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就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低这一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探索新的思路和模式。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接轨,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加重视实用能力培养的要求。2004年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这是对大学阶段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其中把跨文化交际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却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频频出现语用失误,这一现象引起了教师们的深刻反思。如何在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已成为每个大学英语教师都应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
  1.教学内容缺失。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往往偏重于书本,重视语法教学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即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师资所限,一般也不会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只能来源于课本中所涉及的零星知识点,基本上没有机会进行系统和全方位的了解及学习。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接触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机会少之又少了。
  2.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一般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文化知识的导入很少。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专门的交际能力培养和训练。很多学校所聘请的外籍教师一般只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口语教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训练。
  3.缺少跨文化意识。传统的英语教学由于理论和认识的局限,在语言课上对文化因素的导入缺少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精力过多地倾注在语言形式上,而对文化的问题认识不足,使得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在传统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差异缺乏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下意识地以汉语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进行交际活动,结果频频出现语用失误。传统英语教学忽视对跨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致使学生缺乏对跨文化的认知,也是导致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低的原因。
  三、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1.英语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要经常阅读反映英语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风土人情等内容的报刊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减少文化背景差异对语言教学的影响。此外,要充分认识到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努力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融为一体,帮助学生了解语言中深刻的文化内涵。还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汉英语两种语言及文化比较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认识文化背景对语言影响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一方面,要把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包括作者简介、民族风俗、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另一方面,要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书籍,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采取情景教学,为学生营造英语交际氛围,使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依赖于各种语言知识及文化修养和各种能力的逐步强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尽量淡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地位,减少授课时间,采用问题解决、调查研究、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多种授课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把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社会实际需要设计一些交际活动,虚拟一些交际场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运用英语思维和训练综合技能的场所,让学生运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参与教学活动,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英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能运用这门英语顺利地进行交际。英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融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全方位了解英美文化,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1997.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 要: 内隐学习是一种区别于外显学习的无意识的学习活动,它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一种自动的、近乎无意识的学习过程,具有无意识性、抽象性、情境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英语学习应关注和发挥内隐学习的作用,促进内隐学习的显性化,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内隐学习 外显学习 英语教学 应用  一、内隐学习理论概述  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美国心理学家A.S.
摘 要: 本文结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情,提出了语块教学翻译模式,即在课堂上以语块教学为主线,通过输入、内化与输出等一系列教、学互动方式培养学生在口译和笔译中的语块意识和语块运用。该方法有效地改善了翻译中母语负迁移,提高了学生翻译的流利性和地道性,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增强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语块教学 翻译模式  1.引言  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翻译技能都有一定的诉求,然
本研究通过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序列的分析,设计保守引物,同时结合RACE5端测序的方法,对IBV的一分离株JH0601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JH06011全长基因组为27,651bp,GC含量38
1.引言  在中国,由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教材作为提供输入的主要渠道,它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utchinson(1994)提出,教材是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因素,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而对英语专业教学来说,综合英语教材更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国内多家出版社争相出版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然而对这些教材的评估却跟不上出版的速度。经调查,使用《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的学
摘 要: 本文以外语教学理论为依据,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外语学习的几种智力因素:先天语言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非智力因素:动机、态度、个性和学习方法等,以及其形成的机理和培养途径。  关键词: 外语学习 语言的本质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外语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学习外语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想在短时间内学好外语、速成外语。希望知道别人是怎样学好
片形吸虫病是由大片吸虫和肝片吸虫感染引起的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给包括水牛、黄牛、羊在内的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大片吸虫和肝片吸虫均能感染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