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294-00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亟待加强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目前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大约有两千余万人,大学生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作为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是全党、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应有措施之一。
2004年,中共中央特别下发了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1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又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整个高校学科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高校政治理论课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和国家、广大青年学生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目前很多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启发的缺陷,很多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多学生反映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因此,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必须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
2案例教學——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探索
案例教学,是指教学者以案例为直接对象,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对案例材料进行剖析研究,揭示案例中各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从而加深对理论在实际中运用的理解。显然,案例教学既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是激发和强化头脑思维的过程,同时又是学习新知识和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记笔记的消极型学习方式转变为参与分析决策的主动型学习方式,并能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点上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案例教学在高校很多课程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案例教学,一是可以做到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二是可以做到满足学生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被动接受灌输变成主动思考研究,从过去的“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三是可以做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澄清理论上的是非,解决认识上的迷惑,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战性”和创造力。总之,实施案例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新探索。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的教与学
案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组织工作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
3.1案例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与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一是案例教学时,教师不再以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形象出现,也不再是教师站在讲台上演“独角戏”,而是通过学生的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激烈辩论,从而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二是案例教学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已有原来的知识讲授变为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一般主要布置案例讨论的任务和要求及注意事项,而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
至于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
一是引导、启发作用。在案例教学前,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对案例教学方式作谋划安排,精选案例教学的内容,使之最能揭示所学理论;在具体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对学生作必要的指导,拓宽学生思路,帮助和启发学生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并且给予及时的“点拨”,避免学生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纠缠过多和在思路上走向“死胡同”。
二是协调、概括作用。教师要有效地把案例教学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驾驭案例分析的进程,不断引向深入。同时对出现的不同见解,不能一味地否定,真理愈辩愈明。
3.2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应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案例教学的目的、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教学对学生掌握学科理论,增加课堂教学知识容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效果,因此,学生更有理由认真重视案例教学、积极参与案例教学。
一是课前的认真准备。学生要把老师布置的案例首先认真预习,反复阅读,理清思路,运用以前学过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来分析、思考、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案例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
二是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进行案例教学不是什么轻松容易的事,所有人都必须全力以赴,特别强调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虑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
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必须要充分重视上课前的预习和课堂上的发言。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集中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三大功能。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294-00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亟待加强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目前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大约有两千余万人,大学生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作为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是全党、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应有措施之一。
2004年,中共中央特别下发了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1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又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整个高校学科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高校政治理论课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和国家、广大青年学生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目前很多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启发的缺陷,很多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多学生反映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因此,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必须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
2案例教學——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探索
案例教学,是指教学者以案例为直接对象,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对案例材料进行剖析研究,揭示案例中各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从而加深对理论在实际中运用的理解。显然,案例教学既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是激发和强化头脑思维的过程,同时又是学习新知识和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记笔记的消极型学习方式转变为参与分析决策的主动型学习方式,并能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点上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案例教学在高校很多课程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案例教学,一是可以做到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二是可以做到满足学生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被动接受灌输变成主动思考研究,从过去的“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三是可以做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澄清理论上的是非,解决认识上的迷惑,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战性”和创造力。总之,实施案例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新探索。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的教与学
案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组织工作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
3.1案例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与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一是案例教学时,教师不再以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形象出现,也不再是教师站在讲台上演“独角戏”,而是通过学生的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激烈辩论,从而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二是案例教学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已有原来的知识讲授变为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一般主要布置案例讨论的任务和要求及注意事项,而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
至于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
一是引导、启发作用。在案例教学前,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对案例教学方式作谋划安排,精选案例教学的内容,使之最能揭示所学理论;在具体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对学生作必要的指导,拓宽学生思路,帮助和启发学生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并且给予及时的“点拨”,避免学生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纠缠过多和在思路上走向“死胡同”。
二是协调、概括作用。教师要有效地把案例教学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驾驭案例分析的进程,不断引向深入。同时对出现的不同见解,不能一味地否定,真理愈辩愈明。
3.2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应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案例教学的目的、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教学对学生掌握学科理论,增加课堂教学知识容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效果,因此,学生更有理由认真重视案例教学、积极参与案例教学。
一是课前的认真准备。学生要把老师布置的案例首先认真预习,反复阅读,理清思路,运用以前学过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来分析、思考、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案例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
二是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进行案例教学不是什么轻松容易的事,所有人都必须全力以赴,特别强调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虑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
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必须要充分重视上课前的预习和课堂上的发言。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集中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三大功能。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