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脑炎8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agong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MP感染并发脑炎患儿8例进行临床分析。用MP间接血凝集试验检测MP抗体滴度>1∶8为阳性。同时检测血清EBV、ADV、RV、MV特异性IgM抗体及脑脊液、脑电图、颅T等检查。结果:8例除均有发热、咳嗽、肺部有改变外还有头痛、嗜睡、精神萎靡、烦躁、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其中抽搐例均无脑膜刺激症。脑脊液检查细胞数正常5例增高例。脑脊液生化检查蛋白质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脑电图中度异常例轻度异常5例。颅T检查8例均正常。全部病例采取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并辅以其他对症处理如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控制液量及应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结论:MP感染并发脑炎其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酷似病毒性脑炎和脑病应注意鉴别。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预后良好。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脑炎感染
  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肺外并发症的报道日趋增多但MP感染并发脑炎的报道不多收治MP感染并发脑炎患儿8例现将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MP感染患儿56例其中并发脑炎8例(1)其中男5例女例;发病年龄19个月~8岁平均5岁。均符合MP肺炎并发脑炎诊断标准。
  检测方法:采用MP间接血凝集试验试剂为日本富士株式会社制造MP抗体滴度>1:8为阳性可诊断为MP感染。同时检测血清EBV、ADV、RV、MV特异性IgM抗体及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验脑电图、颅T等。
  结果
  8例血清特异性MP-IgM抗体均阳性血清EBV、ADV、RV、MV特异性IgM抗体均阴性8例线胸片均为支气管肺炎改变。白细胞(168~89)×19/。-反应蛋白升高例。8例脑脊液常规:细胞数正常5例增高例分别为×16/、18×16/、5×16/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生化:蛋白质轻度增高为6~1g/平均7g/糖、氯化物均正常。脑电图中度异常例轻度异常5例主要表现不规则慢波、棘慢波反复爆发出现。颅T检查8例均正常。
  临床表现:8例起病均发热例弛张热5例不规则热。同时伴有阵咳肺部听到不同程度干、湿啰音。接着出现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嗜睡其中例出现抽搐(均为幼儿)。从发热到出现精神症状~8天平均5天但均无脑膜刺激征。
  治疗与转归:8例患儿确诊MP感染后均采用红霉素~mg/(kg·日)静滴一周或阿奇霉素1mg/(kg·日)静滴5天然后改为口服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周。并辅以其他对症疗法如用甘露醇或地塞米松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控制液体入量及应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治疗~天热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住院天数1~1天其中例住院1天因症状好转自动出院。复查脑电图亦恢复正常例脑脊液异常患儿复查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均恢复正常。
  讨论
  MP感染在肺外并发症中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较多见可占MP感染的6~8。亦有报道高达167。本文占住院MP感染肺炎的1年龄以儿童发病者较多本文平均年龄5岁多在呼吸道症状出现后平均1天左右发生。本组病例是首先出现呼吸道症状平均5天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发生脑膜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神经根炎等其中以脑炎为多。与本文报道相符。对MP感染并发脑炎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有学者提出诊断基本条件:①血清MP-IgM抗体>1:8为首选;②有神经系统受累临床症状和体征;③脑脊液检查符合病毒性脑炎的改变同时血或脑脊液检测除外病毒感染。诊断基本条件头颅T或MRI及脑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参考。本组8例均符合诊断基本条件。如果患儿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时往往易造成临床误诊。有报道MP感染引起脑膜脑炎长期发热类似急性风湿热。故对MP感染不典型病例或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时以其他疾病不能完全解释时应想到MP感染的可能结合临床进一步做相应实验室检测及胸部线片等做出早期诊断以减少病灶迁延及多个脏器损害。
  许多研究表明MP感染除MP对组织器官的直接损害外免疫反应的参与也是一个重要的机制。据报道在MP感染而累及神经系统的7例病人中脑脊液分离出支原体但脑组织中未分离出。因而认为病人的神经系统症状由病原体直接侵入证据不足。故考虑可能MP抗原与宿主神经细胞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成分感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神经系统的免疫损伤循环免疫复合对神经组织的损害。还有人认为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MP感染并发脑炎的治疗与转归MP感染并发脑炎本组病例均选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疗程~周。并辅以对症治疗如止惊、降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控制液量以及应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综合治疗病情恢复较快其中例复查脑脊液全部复查脑电图均恢复正常。提示MP感染并发脑炎虽然临床表现较重但总的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专家座谈会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中国实用儿科杂志,8,(8):561.
  陈志敏.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再认识-从发病机制到临床治疗的探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7():5.
  王洪通,董宗祈.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1):996.
其他文献
利肺片是由蛤蚧、冬虫夏草、甘草、牡蛎等9味中药组成临床可用于肺痨咳嗽咯痰咯血气虚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酚红排泄法以及豚鼠组胺和乙酰胆碱混合液喷雾引喘法研究利肺片的镇咳、袪痰和平喘作用。现将有关利肺片镇咳、袪痰及平喘作用的报告如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仪器  小鼠DH豚鼠;利肺片磷酸可待因氨茶碱注射液氯化铵磷酸组胺氯化乙酰胆碱;电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快速混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膜结核非手术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膝关节滑膜结核患者1例均采取非手术治疗采用全身抗结核用药加局部用药。结果:经1~年随访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症状消失18例(86.);有明显好转但有关节功能轻度障碍例(9.5)。1例()因关节瘘道骨损严重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结论:膝关节滑膜结核非手术疗法取得了理想疗效。  关键词膝关节滑膜结核非手术治疗  资料与方法  ~9年收治膝关节滑膜结核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AP)并发胰性脑病(PE)的临床防治措施。方法:收治AP合并PE患者89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例并发有胰性脑病发生率.15;均在1周内发病出现神经、精神方面症状1例症状缓解治愈出院1例因脑病合并其他并发症而死亡。结论:对胰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积极消除各种诱因有助于降低胰性脑病的死亡率。  关键词胰性脑病诊断治疗  胰性脑病(PE)是胰腺炎并发定向力障碍、意识模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脑室出血患者例应用侧脑室引流进行治疗作为治疗组;同期和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通过对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对比观察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对照组总有效率67.5两组治疗疗效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5)。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  方法:①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内科治疗方法控制血压降低颅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间歇性气压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n=)和治疗组(n=)两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间歇性气压治疗。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训练后两组疗效有明显提高(P<.5)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5)。结论:间歇性气压治疗可加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间歇性气压治疗  肩-手综合征(H)是指
期刊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冠状动脉内皮受损使血管内多种活性物质被激活释放致使冠状动脉发生痉挛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迅速形成血小板性血栓(UA以此型为主)及纤维素性血栓从而造成急性心肌缺血。该病具有发病急、易变化及病死率高等特点若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治疗原则以稳定斑块防止病变进展减少死亡率为主。主要的治疗措施是积极抗血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临床分离细菌构成比及耐药性进行监测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湖南长沙天地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DR-B型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结果:分离获得细菌菌株85株革兰阳性菌58株(6.)革兰阴性菌株(5.7)常见病原菌前7位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细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临床医生要重视细菌耐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7例其中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例作为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死亡5例对照组死亡6例两组病死率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治疗有效者当中观察组血肿清除时间1.±.5小时意识恢复时间5±6天;对照组血肿清除时间9±65小时意识恢复时间88±57天;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配合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5例均行自体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行搭桥术。患者术前要准备好无菌室、药品室保证各种药品、各种器械齐全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加强取自身血管组的手术配合和开胸组的手术配合。结果:本组5例患者搭桥15支平均.5支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5小时平均5.7小时手术时间81~16分钟平均时间115分钟术后血液动力学较稳定所有患者心绞痛
期刊
中圖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1       摘 要 高校实习生人身伤害事故因其主体身份特殊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实习单位和学生不是法定的劳动关系,很多企业便以此为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而高校也以事故发生地点不在高校校园内为由拒绝赔偿,使得高校实习生人身伤害赔偿纠纷不断。如何保护广大实习生的切身利益亦成为人们关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