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如果家长、幼儿园或者社会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教育,将会导致孩子在学龄期出现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不良的现象,幼儿的这些不良行为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会给家庭、幼儿园教育、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家园密切配合,巩固和发展幼儿健康心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教师与家长要经常沟通、交流,以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让家长明确各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及时反映幼儿在园表现。家长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情况,使幼儿在园在家表现一致,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让教师走进幼儿的家庭生活,让家长参与幼儿的集体活动,定期对家长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与技能的培训,帮助家长了解、掌握正确的教养方法,家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二、鲁迅先生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为此以游戏活动为载体,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体做法是创设游戏情境,设计特定的教学游戏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角色游戏是一种典型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游戏,尽管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游戏对现实的反映不是照镜子般的一模一样,而是对现实的概括反映。
三、幼儿时期是身心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骨骼、肌肉特别是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中枢都在迅速发育着,而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是以儿童接受足够的刺激为基础的,幼儿通过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攀登之类活动,不仅能促使身体生长、体魄强健,增强儿童运动的灵活性、平衡性及协调性,促进幼儿克服困难、勇于挑战、坚持到底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游戏使幼儿食欲旺盛,睡眠质量提高,儿童经常在户外参加游戏,他们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抵抗力、自我保护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在日常生活各环节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儿童的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儿童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前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涉及儿童生活的全部范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仅仅依靠健康教学活动是无法真正达成儿童身心健康教育目的的,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教师可以经常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在幼儿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中捕捉教育机会,发挥教育机智,在日常保教活动中发现问题,找到实施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
五、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五个领域中。幼儿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认识五大领域的目标、内容是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幼教规律,精心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做到既注重综合性和趣味性,又注重科学性和生活性,大胆尝试在各领域教育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切实维护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真是实习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在价值。如语言课中的表演活动,通过讲故事、猜谜、表演故事情节等,让幼儿在掌声中增强自信心,获得分享、合作体验和感受成功的快乐。科学活动中抓住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等机会,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独立进取的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活动是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扩大幼儿接触社会的范围,逐步提高幼儿感受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及乐观向上的性格。艺术活动是陶冶幼儿美好心灵的天地,为幼儿创设表演区、美工区、绘画室和音乐室,定期组织小音乐会、联欢会、美工作品展等,让幼儿展现自我、交流信息、表达情感。
六、幼儿教师积极阳光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幼儿也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个性的发展、性格的形成,人际关系等各方面产生作用,重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优质化保教的具体表现。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幼儿期是人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中的生活经历与环境教育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的影响甚至是终生”。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经验对于人格发展极端重要,在这些经验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人长期的人格基本框架与基本特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都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凝聚整合家庭、幼儿园、社会各方面的正向力量,努力培养豁达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健康向上的孩子,让幼儿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幼儿的后继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为幼儿的美好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云南大理州宾川县幼儿园)
(责任编校:周世刚)
一、家园密切配合,巩固和发展幼儿健康心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教师与家长要经常沟通、交流,以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让家长明确各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及时反映幼儿在园表现。家长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情况,使幼儿在园在家表现一致,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让教师走进幼儿的家庭生活,让家长参与幼儿的集体活动,定期对家长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与技能的培训,帮助家长了解、掌握正确的教养方法,家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二、鲁迅先生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为此以游戏活动为载体,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体做法是创设游戏情境,设计特定的教学游戏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角色游戏是一种典型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游戏,尽管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游戏对现实的反映不是照镜子般的一模一样,而是对现实的概括反映。
三、幼儿时期是身心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骨骼、肌肉特别是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中枢都在迅速发育着,而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是以儿童接受足够的刺激为基础的,幼儿通过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攀登之类活动,不仅能促使身体生长、体魄强健,增强儿童运动的灵活性、平衡性及协调性,促进幼儿克服困难、勇于挑战、坚持到底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游戏使幼儿食欲旺盛,睡眠质量提高,儿童经常在户外参加游戏,他们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抵抗力、自我保护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在日常生活各环节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儿童的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儿童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前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涉及儿童生活的全部范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仅仅依靠健康教学活动是无法真正达成儿童身心健康教育目的的,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教师可以经常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在幼儿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中捕捉教育机会,发挥教育机智,在日常保教活动中发现问题,找到实施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
五、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五个领域中。幼儿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认识五大领域的目标、内容是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幼教规律,精心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做到既注重综合性和趣味性,又注重科学性和生活性,大胆尝试在各领域教育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切实维护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真是实习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在价值。如语言课中的表演活动,通过讲故事、猜谜、表演故事情节等,让幼儿在掌声中增强自信心,获得分享、合作体验和感受成功的快乐。科学活动中抓住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等机会,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独立进取的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活动是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扩大幼儿接触社会的范围,逐步提高幼儿感受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及乐观向上的性格。艺术活动是陶冶幼儿美好心灵的天地,为幼儿创设表演区、美工区、绘画室和音乐室,定期组织小音乐会、联欢会、美工作品展等,让幼儿展现自我、交流信息、表达情感。
六、幼儿教师积极阳光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幼儿也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个性的发展、性格的形成,人际关系等各方面产生作用,重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优质化保教的具体表现。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幼儿期是人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中的生活经历与环境教育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的影响甚至是终生”。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经验对于人格发展极端重要,在这些经验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人长期的人格基本框架与基本特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都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凝聚整合家庭、幼儿园、社会各方面的正向力量,努力培养豁达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健康向上的孩子,让幼儿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幼儿的后继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为幼儿的美好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云南大理州宾川县幼儿园)
(责任编校:周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