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构成数学的系统性,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导出结论、公式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发现问题”的过程,并且积极思索探求,自己发现问题的结论,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树立学好学习数学的信心,这对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很重要。
一、教案实验,探究效果
(一)实验学校背景
所在学校坐落北京朝阳区,作为首都名校,一向重视素质教育。实验班级是一(4)、一(7)班。它们是一年级八个平行班中的两个普通班,共有学生77人。实施时间是2016年9月中旬。
(二)实验教案
选取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加法”。(该教案有一定特点,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实施教学时能足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计意图及目标
尝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了解各育德形式的效果。
(四)简要教学流程
1.复习回顾。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看图填数字;出示数字卡片,读数;按顺序填数。
2.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看图数列算式:3+1=4。在这个算式里,3、1、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符号叫什么?(加号)它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读一读算式。
3.利用“加法”解决问题。
4.应用,举生活中的实例。
5.巩固练习。
6.小结。
(五)在教学流程中设置了以下育德点
第一,在引出“加法”表示合起来后,介绍“+”的起源。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在第3个环节的教学中,提供的图片充分体现聚少成多,人多力量大等,及时表扬表述清楚的学生,同时强调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利用教学内容本身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第2环节 “3、1、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算式中数字表示的意思?如何得到算式的结果?通过数图中的总数、利用分与和中的组成等。以上数学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勇敢、自信、顽强的学习和探索的心理品质;在第4环节的实例教学中,强调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又可应用生活;在第5环节训练学生解题的教学中,及时关注他们解题的规范性、正确性,从而强调数学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规范性及严格的逻辑性,以此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心理品质。
调查:将上述教案通过两个平行班教学后, 隔天对该课时上育德的效果作了一次调查。调查内容是让学生回答对教学中育德点的印象及感受。以课上问答的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育德点所讲述的故事都有深刻的印象,少部分同学可以说出育德故事中所蕴含的意义。对于育德点2的理解和表述更为清晰。
二、结果分析,找出原因
(一)数据分析
随着时间推移,学生明显对育德点有遗忘;
调查中育德点2的遗忘程度明显好于育德点1、3;
对育德点1与3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二)找出原因
第一,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是较强的。本实验教案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加号,会读写算式及其应用。为完成教学的主要目标,教者在教学时的着重点及时间安排上应侧重于教学重点,课后对育德点进行巩固、反复较少,且低年龄段的学生的记忆和表述能力没有达到峰值。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它的遗忘程度明显是必然的。
第二,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史的教学虽不能作为重点,但它区别于一般的教学内容,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目前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每个课时都安排数学史教学内容,因此对学生来说数学史比较新鲜,教者在教学时适当掌握语言技巧,可以增加学生的关注程度,达到加强学生短期记忆度的目的。
第三,育德点1、3的内容与数学教学活动关系密切,它融合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反复,它也可反复。它可以寓德育于数學教育。因此可以加强学生长期记忆度的目的。
第四,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从接受外界的德育信息,到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至少需要在记忆的前提下,再通过自觉的内化过程,才能逐步成为自己内在的行为准则。因此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效果具有长期性、反复性。
三、反复思考,采取对策
1.重视数学史的教学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所以在数学教学中理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受数学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虽不能在每个课时安排数学史教育,但我们应提高认识、改变观念,主动在合适的课时插入数学史教育。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学习的勇气的良好素材。
2.从数学教学的本身特点出发,把德育融合于数学教学中
数学教育本身具有客观性、理智性、严密性、进取性等特征,在进行与数学教育自身特征相关的德育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目前教材每个章节的新知识都是从生活实例引出的。这就是数学教育对德育的一种潜移默化作用。总之,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寓德育于数学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德育,才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
3.数学教育中的德育的功能具有长效性、深刻性
数学的德育功能的特点是隐蔽性、深刻性、整体性,因此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需要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间接達到思想品德教育之功效。数学的育德,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全面地、相互联系地看问题的角度,从而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美国数学家阮克莱因说过,“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也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完美的内涵”。我们只要对新时期教育思想的认识到位,转变观念,立足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主动引进德育教育,并要注重长期、点滴的渗透,在数学教育中的德育目标一定能有效实现。
一、教案实验,探究效果
(一)实验学校背景
所在学校坐落北京朝阳区,作为首都名校,一向重视素质教育。实验班级是一(4)、一(7)班。它们是一年级八个平行班中的两个普通班,共有学生77人。实施时间是2016年9月中旬。
(二)实验教案
选取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加法”。(该教案有一定特点,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实施教学时能足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计意图及目标
尝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了解各育德形式的效果。
(四)简要教学流程
1.复习回顾。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看图填数字;出示数字卡片,读数;按顺序填数。
2.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看图数列算式:3+1=4。在这个算式里,3、1、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符号叫什么?(加号)它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读一读算式。
3.利用“加法”解决问题。
4.应用,举生活中的实例。
5.巩固练习。
6.小结。
(五)在教学流程中设置了以下育德点
第一,在引出“加法”表示合起来后,介绍“+”的起源。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在第3个环节的教学中,提供的图片充分体现聚少成多,人多力量大等,及时表扬表述清楚的学生,同时强调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利用教学内容本身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第2环节 “3、1、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算式中数字表示的意思?如何得到算式的结果?通过数图中的总数、利用分与和中的组成等。以上数学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勇敢、自信、顽强的学习和探索的心理品质;在第4环节的实例教学中,强调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又可应用生活;在第5环节训练学生解题的教学中,及时关注他们解题的规范性、正确性,从而强调数学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规范性及严格的逻辑性,以此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心理品质。
调查:将上述教案通过两个平行班教学后, 隔天对该课时上育德的效果作了一次调查。调查内容是让学生回答对教学中育德点的印象及感受。以课上问答的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育德点所讲述的故事都有深刻的印象,少部分同学可以说出育德故事中所蕴含的意义。对于育德点2的理解和表述更为清晰。
二、结果分析,找出原因
(一)数据分析
随着时间推移,学生明显对育德点有遗忘;
调查中育德点2的遗忘程度明显好于育德点1、3;
对育德点1与3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二)找出原因
第一,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是较强的。本实验教案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加号,会读写算式及其应用。为完成教学的主要目标,教者在教学时的着重点及时间安排上应侧重于教学重点,课后对育德点进行巩固、反复较少,且低年龄段的学生的记忆和表述能力没有达到峰值。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它的遗忘程度明显是必然的。
第二,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史的教学虽不能作为重点,但它区别于一般的教学内容,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目前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每个课时都安排数学史教学内容,因此对学生来说数学史比较新鲜,教者在教学时适当掌握语言技巧,可以增加学生的关注程度,达到加强学生短期记忆度的目的。
第三,育德点1、3的内容与数学教学活动关系密切,它融合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反复,它也可反复。它可以寓德育于数學教育。因此可以加强学生长期记忆度的目的。
第四,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从接受外界的德育信息,到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至少需要在记忆的前提下,再通过自觉的内化过程,才能逐步成为自己内在的行为准则。因此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效果具有长期性、反复性。
三、反复思考,采取对策
1.重视数学史的教学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所以在数学教学中理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受数学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虽不能在每个课时安排数学史教育,但我们应提高认识、改变观念,主动在合适的课时插入数学史教育。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学习的勇气的良好素材。
2.从数学教学的本身特点出发,把德育融合于数学教学中
数学教育本身具有客观性、理智性、严密性、进取性等特征,在进行与数学教育自身特征相关的德育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目前教材每个章节的新知识都是从生活实例引出的。这就是数学教育对德育的一种潜移默化作用。总之,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寓德育于数学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德育,才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
3.数学教育中的德育的功能具有长效性、深刻性
数学的德育功能的特点是隐蔽性、深刻性、整体性,因此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需要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间接達到思想品德教育之功效。数学的育德,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全面地、相互联系地看问题的角度,从而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美国数学家阮克莱因说过,“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也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完美的内涵”。我们只要对新时期教育思想的认识到位,转变观念,立足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主动引进德育教育,并要注重长期、点滴的渗透,在数学教育中的德育目标一定能有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