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有条不紊地深入推进,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素质教育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初中语文教学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变,更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语感;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8.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8-0018-01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版的初中语文课程新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以新颖的教学方式上好第一堂语文课
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从第一堂课开始的,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如何以及是否对这门功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第一堂课,所以教师必须认真设计好第一堂课,向学生较为系统介绍学好语文学科的重要性,用智慧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把握好第一堂课对以后的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我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都与学生一起分析本学期的语文课的重要性以及这学期语文教材与上学期语文教材的不同点,教学目标等,这样,学生便会对本学期语文学习有了一个系统性的了解。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这学期语文学习的目标提出一些学习意见,并且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用这个机会端正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针对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记忆比较难,零碎,枯燥的看法,重点介绍学习语文的方法。总之,在此期间,我并不忙于讲课,而是与学生多进行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这样可以为这学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大多数都处在13岁~17岁之间,他们实际上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只不过这种认知与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拓展与培养。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引入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之中。
例如,在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时候,我采用的是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6到7人,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以便于优势互补。然后我根据课本内容设计好足够数量的探究题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开展学习活动。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虽答案不统一,但言之有理便可以。这样,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学困生一般善于说,但不会组织语言,而优秀生恰恰可以办到,中等生则充分发挥他们的中坚力量,提出更多独到的见解,大家通过思想交流,会将答案组织得更加完备,语文课堂教学从而也达到了自主学习、培养能力的目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提高。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语文同时也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文章的内容恰恰是各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为了让语文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在授课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形式和感受过程,分析语境意义,分析语言的使用,由此进一步理解文章,感受到语文的艺术魅力。
例如,在《春》这篇课文中,文章开头便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问学生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学生七嘴八舌,意见不统一。我并没有固定他们的思维,说出标准的答案“此句提纲挈领,笼罩全篇,运用叠句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而是尊重他们的意见,让学生带着疑问继续进行讨论,这样有利于在课堂一开始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课文的最后三段中,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发现三个比喻句,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这样自然而然地得出了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也感受到了结尾一句不仅呼应开头,而且点明了散文的主旨,强化了中心。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文的知识,对今后的作文帮助也很大。
四、采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
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情感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心灵受到震撼,瞬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我在授课的时候,常常采用声情并茂的讲授,因为我认为文章的情感是蕴藏于作品之中的,所以有必要根据作品中蕴涵的情感,对文章尽情朗读,这样,学生会受到一定的感染,自觉地思考文章的人物、背景等问题。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利用文章中的一些精彩的章节进行深入地讲解。例如《背影》一文,抓住“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太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在这个特定的镜头中,我在朗诵中特别强调“蹒跚”“慢慢”“攀着”“向上缩”“努力”等词语。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感受到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是多么的深厚,由此联想到自己的爸爸对自己的付出等等,这不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吗?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又怎能不认真地学习呢?
初中语文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个人素养,为培养全面人才奠定基础,也会培养学生的情感观念,让学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这对他们个人的进步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更要认真钻研教材与教学方法,广泛借鉴与吸收别人的优秀成果,不断进行创新,用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语感;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8.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8-0018-01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版的初中语文课程新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以新颖的教学方式上好第一堂语文课
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从第一堂课开始的,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如何以及是否对这门功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第一堂课,所以教师必须认真设计好第一堂课,向学生较为系统介绍学好语文学科的重要性,用智慧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把握好第一堂课对以后的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我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都与学生一起分析本学期的语文课的重要性以及这学期语文教材与上学期语文教材的不同点,教学目标等,这样,学生便会对本学期语文学习有了一个系统性的了解。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这学期语文学习的目标提出一些学习意见,并且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用这个机会端正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针对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记忆比较难,零碎,枯燥的看法,重点介绍学习语文的方法。总之,在此期间,我并不忙于讲课,而是与学生多进行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这样可以为这学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大多数都处在13岁~17岁之间,他们实际上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只不过这种认知与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拓展与培养。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引入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之中。
例如,在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时候,我采用的是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6到7人,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以便于优势互补。然后我根据课本内容设计好足够数量的探究题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开展学习活动。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虽答案不统一,但言之有理便可以。这样,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学困生一般善于说,但不会组织语言,而优秀生恰恰可以办到,中等生则充分发挥他们的中坚力量,提出更多独到的见解,大家通过思想交流,会将答案组织得更加完备,语文课堂教学从而也达到了自主学习、培养能力的目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提高。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语文同时也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文章的内容恰恰是各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为了让语文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在授课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形式和感受过程,分析语境意义,分析语言的使用,由此进一步理解文章,感受到语文的艺术魅力。
例如,在《春》这篇课文中,文章开头便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问学生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学生七嘴八舌,意见不统一。我并没有固定他们的思维,说出标准的答案“此句提纲挈领,笼罩全篇,运用叠句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而是尊重他们的意见,让学生带着疑问继续进行讨论,这样有利于在课堂一开始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课文的最后三段中,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发现三个比喻句,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这样自然而然地得出了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也感受到了结尾一句不仅呼应开头,而且点明了散文的主旨,强化了中心。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文的知识,对今后的作文帮助也很大。
四、采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
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情感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心灵受到震撼,瞬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我在授课的时候,常常采用声情并茂的讲授,因为我认为文章的情感是蕴藏于作品之中的,所以有必要根据作品中蕴涵的情感,对文章尽情朗读,这样,学生会受到一定的感染,自觉地思考文章的人物、背景等问题。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利用文章中的一些精彩的章节进行深入地讲解。例如《背影》一文,抓住“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太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在这个特定的镜头中,我在朗诵中特别强调“蹒跚”“慢慢”“攀着”“向上缩”“努力”等词语。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感受到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是多么的深厚,由此联想到自己的爸爸对自己的付出等等,这不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吗?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又怎能不认真地学习呢?
初中语文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个人素养,为培养全面人才奠定基础,也会培养学生的情感观念,让学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这对他们个人的进步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更要认真钻研教材与教学方法,广泛借鉴与吸收别人的优秀成果,不断进行创新,用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