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荣贵和60年代关于“品牌”的关键词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纸伞——关于物质的执著
  
  高考结束后,毛荣贵兄弟俩见附近家化工厂张贴告示,因为养猪,该工厂收购马齿苋,每斤2分钱。他们就决定去割马齿苋,除了补贴家用,还打算买两把油纸伞,因为无论读大学还是去新疆,家中都缺伞。当时的伞三种:油纸伞、油布伞和黑布伞,而油纸伞价廉物美,3元一把,正是他们想要的。
  现在的漕河泾属徐汇区,高楼林立,当年则是一派沪郊的田园风光。哥俩天蒙蒙亮就出发,沿沪阔路步行一个小时左右,去梅陇的棉花地里寻割马齿苋。天气炎热,棉花地里又不透风,他们常常汗湿衣衫,有两次热得几乎要晕过去。百步无轻担,他们又要把20斤左右的马齿苋背回漕河泾,一路上走走歇、歇歇走走,几天工夫,人瘦皮黑。父母见了心疼,连连劝他们“歇工”,邻居们都叫他们“小黑皮”。
  当年8月中旬,录取通知书寄到家中。兄弟俩双双考入复旦大学,毛荣贵入外文系,哥哥毛荣富读中文系。第二天,他们就步行去徐家汇——当时为省5分钱的车费,他们经常步行两个小时往返于漕河泾和徐家汇——到五角场日杂商店,选购了两把暗红色的油纸伞。打开油纸伞,一股油香扑鼻,兄弟俩满心欢喜。毛荣贵后来才知道,新疆少雨,要是去新疆的话根本不用带伞。但是这把包含汗水的油纸伞,在一次去图书馆自习时却被遗失了。当时,遍寻不得的毛荣贵回到寝室,颓然地坐在床沿,“畦——”地一声,终于坚持不住,失声痛哭
  后来他吃了一个月的素菜,硬是从每月复旦大学发给他的15.5元的人民助学金中省下了3元钱,又去五角场买了把油纸伞。
  
  “勇”字衫——关于辛酸的回忆
  
  1964年12月9日是大学新人毛荣贵最倒霉的一天。下午体育课跑步,大家都出汗了,老师就让同学们脱去外衣。同学们有的穿毛衣、有的穿球衫,一个个精神抖擞。可是,毛荣贵却没有脱,仍旧穿着厚重的外衣。“哎,你怎么不脱呀?难道你的外衣是租来的,舍不得脱?哈哈哈”同寝室的七位男生大笑起来,毛荣贵当年住在复旦大学7号楼135寝室,一个宿舍住8名同学。室友们知道毛荣贵的球衣破了,有好几个补丁,其中一个补丁圆圆的,不偏不倚、正巧当胸,是他母亲用块另色的厚布给补的。而一位好事的室友趁他睡觉的时候,用毛笔在这块圆补丁上写下了个大大的“勇”宇。毛荣贵醒来看见,室友们大笑不止。“清兵一个,清兵一个”宿舍同学边说边笑,毛荣贵则哭笑不得。
  体育课上,如果毛荣贵也像其他同学样把外衣脱掉,当胸那个大大的“勇”字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毛荣贵只好忍着,跑步结束,内衣全湿。
  回到寝室后,寝室的同学还在笑谈,甚至还有别的寝室的同学闻讯而来,想看一看他的“勇”字球衣。毛荣贵说,这件事以后,他感悟到:人间多有辛酸事,人前莫笑他人贫。
  
  《地道战》——关于尴尬的爱情
  
  1965年,电影《地道战》上映,在当时属于热映影片,时至今日仍是观众心目中的红色经典、经久不衰,创造了18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地道战》对毛荣贵来说还有更深的意义。当年,他正暗恋一位女同学,一次这位女同学忽然对他说,“星期六晚上请我看电影《地道战》吧。”毛荣贵喜出望外,激动得顿时“脑残”,问她“星期六是礼拜几々”女同学闻之大惊,反问他,“你是不是有毛病7“星期六晚上,影院里播放着《地道战》,坐在左边的她在黑暗中慢慢向毛荣贵靠近,而他就一点一点地再往右靠。右边的同学突然说:“哎,别往我身上靠呀。”毛荣贵一看是个女同学,赶忙致歉,心里却不敢实话实说,“没办法,你看,裁左边的女孩不是硬挤过来了呀,”
  “影”终人散,毛荣贵暗恋的那位女同学对他说了一句“你真的有毛病哦!”此后,就再也不理他了,让毛荣贵十分痛苦。《地道战》虽然是经典影片,但约会时看《地道战》实在不合适,不过在当时实属无奈之举。“文革”期间,这部电影曾作为‘人民战争”教学片播放。从1966年至1970年,全国只放三部电影《地道战》、《南征北战》和《地雷战》。
  
  徒步“旅行”——关于特殊年代的特殊回忆
  
  1966年夏天,从北京一些高等院校学生中开始“大串连”,起初主要是乘车串连,车船票一律免费,而且各地遍设“联络站”、“接待站”以招待串连的红卫兵。之后由于交通拥挤、车船超负荷运行,中央号召徒步串连。
  毛荣贵记忆中的“大串连“有些别样的色彩。1966年秋,他们与南京大学的几名同学一起在庐山攀登五老峰,途中坡陡路险,走在他后面的一位女学生让他帮忙拉把。毛荣贵顿时紧张起来。走在毛荣贵前面的男同学是他的班长,毛荣贵就问,“班长,我能拉她一把吗,”班长答:“让我想一想。”接着又说:“拉就拉呗。”
  后来,毛荣贵问班长为啥要先“想一想”,他没想到,这位班长竟直言道,“当时我在想,到底是我拉还是你拉。”毛荣贵听完,哈哈大笑。
其他文献
为薪酬而战    对出生于1980年的郑一伟来说,201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今年他30岁。都说三十而立。他不知道自己“立”在哪里。已经毕业5年多了。除了每年一次跳槽的资历外,他几乎一无所有,什么房子、车子、婚姻、孩子好像都还离自己那么遥远。2010年的年末又快要到来了,已习惯了每年年末跳槽的他又在犹豫,是不是又要找“下家”。  在郑一伟看来,他跳槽的主要原因是一直没有找到能给自己一份满意薪水
期刊
1996年我大学毕业时,有两份Offer可以选择,一份是广州宝洁的生产管理培训生,月薪3900元;一份是广东顺德美的提供的类似岗位。月薪1500元。毫无疑问,我选择了宝洁。6年后,我离开宝洁的时候,职位是宝洁广州人力资源经理,薪水大约10000多元,公司还提供了一套房子,看上去不错。但是同期毕业进入美的的同学,彼时年薪加上公司业绩分享计划早已超过100万元,并且还有股票分红。  这样巨大的差异不是
期刊
IT行业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以至于每天都能看到这个行业的变革。作为IT企业,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人才发展能够赶得上行业趋势;与此同时,作为IT行业从业者,也需要保持自己的持续成长潜力。在这里。我所说的潜力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认为满足客户需求始终是一家公司首要强调的。  第二,他能够驱动创新。  第三,他应该对于他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  第四,他的价值理念和我
期刊
在神秘学大行其道的今天,塔罗牌已经代替“圣诞节折扣”、“杜拉拉现象”而悄然间渗入严肃高贵的写字楼,成为格子间中最能引起共鸣的流行话题。即使是穿着PRADA的女王,也已习惯用塔罗牌来占卜未来。  但请不要误会,塔罗牌并不是神神叨叨的巫术,更不是欺骗大众的鬼神说。塔罗牌所传达的并非是不可逆转的命运,而是显示出对求问者的提示与警讯,让求问者更能明辨在为与不为之间的抉择。这种起源于古埃及、蓬勃于欧洲大陆的
期刊
2010年年初,美国华盛顿州一家银行总裁John Dickson在休假中被首席执行长炒掉。原因是银行正处在被卖掉的生死存亡之际。但Dickson却坚持要和家人一起去夏威夷度假,申请在假期中用手机和电邮继续工作。首席执行长无法忍受这种行为,于是决定炒掉John Dickson。不久。银行被卖掉,而Dickson的职场之路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他很快在另外一家银行得到了相同职位的工作。  看到这条新闻,可
期刊
目前在网上,热度最持久、参与人数最广泛的话题,莫过于关于对过去物品的回忆——不少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那些已经消失的或者正在消失的东西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验证了我们逝去的岁月。”  因此,在这期关于“大学生至爱品牌评选”的专辑里,我们特别奉上了从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的典型大学生活样本。因为我们相信,无论是在那些物质匮乏、无可挑拣的年代,还是现在需要从万千品牌中优选出最爱的年代,物质或者品牌都是
期刊
嘀嗒,嘀嗒,这是钟摆的声音,也是英特尔马不停蹄的脚步声。就在这嘀嗒嘀嗒的响声中,英特尔已经走过了它在中国的第25个年头。嘀嗒,嘀嗒,还是钟摆的声音。在英特尔所构筑的钟摆策略的不疾不徐的晃动中,中国数以万计的公司甚至整个IT产业,都在随着它的节奏起舞。  长期以来,英特尔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公司。它历史悠久却始终引领着技术潮流;体形庞大架构上却精致、灵活;做事低调却不失个性张扬;对外攻势凌厉,对内却又温
期刊
六尺之外,首先进入人的视线是服装的色彩,然后才是着装风格、外表和配饰。色彩对人的第一印象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着深色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稳重或者沉重:着亮丽的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则是充满活力或者新鲜感;如果服装的色彩是柔和的,那么给人的印象也是温和的。  我们通常会对色彩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进行简单的分类,也通常建议面试时穿上沉重的色彩,让面试官觉得你很成熟稳重。但这种建议对吗?是所
期刊
01创业要像推理小说一样严谨    爱上推理小说的理由:从推理小说中,悟出创业管理的真谛。  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不算什么,保送全国名校也不算什么,但放弃清华选择北大、抛弃理科专业选择新闻传播的“轴人”可能确实不多。他就是洪宸。  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洪宸会在每期卓越的新书上架时,订下所有他需要的推理小说,然后搬回家,坐在阳台上的红色躺椅里,一口气看完。京极夏彦的作品是目前最让他佩服的,这位作家
期刊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品牌”是一个稀缺概念,不过我们却能从那些苦日子里少许关于“物质”的宝贵回忆中,体会到真正的积累、奋斗和追求——而这些正是我们目前这个时代所缺少的。    1964年是毛荣贵人生的重要节点,那年7月15日至17日,在漕河泾南郊中学读书的他和孪生哥哥毛荣富双双在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参加高考。当时的流行语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那时的高考,根本引不起父母的重视。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