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纸伞——关于物质的执著
高考结束后,毛荣贵兄弟俩见附近家化工厂张贴告示,因为养猪,该工厂收购马齿苋,每斤2分钱。他们就决定去割马齿苋,除了补贴家用,还打算买两把油纸伞,因为无论读大学还是去新疆,家中都缺伞。当时的伞三种:油纸伞、油布伞和黑布伞,而油纸伞价廉物美,3元一把,正是他们想要的。
现在的漕河泾属徐汇区,高楼林立,当年则是一派沪郊的田园风光。哥俩天蒙蒙亮就出发,沿沪阔路步行一个小时左右,去梅陇的棉花地里寻割马齿苋。天气炎热,棉花地里又不透风,他们常常汗湿衣衫,有两次热得几乎要晕过去。百步无轻担,他们又要把20斤左右的马齿苋背回漕河泾,一路上走走歇、歇歇走走,几天工夫,人瘦皮黑。父母见了心疼,连连劝他们“歇工”,邻居们都叫他们“小黑皮”。
当年8月中旬,录取通知书寄到家中。兄弟俩双双考入复旦大学,毛荣贵入外文系,哥哥毛荣富读中文系。第二天,他们就步行去徐家汇——当时为省5分钱的车费,他们经常步行两个小时往返于漕河泾和徐家汇——到五角场日杂商店,选购了两把暗红色的油纸伞。打开油纸伞,一股油香扑鼻,兄弟俩满心欢喜。毛荣贵后来才知道,新疆少雨,要是去新疆的话根本不用带伞。但是这把包含汗水的油纸伞,在一次去图书馆自习时却被遗失了。当时,遍寻不得的毛荣贵回到寝室,颓然地坐在床沿,“畦——”地一声,终于坚持不住,失声痛哭
后来他吃了一个月的素菜,硬是从每月复旦大学发给他的15.5元的人民助学金中省下了3元钱,又去五角场买了把油纸伞。
“勇”字衫——关于辛酸的回忆
1964年12月9日是大学新人毛荣贵最倒霉的一天。下午体育课跑步,大家都出汗了,老师就让同学们脱去外衣。同学们有的穿毛衣、有的穿球衫,一个个精神抖擞。可是,毛荣贵却没有脱,仍旧穿着厚重的外衣。“哎,你怎么不脱呀?难道你的外衣是租来的,舍不得脱?哈哈哈”同寝室的七位男生大笑起来,毛荣贵当年住在复旦大学7号楼135寝室,一个宿舍住8名同学。室友们知道毛荣贵的球衣破了,有好几个补丁,其中一个补丁圆圆的,不偏不倚、正巧当胸,是他母亲用块另色的厚布给补的。而一位好事的室友趁他睡觉的时候,用毛笔在这块圆补丁上写下了个大大的“勇”宇。毛荣贵醒来看见,室友们大笑不止。“清兵一个,清兵一个”宿舍同学边说边笑,毛荣贵则哭笑不得。
体育课上,如果毛荣贵也像其他同学样把外衣脱掉,当胸那个大大的“勇”字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毛荣贵只好忍着,跑步结束,内衣全湿。
回到寝室后,寝室的同学还在笑谈,甚至还有别的寝室的同学闻讯而来,想看一看他的“勇”字球衣。毛荣贵说,这件事以后,他感悟到:人间多有辛酸事,人前莫笑他人贫。
《地道战》——关于尴尬的爱情
1965年,电影《地道战》上映,在当时属于热映影片,时至今日仍是观众心目中的红色经典、经久不衰,创造了18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地道战》对毛荣贵来说还有更深的意义。当年,他正暗恋一位女同学,一次这位女同学忽然对他说,“星期六晚上请我看电影《地道战》吧。”毛荣贵喜出望外,激动得顿时“脑残”,问她“星期六是礼拜几々”女同学闻之大惊,反问他,“你是不是有毛病7“星期六晚上,影院里播放着《地道战》,坐在左边的她在黑暗中慢慢向毛荣贵靠近,而他就一点一点地再往右靠。右边的同学突然说:“哎,别往我身上靠呀。”毛荣贵一看是个女同学,赶忙致歉,心里却不敢实话实说,“没办法,你看,裁左边的女孩不是硬挤过来了呀,”
“影”终人散,毛荣贵暗恋的那位女同学对他说了一句“你真的有毛病哦!”此后,就再也不理他了,让毛荣贵十分痛苦。《地道战》虽然是经典影片,但约会时看《地道战》实在不合适,不过在当时实属无奈之举。“文革”期间,这部电影曾作为‘人民战争”教学片播放。从1966年至1970年,全国只放三部电影《地道战》、《南征北战》和《地雷战》。
徒步“旅行”——关于特殊年代的特殊回忆
1966年夏天,从北京一些高等院校学生中开始“大串连”,起初主要是乘车串连,车船票一律免费,而且各地遍设“联络站”、“接待站”以招待串连的红卫兵。之后由于交通拥挤、车船超负荷运行,中央号召徒步串连。
毛荣贵记忆中的“大串连“有些别样的色彩。1966年秋,他们与南京大学的几名同学一起在庐山攀登五老峰,途中坡陡路险,走在他后面的一位女学生让他帮忙拉把。毛荣贵顿时紧张起来。走在毛荣贵前面的男同学是他的班长,毛荣贵就问,“班长,我能拉她一把吗,”班长答:“让我想一想。”接着又说:“拉就拉呗。”
后来,毛荣贵问班长为啥要先“想一想”,他没想到,这位班长竟直言道,“当时我在想,到底是我拉还是你拉。”毛荣贵听完,哈哈大笑。
高考结束后,毛荣贵兄弟俩见附近家化工厂张贴告示,因为养猪,该工厂收购马齿苋,每斤2分钱。他们就决定去割马齿苋,除了补贴家用,还打算买两把油纸伞,因为无论读大学还是去新疆,家中都缺伞。当时的伞三种:油纸伞、油布伞和黑布伞,而油纸伞价廉物美,3元一把,正是他们想要的。
现在的漕河泾属徐汇区,高楼林立,当年则是一派沪郊的田园风光。哥俩天蒙蒙亮就出发,沿沪阔路步行一个小时左右,去梅陇的棉花地里寻割马齿苋。天气炎热,棉花地里又不透风,他们常常汗湿衣衫,有两次热得几乎要晕过去。百步无轻担,他们又要把20斤左右的马齿苋背回漕河泾,一路上走走歇、歇歇走走,几天工夫,人瘦皮黑。父母见了心疼,连连劝他们“歇工”,邻居们都叫他们“小黑皮”。
当年8月中旬,录取通知书寄到家中。兄弟俩双双考入复旦大学,毛荣贵入外文系,哥哥毛荣富读中文系。第二天,他们就步行去徐家汇——当时为省5分钱的车费,他们经常步行两个小时往返于漕河泾和徐家汇——到五角场日杂商店,选购了两把暗红色的油纸伞。打开油纸伞,一股油香扑鼻,兄弟俩满心欢喜。毛荣贵后来才知道,新疆少雨,要是去新疆的话根本不用带伞。但是这把包含汗水的油纸伞,在一次去图书馆自习时却被遗失了。当时,遍寻不得的毛荣贵回到寝室,颓然地坐在床沿,“畦——”地一声,终于坚持不住,失声痛哭
后来他吃了一个月的素菜,硬是从每月复旦大学发给他的15.5元的人民助学金中省下了3元钱,又去五角场买了把油纸伞。
“勇”字衫——关于辛酸的回忆
1964年12月9日是大学新人毛荣贵最倒霉的一天。下午体育课跑步,大家都出汗了,老师就让同学们脱去外衣。同学们有的穿毛衣、有的穿球衫,一个个精神抖擞。可是,毛荣贵却没有脱,仍旧穿着厚重的外衣。“哎,你怎么不脱呀?难道你的外衣是租来的,舍不得脱?哈哈哈”同寝室的七位男生大笑起来,毛荣贵当年住在复旦大学7号楼135寝室,一个宿舍住8名同学。室友们知道毛荣贵的球衣破了,有好几个补丁,其中一个补丁圆圆的,不偏不倚、正巧当胸,是他母亲用块另色的厚布给补的。而一位好事的室友趁他睡觉的时候,用毛笔在这块圆补丁上写下了个大大的“勇”宇。毛荣贵醒来看见,室友们大笑不止。“清兵一个,清兵一个”宿舍同学边说边笑,毛荣贵则哭笑不得。
体育课上,如果毛荣贵也像其他同学样把外衣脱掉,当胸那个大大的“勇”字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毛荣贵只好忍着,跑步结束,内衣全湿。
回到寝室后,寝室的同学还在笑谈,甚至还有别的寝室的同学闻讯而来,想看一看他的“勇”字球衣。毛荣贵说,这件事以后,他感悟到:人间多有辛酸事,人前莫笑他人贫。
《地道战》——关于尴尬的爱情
1965年,电影《地道战》上映,在当时属于热映影片,时至今日仍是观众心目中的红色经典、经久不衰,创造了18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地道战》对毛荣贵来说还有更深的意义。当年,他正暗恋一位女同学,一次这位女同学忽然对他说,“星期六晚上请我看电影《地道战》吧。”毛荣贵喜出望外,激动得顿时“脑残”,问她“星期六是礼拜几々”女同学闻之大惊,反问他,“你是不是有毛病7“星期六晚上,影院里播放着《地道战》,坐在左边的她在黑暗中慢慢向毛荣贵靠近,而他就一点一点地再往右靠。右边的同学突然说:“哎,别往我身上靠呀。”毛荣贵一看是个女同学,赶忙致歉,心里却不敢实话实说,“没办法,你看,裁左边的女孩不是硬挤过来了呀,”
“影”终人散,毛荣贵暗恋的那位女同学对他说了一句“你真的有毛病哦!”此后,就再也不理他了,让毛荣贵十分痛苦。《地道战》虽然是经典影片,但约会时看《地道战》实在不合适,不过在当时实属无奈之举。“文革”期间,这部电影曾作为‘人民战争”教学片播放。从1966年至1970年,全国只放三部电影《地道战》、《南征北战》和《地雷战》。
徒步“旅行”——关于特殊年代的特殊回忆
1966年夏天,从北京一些高等院校学生中开始“大串连”,起初主要是乘车串连,车船票一律免费,而且各地遍设“联络站”、“接待站”以招待串连的红卫兵。之后由于交通拥挤、车船超负荷运行,中央号召徒步串连。
毛荣贵记忆中的“大串连“有些别样的色彩。1966年秋,他们与南京大学的几名同学一起在庐山攀登五老峰,途中坡陡路险,走在他后面的一位女学生让他帮忙拉把。毛荣贵顿时紧张起来。走在毛荣贵前面的男同学是他的班长,毛荣贵就问,“班长,我能拉她一把吗,”班长答:“让我想一想。”接着又说:“拉就拉呗。”
后来,毛荣贵问班长为啥要先“想一想”,他没想到,这位班长竟直言道,“当时我在想,到底是我拉还是你拉。”毛荣贵听完,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