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u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社会主义是研究生态问题的一种政治思潮,本文首先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发展阶段进行了简单概括的;其次结合生态社会主义的优缺点,联系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展开了论述;最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借鉴与反思;超越;
  中图分类号:F1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
  当前中国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是与当今的社会现状密不可分的,尤其必然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也是由我国目前面临的较为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所决定的。首先一方面,我们要肯定的是学习和研究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的确确是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是有利的,它提供了一些难能可贵的建议,同时也推进了正在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向更好的未来前进和拓展。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一生态理论中存在的某些思想不足和缺陷也是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去学习的,学者们应该带来人们在我国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尽量的去避免这些错误并从中得到启示。
  一、生态社会主义
  查阅资料可知生态社会主义研究的概念界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狭义的也就是生态社会主义,另一种是广义的具体分为马克思主义、红绿政治运动和生态社会主义,通过文献的阅读和资料的搜集,我们不难发现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极其发展都是有着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理论背景作为基础的,随着资本家市场的不断扩张,不可避免的带来的许多自然生态问题,它不断的衍生,矛盾也愈加突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于是西方学者开始活跃的对生态社会主义展开研究,成果也十分的丰富,而回归国内,学者的研究也是有着很大的突破和进步的,不可否认的是将对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的研究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相结合才是我们真正要关注和研究的趋向。
  生态社会主义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70年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萌芽时期,此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鲁道夫巴罗,他是首先将生态与共产主义运动结合起来的人,积极倡导绿色运动,对已有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行深刻的批判,同时鼓励人们通过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文明,但却未涉及到资本主义社会最深层的根基问题。第二阶段是以加拿大学者威廉·莱易斯、安德列·高兹为代表的80年代的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与之前有所不一样的是研究学者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突破,将生态破坏的根本归结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缺陷,倡导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使得生态社会主义多了一份实践基础。到了90年代,即第三阶段,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生态研究取得了十足的进展,同时美国学者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研究热情不断增强,将生态社会主义推到了时代的前沿,理论与实践也都有所超越。
  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
  走生态文明之路可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生态社会主义者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种种重大成果的同时,也为我国现阶段严峻生态问题的解决和突破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理论支持。首先从理论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承认生态问题是和社会主义问题密切联系的,他们俩是不可分割,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同时就可以汲取这些理论中的精粹之处,将之付诸于实践。其次生态社会主义中所强调的保护资源,节约环境的部分对于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再者从实践角度呢,我认为这一理论的丰富成果必然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进程的重要支撑,它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许多针对性的方案和解决对策,推动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层次的提高。
  (一)民主的参与生态建设
  广泛的民主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经常提及的词汇,在生态领域也同样适用,只有公民自愿的加入保护环境的队伍才能做到真正唤起人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再来结合我国实际社会现状,民主的体制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生態危机的出现与人们的忽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我们必须广泛调动大家的参与性和参与热情,将生态文明的理念真正的贯彻于人们的内心,让更多的生产者自觉地去付诸于实际生产之中。
  (二)生态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结合
  研究生态社会主义,就是将社会主义与生态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两者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主义强调的是人而生态主义强调的是环境是大自然,只有人与自然更为和谐的发展才能够使得那些资源匮乏,环境破坏等现象有所改善,也只有将生态与社会与人的精神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将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推进到更高的更为先进的位置。生态主义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的土壤中才能健康的成长发芽。
  (三)绿色消费理念的贯彻
  此外绿色的消费也是我们必须去贯彻实施的,很多生态社会主义者都这样认为,只有理性合理的消费模式才是更能够使得人们的内心得到充实和满足的,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生活富足了,慢慢地许度人的消费观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盲目的追求名牌追逐大多数人的脚步,绿色健康的消费观缺失,这一现象需要我们迫切的去改变它,将全社会的消费观拉倒一个健康的高度,带动人民理性的绿色的环保的消费,形成一个很好地社会风气,从而良性循环,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我们国家生态资源的节流。
  三、生态社会主义的缺陷对我国的反思
  不可否认的是生态社会主义还是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的,它空想的理念具有很多乌托邦式的幻想,在西方乃至中国都是不能够真正的贯彻于实践之中的,需要我们去反思去探索。
  (一)否定工人阶级地位
  首先,在政治方面,工人阶级必然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领导力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力军和领头羊,而生态社会主义则反对这一理论主张否定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强大的作用,在理想的基础之上一味的强调民主强调独立强调自由又强调人权,有着十分浓厚的无政府主义的倾向,这一思想是必须要杜绝和改变的,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向前发展。因此,肯定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不可忽视。   (二)稳态模式
  说完政治,在一些经济理论主站上它强调建设一个所谓稳态的经济社会模式,这一模式并没有联系当今世界的现状,没有看到人民生存的不易,许多欠发达地区任然在贫困之中,脱贫致富才是才是他们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只有经济的发展,工业的进步才能帮助人们走上这一条道路,才能改善民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信任,所以经济的发展必然是重中之重,不可以停留在理论的稳态层面,而应该联系本国的实际经济水平,人民的生活状况再做详细的研究。
  (三)理想色彩浓厚,缺乏可行的措施
  生态社会主义革命等理论均已经超越了中国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的种种优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的保护;并做到在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前提之下,充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维护社会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建设全人类的生态文明。如若一直停留在想象和理想的层面上,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一定会停滞不前,必须在实践的证明之下再前进在发展。
  (四)夸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生态社会主义学者中存在一些激进的分子,他们认为生态危机已经代替了经济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这一理论不仅夸大了生态危机的严重性也忽视了马列主义在这一矛盾中不可忽略的调和性,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也是可以通过人类的不断努力去缓和的,切不可一味的消极,将这种矛盾看成是不可调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有很多种形式也存在于很多领域,但是经济危机永远是制约社会向前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最重要的危机,而不是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匮乏,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理论并付诸于实践,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时刻提醒自己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这一矛盾还是可以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的。
  四、超越与启示
  (一)超越
  结合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怎样去超越同时实现什么样的超越和发展。既然叫做超越就不能够以原有的思想观念为前提来进行,应该另辟蹊径,超越物质的束缚,与时代相连与国情相连,与人们群众的需求相连,找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路径,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生态社会主义的理念确实是先从西方开始发展起来的,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所以我们也必须学习西方优秀的成果,将好的经验进行适合我国社会现状的改造,并为我所用,在继承的基础之上超越,在超越的基础之上实现我国的生态健康发展,从而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在广泛的借鉴国外优秀的经验的情况下,吸取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联系实际,听取人民的呼声,找寻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二)启示
  在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与现代化的步伐是息息相关的,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密切联系的,回顾历史,人民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发展工业,带来了十分严峻的资源环境危机,付出了十分惨痛的代价,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万万不可走老路,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之路,一定要在透彻研究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的基础之上指定出合乎情理的解决方案,一定要与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反映时代的呼声。
  我們看到现阶段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重要的阶段和机遇期,挑战无处不在,机遇确是难得的,我们必须将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统筹起来一起发展,不可丢下其中任意一个,要从更为长远的角度去发展经济,为人民小康的生活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支撑,并以正确的态度去挖掘生态文明的价值,从中得到启示。
  参考文献:
  [1]徐觉哉.社会主义流派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郇庆治.重建现代文明的根基——生态社会主义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鲁道夫·巴罗.抉择———对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的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其他文献
摘 要:人口问题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计划生育工作因其复杂性、特殊性而一直有着“天下第一难”之誉。这些年随着国家出台了计划生育各项保障政策,使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有了新的起色。改革开放30年的奋发努力和不断创新,我国人口计生事业已步入稳步发展轨道,谱写了一篇篇精彩华章。  关键词:现状;实施;计划生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R1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
期刊
摘 要:临朐县以奇石、书画、雕塑、旅游、戏曲为主的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但总体来看,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缺少国际国内知名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竞争力水平不够强。本论文对新形势下临朐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新途径和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做大做强临朐县文化产业,提升临朐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产业;竞争力;发展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在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企业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开始受到重视。本文简要分析了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完善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相关策略,为企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作参考。  关键词: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计划生育一直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人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制约瓶颈,安全问题越来越多,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而且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就怎样做一名称职的安全监督工作者进行讨论和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安全监督工作者开展安全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着眼于提升安全监督人员的安全监督水平,就如何做一名称职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看病难,看病贵存在的主要原因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行医药改革、建立合理的医疗保障制度等应对政策,试图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关键词:医药改革;医疗保障制度;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市场化”、“产业化”,“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不融洽已成为当前社会广
期刊
摘 要:张爱玲的小说始终渗透着一股冷冷的悲劇底蕴,这种底蕴通过她小说中不断出现的寡妇形象一点点表现出来。小说中悲剧意蕴的呈现不是空穴来风,它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张爱玲家庭背景铸成她人性“原欲”被阻碍,导致人性偏离本真的存在方式,而映射出来的悲剧情怀,一方面是由张爱玲在对人性探索中所显示出的对婚姻悲情的认识。  关键词:张爱玲;寡妇群像;悲剧意蕴;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
期刊
摘 要:国内许多城市都在进行“天网工程”的建设,作为重要的惠民工程,其建设质量非常重要。本文从工程总承包方的角度总结出施工质量过程管控的五项措施,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施工质量;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全国许多城市都在建设“天网工程”,为整个城市布下一张威慑和打击犯罪的“天网”。作为重要惠民工程的“天网工
期刊
摘 要:技工学校应加强专业建设,符合社会需求,完善学校的专业设置,努力做好技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率。  关键词:技工教育;专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直以来,社会上对技工院校在认识上存在偏颇,导致技工院校生源短缺及生源基础较差、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等原因,造成技工教育存在大量困难和问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汽车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的要点是:采用模块式教学,整合控制学生理论教学课时,运用综合实训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综合实训;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汽车机械制图》课程是职业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学生学习机械基础
期刊
摘 要:唐诗口语词“咬”的词义与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词义有很大差别,但是这个差别并未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导致在许多唐诗注本中忽视或误解“咬”的意义,本文试图对“咬”的唐诗口语词义进行分析,以引起大家的注意,从而引发人们对唐诗口语词的关注和重视,以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唐诗。  关键词:唐诗口语词;咬;词义研究;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