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抢救患儿,纠正休克,烧伤休克期补液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周围循环、口唇颜色、肢端温度及足背动脉波动等指标,及时了解患儿复苏情况,严格执行补液计划,调整补液量及速度,穿刺固定可靠,穿刺部位选在远离烧伤创面并尽量避开关节处,适当约束四肢,防止针头或插管脱出,精确计算输液量及种类,防止输液过量引起肺水肿及脑水肿或心衰的发生。加强输液通道管理,做好健康宣教以取得患儿家长的配合,从而保证补液计划的完成。结果:本组120例患儿平稳度过休克期。结论:以高度责任心,做好补液护理,是重度烧伤患儿平稳度过休克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儿童 烧伤 休克期补液 护理
儿童因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稍有不慎很容易引发意外伤害,儿童意外伤害后,易发生休克,且病情变化快难以掌握,平稳度过休克期的关键是补液措施,快速、及时、足量的补液措施是休克期补液的法则。2008年以来收治儿童重度烧伤患儿120例,来分析休克期补液的护理体会。
临床资料
烧伤患儿120例,男72例,女48例,男女之比3:2,生活烧伤为主,面积≥15%TBSA Ⅱ°,最大面积70%TBSA Ⅱ°~Ⅲ°,治愈率100%。
讨 论
小儿大面积烧伤易发生休克[1],血管塌陷,不易穿刺,用皮针很难找到穿刺血管。小儿烧伤后,易躁动不配合,皮针很难固定,不能保证输液量,及时纠正休克,主张深静脉置管,便于固定,穿刺牢靠,能顺利快速补液,纠正休克,一定要加强深静脉置管管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无菌敷料。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每周更换肝素帽,输液时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防止液体过快、滴空,并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情况,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立即拔管。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防止堵管及意外拔出、气体的输入,病房巡回护士责任心一定要到位和液体计划安排要合理,并要加强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和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感染和输液过量,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观察补液效果。封管液一般3~5ml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边注边旋转,或退出针头的方法进行封管,也可选推注2~3ml封管液再将剩余的封管液边推边旋转退出针头。封管液一般为肝素盐水。有研究表明,生理盐水可代替肝素盐水。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和凝血機制障碍及其他不能使用肝素的患者,均选择生理盐水。
补液效果的观察是休克期补液的关键,采取观察尿量、生命体征、神志、周围循环、口唇颜色为项目并制定目标指标来观察补液效果;尿量是反应补液效果的最可靠指标,尿量维持1ml/(kg·小时),则提示补液有效;否则应当加快补液速度,做液体冲击试验,并检查尿管是否通畅,膀胱是否充盈,排除以上因素影响后,患儿尿量<1ml/(kg·小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生命体征是否趋于平稳,如果心率<140次/分,收缩压维持正常,则提示补液有效。神志清楚,躁动转为安静,则提示补液有效。通过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肢体远端转暖,则提示补液有效。口唇颜色红润,口渴症状缓解,则提示补液有效。反之,应加快补液速度,使各项指标趋于目标指标。通过这些做法,患者基本上都平稳渡过休克期,减少感染机会,防止肠道菌群失调,减少肠源性感染的机会,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保障。
儿童补液速度和量的监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深静脉置管护理的关键是防止补液过量,一般采取定速及单元输液的方法,以晶体液为主,晶体液与水分交替的原则进行输液,60~80滴/分,见尿后,控制输液速度,20~30滴/分,所有病例无发生输液过量,有部分病例输液量较大,采取边输边利的原则[2],用20%甘露醇利尿,基本达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再灌注损伤,减少氧自由基的损害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加强病房巡回,仔细观察,是休克期补液护理中充分体现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宣教和家长配合在整个护理过程是重点,因独生子女多,儿童在家长眼里看得重。患儿因烧伤后疼痛,烦躁,家属心痛小孩,护理人员一次穿刺不成功,医患关系就会紧张,采取和家属沟通,争取家属的理解,说明输液的必要性,并告诉家属照顾患儿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讲明后果的严重性,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治疗痊愈后,能尽量减少其心理的障碍,尽快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宁宁,等.烧伤整形美容外科护理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462.
2 林则田,李纪源,等.烧伤诊治与整形问答.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1.
关键词 儿童 烧伤 休克期补液 护理
儿童因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稍有不慎很容易引发意外伤害,儿童意外伤害后,易发生休克,且病情变化快难以掌握,平稳度过休克期的关键是补液措施,快速、及时、足量的补液措施是休克期补液的法则。2008年以来收治儿童重度烧伤患儿120例,来分析休克期补液的护理体会。
临床资料
烧伤患儿120例,男72例,女48例,男女之比3:2,生活烧伤为主,面积≥15%TBSA Ⅱ°,最大面积70%TBSA Ⅱ°~Ⅲ°,治愈率100%。
讨 论
小儿大面积烧伤易发生休克[1],血管塌陷,不易穿刺,用皮针很难找到穿刺血管。小儿烧伤后,易躁动不配合,皮针很难固定,不能保证输液量,及时纠正休克,主张深静脉置管,便于固定,穿刺牢靠,能顺利快速补液,纠正休克,一定要加强深静脉置管管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无菌敷料。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每周更换肝素帽,输液时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防止液体过快、滴空,并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情况,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立即拔管。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防止堵管及意外拔出、气体的输入,病房巡回护士责任心一定要到位和液体计划安排要合理,并要加强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和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感染和输液过量,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观察补液效果。封管液一般3~5ml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边注边旋转,或退出针头的方法进行封管,也可选推注2~3ml封管液再将剩余的封管液边推边旋转退出针头。封管液一般为肝素盐水。有研究表明,生理盐水可代替肝素盐水。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和凝血機制障碍及其他不能使用肝素的患者,均选择生理盐水。
补液效果的观察是休克期补液的关键,采取观察尿量、生命体征、神志、周围循环、口唇颜色为项目并制定目标指标来观察补液效果;尿量是反应补液效果的最可靠指标,尿量维持1ml/(kg·小时),则提示补液有效;否则应当加快补液速度,做液体冲击试验,并检查尿管是否通畅,膀胱是否充盈,排除以上因素影响后,患儿尿量<1ml/(kg·小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生命体征是否趋于平稳,如果心率<140次/分,收缩压维持正常,则提示补液有效。神志清楚,躁动转为安静,则提示补液有效。通过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肢体远端转暖,则提示补液有效。口唇颜色红润,口渴症状缓解,则提示补液有效。反之,应加快补液速度,使各项指标趋于目标指标。通过这些做法,患者基本上都平稳渡过休克期,减少感染机会,防止肠道菌群失调,减少肠源性感染的机会,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保障。
儿童补液速度和量的监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深静脉置管护理的关键是防止补液过量,一般采取定速及单元输液的方法,以晶体液为主,晶体液与水分交替的原则进行输液,60~80滴/分,见尿后,控制输液速度,20~30滴/分,所有病例无发生输液过量,有部分病例输液量较大,采取边输边利的原则[2],用20%甘露醇利尿,基本达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再灌注损伤,减少氧自由基的损害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加强病房巡回,仔细观察,是休克期补液护理中充分体现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宣教和家长配合在整个护理过程是重点,因独生子女多,儿童在家长眼里看得重。患儿因烧伤后疼痛,烦躁,家属心痛小孩,护理人员一次穿刺不成功,医患关系就会紧张,采取和家属沟通,争取家属的理解,说明输液的必要性,并告诉家属照顾患儿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讲明后果的严重性,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治疗痊愈后,能尽量减少其心理的障碍,尽快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宁宁,等.烧伤整形美容外科护理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462.
2 林则田,李纪源,等.烧伤诊治与整形问答.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