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了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一、看一看,激发兴趣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表现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如我在教学《自己拿主意》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插图,然后问:图上画的爸爸、妈妈的表情怎么样?学生说,微笑的、很满意的、开心的表情。我紧接着问:爸爸、妈妈为什么高兴、满意的微笑呢?这一问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学生必须仔细观察思考图片中小朋友的举动,和教材中所附的文字后才知道。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这时的学习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二、听一听,整体感知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强调身体性参与。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如在教学《我爱绿树 我爱蓝天》一课时,教师配乐让学生欣赏图片后,让学生想象身处大自然美丽风景之中,并要求学生把亲身体验联系起来,再回过来看一看课本。这样不但对课文有了整体印象,而且由书本知识拓展到生活知识,这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的体现。
三、问一问,调动思维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作为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只有通过问才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老师问,学生回答;有时学生问,老师点拨;有时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如在教学《爱清洁讲卫生》一课时,首先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位小朋友眼睛的对话后,接着老师问:眼睛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看到这个世界,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没有眼睛,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假如没有眼睛,就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了。有的说,假如没有眼睛,不能读书、写字了。等等就这样,把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同时学生也就很快把爱护自己眼睛的重要性弄明白了。
四、读一读,深化感悟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就应靠学习主体──学生感悟获得,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探索,在读中感悟。
如同在教学《我爱绿树我爱蓝天》一课时,要求学生反复自由朗读课文的前言部分后问: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甲说,我好象看到了大自然。学生乙说,通过反复读我想起了自己和家人到郊外游玩的情景。学生丙说,我觉得要是天天生活在那种地方该多好。我追问道: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他若有所思地说,我是从课文的图片中体会出来的。从学生的发言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把看图和读文结合起来的读书方法。同时也感悟出人文情怀的美德。
五、找一找,探索发现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表现为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找一找”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一在二年级下册《红绿等在站岗》一课中,课问首先出示了三组图片。我在教学中,先向学生提出: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找一找,图中的小朋友会不会遇到什么危险?怎么会遇到危险呢?学生随后仔细的在图中寻找。他们找到,路边有信号、交通标志等。明白,交通标志、信号灯、还有交警手势,他们是无声的语言,如果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在外行走时,就会更加安全。
六、编一编,不断创新
“编”是一种创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编一编会引发出他们的灵感。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就不怕他们不成功;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就不怕他们不守纪;只要我们依靠学生,就不怕他们不创新。
七、画一画,优化整合
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画画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是课标中提出的学科整合的具体体现。如在教学《四季》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明其理由。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用彩色笔画出来。就这样既深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绘画技能,更是实践的重要途径。
八、演一演,促进发展
实验教材的明显特点,就是图画有情境,课文有情节,故事有情趣,给孩子们提供表演的舞台。如我在教学《在家里》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编短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演短文中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顿时课堂上的气氛十分热烈,学生的表演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真可谓一演胜千言,学生模仿课文编短文,自编自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表演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编排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在说与做的欢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中强调的体验性。
一、看一看,激发兴趣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表现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如我在教学《自己拿主意》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插图,然后问:图上画的爸爸、妈妈的表情怎么样?学生说,微笑的、很满意的、开心的表情。我紧接着问:爸爸、妈妈为什么高兴、满意的微笑呢?这一问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学生必须仔细观察思考图片中小朋友的举动,和教材中所附的文字后才知道。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这时的学习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二、听一听,整体感知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强调身体性参与。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如在教学《我爱绿树 我爱蓝天》一课时,教师配乐让学生欣赏图片后,让学生想象身处大自然美丽风景之中,并要求学生把亲身体验联系起来,再回过来看一看课本。这样不但对课文有了整体印象,而且由书本知识拓展到生活知识,这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的体现。
三、问一问,调动思维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作为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只有通过问才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老师问,学生回答;有时学生问,老师点拨;有时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如在教学《爱清洁讲卫生》一课时,首先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位小朋友眼睛的对话后,接着老师问:眼睛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看到这个世界,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没有眼睛,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假如没有眼睛,就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了。有的说,假如没有眼睛,不能读书、写字了。等等就这样,把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同时学生也就很快把爱护自己眼睛的重要性弄明白了。
四、读一读,深化感悟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就应靠学习主体──学生感悟获得,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探索,在读中感悟。
如同在教学《我爱绿树我爱蓝天》一课时,要求学生反复自由朗读课文的前言部分后问: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甲说,我好象看到了大自然。学生乙说,通过反复读我想起了自己和家人到郊外游玩的情景。学生丙说,我觉得要是天天生活在那种地方该多好。我追问道: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他若有所思地说,我是从课文的图片中体会出来的。从学生的发言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把看图和读文结合起来的读书方法。同时也感悟出人文情怀的美德。
五、找一找,探索发现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表现为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找一找”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一在二年级下册《红绿等在站岗》一课中,课问首先出示了三组图片。我在教学中,先向学生提出: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找一找,图中的小朋友会不会遇到什么危险?怎么会遇到危险呢?学生随后仔细的在图中寻找。他们找到,路边有信号、交通标志等。明白,交通标志、信号灯、还有交警手势,他们是无声的语言,如果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在外行走时,就会更加安全。
六、编一编,不断创新
“编”是一种创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编一编会引发出他们的灵感。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就不怕他们不成功;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就不怕他们不守纪;只要我们依靠学生,就不怕他们不创新。
七、画一画,优化整合
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画画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是课标中提出的学科整合的具体体现。如在教学《四季》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明其理由。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用彩色笔画出来。就这样既深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绘画技能,更是实践的重要途径。
八、演一演,促进发展
实验教材的明显特点,就是图画有情境,课文有情节,故事有情趣,给孩子们提供表演的舞台。如我在教学《在家里》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编短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演短文中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顿时课堂上的气氛十分热烈,学生的表演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真可谓一演胜千言,学生模仿课文编短文,自编自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表演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编排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在说与做的欢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中强调的体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