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浚县一中,河南浚县456250)
虽然物理有复杂性的一面,但是只要我们抓住物理学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门功课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学好中学物理的一些方法:
一、要善于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物理
大家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
1.观察要广泛,全面
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而,这些同学往往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实物感较强,思路较宽,比较容易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的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有的放矢,必将打消畏惧物理的心理,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2.观察要有针对性
学生们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应该重视观察与已学的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初中学习了“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我们就要注意观察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压强与作用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像载重拖拉机的履带;载重汽车的后轮变成四个;刀磨快了才好切东西;以及钉图钉、缝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应该注观察意这些日常现象,并将这些现象与“压强”这一概念联系起来。久而久之,脑中必然积蓄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
3.观察必须明确目的
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看到的现象,不应专注它的好看与新奇,而是应找出这些现象后所隐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规律。例如:纺锤型的圆锥滚轮沿V形轨道向上滚。我们不应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滚轮放在斜轨下端是不会自动向上滚的。我们只要知道滚轮向上滚时,重心是不断下降的,那么滚轮上坡的道理就会一下子明白了。
二、要重视实验,勤于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说,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亲身实践,把知与行、脑与手结合起来。
1.中学阶段,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老师要演示很多的实验,学生要做许多分组实验。对这些实验,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明确实验的步骤。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认真实验,仔细纪录,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同学们自己也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做一些简单的实验
例如:学习了“重心”后,可用不规则的木板通过“悬挂法”找出其重心何在;学习了“摩擦力”后,可用橡皮筋系在木块上,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物体的质量,看出水平面上摩擦力与重力间的定性关系……这些实验对我们掌握物理规律是十分有益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能都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十年来,我国中学生在国际上的一些著名的竞赛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一些重要的科技术发明与发现却与我们无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还很不够,还远远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动手操作潜能。
3.学校组织的特长班、兴趣组等也是同学们实践锻炼的好机会
物理学习忌讳不重视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只凭主观臆断。这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为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大概”、“差不多”、“估计”等等,这些词是不应出现在物理中的。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往往印象是比较深的。通常人们认为触电与电势有关。如果亲自做过人体带电的实验,发现人体带上几十万伏的电势也不会触电,从而知道触电是由于有电流通过人体而发生的。
三、要勤于思考,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它的规律性很强,单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物理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善于思考最根本的方法是在具体的实际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力图弄清:这个概念是怎么得来的?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学过一个规律,要力图搞清:这个规律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其他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做一道习题,要力图搞清:这题描述的是什么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如何?该用哪个规律去解题?……只要同学们能够改变“上课记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全忘记”的机械学习方法,摆脱“为交差而作业”的被动状态,克服做作业“依画瓢”的做法,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由“勤思”而“善思”,由“善思”而“善进”,不断提高我们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想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
四、要善于总结,把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理解清楚,切忌一知半解,模糊不清
各种物理规律总是寓于力学、运动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之中,它们联系密切又千变万化。因此,学习物理除了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外,也要学会总结,提纲挈领,把“厚书”变“薄”,要学会能举一反三,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知识,会将“薄书”“变厚”。这样,将知识系统化,纲领化,就如同鱼网一样,收得拢,撒得开,张网撒一片,收网几条线。物理知识必然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对于每一章的复习,勤于总结。首先要学会写一个“知识结构小结”,可以包括:全章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哪些是重点?这章学了哪些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这些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各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小结应当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内容准确。小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文字型、方框图、表格式、树型结构等等均是可以采用的。
虽然物理有复杂性的一面,但是只要我们抓住物理学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门功课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学好中学物理的一些方法:
一、要善于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物理
大家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
1.观察要广泛,全面
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而,这些同学往往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实物感较强,思路较宽,比较容易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的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有的放矢,必将打消畏惧物理的心理,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2.观察要有针对性
学生们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应该重视观察与已学的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初中学习了“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我们就要注意观察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压强与作用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像载重拖拉机的履带;载重汽车的后轮变成四个;刀磨快了才好切东西;以及钉图钉、缝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应该注观察意这些日常现象,并将这些现象与“压强”这一概念联系起来。久而久之,脑中必然积蓄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
3.观察必须明确目的
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看到的现象,不应专注它的好看与新奇,而是应找出这些现象后所隐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规律。例如:纺锤型的圆锥滚轮沿V形轨道向上滚。我们不应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滚轮放在斜轨下端是不会自动向上滚的。我们只要知道滚轮向上滚时,重心是不断下降的,那么滚轮上坡的道理就会一下子明白了。
二、要重视实验,勤于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说,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亲身实践,把知与行、脑与手结合起来。
1.中学阶段,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老师要演示很多的实验,学生要做许多分组实验。对这些实验,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明确实验的步骤。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认真实验,仔细纪录,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同学们自己也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做一些简单的实验
例如:学习了“重心”后,可用不规则的木板通过“悬挂法”找出其重心何在;学习了“摩擦力”后,可用橡皮筋系在木块上,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物体的质量,看出水平面上摩擦力与重力间的定性关系……这些实验对我们掌握物理规律是十分有益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能都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十年来,我国中学生在国际上的一些著名的竞赛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一些重要的科技术发明与发现却与我们无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还很不够,还远远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动手操作潜能。
3.学校组织的特长班、兴趣组等也是同学们实践锻炼的好机会
物理学习忌讳不重视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只凭主观臆断。这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为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大概”、“差不多”、“估计”等等,这些词是不应出现在物理中的。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往往印象是比较深的。通常人们认为触电与电势有关。如果亲自做过人体带电的实验,发现人体带上几十万伏的电势也不会触电,从而知道触电是由于有电流通过人体而发生的。
三、要勤于思考,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它的规律性很强,单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物理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善于思考最根本的方法是在具体的实际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力图弄清:这个概念是怎么得来的?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学过一个规律,要力图搞清:这个规律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其他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做一道习题,要力图搞清:这题描述的是什么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如何?该用哪个规律去解题?……只要同学们能够改变“上课记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全忘记”的机械学习方法,摆脱“为交差而作业”的被动状态,克服做作业“依画瓢”的做法,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由“勤思”而“善思”,由“善思”而“善进”,不断提高我们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想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
四、要善于总结,把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理解清楚,切忌一知半解,模糊不清
各种物理规律总是寓于力学、运动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之中,它们联系密切又千变万化。因此,学习物理除了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外,也要学会总结,提纲挈领,把“厚书”变“薄”,要学会能举一反三,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知识,会将“薄书”“变厚”。这样,将知识系统化,纲领化,就如同鱼网一样,收得拢,撒得开,张网撒一片,收网几条线。物理知识必然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对于每一章的复习,勤于总结。首先要学会写一个“知识结构小结”,可以包括:全章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哪些是重点?这章学了哪些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这些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各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小结应当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内容准确。小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文字型、方框图、表格式、树型结构等等均是可以采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