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获得新知识,培养能力。下面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参与能力的一些粗浅做法。
1.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3. 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应由一个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做到“知识共享”与“教学相长”。
4. 创设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学生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活动情境,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际上,课堂就应当是学生的“活动场”,教学过程就应当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一就是要创设好“活动点”。例如初中数学“实习作业”一课教学设计:(1)学生自制测倾器;(2)让学生设计实验;(3)学生用测倾器、刻度尺等器材,动手做实验,探究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4)学生试着自行小结,教师总结讲解;(5)介绍用测倾器测底部不能到达的其它建筑如楼房、烟囱等高大建筑物的高度。在实习作业期间,教师在现场进行观察指导,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设置悬念,留给学生适当空间 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而在创造教育中“行为”“思想”是创造教育中两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行为上的“空白”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机会,养成创造的倾向、意识;同时,更要为他们创设思维上的“空白”情境,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搜索丰富的资料,进行深邃地思考,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如在课堂结尾时,留些问题,设置一些悬念,吊吊胃口,使其产生“欲知后事如何,急需课后解决”之感,激发学生课后主动参与学习,创造的欲望。
6. 增强学生信心,体验成功喜悦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的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增强信心,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获得成功的丰富情感体验。把握好“成功点”及时鼓励,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强化和升华。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多角度多途径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有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逆向思维,消除老是用正向思维等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收稿日期:2012-09-10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获得新知识,培养能力。下面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参与能力的一些粗浅做法。
1.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3. 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应由一个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做到“知识共享”与“教学相长”。
4. 创设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学生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活动情境,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际上,课堂就应当是学生的“活动场”,教学过程就应当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一就是要创设好“活动点”。例如初中数学“实习作业”一课教学设计:(1)学生自制测倾器;(2)让学生设计实验;(3)学生用测倾器、刻度尺等器材,动手做实验,探究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4)学生试着自行小结,教师总结讲解;(5)介绍用测倾器测底部不能到达的其它建筑如楼房、烟囱等高大建筑物的高度。在实习作业期间,教师在现场进行观察指导,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设置悬念,留给学生适当空间 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而在创造教育中“行为”“思想”是创造教育中两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行为上的“空白”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机会,养成创造的倾向、意识;同时,更要为他们创设思维上的“空白”情境,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搜索丰富的资料,进行深邃地思考,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如在课堂结尾时,留些问题,设置一些悬念,吊吊胃口,使其产生“欲知后事如何,急需课后解决”之感,激发学生课后主动参与学习,创造的欲望。
6. 增强学生信心,体验成功喜悦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的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增强信心,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获得成功的丰富情感体验。把握好“成功点”及时鼓励,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强化和升华。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多角度多途径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有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逆向思维,消除老是用正向思维等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收稿日期:201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