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学冰雪画派的变革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1987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于志学为主线,对于志学画面的分析和画家艺术生涯梳理,图文并貌有理有据的将冰雪画派清晰,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意在通过对其创新性的笔墨语言的探析中,找到灵感,给景题材的表达拓宽思路。
  关键词:冰雪画派;笔墨语言;于志学
  谈起雪景,从古至今不乏大家,让人称道流传的名画更是数不胜数,如顾恺之的《雪霁望五老峰图》,王维的《雪溪图》,张僧繇的《雪山红树图》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范宽的《雪景寒林图》还有李成、许道宁、夏圭、恽南田等等画家的无数佳作,众多画家对雪景的痴迷说明了雪景与画家在审美上产生了共鸣,使历代画家都喜爱用画面表达雪景。当代画家对雪景的热爱当然也不遑多让,本文就以当代雪景中的冰雪畫派为研究对象,希望能把这一新兴的雪景画派简明扼要的展现给读者。
  一、冰雪画派的产生
  冰雪画派诞生于东北的黑龙江,因为当地的地理环境,当地的冰雪期长达六个月,一年中的一半时间都处在冰天雪地的画家们产生了对自己家乡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渴望用自己的笔墨呈现家乡辽阔壮美,荒寒寂静的别样天地,他们渴望把家乡的美展现给所有人。在如此强烈的动因下产生了一批新兴的表现冰雪的画家,如于志学,韩辅天,吴国言,李振东等。由于于志学是冰雪画派的创始人,所以本文以于志学个案为主线,从他的对冰雪山水的看法,冰雪山水的基本笔墨语言中找到冰雪画派的创新之处。
  于学认为传统雪景画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一直有渐进式的变化,在精神层面的表达和发掘都有深刻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技法的表现和光影的感受上还能有所拓展。他还在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中发现了传统画家没有关注到的一个元素——冰,所以画家从1960开始,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与创新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绘画语言,从而产生了冰雪画派。下面我将详细的阐述冰雪画派形成的几个阶段。
  1960年于学志在东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编辑期间,接触了大量的传统绘画,不满足于传统绘画中描绘的清寒,萧疏、寂寞的江南小雪,他萌生了表达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景象,但是他发现用传统的留白法,很难表现出北国强硬霸道壮阔的风貌,用传统的留白法画出的石头,怎么看都都是白石头,看不出蓬松厚重的积雪如图1,明白了传统的笔墨技法已经无法满足冰雪画的需求后,他多方思考和实验,在一次失误中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于学志无意间在沾有胶水的宣纸作画时,发现画面上出现了一块白斑,这块白斑被于学志敏锐的捕捉,他觉着这块白斑像极了茫茫大雪中,积了一层厚厚积雪的石头,这不正是解决白石头的方法么?他抓住这个灵感,以水墨的调剂为突破口,经过不懈的实验分析总结,最终找到一种合适的调剂——矾水加轻胶,这种按照比例调制的新调剂能会在绘画过程中产生一条不着墨色的白线,这条白线就是于学志苦苦追寻的冰雪的雪线,用此法可以将厚重蓬松的积雪表现的淋漓尽致,解决了传统雪景中出现的白石头的弊端如图2.
  在新调剂下于学志创创新了一系列技法,后文加以详述。1972年于学志在大兴安岭北侧的贝尔茨河看到一条镶嵌在银色大地的一条黑色丝带,从中找到灵感画了一系列冰雪山水画。
  1979年,《春曲》子《人民日报》的发表,《塞外曲》在第五届全国美展获的三等奖。之后在《中国建设》的采访中,冰雪画派正式命名。
  1980年于志学开始把以东北为视野的微观冰雪画派上升到以南极,北极,珠穆朗玛为视角的宏观冰雪派,这种宏观的冰雪山水被他称为“三级绘画”,“三级绘画”的产生是于志学的一种大胆尝试,他想通过冰雪画派的更大可能性,来发掘,壮大北方冰雪画派,提高北方文化的影响力,让南北方文化打破一边倒现象,从而相互影响促进。
  1990年至今于志学对冰雪画派的创新不曾停止,后又创作出了很多冰山和雪山的画法,让冰雪山水的意境更加庞大,冷峻,更有力度和气势。于志学的冰雪画派就是在对传统的不断揣摩对新旧问题的思考中成长而来。接下来我将简要从技法层面介绍冰雪画派的创新。
  二、冰雪画派的技法
  技法的创新笔者首先从调剂开始详述,于志学在对调剂的探索中,验证用青胶加矾水的方法是最适合画冰雪山水的方法。但要注意胶矾的比例要根据所用纸张,你想保留雪线的虚实来把控,如果画面需要保留较清晰的雪线,此时胶的比例要加大,产生的雪线就会很清晰,但要根据画面进行慎重选择,因为如果雪线太过清楚,会使画面显得刻板没不透气,而且胶的比例加大,可能会使宣纸变脆,尤其是冰雪山水常用的厚宣纸。所以胶矾法的原则是,胶水的比例宁小误大。调剂中还可一提的是,在画雪松时,可用蛋清做调剂,画出的雪松有种冬天被封冻的雾松般晶莹剔透。
  雪皴法是于志学对雪景的深入观察中得到的,他发现雪的痕迹比较单纯,是由风和动物造成的痕迹,风产生的痕迹在雪上产生柔和的波纹,这种曲线用中锋,中侧锋兼用,以此运笔规律,加上对所描绘的雪细心观察即可。另一种皴法产生于动物在雪上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一般采用点的笔墨语言表达,用笔时一点一挑或者一点一拖,能生动的变现出动物在雪上运动的轨迹和状态。雪景中还有一种雪是没有痕迹的雪,这样的雪往往不好表达,因为他没有痕迹所以无法描绘,于志学在这里发现可以用逆锋的方式,把只笔头都扑倒在纸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笔势,这样才能让洁净的积雪显得有向外扩张的力,才能有种蓬松感。
  墨法,冰雪山水中的白与黑都能被称作墨法,除了传统的用墨色衬托白雪的托白法外,就是于志学创新的泼白法,这里的白是指矾水,此法可以描绘空旷的雪原。用此法作画时最好取沾矾水和沾清水的两只笔交替使用,清水笔的作用是淡化雪线,当画面不需要太明显的雪线是,先用清水笔将要画雪的部分打湿,再用矾水泼白就能做到虚化雪线。值得注意的是此法运笔时尽量不停不滞一气呵成,这样才能有雪原广阔寂寥,浑然天成的韵味。
  在画冰凌冰柱冰挂时要交替采用滴白法和重叠法,画冰挂时一般用阔锋的提斗,画较长的冰柱冰凌时刻采用狼毫长锋。滴白法时用沾淡墨和胶水的笔,画挂在树上的冰挂,此时胶水可以多一点,画受光或者需要强调的冰挂,在第一遍滴白后在分别在第一遍冰挂半干和未干两个状态下再画。待滴白法完成后用重叠法一层一层的讲冰柱和冰凌有设计的加画,注意要控制所表达的物体的整体形态,就要时刻注意留白,每笔冰都要笔笔见形,若不然会形成无力感,缺少冰坚硬挺拔的气韵。
  排比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表现雪山和冰山的方法,此法的最大特点是画过的雪山和冰山明暗分明,视觉冲击力强。具体方法是用含水量较少的笔,笔尖沾浓墨,下笔要快起慢收,意在能很清晰的保留明暗交界线,又能在慢收的过程中产生飞白,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排比应顺着山势,做到随山势笔笔不同,才能让画面既有气势又有韵味。亮面的山可以在笔尖上沾淡三绿,会让雪山有种厚重蓬松感。
  光栅法是冰雪山水最重要的技法,主要是通过对雪线的控制产生通体明亮,晶莹剔透的各种光的状态,比如轮廓光透射光,结构光和映射光。轮廓光常常用来表现密林松树和雪山,轮廓光实质上算作逆光现象,透射光一般表现冰凌冰锥,结构光是表现物体局部是所用,映射光常常被用来表现雪中的冰河。
  至此笔者对冰雪山水做了概括似的梳理,我们看到了冰雪画派的创始人于志学是如何在四十年的探索中,慢慢收获喜悦,解决了冰雪画技法创新性的突破。也了解到了雪皴法,泼白法,滴白法,重叠法,排比法和光栅法的表现形式,一个美术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勤奋的思辨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寻找答案的探索精神。
  作者简介:
  郭毅敏,性别-出生年:女(1990-),籍贯到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民族:汉,职称:无  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山水画方向,单位名称: 天津师范大学,单位所在省市: 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天津师范。
其他文献
摘要:党在十八大中提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新形势下,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发展,基层项目党建工作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各级政委组织也在不断地探索新方法,但是就目前来看,基层组织在党建工作方面中人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将简单地根据企业实际出发,提出新形势下该如何加强国有施工企业基层项目的党建工作。  关键词:新形势;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一、引言  总书记提出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要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纠正了党内“左”倾、“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的历史经验在当代依然具有借鉴的价值,应不断深化其内涵,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
期刊
摘要: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代经济文化生活的反映,成为研究汉代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我国汉画像石分布十分广泛,但并不均匀,山东济宁地区汉画像石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居全国前列。其中曲阜市现发现的汉画像石有百余块,大部分保存在曲阜孔庙西庑内。本文主要是对曲阜孔庙内现存汉画像石进行总结概括,并从孔庙内汉画像石的主要雕刻技法,画面题材内容,画面文化内涵及特点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期刊
摘要:本篇文章从该小说的情节安排、文体风格以及人物形象来剖析双雪涛在《平原上的摩西》这篇中短篇小说中所揭露的个体命运在可控与失控之间的荒诞性。  关键词:平原上的摩西;个体命运  引言——“东北文艺复兴”的浪潮  《冬泳》因为易烊千玺和李健这两位中少年偶像的推荐,意外大火,加印不断。该书作者班宇也凭借这本小说集一跃成为当代严肃文学的畅销书作家,而《平原上的摩西》作为双雪涛第一本小说集,故事奇诡,文
期刊
摘要:春秋时期,列国并存,征战不休。其中,齐桓公在即位之后任用管仲,对齐国的各项制度进行改革,齐国国力大增,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本文针对春秋时期管仲和齐桓公的改革措施展开了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春秋时期;管仲和齐桓公;改革措施  引言:管仲(约前723年-前645年)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在齐国任上卿期间,在行政,军事,经济等多种制度方面辅佐齐桓公进行了强有力的改革,使齐国国力大增,那么管仲
期刊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建筑失去了其本身带有的文化内涵,宗教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下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西方宗教文化及社会发展上的种种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宗教在建筑各个方面的差异,文章以佛光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例,在建筑本身上,分析两者的异同。  关键词:宗教建筑;佛光寺;圣索菲亚大教堂  一、佛光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建筑分析  (一)佛光寺的建筑分析  1.佛光
期刊
摘要:讲解员是博物馆与观众直接沟通的桥梁,是传递文物基础信息,实现博物馆教育职能的直接参与者。过去,讲解员的基本职能就是讲解,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讲解工作被现代化手段越来越多的取代,讲解工作在讲解员的基础工作中所占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讲解员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是应该探讨讲解员在未来的工作中,职责的演变趋势。  关键词:定义;趋势;职责  一、讲解员的基本定义  讲解员的名字以讲解二
期刊
摘要:果戈理作为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的讽刺大师”,创作了许多揭露俄国社会腐朽与没落的精品。其于1842出版的代表作《死魂灵》,刻画了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地主形象,他笔下的泼留希金无疑是19世纪俄国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地主形象。果戈理通过对泼留希金的生动描绘,用锋利的笔触,划开了俄国华丽外衣下的吃人本质,揭露了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带给人们的伤害。  关键词:果戈理;泼留希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博物馆现状及发展需要的分析,从博物馆视角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叙述。说明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对当今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结合已有实例对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一、博物馆的职能、现状与发展需要  作为集收藏、研究、教育三项基本职能于一体的博物馆,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了解一个地方的过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个领域的生产水平不断的提升,一些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忽略了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在国有企业中,推动党建工作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因此,企业应不断借助现代化先进技术,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提升党员思想政治素养,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和人文协调发展。文章在介绍国有企业开展党建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并总结出一些相应的创新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