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入
1.游戏:根据颜色选季节。(此处为注意力训练,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打开孩子的思路,为理解古诗诗意打下基础。)
2.复习古诗《一去二三里》、《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皆不见)。
师:“这两首古诗和其它学过的诗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这首诗里有很多数字。
师:像这样含有数字的诗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数字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数字诗。
揭示课题:一字诗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初读古诗。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借助拼音读诗。)
师:读了这首诗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首诗里面有很多个“一”。)
师:数一数有多少个“一”呢?(学生数)。
生:有十个“一”。
2.师:一首古诗里竟然含有十个“一”。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诗吗?想不想好好读一读。
3. 复习读古诗的方法。(读古诗有平仄音之分,平音读得长,仄音读得短。)
4.学生练读。
5.指名读
三、细读,品悟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白居易写的诗有什么特点吗?
2.陈沆是清代的一名状元,他和白居易一样,立志为普通老百姓写诗。
3.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首诗写的是一位老爷爷在江面上钓鱼。
师: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生:“一个渔翁一钓钩。”
师:“翁”是什么意思?
生:老爷爷。
生:我知道这首诗里写了在秋天,一个老爷爷划着小船去钓鱼。
师:你怎么知道是秋天啊?
生:“一江明月一江秋。”我是从这句话中知道的。
生:我还知道,这个钓鱼的老爷爷很高兴。我是从“一俯一仰一场笑”这句话知道的。
师:你知道老爷爷为什么笑吗?
生:因为他钓了很多鱼。
生:我还知道老爷爷在钓鱼的时候,他在想,是俯下身钓好还是仰着头钓好。
师:“一俯一仰”是这个意思吗?
生:不是。
师:你们见过钓鱼的么?谁知道钓鱼的时候怎样钓?
这样吧,我们找一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好不好?
(指名上来表演。让学生说一说“一俯一仰”是什么意思。)。
生:“一俯一仰”就是在钓鱼的时候的动作,把鱼钩甩近河里时要俯下身鱼上钩了,把鱼拽上来时要往后仰。
师:那么“一俯一仰”说明了什么?(教师便说边做动作)。
生:说明老爷爷钓着鱼了。
3指名完整地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师:同学们,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别看这首诗才短短四句。但是如果你细细品味,你会发现每一句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生动的画面。下面就请你再读这首诗,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
四、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在一个晴朗的秋夜,江面上倒映着一轮明月。在一叶小舟上,一位渔翁悠闲的沉浸在垂钓的乐趣之中,享受着收获的喜悦,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此时此刻,我们已经将心中的画面全部描绘出来。
生:齐读古诗
五、课外拓展
师:古人写诗,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从陈沆的这首一字诗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心情怎样? 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他很高兴.我从一俯一仰一场笑看出来的。
教师出示古诗《江雪》,感受作者心情。
六、总结
教师总结:我们祖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像這样优秀的诗词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同学们以后能继续学习,把这灿烂的诗词文化继承并发挥光大。
建议讨论的问题。
古诗教学中如何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注释。
诗,作为中国古代所特有的文学表现形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对于学生来说,诗还充满着神秘感,他们喜爱诗歌又害怕诗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拨开诗歌的神秘面纱,显出诗的美的本质的话,则能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学中, 我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利用“旧知”迁出“新知”。
在初读、整体感知教学环节中,我与学生共同复习古诗平仄音的朗读方法。然后让学生应用到本节课新学的古诗之中。在细读、品悟环节中,我先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与学生重温白居易写诗的特点,然后话锋一转,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本诗中,让学生明白陈沆与白居易一样都是为百姓写诗的。
2.将“生活经历”迁移至古诗中去。
“一俯一仰”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在本首诗中更深层的意义却很难让学生知晓,教学中,我将学生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迁移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表演钓鱼时的动作,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
3.利用“新知”迁出“新知”。
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我设计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了解作者的情感。学生抓住“笑”字,以此推断作者的心情应是高兴的。我趁热打铁,出示《江雪》一诗,学生准确的找到“独”字,并以此推断出作者的心情应是孤独寂寞的。
1.游戏:根据颜色选季节。(此处为注意力训练,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打开孩子的思路,为理解古诗诗意打下基础。)
2.复习古诗《一去二三里》、《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皆不见)。
师:“这两首古诗和其它学过的诗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这首诗里有很多数字。
师:像这样含有数字的诗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数字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数字诗。
揭示课题:一字诗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初读古诗。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借助拼音读诗。)
师:读了这首诗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首诗里面有很多个“一”。)
师:数一数有多少个“一”呢?(学生数)。
生:有十个“一”。
2.师:一首古诗里竟然含有十个“一”。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诗吗?想不想好好读一读。
3. 复习读古诗的方法。(读古诗有平仄音之分,平音读得长,仄音读得短。)
4.学生练读。
5.指名读
三、细读,品悟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白居易写的诗有什么特点吗?
2.陈沆是清代的一名状元,他和白居易一样,立志为普通老百姓写诗。
3.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首诗写的是一位老爷爷在江面上钓鱼。
师: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生:“一个渔翁一钓钩。”
师:“翁”是什么意思?
生:老爷爷。
生:我知道这首诗里写了在秋天,一个老爷爷划着小船去钓鱼。
师:你怎么知道是秋天啊?
生:“一江明月一江秋。”我是从这句话中知道的。
生:我还知道,这个钓鱼的老爷爷很高兴。我是从“一俯一仰一场笑”这句话知道的。
师:你知道老爷爷为什么笑吗?
生:因为他钓了很多鱼。
生:我还知道老爷爷在钓鱼的时候,他在想,是俯下身钓好还是仰着头钓好。
师:“一俯一仰”是这个意思吗?
生:不是。
师:你们见过钓鱼的么?谁知道钓鱼的时候怎样钓?
这样吧,我们找一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好不好?
(指名上来表演。让学生说一说“一俯一仰”是什么意思。)。
生:“一俯一仰”就是在钓鱼的时候的动作,把鱼钩甩近河里时要俯下身鱼上钩了,把鱼拽上来时要往后仰。
师:那么“一俯一仰”说明了什么?(教师便说边做动作)。
生:说明老爷爷钓着鱼了。
3指名完整地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师:同学们,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别看这首诗才短短四句。但是如果你细细品味,你会发现每一句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生动的画面。下面就请你再读这首诗,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
四、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在一个晴朗的秋夜,江面上倒映着一轮明月。在一叶小舟上,一位渔翁悠闲的沉浸在垂钓的乐趣之中,享受着收获的喜悦,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此时此刻,我们已经将心中的画面全部描绘出来。
生:齐读古诗
五、课外拓展
师:古人写诗,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从陈沆的这首一字诗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心情怎样? 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他很高兴.我从一俯一仰一场笑看出来的。
教师出示古诗《江雪》,感受作者心情。
六、总结
教师总结:我们祖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像這样优秀的诗词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同学们以后能继续学习,把这灿烂的诗词文化继承并发挥光大。
建议讨论的问题。
古诗教学中如何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注释。
诗,作为中国古代所特有的文学表现形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对于学生来说,诗还充满着神秘感,他们喜爱诗歌又害怕诗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拨开诗歌的神秘面纱,显出诗的美的本质的话,则能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学中, 我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利用“旧知”迁出“新知”。
在初读、整体感知教学环节中,我与学生共同复习古诗平仄音的朗读方法。然后让学生应用到本节课新学的古诗之中。在细读、品悟环节中,我先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与学生重温白居易写诗的特点,然后话锋一转,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本诗中,让学生明白陈沆与白居易一样都是为百姓写诗的。
2.将“生活经历”迁移至古诗中去。
“一俯一仰”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在本首诗中更深层的意义却很难让学生知晓,教学中,我将学生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迁移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表演钓鱼时的动作,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
3.利用“新知”迁出“新知”。
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我设计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了解作者的情感。学生抓住“笑”字,以此推断作者的心情应是高兴的。我趁热打铁,出示《江雪》一诗,学生准确的找到“独”字,并以此推断出作者的心情应是孤独寂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