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投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没有公认的理论能够全面准确地告诉我们究竟投资多少才算恰当。国企受国家政策以及企业性质的影响,其信息化投资考虑的因素与非国企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国家政策、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创新等三个方面分析国企信息化投资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国有企业;信息化投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信息化是促进企业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手段本身的快捷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在管理上所能达到的规范性、透明性和先进性等,是传统管理手段无法达到或难以比拟的。然而信息化投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许多国企领导对信息化应当投资多少感到困惑。不少国企的领导说:我们在信息化方面有比较充足的预算,我已经投资不少了,但每年新的信息化项目投资提案还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我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国企的信息化投资受到国家政策、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变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企的决策者要从战略的角度、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完整地看待国企的信息化投资问题。
一、国家政策促进国企信息化投资
党和国家历来把信息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七大主要任务之一,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党的十七大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列,提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作为对国家承担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国企,必须进一步深化对信息化发展的认识,加强对信息化的投资。
(一)采用评价方式,引导国企信息化投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管理信息系统系主任李东教授说过:“中国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由‘政府推进’到‘政策引导、市场推动’的转变过程。”政府是很多国企信息化的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早期信息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政府,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国企信息化投资工作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及地方国资委每年都会对国企的信息化工作会提一些具体的要求,对国企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原则进行统一引导,同时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规定: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以中央企业的总体水平为对象,建立特定的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中央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信息化过程和信息化效果作出评价。国企在信息化投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项评价指标。
(二)以优惠政策扶植国企信息化投资
与此同时,国家也会采取必要的优惠政策,扶植国企的信息化建设。常见的优惠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1)税收政策。即国家对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资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的政策优惠;(2)利率政策。即国家对企业投资在信息化上的信贷资金,给予贷款利率的优惠政策。信息化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一旦企业的投入没能获得预期效果将可能会威胁到企业的发展,如很多大型国企每年在ERP系统上投资都要上亿。国家的扶植政策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化投资的风险,因此国家的扶植政策应当作为国企信息化投资强度的重要依据。
二、不同信息化发展阶段的信息化投资需求差异大
国企的信息化的发展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是紧密相连,基于企业的成立时间、信息化投入的强度等原因,企业所处的信息化发展阶段也不同,信息化投资需求的差异是比较大的。
关于企业信息化阶段有多种划分。我国学者在总结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以及研究信息系统集成轨迹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信息化四阶段发展理论:即单点数字化阶段、单点自动化阶段、联合自动化阶段和虚拟化企业阶段。
(一)单点数字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个别部门的基本数据和文件开始进行数字化处理,还没有使用数据库,或使用了数据库,但仅限于编辑、查询、输出,没有进一步的功能开发。这个阶段对应的是国企的成立初期,企业的组织结构和部门的职能还不明确。这个阶段的信息化投资很少,最主要的信息化投入是购买个人办公电脑。很多国企甚至在费用预算中没有信息化费用,所需的费用从行政费用中支出。
(二)单点自动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一些部门业务流程开始通过建立数据库实现自动化,部门内部的信息资源逐渐走向有序化,但数据库处于分散组织状态。这个阶段是国企成立两三年后,各部门的职能比较明确了,为了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而开展一些信息化工作。在这个阶段,各部门都有很多明确迫切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同时软件提供商也能提供很多成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如在企业建立OA、CAD、CAM等系统。因此这个阶段的信息化投资就比较大了,而且投资重点在分散的信息系统建设。如一个成立两年多的1000人规模的国企,2013年的信息化投资达到了七千多万,其中信息系统建设费用达四千多万,网络通讯费用近两千万。
(三)联合自动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有了集成框架,部门之间能够实现数据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數据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我国的大多数国企信息化都处在这个阶段,这时部门独立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得到了满足,国企的组织结构实现扁平化,站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信息化的集成化管理。通常,国企会重点投资建设几个大型的系统来实现企业数据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如在企业建立ERP、Portal等。国企的信息化投资强度比第二阶段更大。
(四)虚拟化的企业阶段
处在这个阶段的企业已成为一个智能主体,能快速反应市场,并能利用与其他企业的协作,快速组织生产,满足市场需求。这个阶段是目前国企信息化的目标,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将有质的变化。目前很多软件公司对这个阶段的信息化工作只是有个初步的解决方案。如IBM提出了“智慧企业”的解决方案。要实现这一阶段的信息化目标,同样需要大量的信息化投资。 三、信息技术创新驱动国企信息化投资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西方国家走的是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而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就迎来了信息化。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通过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国企推动“两化”融合,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渗透到工业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原料采购、庫存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环节,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因此信息技术的每一步创新都可能驱动国企某个环节的信息化投资。
信息技术的创新可以是软件或硬件的局部创新,也可以是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整体创新。局部创新以手机相关信息技术为例,对企业信息化影响较大的是2008年手机发展了移动互联网功能和2010年加入传感器功能。很多经常开会、出差或野外工作的国企员工,有非常迫切的移动办公的需求。2008年后,很多国企,特别是有海外业务的,新上的系统都会增加移动办公的功能,同时还会对一些旧的系统进行改造以适应移动办公的需要。2010年手机有了传感器后,就能实现数据采集,GPS定位等功能,有力推动了国企物联网和EPR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整体解决方案创新的最突出例子就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大规模计算的信息处理方式。<<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均把云计算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企是纷纷响应号召,大力加大云计算投资,实现信息化服务的升级,极大地提升企业的业务效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田杰棠调研得出国内的私有云建设速度还是很快的,但多集中在一些实力强大的大型国企中。可见国企的信息化投资对信息技术的创新是很敏感的。
四、结束语
本文所谈的是国企信息化投资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经过十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国企的信息化进入了理性投资阶段,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良性互动,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很好基础的情况下,更加重要的是抓好应用。深化应用才能够充分体现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从而进一步推动建设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因此,一些专家指出,我国国企信息化投资正步入一个以深化应用为导向的新阶段,而深化应用的成功更有赖于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的结合,这对已进入信息化深水区的国企来说更加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伟玲,肖拥军.我国信息化发展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3(1):24-26.
[2]朱立新.陈显中.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J].商场现代化,2005(6):75-78.
[3]张庆武,郭东强.国家政策对信息化投资的影响[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1):67-71.
[4]裴贞,徐新,于申.步履艰难的国企信息化之路[J].中国建设信息,2007(4):67-70.
[5]樊海云.信息化规划与实践——信息化价值创造从无序到有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
关键词:国有企业;信息化投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信息化是促进企业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手段本身的快捷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在管理上所能达到的规范性、透明性和先进性等,是传统管理手段无法达到或难以比拟的。然而信息化投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许多国企领导对信息化应当投资多少感到困惑。不少国企的领导说:我们在信息化方面有比较充足的预算,我已经投资不少了,但每年新的信息化项目投资提案还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我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国企的信息化投资受到国家政策、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变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企的决策者要从战略的角度、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完整地看待国企的信息化投资问题。
一、国家政策促进国企信息化投资
党和国家历来把信息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七大主要任务之一,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党的十七大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列,提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作为对国家承担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国企,必须进一步深化对信息化发展的认识,加强对信息化的投资。
(一)采用评价方式,引导国企信息化投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管理信息系统系主任李东教授说过:“中国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由‘政府推进’到‘政策引导、市场推动’的转变过程。”政府是很多国企信息化的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早期信息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政府,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国企信息化投资工作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及地方国资委每年都会对国企的信息化工作会提一些具体的要求,对国企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原则进行统一引导,同时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规定: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以中央企业的总体水平为对象,建立特定的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中央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信息化过程和信息化效果作出评价。国企在信息化投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项评价指标。
(二)以优惠政策扶植国企信息化投资
与此同时,国家也会采取必要的优惠政策,扶植国企的信息化建设。常见的优惠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1)税收政策。即国家对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资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的政策优惠;(2)利率政策。即国家对企业投资在信息化上的信贷资金,给予贷款利率的优惠政策。信息化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一旦企业的投入没能获得预期效果将可能会威胁到企业的发展,如很多大型国企每年在ERP系统上投资都要上亿。国家的扶植政策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化投资的风险,因此国家的扶植政策应当作为国企信息化投资强度的重要依据。
二、不同信息化发展阶段的信息化投资需求差异大
国企的信息化的发展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是紧密相连,基于企业的成立时间、信息化投入的强度等原因,企业所处的信息化发展阶段也不同,信息化投资需求的差异是比较大的。
关于企业信息化阶段有多种划分。我国学者在总结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以及研究信息系统集成轨迹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信息化四阶段发展理论:即单点数字化阶段、单点自动化阶段、联合自动化阶段和虚拟化企业阶段。
(一)单点数字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个别部门的基本数据和文件开始进行数字化处理,还没有使用数据库,或使用了数据库,但仅限于编辑、查询、输出,没有进一步的功能开发。这个阶段对应的是国企的成立初期,企业的组织结构和部门的职能还不明确。这个阶段的信息化投资很少,最主要的信息化投入是购买个人办公电脑。很多国企甚至在费用预算中没有信息化费用,所需的费用从行政费用中支出。
(二)单点自动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一些部门业务流程开始通过建立数据库实现自动化,部门内部的信息资源逐渐走向有序化,但数据库处于分散组织状态。这个阶段是国企成立两三年后,各部门的职能比较明确了,为了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而开展一些信息化工作。在这个阶段,各部门都有很多明确迫切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同时软件提供商也能提供很多成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如在企业建立OA、CAD、CAM等系统。因此这个阶段的信息化投资就比较大了,而且投资重点在分散的信息系统建设。如一个成立两年多的1000人规模的国企,2013年的信息化投资达到了七千多万,其中信息系统建设费用达四千多万,网络通讯费用近两千万。
(三)联合自动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有了集成框架,部门之间能够实现数据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數据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我国的大多数国企信息化都处在这个阶段,这时部门独立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得到了满足,国企的组织结构实现扁平化,站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信息化的集成化管理。通常,国企会重点投资建设几个大型的系统来实现企业数据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如在企业建立ERP、Portal等。国企的信息化投资强度比第二阶段更大。
(四)虚拟化的企业阶段
处在这个阶段的企业已成为一个智能主体,能快速反应市场,并能利用与其他企业的协作,快速组织生产,满足市场需求。这个阶段是目前国企信息化的目标,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将有质的变化。目前很多软件公司对这个阶段的信息化工作只是有个初步的解决方案。如IBM提出了“智慧企业”的解决方案。要实现这一阶段的信息化目标,同样需要大量的信息化投资。 三、信息技术创新驱动国企信息化投资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西方国家走的是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而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就迎来了信息化。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通过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国企推动“两化”融合,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渗透到工业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原料采购、庫存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环节,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因此信息技术的每一步创新都可能驱动国企某个环节的信息化投资。
信息技术的创新可以是软件或硬件的局部创新,也可以是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整体创新。局部创新以手机相关信息技术为例,对企业信息化影响较大的是2008年手机发展了移动互联网功能和2010年加入传感器功能。很多经常开会、出差或野外工作的国企员工,有非常迫切的移动办公的需求。2008年后,很多国企,特别是有海外业务的,新上的系统都会增加移动办公的功能,同时还会对一些旧的系统进行改造以适应移动办公的需要。2010年手机有了传感器后,就能实现数据采集,GPS定位等功能,有力推动了国企物联网和EPR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整体解决方案创新的最突出例子就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大规模计算的信息处理方式。<<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均把云计算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企是纷纷响应号召,大力加大云计算投资,实现信息化服务的升级,极大地提升企业的业务效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田杰棠调研得出国内的私有云建设速度还是很快的,但多集中在一些实力强大的大型国企中。可见国企的信息化投资对信息技术的创新是很敏感的。
四、结束语
本文所谈的是国企信息化投资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经过十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国企的信息化进入了理性投资阶段,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良性互动,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很好基础的情况下,更加重要的是抓好应用。深化应用才能够充分体现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从而进一步推动建设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因此,一些专家指出,我国国企信息化投资正步入一个以深化应用为导向的新阶段,而深化应用的成功更有赖于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的结合,这对已进入信息化深水区的国企来说更加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伟玲,肖拥军.我国信息化发展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3(1):24-26.
[2]朱立新.陈显中.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J].商场现代化,2005(6):75-78.
[3]张庆武,郭东强.国家政策对信息化投资的影响[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1):67-71.
[4]裴贞,徐新,于申.步履艰难的国企信息化之路[J].中国建设信息,2007(4):67-70.
[5]樊海云.信息化规划与实践——信息化价值创造从无序到有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