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a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2018年6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收集患者以及颅内动脉瘤特征基线资料。通过单变量分析以及多变量n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抗血小板药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独立相关性。n 结果:共纳入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男性31例(34.44%),女性59例(65.56%),最大动脉瘤直径中位数为4 mm。有46例患者在诊断颅内动脉瘤前服用抗血小板药,其中36例服用阿司匹林,3例服用氯吡格雷,7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破裂动脉瘤共31例(34.44%),未破裂动脉瘤共59例(65.56%)。破裂组年龄<60岁(n P<0.05)、糖尿病(n P<0.1)、缺血性心脏病(n P<0.05)、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n P<0.1)、颈内动脉动脉瘤(n P<0.01)、前交通动脉动脉瘤(n P<0.05)、后交通动脉动脉瘤(n P<0.01)以及诊断前服用抗血小板药(n P<0.1)的患者比例与未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n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优势比(odds ratio,n OR)4.11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n CI)1.337~12.673;n P=0.014)、前交通动脉动脉瘤(n OR 5.015,95% n CI 1.155~22.559;n P=0.032)和后交通动脉动脉瘤(n OR 68.796,95% n CI 6.762~699.951;n P<0.001)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服用抗血小板药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保护因素(n OR 0.320,95% n CI 0.104~0.992;n P=0.048)。n 结论:服用抗血小板药尤其是阿司匹林不会增高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而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保护因素。对于具有明确适应证的患者,未破裂动脉瘤并非抗血小板治疗的禁忌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支架重叠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s, BB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被逐步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给临床工作者评估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性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文章对近年来高分辨率磁共
期刊
除导致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外,颅内动脉瘤破裂还会造成认知损害。预防性手术治疗虽然能避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但即使术后临床恢复良好的患者,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损害。关
作为缺血性卒中的一种重要原因,心房颤动与左心房异常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左心耳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仍然存在着争议。现主要针对伴有心房颤动的
目的:研究RECK蛋白、HER-2/neu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表达情况,探讨RECK蛋白、HER-2/neu蛋白、MMP-2蛋白
目的:根据全身血管的相似性,外周血管疾病的检出可提示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存在。探究踝肱指数(ABI)值<0.9诊断外周血管疾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此次前瞻性的描述性研究依
脊髓梗死是一类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疾病,既往研究主要基于少量临床病例报道和回顾性分析。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血管源性、系统疾病及医源性等。脊髓梗死多急性起病,临床表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性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发病48 h内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