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腺瘤高频电凝切除术术后复发情况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lin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结肠腺瘤患者行电凝切除术后的复发情况。方法2000年至2008年行结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且符合入选标准者283例,根据患者基线肠镜时的病史及结肠镜检查发现的结肠腺瘤特征进行分析,计算患者0~2年、〉2~5年及〉5~8年累积复发率,中位复发时间及影响复发的因素。结果所有观察病例中,0~2年累积复发率为61%,〉2~5年累积复发率为81%,〉5~8年累积复发率为84%。COX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是否有非结肠肿瘤史、饮酒史以及初检腺瘤是否为多发(〉2个)是影响腺瘤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在中国人群中,行结肠腺瘤高频电切术的患者建议术后2年复查1次肠镜。对于年龄〉60岁的男性患者,如结肠腺瘤为多发,建议20个月左右复查1次结肠镜,如同时存在非结肠肿瘤病史或饮酒史,建议进一步缩短复查时间。

其他文献
患者男,61岁,主因上腹疼痛、腹胀、恶心1d就诊。患者于2d前进食多个糯米玉米穗后,次日出现上腹阵发性疼痛,伴恶心、腹胀不能进食,遂前来诊治。
目的统一克罗恩病(CD)与肠结核(ITB)内镜下病变特征的中文命名,分析二者的临床、内镜鉴别要点。方法由协作组5家医院10名专家分析讨论136例CD及ITB的临床及内镜特征,得出肯定的内镜下病变特征。对有统计学差异的特征根据诊断特异度进行评分,以ROC曲线求出两病肯定诊断的分界值。结果以统一文字描述CD、ITB的内镜标准图像,二者的内镜特征鉴别点:病变≥4个肠段、累及直肠、纵行溃疡、鹅卵石外观以及
食管结核是一种少见疾病,临床上诊断食管结核比较困难,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以及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而造成治疗上的失误.超声内镜既可以观察病变表面的情况、起源层次、内部回声、壁外情况,还可以结合内镜下活检或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技术( EUS-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进行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应用于食管结核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的探讨内镜下扩张联合黏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6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单纯内镜下扩张治疗(A组)、内镜下扩张联合单次注射注射曲安奈德治疗(B组)和内镜下扩张联合多频次注射注射曲安奈德治疗(C组)。比较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治愈率、持续症状缓解时间、再次行内镜下扩张治疗的间隔时间、内镜治疗结束后Stooler分级评分。结果术后部分患者出现胸痛及反流症状,均经
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ABP)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凶险,是消化科常见急症之一。妊娠晚期合并SABP患者,如不及时处理,常会威胁孕妇和胎儿生命,既往多通过外科和产科联合手术治疗。2006年5月至2009年8月我科对3例晚期妊娠合并SABP患者成功施行了ERCP治疗,疗效满意,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多年来内科医生一直在寻求一种更加微创的方法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的出现为消化内科医生尤其是内镜医生带来了新的希望。NOTE同时具备了腹腔镜手术和内镜手术的优点,并且无瘢痕、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把微创的理念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腹腔镜阶梯性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2组,分别接受内镜联合腹腔镜阶梯性治疗(观察组)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1例ERCP检查失败,其余39例(97.5%)纳人数据统计。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血清淀粉
双幽门畸形属于消化道重复畸形的一种,主要为后天形成,可单独发生,亦可伴有食管或十二指肠重复畸形^[1]。目前,国内外有关双幽门的文献多以个案报道为主,末给予系统性、总结性介绍。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双幽门的内镜下表型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我们以本院收治的以及文献检索到的双幽门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总结报道如下。
我院自2011年6月至8月对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大肠黑变病是指结肠同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也是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少见疾病。随着结肠镜检查的普及,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我院2005年至2012年经高清晰电子结肠镜检查1960例患者,发现结肠黑变病86例,占同期检出率的4.38%,现将资料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