地复层搭配,创造出相适的植物群落,同时植物季相变化明显,呈现出宜人的生态景观
  1.3心理学与环境行为学原理
  校园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对大学校园绿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恰当的运用环境行为学和心理学原理,分析大学校园师生的心理特征及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创造出符合大学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普遍心理和行为习惯的校园环境。
  从生理的需要知道精神的需要,主体的数量呈现明显递减的“金字塔”形。在大学校园中,对于有着较高知识文化和审美标准的大学师生而言,安全、认同、自我实现、学习与美学的需要尤为重要,在校园绿地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就要以此为出发点,考虑大学师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在空间的创建上要想方设法将这些抽象而迫切的心理需要,通过绿化的手段以软硬景观的物质形态得以物化,给予满足。
  2.大学校园绿地的功能
  2.1提高生态质量。
  校园绿地的植被、水体能够以其所具有的自然性能,产生一定的生态效应,改善和提高校园的自然生态的质量。
  2.2环境保护功能。
  校园内的植物能够调节气温、湿度,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杀菌防病、减弱噪声等功能。
  2.3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绿地为校园景观平添无尽的色彩和意境,为师生提供清新、优美的自然氛围和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
  2.4起到隔离、保护作用。
  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把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道路等各个不同的功能区域有机地隔离开来,提高了各个区域的安全度。
  3.校园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1存在的问题
  3.1.1缺乏科学认识和长远规划
  由于校园园林绿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加上师生对校园绿化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不够,校园绿化建设的作用和价值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校园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校园园林规划设计与校园建设不同步,规划方案缺少前瞻性、长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有些高校公共绿地反复多次改造,树种频繁更换,如此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
  3.1.2缺少规划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氛围由于重视不够,有的高校在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上投资较少或不投资,只是简单地在建筑周围安置一些绿地或照搬照套公园绿化规划模式,没有体现自身的文化和美学内涵;有的高校盲目投资,在设计上过分追求新、奇等观赏效果,追求理想化的高标准设计,忽略了校园原有的经济、环境、文化等因素,没有把园林建设的基本规律与学校特点相结合,导致设计与操作脱节,不能体现校园文化特色,使得总体设计水平难以达到较高的层次。
  4.2解决办法
  4.2.1面向未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做好总体规划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在对信息技术发展美好憧憬的同时,更加眷恋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高校校园建设应遵循让信息化与园林化和谐并存的“信息园林”的建设理念,营造一个既具有传统文化氛围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师生学居环境。应在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指导下,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做好总体规划。
  4.2.2合理配置植物
  发挥植物群落的最大生产率,充分注意乔、灌、花草等对环境改善有益的植物群落的综合运用,以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把握好树、草、花的比例,尽可能选择多种乔灌木和地被植物,利用植物不同冠型、色彩、质感,搭配成错落有致的生态植物景观。
  4.2.3科学养护管理
  保证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三分种,七分管”,校园绿化建设必须遵循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达到良好的绿化景觀。
  5.结语
  学校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应结合大学的性质、办学宗旨,通过充分研究大学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式,以绿化的手段塑造文化意境,体现大学独特的人文内涵,彰显独特的个性,游息于柳暗花明的绿色校园,品赏于人文浓郁的亭廊格架,冥想于水木明瑟的山石池泉,沉思于曲径通幽的静谧空间,师生自会感到清静闲适,悠然自得,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身心得以放松和自由——这就是大学校园应有的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也是大学校园绿化的最终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朱元恩.大学校园环境景观的概念设计[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5):406-409.
  [2]鲍新梅,杨金华.论高校校园树草配植艺术[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1,(1):18-20.
  [3]雷泽湘,费永俊.高校校园绿化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J].环境与开发,2000,(2):16-17.
  [4]沈济黄,叶长青.信息园林——构建新世纪信息化、人文化的景观大学城[J].新建筑,2002,(4):12-15.
  [5]关崇.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
  [6]雷泽湘,费永俊.高校校园绿化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J].环境与开发,2000,15(2):16-17
  [7]张江雪,李亮,王姣娥,徐伟.高校校园绿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6):204-206
  [8]卞阿娜,甘永洪,方份.大学校园绿化探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102-105
  [9]王荣山,高占山.论高等学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特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456-457
  [10] 安运华.长江大学校园绿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介绍了公路沿线景观的特点,在分析自然、人文景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公路景观设计原理.进行景观规划性设计实践,讨论公路沿线的景观规划方法。  关键词: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施工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along the road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a
期刊
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的室外给排水施工质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施工人员进行参考,以期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室外给排水施工的质量,使广大人们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室外给排水;施工质量;质量控制策略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outdoor const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并在一定范围内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大量事实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产品质量就是战胜对手的法宝。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经济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s a kind of special commodity, the engineer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特征和安全事故理论,指出尽可能地采用危险源前馈控制和预防控制方式,提高控制效果。  关键词:事故理论,施工,安全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features and safety accident theory, and points out that th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新形势下我国生态环境污染减排工作进行分析论述,最后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污染,减排工作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the new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reduction work in our country, this pa
期刊
摘要:本文就主要针对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土建工程 土建施工 清水混凝土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ater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simple discussion.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
期刊
摘要:以生长第4年和第8年紫花苜蓿为对象,研究了3个腐殖酸肥水平对苜蓿的生长及各茬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肥后紫花苜蓿的株高、节间数、节间距、茎叶比以及干产产量均有所增加;两个生长年限苜蓿的各刈割茬次140kg/hm2施腐殖酸肥处理一级分枝均高于其对照,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紫花苜蓿;腐质酸肥;草产量  Abstract: the growth in 4 and 8 year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性能特点及其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和管混凝土的施工与质量检测。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结构设计;节点;混凝土;质量检测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pplication in struct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全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technology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detailed analysis and
期刊
摘要:综述了我国无土栽培的突出特点及发展现状,对我国无土栽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就无土栽培研究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无土栽培;突出特点;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are reviewed 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of soilless cultivation and cur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