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程力学》课程是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文重点对高职水利工程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定位与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在特色专业建设背景下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应打破传统力学课程的学科教育,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改革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力学;课程改革;对策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课程开发的理念、模式和技术等方面,其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不同的。高职课程是一个依靠工作过程串联起来的应用性知识体系,既不是简单化的学科知识应用, 也不是系统化的学科知识,其源于实际工作,但又高于实际工作。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体系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在对这些不足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工程力学课程组建课程体系时紧扣“应用”这一特点,而相应的理论教学也拿捏好一个度,达到“必需、够用”即可。
一、《工程力学》课程的定位
《工程力学》是高职水利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连接着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要包括了原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三门课程的内容,这门课程横跨了力学与工程学两门学科, 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即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分析)是其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工程力学概念,培养他们对具体结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计算和稳定性验算的能力以及对一般工程结构进行受力分析与内力计算的能力,这也正是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工程力学课程是整个学科的基础课程,学生学好了这门课程有利于对地基基础、水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同时,该课程对于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工程实际问题也是有帮助的,其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该课程中的力学知识可以解决建筑物是否安全、牢固、稳定等问题。
二、《工程力学》课程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工程力学》课程的现状问题有:
1.课时少,内容多
《工程力学》这门课程的课时较少,但其要讲授的内容却涵盖了本科院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本教材的核心内容,包括刚体的静力学基础,杆件的承载力计算,构件的内力、应力计算,杆件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等等内容,而目前高职学院给这门课程安排的总课时普遍都是85学时。
2.学生基础差,不及格率较高
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要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而学生这个时候不仅理论基础薄弱,在实践经验和识图能力上也都还比较欠缺。据调查我院近几届的水利、水工两个专业的及格率很低。
3.理论脱离实际严重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在使用《工程力学》这本教材,这本教材并不能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所帮助,其既没有与水利工程专业的特点紧密结合, 也没有工程力学模型以及计算简图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与本专业是紧密相连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课本上的题目都是简化后的理想模型及简图, 而实际工程中的结构和理想力学模型相差很大,学生在解决课本上的问题时只需要掌握了相应的定理和公式,再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寻找便可以找到答案,但实际工程中的已知条件是不确定的,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时要自己具体分析实际情况来确定已知条件。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因此,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往往比解答课本上的习题要难多了。
三、当前加强高职院校《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对策
1.加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应根据“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来制定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增加有关工程实际的内容,对于工程实际和后续课程中不需要的内容可以删除,推导过程冗长的也应删除。工程力学课程的两大主要内容为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理论力学中包括了动力学和运动学,而这两类知识是高职的大部分专业都很少涉及的,学生要理解和掌握材料力学部分的应力状态的内容具有较大的难度,因为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我们在设计传统的工程力学的内容时应兼顾其实用性和完整性,重新選择和组织内容,理论力学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的基本知识、物体及物系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等,其应以静力学内容为主。工程构件在载荷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的规律是材料力学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具体主要涉及到了四种基本变形、应力特点、强度和刚度的校核等内容,其为确定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提供理论依据,并且提出了为构件选用合适的材料之前应保证构件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教学模块,并分别确定各个模块的工作任务,设计一两个典型的工程案例作为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引导,总之,课程内容整体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加强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要想实现教育的成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遵循教育的规律,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还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至今为止,工程力学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性。此外,“粉笔+黑板”依然是教师教学的惯用方式,这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改革教学方法时,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工程力学教学方法方面,应及时更新教学思想。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为交融,广泛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如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为了实现“讲(教师讲课)、演(同学黑板解题演示)、练(课后练习)”等的有机地结合,还应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注意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力学;课程改革;对策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课程开发的理念、模式和技术等方面,其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不同的。高职课程是一个依靠工作过程串联起来的应用性知识体系,既不是简单化的学科知识应用, 也不是系统化的学科知识,其源于实际工作,但又高于实际工作。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体系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在对这些不足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工程力学课程组建课程体系时紧扣“应用”这一特点,而相应的理论教学也拿捏好一个度,达到“必需、够用”即可。
一、《工程力学》课程的定位
《工程力学》是高职水利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连接着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要包括了原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三门课程的内容,这门课程横跨了力学与工程学两门学科, 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即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分析)是其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工程力学概念,培养他们对具体结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计算和稳定性验算的能力以及对一般工程结构进行受力分析与内力计算的能力,这也正是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工程力学课程是整个学科的基础课程,学生学好了这门课程有利于对地基基础、水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同时,该课程对于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工程实际问题也是有帮助的,其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该课程中的力学知识可以解决建筑物是否安全、牢固、稳定等问题。
二、《工程力学》课程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工程力学》课程的现状问题有:
1.课时少,内容多
《工程力学》这门课程的课时较少,但其要讲授的内容却涵盖了本科院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本教材的核心内容,包括刚体的静力学基础,杆件的承载力计算,构件的内力、应力计算,杆件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等等内容,而目前高职学院给这门课程安排的总课时普遍都是85学时。
2.学生基础差,不及格率较高
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要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而学生这个时候不仅理论基础薄弱,在实践经验和识图能力上也都还比较欠缺。据调查我院近几届的水利、水工两个专业的及格率很低。
3.理论脱离实际严重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在使用《工程力学》这本教材,这本教材并不能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所帮助,其既没有与水利工程专业的特点紧密结合, 也没有工程力学模型以及计算简图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与本专业是紧密相连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课本上的题目都是简化后的理想模型及简图, 而实际工程中的结构和理想力学模型相差很大,学生在解决课本上的问题时只需要掌握了相应的定理和公式,再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寻找便可以找到答案,但实际工程中的已知条件是不确定的,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时要自己具体分析实际情况来确定已知条件。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因此,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往往比解答课本上的习题要难多了。
三、当前加强高职院校《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对策
1.加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应根据“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来制定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增加有关工程实际的内容,对于工程实际和后续课程中不需要的内容可以删除,推导过程冗长的也应删除。工程力学课程的两大主要内容为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理论力学中包括了动力学和运动学,而这两类知识是高职的大部分专业都很少涉及的,学生要理解和掌握材料力学部分的应力状态的内容具有较大的难度,因为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我们在设计传统的工程力学的内容时应兼顾其实用性和完整性,重新選择和组织内容,理论力学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的基本知识、物体及物系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等,其应以静力学内容为主。工程构件在载荷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的规律是材料力学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具体主要涉及到了四种基本变形、应力特点、强度和刚度的校核等内容,其为确定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提供理论依据,并且提出了为构件选用合适的材料之前应保证构件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教学模块,并分别确定各个模块的工作任务,设计一两个典型的工程案例作为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引导,总之,课程内容整体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加强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要想实现教育的成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遵循教育的规律,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还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至今为止,工程力学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性。此外,“粉笔+黑板”依然是教师教学的惯用方式,这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改革教学方法时,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工程力学教学方法方面,应及时更新教学思想。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为交融,广泛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如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为了实现“讲(教师讲课)、演(同学黑板解题演示)、练(课后练习)”等的有机地结合,还应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注意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