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绝大数的公立大学筹资渠道单一,多元化筹资格局虽已形成,但是结构很不平衡,除了政府拨款的教育经费和学杂费两大收入外,其余渠道的资金占了很少的比例。而我国高校正处于快速成长扩张期,对资金的依赖程度很大。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资金来源和优化管理经费,我们通过对美国高校的筹资结构的变化分析,借鉴美国高校三大出色的筹资领域的经验,提出我国公立大学筹资渠道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筹资渠道 教育经费 公立大学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急速扩招,高等教育竞争也日趋激烈,各高校为改善教学环境,扩大学校知名度、影响力和创建一流高校的内在要求,需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而国家财政拨款对高速发展的许多高校而言帮助是有限的,虽然中国高等教育经费形成了多渠道的筹资格局,但是一些渠道的资金却捉襟见肘,根本不能填补学校的开支。因此,高校应该要另谋出路,优化现有的筹资渠道,创新更高层次的筹资手段,达到良性的个性化发展。
一、我国高校的筹资现状分析
就当前我国高校的筹资渠道而言,基本符合多元化的筹措格局。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政府拨款、教育费附加、学杂费、校办产业和经营收益用于教育的经费、个人和社会组织的捐赠、教育基金、承接科研课题或与企事业单位进行科研合作所取得的收入、学校贷款和从资本市场上取得的利息收入等。看似多元的筹资渠道,实则却翘脚的很厉害,一些渠道基本没有开发,资金十分单薄,基本对学校的财政收入构不成影响。其中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学杂费依然是两块大头。
1、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及变化趋势
2004-2008年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分别占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百分比为2.80%、2.80%、2.98%、3.29%、3.45%。从数据上看,国家的教育财政性支出占GDP总量的比值不断攀升。
表1 2004-2008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来源构成比例(%)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0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这张趋势图表明:随着国家教育拨款的增加,预算内教育经费占高校收入比重也逐渐上升,相应的事业收入、学杂费及其他教育经费有所下降。尽管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但社会捐赠所占的比例极小,不得不引起高校教育者的重视。
2、我国高校主要经费来源存在的问题
1)财政拨款
如今的财政拨款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马太效应。以2004年为例,政府拨给76所部属学校的金额为290亿,而这笔钱却占全国2000多所高校拨款金额的29.39%,而且增长幅度逐年递增。其倾斜程度显而易见。政府的这种看似合理却并不高效的拨款模式应该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再者,迄今为止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还未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4%,而这一目标已经喊了十多年了,问题就在于教育事业投资见效慢,显不出政绩,这也是教育拨款一直提不上去的原因之一。
2)学杂费收入
整体来说我国公立大学学费跟国外大学相比还是比较贵的。第一,涨幅快。仅1998—2002年间,我国高校学杂费增长了5.34倍。第二,学费-收入比过高。根据2006年《小康》调查数据显示,教育花费占农村和城市家庭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了32.6%和25.9%,且学费涨幅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而在世界发达国家,公立大学收费的水平是受到严格限制的。第三,学费援助系统还不完善。使得学费成了很多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障碍。
3)社会捐赠
社会捐赠是高校通过社会机构或个人的无偿捐款的一种筹资渠道,对大部分普通大学而言,这块也是少之又少。首先,中国的高校的办学质量令人堪忧,没有办出人民想要的大学,且社会上捐赠风气不足,很少有大量社会捐赠,除个别顶尖大学。其次,我国高校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缺乏有效的规划,不透明,信用低。最后,政府对那些教育捐赠的个人或机构没有相应的税费减免政策,因此捐赠情怀不高。
4)校办企业及投资收入
具备有校办企业和投资项目的主要是那些国家财政投入较大的重点大学。像北大方正、清华同方、浙大海纳、科大讯飞等都是校办企业的典型。但毕竟不是普通大学可以玩得起的。首先,是普通院校缺乏将资本经营作为学校的一项办学手段。其次,校方缺少一帮专注投资经营及管理的团队来进行职业化、市场化的运作,达到钱生钱的目的。最后,很多高校与当地相关企业缺乏有效合作,学校的技术和人力等资源闲置。
5)银行贷款
这个筹资渠道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公立大学找银行借贷考虑到实在不能偿还有政府做靠山,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担,才会让大学肆意的借贷。其次,银行这面在对大学过于自信,贷款门槛很低,对大学的创收和偿还能力估计乐观,使得大学能够轻松借到款。最后,学校在管理和运作贷款资金方面失能,缺乏规划、挥霍浪费、资金挪用、管理不善等问题使贷款不能合理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二、美国公私立大学筹资结构分析
美国的公立和私立大学尽管性质不同,但经费来源的途径大体相同,只是其各种经费来源所占比例有所差异。
表2 美国高等教育资金来源(%)
从表2中我们可知,美国的公私立大学在政府拨款和学杂费上有明显差异,这点在中国也是一样。美国公立大学的政府拨款基本也占到一半左右,私立大学的学杂费是第一资金来源。销售和服务收入持平,五年内无明显变化;而在捐赠收入方面公私立大学都有明显的增幅,公立大学从0.6%增至5.5%,私立大学从4.7增至14.3,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对捐赠收入的日益重视和对资金筹措的高度自主性。特别是在募集捐赠资金及资本运作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1997年美国大学接受各类捐款的总数达160亿美元。美国各方对大学捐款由来已久,有其深厚的社会和经济上的原因。其一,社会捐赠是美国大力支持教育的传统习惯,其二是美国的税收政策有利于促进私人和企业团体的捐款活动。
另一块搞得有声有色的是投资和经营性收入。据报道,在1998预算年度,美国一些名校的基金规模都有显著增长。如名列前三名的哈佛大学、德州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基金规模分别达到130亿、77亿、66亿美元。美国的一些大学早就活跃在国内外股市市场,投资项目还包括政府及公司债务、房地产等。无论是公立大学或是私立大学,它们不仅仅是学府,同时也是企业,在办学的同时还要经营投资。许多学校甚至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委托专业人员来管理庞大的学校基金。例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基金公司、康奈尔大学的FIDELITY基金管理公司、哈佛基金与哈佛管理公司(HMC)等,这些基金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校资本累加。 最后美国大学的科研实力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其科研成果转化也做的很好,为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根据194所美国大学的数据统计,2007年美国大学共获得488亿美元的研究经费,1998-2006年期间共引入新产品4350个,利用大学科技成果,衍生创办出555家新公司,平均每周创造13个新产品,10家创新。1999年美国大学技术管理者协会(AUTM)的调查结果表明,由大学许可的技术转化为产品从而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提供的就业机会有270900个,大学技术转移创造的经济效益为409亿美元,外加5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
相较于美国,中国在这三方面目前还是相当薄弱的,社会捐赠、投资经营、科研转化这三个渠道的筹资也将会是中国未来高等教育资金的强力增长点。
三、我国高校筹资渠道优化探析
我国高校最稳定的财政收入还是政府拨款及学生的学杂费,但是光靠这两块根本不足以发展出有竞争力的学校,如果不探索和深化其他筹资渠道的话,目前高校的层次划分不可能被打破,缺乏新鲜资金的渠道,中国大学将一直寂静下去。因为只有充裕的钱才能发展,有良好的市场环境才能孕育出不一样的大学。因此如何去优化现有的筹资环境,拓宽筹资渠道事在必行。
1、政府倒置性拨款,加大投入力度
据统计,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66%,这个比例仍未完成4%的目标,且离一些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不小差距。所以国家在财政性教育经费还应该继续加大投入,但投入的倾向性要有所调整。因为之前的投入模式是直属大学占总拨款的很大比例,根据经济学上的边际效应可知,同样的资金对普通大学的发展肯定要比直属大学发展的见效快。为了缩小重点和普通大学的差距,让资源不再让少数占有。为此,我建议应该要逐步实现资金配比的流动。另外,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拨款,对专款专用资金分配也很重要。现在学校的盲目扩张是学校负债的主要原因,而应该控制学校的基建项目的经费,把用于科研、投资和生均培养费上加大额度。优化项目拨款的经费使用,控制不必要的浪费。
2、学校服务社会,营造捐赠氛围
教育捐赠是高等教育经费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来源。多年来我国高校捐赠收人的比重始终稳定维持在较低水平上,民众的捐赠意识和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资金的管理不善,透明度不高,捐赠者不知道钱用在哪里,起到什么作用,这都会让捐赠者感到不信任。
为此,学校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去迎合民众的心理。通过让民众有组织的去参观学校的教学氛围,首先让民众了解该学校如何办学,才能让民众有所期待。第二,学校组织青年实践小组去周边的社区和企业做义工,并且提供相应的帮扶行动,组织社会活动普及知识、解答疑难,拉近学校与社会的距离,让民众了解并信任学校。第三,充分发挥校友会、校董会的作用,整合广泛的校友资源,加强和保持校友的联系,动员和激励校友为学校做出贡献。第四,对相应做出捐赠的个体和社会团体,在国家政策上要实行税收减免政策,让捐赠者从中得到实惠。第五,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募捐基地,方便社会各界的捐赠和信息反馈。
3、逐步建立高校投资机构,加强学校经营手段
如今,我国公立大学对政府拨款、学生学杂费等依赖很大,缺乏额外的稳定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大学的自由发展的意志,一方面是管理者对大学固有职能的定式,一方面是经营手段不够,缺乏专门的运作经营的部门。首先,我们应该唤醒高校在投资经营方面的智慧,树立为高校投资创收的理念,学校一旦拥有一定的流动资金应该适当进行商业运转,创造经济价值。其二,依托专业投资机构,创造利润回报。必须有一支实战经验丰富,够专业的投资机构才能实现学校资金的保值增值目的。学校可以与社会上的投资机构合作或是自行成立专管投资的部门进行长期管控经营。其三,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制度。由于存在商业投资,信息公开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吸引到更多愿意支持教育发展的个人以及企业捐赠。
参考文献:
[1]朱一新.我国高校债务危机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0(5).
[2]李文钊.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分析[J].北大教育经济研究,2004(9).
[3]陈志琴 俞光虹 周玲.影响中美高校募捐的社会因素比较[J].高教探索,2005(5).
[4]胡 娟 张 伟.哈佛大学资金来源、筹资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8(5).
[5]代蕊华.美国高校的资金筹措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6]秦竹 何立芳.美国大学科研管理的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关键词:筹资渠道 教育经费 公立大学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急速扩招,高等教育竞争也日趋激烈,各高校为改善教学环境,扩大学校知名度、影响力和创建一流高校的内在要求,需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而国家财政拨款对高速发展的许多高校而言帮助是有限的,虽然中国高等教育经费形成了多渠道的筹资格局,但是一些渠道的资金却捉襟见肘,根本不能填补学校的开支。因此,高校应该要另谋出路,优化现有的筹资渠道,创新更高层次的筹资手段,达到良性的个性化发展。
一、我国高校的筹资现状分析
就当前我国高校的筹资渠道而言,基本符合多元化的筹措格局。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政府拨款、教育费附加、学杂费、校办产业和经营收益用于教育的经费、个人和社会组织的捐赠、教育基金、承接科研课题或与企事业单位进行科研合作所取得的收入、学校贷款和从资本市场上取得的利息收入等。看似多元的筹资渠道,实则却翘脚的很厉害,一些渠道基本没有开发,资金十分单薄,基本对学校的财政收入构不成影响。其中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学杂费依然是两块大头。
1、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及变化趋势
2004-2008年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分别占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百分比为2.80%、2.80%、2.98%、3.29%、3.45%。从数据上看,国家的教育财政性支出占GDP总量的比值不断攀升。
表1 2004-2008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来源构成比例(%)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0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这张趋势图表明:随着国家教育拨款的增加,预算内教育经费占高校收入比重也逐渐上升,相应的事业收入、学杂费及其他教育经费有所下降。尽管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但社会捐赠所占的比例极小,不得不引起高校教育者的重视。
2、我国高校主要经费来源存在的问题
1)财政拨款
如今的财政拨款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马太效应。以2004年为例,政府拨给76所部属学校的金额为290亿,而这笔钱却占全国2000多所高校拨款金额的29.39%,而且增长幅度逐年递增。其倾斜程度显而易见。政府的这种看似合理却并不高效的拨款模式应该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再者,迄今为止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还未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4%,而这一目标已经喊了十多年了,问题就在于教育事业投资见效慢,显不出政绩,这也是教育拨款一直提不上去的原因之一。
2)学杂费收入
整体来说我国公立大学学费跟国外大学相比还是比较贵的。第一,涨幅快。仅1998—2002年间,我国高校学杂费增长了5.34倍。第二,学费-收入比过高。根据2006年《小康》调查数据显示,教育花费占农村和城市家庭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了32.6%和25.9%,且学费涨幅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而在世界发达国家,公立大学收费的水平是受到严格限制的。第三,学费援助系统还不完善。使得学费成了很多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障碍。
3)社会捐赠
社会捐赠是高校通过社会机构或个人的无偿捐款的一种筹资渠道,对大部分普通大学而言,这块也是少之又少。首先,中国的高校的办学质量令人堪忧,没有办出人民想要的大学,且社会上捐赠风气不足,很少有大量社会捐赠,除个别顶尖大学。其次,我国高校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缺乏有效的规划,不透明,信用低。最后,政府对那些教育捐赠的个人或机构没有相应的税费减免政策,因此捐赠情怀不高。
4)校办企业及投资收入
具备有校办企业和投资项目的主要是那些国家财政投入较大的重点大学。像北大方正、清华同方、浙大海纳、科大讯飞等都是校办企业的典型。但毕竟不是普通大学可以玩得起的。首先,是普通院校缺乏将资本经营作为学校的一项办学手段。其次,校方缺少一帮专注投资经营及管理的团队来进行职业化、市场化的运作,达到钱生钱的目的。最后,很多高校与当地相关企业缺乏有效合作,学校的技术和人力等资源闲置。
5)银行贷款
这个筹资渠道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公立大学找银行借贷考虑到实在不能偿还有政府做靠山,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担,才会让大学肆意的借贷。其次,银行这面在对大学过于自信,贷款门槛很低,对大学的创收和偿还能力估计乐观,使得大学能够轻松借到款。最后,学校在管理和运作贷款资金方面失能,缺乏规划、挥霍浪费、资金挪用、管理不善等问题使贷款不能合理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二、美国公私立大学筹资结构分析
美国的公立和私立大学尽管性质不同,但经费来源的途径大体相同,只是其各种经费来源所占比例有所差异。
表2 美国高等教育资金来源(%)
从表2中我们可知,美国的公私立大学在政府拨款和学杂费上有明显差异,这点在中国也是一样。美国公立大学的政府拨款基本也占到一半左右,私立大学的学杂费是第一资金来源。销售和服务收入持平,五年内无明显变化;而在捐赠收入方面公私立大学都有明显的增幅,公立大学从0.6%增至5.5%,私立大学从4.7增至14.3,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对捐赠收入的日益重视和对资金筹措的高度自主性。特别是在募集捐赠资金及资本运作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1997年美国大学接受各类捐款的总数达160亿美元。美国各方对大学捐款由来已久,有其深厚的社会和经济上的原因。其一,社会捐赠是美国大力支持教育的传统习惯,其二是美国的税收政策有利于促进私人和企业团体的捐款活动。
另一块搞得有声有色的是投资和经营性收入。据报道,在1998预算年度,美国一些名校的基金规模都有显著增长。如名列前三名的哈佛大学、德州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基金规模分别达到130亿、77亿、66亿美元。美国的一些大学早就活跃在国内外股市市场,投资项目还包括政府及公司债务、房地产等。无论是公立大学或是私立大学,它们不仅仅是学府,同时也是企业,在办学的同时还要经营投资。许多学校甚至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委托专业人员来管理庞大的学校基金。例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基金公司、康奈尔大学的FIDELITY基金管理公司、哈佛基金与哈佛管理公司(HMC)等,这些基金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校资本累加。 最后美国大学的科研实力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其科研成果转化也做的很好,为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根据194所美国大学的数据统计,2007年美国大学共获得488亿美元的研究经费,1998-2006年期间共引入新产品4350个,利用大学科技成果,衍生创办出555家新公司,平均每周创造13个新产品,10家创新。1999年美国大学技术管理者协会(AUTM)的调查结果表明,由大学许可的技术转化为产品从而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提供的就业机会有270900个,大学技术转移创造的经济效益为409亿美元,外加5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
相较于美国,中国在这三方面目前还是相当薄弱的,社会捐赠、投资经营、科研转化这三个渠道的筹资也将会是中国未来高等教育资金的强力增长点。
三、我国高校筹资渠道优化探析
我国高校最稳定的财政收入还是政府拨款及学生的学杂费,但是光靠这两块根本不足以发展出有竞争力的学校,如果不探索和深化其他筹资渠道的话,目前高校的层次划分不可能被打破,缺乏新鲜资金的渠道,中国大学将一直寂静下去。因为只有充裕的钱才能发展,有良好的市场环境才能孕育出不一样的大学。因此如何去优化现有的筹资环境,拓宽筹资渠道事在必行。
1、政府倒置性拨款,加大投入力度
据统计,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66%,这个比例仍未完成4%的目标,且离一些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不小差距。所以国家在财政性教育经费还应该继续加大投入,但投入的倾向性要有所调整。因为之前的投入模式是直属大学占总拨款的很大比例,根据经济学上的边际效应可知,同样的资金对普通大学的发展肯定要比直属大学发展的见效快。为了缩小重点和普通大学的差距,让资源不再让少数占有。为此,我建议应该要逐步实现资金配比的流动。另外,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拨款,对专款专用资金分配也很重要。现在学校的盲目扩张是学校负债的主要原因,而应该控制学校的基建项目的经费,把用于科研、投资和生均培养费上加大额度。优化项目拨款的经费使用,控制不必要的浪费。
2、学校服务社会,营造捐赠氛围
教育捐赠是高等教育经费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来源。多年来我国高校捐赠收人的比重始终稳定维持在较低水平上,民众的捐赠意识和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资金的管理不善,透明度不高,捐赠者不知道钱用在哪里,起到什么作用,这都会让捐赠者感到不信任。
为此,学校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去迎合民众的心理。通过让民众有组织的去参观学校的教学氛围,首先让民众了解该学校如何办学,才能让民众有所期待。第二,学校组织青年实践小组去周边的社区和企业做义工,并且提供相应的帮扶行动,组织社会活动普及知识、解答疑难,拉近学校与社会的距离,让民众了解并信任学校。第三,充分发挥校友会、校董会的作用,整合广泛的校友资源,加强和保持校友的联系,动员和激励校友为学校做出贡献。第四,对相应做出捐赠的个体和社会团体,在国家政策上要实行税收减免政策,让捐赠者从中得到实惠。第五,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募捐基地,方便社会各界的捐赠和信息反馈。
3、逐步建立高校投资机构,加强学校经营手段
如今,我国公立大学对政府拨款、学生学杂费等依赖很大,缺乏额外的稳定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大学的自由发展的意志,一方面是管理者对大学固有职能的定式,一方面是经营手段不够,缺乏专门的运作经营的部门。首先,我们应该唤醒高校在投资经营方面的智慧,树立为高校投资创收的理念,学校一旦拥有一定的流动资金应该适当进行商业运转,创造经济价值。其二,依托专业投资机构,创造利润回报。必须有一支实战经验丰富,够专业的投资机构才能实现学校资金的保值增值目的。学校可以与社会上的投资机构合作或是自行成立专管投资的部门进行长期管控经营。其三,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制度。由于存在商业投资,信息公开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吸引到更多愿意支持教育发展的个人以及企业捐赠。
参考文献:
[1]朱一新.我国高校债务危机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0(5).
[2]李文钊.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分析[J].北大教育经济研究,2004(9).
[3]陈志琴 俞光虹 周玲.影响中美高校募捐的社会因素比较[J].高教探索,2005(5).
[4]胡 娟 张 伟.哈佛大学资金来源、筹资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8(5).
[5]代蕊华.美国高校的资金筹措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6]秦竹 何立芳.美国大学科研管理的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