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动力之源,是学生“乐知”的重要原因。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主体能动性,从而使之“我要学”的主动学习者。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实践也证明,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从中产生愉快情绪和积极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而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奠基教育平台,不仅要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知识基础,更要为学生奠定兴趣基础,有自主学习的兴趣追求和动力支撑。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在情境化导入中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新课标教材是以“生活一数学”为主线、“有意义的数学应该是现实的”要求,遵循教学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识规律,创设良好的新课导入情境,因材施教,使新课教学开好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第一印象,对提高课堂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同学们,我们班有三位同学姓‘王’,谁能又快又好地剪出这个‘王’字?这个‘王’字有什么特征?”先让学生动手剪一剪,试~试,想一想,谈一谈。然后再出示:“北京故宫图”、“飞机”、“中国结”、“脸谱”等图形,让他们找找这些图形有何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通过这样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作了积极铺垫,还激发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在导入过程中创设情境,是新课改推进中的一种重要策略,大抵作用有三,一是激趣,二是煽情,三是诱思,这三个作用,都是我们导入所需要的,这正是我们在导入时创设情境的真正用意所在。
二、在生活化新授中培养兴趣
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不是“应试”,而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高服务生活的实践能力。而生活化的过程,就是打通书本数学与现实生活通道的有效做法,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平台。因此,新课标非常重视,在其“教学建议”中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理解“理念”和“建议”的内涵,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实践证明内容与学生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学习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及其数学思想,关键是在于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去预设。
三、在民主化氛围中培养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作为是学生学习主阵地的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场所。建设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的首要要求,也是保持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在课堂上,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和蔼可亲,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在关注自己,又要走下讲台去亲近学生,学会用学生的思维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把更多的自由时间和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加以肯定鼓励,认真解答,如果学生所提的问题荒谬或者是不可思议,也应肯定这种质疑的精神。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他们的过失,给学生改进的时间和机会,多给予激励和赞美,使学生自然消除错误,乐于钻研,要善于边上课边调整教学内容,善于聆听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新鲜感、满足感和愉悦感。
四、在多样化练习中培养兴趣
新课标要求“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设计。那么,怎样才能使所设计的课堂练习有效,有利于学生发展呢?那就是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我们可利用小学生竞争意识强这一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选代表发言、分组讨论、生与生、师与生、组与组之间比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比准确度高、比速度快、比方法巧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完《整十乘整十的口算》之后,可让水平相当的学生来一次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这样做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学中,我们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乐知者”,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培养的方法除上文所讲之外,还有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我们从“数学现实”出发,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才能讓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良鸿,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09年。
[2]曹素芳,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
[3]肖光英,例谈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四策略[J].科学咨询,2012年。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实践也证明,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从中产生愉快情绪和积极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而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奠基教育平台,不仅要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知识基础,更要为学生奠定兴趣基础,有自主学习的兴趣追求和动力支撑。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在情境化导入中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新课标教材是以“生活一数学”为主线、“有意义的数学应该是现实的”要求,遵循教学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识规律,创设良好的新课导入情境,因材施教,使新课教学开好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第一印象,对提高课堂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同学们,我们班有三位同学姓‘王’,谁能又快又好地剪出这个‘王’字?这个‘王’字有什么特征?”先让学生动手剪一剪,试~试,想一想,谈一谈。然后再出示:“北京故宫图”、“飞机”、“中国结”、“脸谱”等图形,让他们找找这些图形有何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通过这样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作了积极铺垫,还激发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在导入过程中创设情境,是新课改推进中的一种重要策略,大抵作用有三,一是激趣,二是煽情,三是诱思,这三个作用,都是我们导入所需要的,这正是我们在导入时创设情境的真正用意所在。
二、在生活化新授中培养兴趣
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不是“应试”,而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高服务生活的实践能力。而生活化的过程,就是打通书本数学与现实生活通道的有效做法,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平台。因此,新课标非常重视,在其“教学建议”中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理解“理念”和“建议”的内涵,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实践证明内容与学生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学习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及其数学思想,关键是在于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去预设。
三、在民主化氛围中培养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作为是学生学习主阵地的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场所。建设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的首要要求,也是保持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在课堂上,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和蔼可亲,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在关注自己,又要走下讲台去亲近学生,学会用学生的思维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把更多的自由时间和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加以肯定鼓励,认真解答,如果学生所提的问题荒谬或者是不可思议,也应肯定这种质疑的精神。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他们的过失,给学生改进的时间和机会,多给予激励和赞美,使学生自然消除错误,乐于钻研,要善于边上课边调整教学内容,善于聆听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新鲜感、满足感和愉悦感。
四、在多样化练习中培养兴趣
新课标要求“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设计。那么,怎样才能使所设计的课堂练习有效,有利于学生发展呢?那就是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我们可利用小学生竞争意识强这一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选代表发言、分组讨论、生与生、师与生、组与组之间比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比准确度高、比速度快、比方法巧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完《整十乘整十的口算》之后,可让水平相当的学生来一次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这样做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学中,我们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乐知者”,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培养的方法除上文所讲之外,还有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我们从“数学现实”出发,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才能讓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良鸿,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09年。
[2]曹素芳,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
[3]肖光英,例谈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四策略[J].科学咨询,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