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在站台候车时,一辆高速客车如一位儒雅“君子”翩翩而来。我坐在舒适、明亮、宽敞的大同开往北京的高铁客车上,平稳至极的感觉,优质的服务,使我享受着美的旅途。窗外怡人的景色,一景末视,一景又视,简直让你眼花缭乱,我的思绪也像长了翅膀似的,回到了那个难忘的记忆……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叫王元地的小村里度过的。当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把我送回到姥姥家并且一住就是七八年,那时的王元地村远没有现在这么的发达与繁华,当然也没有今天的喧闹与浮躁。村南有一条河,水清清的,静静的,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底的沙石小草和自娱的小鱼,村北有一条铁路,就是呼兰线,每隔几分钟就有一列火车轰隆轰隆驰过,给这娴静的小村平添几分生机。无论小时的我怎样顽皮任性执拗,却不敢独自一个下河或上铁道,因为就怕最疼我的姥爷发现,若是知道了真要拿起扫帚打屁股。不过每隔几天里总能有一两次最愉快的时光,拉着姥爷的手伫立在站台上在荆条编就的“栏杆”旁看火车,远远地看到蒸汽机头冒出的白烟黑烟混合在一起拉出长长的气线,听到进站前汽笛拉出嘹亮高亢的长音,感受到大地在巨大的铁轮下发出的震颤。那时我最初想往大概就是将来长大当一名火车司机,在幼小的心灵中没有比这种职业更威风更神圣的了。
家中的小院里有棵榆树,姥爷在树枝间挂了一块铁皮,每次吃饭前我都要在铁皮上用一块废道钉“当当当”敲几下,然后模仿火车进站的样子嘴里喊“进站罗,哧——开饭罗”。而往往是在吃饱饭了之后才想起忘了敲钟,连忙跑去补敲几下。去年回村,那棵老榆树仍在,枝繁叶茂,而那张铁皮早已在时光的长河中无影无踪了。
大约是在我六七岁的样子,村里人说铁道上有了一种不烧炭不烧油的新型火车头,不冒“烟”也不“响”,和票车一样好看。我缠着姥爷带我去,头一天与姥爷在站台上等啊等,直到日头偏西,没有见到。第二天又去,铁道上驶过的也都和原来的一样“黑”车头。第三天姥爷说家中有活不能去,急得我在屋里屋外走个不停,一整天都在焦急中。掌灯时,邻居的小花姐姐过来找我玩,说她下午见到了那种和票车一样的绿火车头(因当时是试验阶段,不是每日都有)。我一听就哭了,在年幼的心灵中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失落。
在村里,与我同龄的小孩子们相比,最值得自豪的就是我坐过火车,是在母亲带我去呼和浩特到大姨家的时候,虽说那时的火车慢不说,冬天车厢还冷,夏天闷热,车厢弥漫着异味,但心里欢乐。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拿着印有火车图像的图片对同学们讲“火车,一起念”。同学们便异口同声附和“火车”,接着老师讲,火车,是快速的交通工具,等将来你们长大了,有机会能够坐上火车,可以去看看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山河,我举起手说,老师,我坐过火车。班里突然一下子寂静无声,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汇聚到我身上,我能感到这目光中流露出的羡慕。我几乎成了一个小英雄。八九岁以后,我离开了王元地村,离开了姥爷回到了父母身边,每年有一两次机会看望带我长大的姥爷,不记得是那年哪一次,我突然发现铁路的两旁矗立起许多带“网眼”的电杆,铁路上空布下了长长的导线。那时的年龄已不再是单纯看火车的乐趣了,而是与其他的小伙伴嘻笑打闹疯来跑去,什么“抓特务”、“捉迷藏”,甚至在电杆的“网眼”里钻来钻去。虽然姥爷仍不放心,怕我出事,但他已追不上我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一台头上长了“角”的火车头驶过,当时不懂得这些电杆和导线的作用,后来听铁路上班的叔叔说,那是电氣化铁路要开通运行了。我把这当做新闻和炫耀的资本带到父母所在地的那个学校,向那些没见过火车的同学们讲解,电车如何拖了多少节车厢如何不费事疾驶而过,机头上如何不时闪过一道道蓝色的弧光,留下耀眼的光芒,(今天想来,那弧光许是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性能不太好造成的)。从此火车司机告别了烟熏火烤时代,由内燃机取代了蒸汽机,又到电车时代,冒着浓浓黑烟的蒸汽机车,已经走进了历史的博物馆。
时光飞逝而过,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火车从慢牛到快马再到奔驰高速的骏马,旅客乘车从闷热难熬到便捷舒适,缩短了人在路上的时间,这也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使人在相同的生命长度内,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如果当年我说有一种火车座位软得像棉花,车厢象个小二层,冬天暖和夏天凉,人们大概认为我在说胡话。事实如此,今天,当你乘上快速的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大地上,深感千里江陵一日还,那种愉悦的心情难以言表。
火车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长度还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千里之隔的朋友在晚饭后不能坐上火车串个门呢?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叫王元地的小村里度过的。当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把我送回到姥姥家并且一住就是七八年,那时的王元地村远没有现在这么的发达与繁华,当然也没有今天的喧闹与浮躁。村南有一条河,水清清的,静静的,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底的沙石小草和自娱的小鱼,村北有一条铁路,就是呼兰线,每隔几分钟就有一列火车轰隆轰隆驰过,给这娴静的小村平添几分生机。无论小时的我怎样顽皮任性执拗,却不敢独自一个下河或上铁道,因为就怕最疼我的姥爷发现,若是知道了真要拿起扫帚打屁股。不过每隔几天里总能有一两次最愉快的时光,拉着姥爷的手伫立在站台上在荆条编就的“栏杆”旁看火车,远远地看到蒸汽机头冒出的白烟黑烟混合在一起拉出长长的气线,听到进站前汽笛拉出嘹亮高亢的长音,感受到大地在巨大的铁轮下发出的震颤。那时我最初想往大概就是将来长大当一名火车司机,在幼小的心灵中没有比这种职业更威风更神圣的了。
家中的小院里有棵榆树,姥爷在树枝间挂了一块铁皮,每次吃饭前我都要在铁皮上用一块废道钉“当当当”敲几下,然后模仿火车进站的样子嘴里喊“进站罗,哧——开饭罗”。而往往是在吃饱饭了之后才想起忘了敲钟,连忙跑去补敲几下。去年回村,那棵老榆树仍在,枝繁叶茂,而那张铁皮早已在时光的长河中无影无踪了。
大约是在我六七岁的样子,村里人说铁道上有了一种不烧炭不烧油的新型火车头,不冒“烟”也不“响”,和票车一样好看。我缠着姥爷带我去,头一天与姥爷在站台上等啊等,直到日头偏西,没有见到。第二天又去,铁道上驶过的也都和原来的一样“黑”车头。第三天姥爷说家中有活不能去,急得我在屋里屋外走个不停,一整天都在焦急中。掌灯时,邻居的小花姐姐过来找我玩,说她下午见到了那种和票车一样的绿火车头(因当时是试验阶段,不是每日都有)。我一听就哭了,在年幼的心灵中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失落。
在村里,与我同龄的小孩子们相比,最值得自豪的就是我坐过火车,是在母亲带我去呼和浩特到大姨家的时候,虽说那时的火车慢不说,冬天车厢还冷,夏天闷热,车厢弥漫着异味,但心里欢乐。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拿着印有火车图像的图片对同学们讲“火车,一起念”。同学们便异口同声附和“火车”,接着老师讲,火车,是快速的交通工具,等将来你们长大了,有机会能够坐上火车,可以去看看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山河,我举起手说,老师,我坐过火车。班里突然一下子寂静无声,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汇聚到我身上,我能感到这目光中流露出的羡慕。我几乎成了一个小英雄。八九岁以后,我离开了王元地村,离开了姥爷回到了父母身边,每年有一两次机会看望带我长大的姥爷,不记得是那年哪一次,我突然发现铁路的两旁矗立起许多带“网眼”的电杆,铁路上空布下了长长的导线。那时的年龄已不再是单纯看火车的乐趣了,而是与其他的小伙伴嘻笑打闹疯来跑去,什么“抓特务”、“捉迷藏”,甚至在电杆的“网眼”里钻来钻去。虽然姥爷仍不放心,怕我出事,但他已追不上我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一台头上长了“角”的火车头驶过,当时不懂得这些电杆和导线的作用,后来听铁路上班的叔叔说,那是电氣化铁路要开通运行了。我把这当做新闻和炫耀的资本带到父母所在地的那个学校,向那些没见过火车的同学们讲解,电车如何拖了多少节车厢如何不费事疾驶而过,机头上如何不时闪过一道道蓝色的弧光,留下耀眼的光芒,(今天想来,那弧光许是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性能不太好造成的)。从此火车司机告别了烟熏火烤时代,由内燃机取代了蒸汽机,又到电车时代,冒着浓浓黑烟的蒸汽机车,已经走进了历史的博物馆。
时光飞逝而过,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火车从慢牛到快马再到奔驰高速的骏马,旅客乘车从闷热难熬到便捷舒适,缩短了人在路上的时间,这也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使人在相同的生命长度内,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如果当年我说有一种火车座位软得像棉花,车厢象个小二层,冬天暖和夏天凉,人们大概认为我在说胡话。事实如此,今天,当你乘上快速的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大地上,深感千里江陵一日还,那种愉悦的心情难以言表。
火车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长度还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千里之隔的朋友在晚饭后不能坐上火车串个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