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银环是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的一名特教教师。今年,她被中央媒体推选为第六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她说,经过教育,聋哑孩子是能说话、上大学、成为国家栋梁的;但智障孩子只能“成人”,即使不能够把重度残疾孩子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哪怕在家庭里面,家长不在的时候,自己会做饭饿不着,会穿衣服会上厕所,这也是价值。她教的众多残疾学生中有的已经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有的在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更多的像正常人一样在各行各业从事普通的工作。把众多残疾儿童培养成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正是李银环不普通的地方。
是保姆又是老师
自1988年师范学校毕业后,李银环就开始了自己的特教生涯,这一干就是27年。李银环在师范读书的时候,梦想着“桃李满天下”,哪怕是教一年级学生,自己也一定要干出成绩,报到那天,才得知自己被分配到有些人认为是专门教育“傻子”的培智学校,当时她的心情极度失落。
带着极度失落的情绪,李银环走进了特教学校的门。然而,当她第一次见到这群孩子们,听到他们口中喊出不清晰的“老师好”时,她改变了想法:“这些孩子有的智障,有的聋哑,有的多重残疾,可这不是他们的错呀!他们真可怜!如果能学习到知识和基本的生活能力,他们的人生就能好一些。我要帮助他们!”
真正步入课堂后,李银环发现做特教老师太难了。她回忆说:“一堂课,有的没上几分钟课就下座位玩,有的流着口水,有把书撕得满地都是,更有甚者把屎尿拉在裤子里……这一切,都让人难以忍受。太煎熬了!”如何让他们自立,学会交流呢?
李银环向带她的“师傅”学习,“师傅”告诉她:“这些孩子很可怜,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他们,要有爱心,但只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尊重他们,懂得与他们交流,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
有个女孩,经常把两只鞋子穿反、衣服扣子扣错,还总是流鼻涕,自己也不会擦。有一次,她听到其他同学嘲笑这个女孩“恶心死了”,李银环什么也没说,掏出兜里的卫生纸,帮女孩擦去脸上的鼻涕,还轻声教她应该怎么处理。此后,班里的孩子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每次刘同学流鼻涕,同学们有的给她送去卫生纸,有的亲手帮她擤鼻涕,相处融洽。
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要走进自闭症孩子的内心很难,但她也琢磨出了走入的方法。李银环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你说什么,他好像都没看你,没理你,其实,他大多时候也在听,也在看。对自闭症要更耐心,让他真正感觉到你爱他,尊重他。如果他感受不到这点,觉得你只是个老师,没有多爱他,你永远走不进他内心。”
在从教之初,最考验李银环的还是重度智障孩子。这种孩子自理能力极差。有一个孩子刚入校时,每天都好几回尿湿裤子。那年冬天,李银环课后先要摸摸孩子的裤子湿了没有?如果他尿湿了,为了防止孩子得湿疹,还要给他抹一些爽身粉,然后再给他换上干净的衣裤。要不然就会感冒。为了训练他上厕所的能力,李银环每节课的课前、课后都要带他去厕所,教他解裤子、蹲坑;一开始这个孩子并不配合,躺在厕所地上又哭又闹,李银环就抱着他,哄着他。一次次,一遍遍,从不厌烦。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以后,这个孩子终于能自己上厕所小便了。一年以后,能在厕所里大便了。与此同时,他还学会了认字、说儿歌……
为残疾孩子打开一扇门
聋哑儿在智力上、情感上和正常孩子没有区别,只是由于耳朵听不见,才没办法说话。他们只要做人工耳蜗手术或者是带上助听器,再经过训练,就可以正常说话交流。为了让聋哑儿学会说话,李银环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兄弟学校的教师同行们学。她利用业余时间,还进修相关的大专、大本、研究生课程。
在教学中,李银环发现拼音是聋哑儿走进有声世界的一把钥匙,她就从语言学、语音学、治疗学等多角度去研究每一个拼音。为了让聋哑儿掌握每个音发音时的口型、舌位、气流、颤动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反应规律,她兜里装着一面小镜子,只要有时间,她就对着镜子看口型,反复练习、琢磨;晚上,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她就把自己关在厕所里练。躺在床上,她会总结这一天的经验。凭着这股韧劲儿,她终于发现:日常生活中,人们做什么的时候,声音自然就出来了,比如哈气,H的音就出来了。于是她就用这种方式引导孩子发H音。她总结出了活动舌位图、无意识发音、身体辅助法等多种拼音教学方法,还编写出针对聋儿的《语言训练》教材,极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通州区培智学校一次校庆大会上,一名聋生走上讲台,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今年12岁了。3年前,我不会叫爸爸、妈妈,是李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写字,教我说话。现在我学会了叫爸爸、妈妈,但我最想叫的是我的老师——我的好妈妈,妈妈……”在会场热烈的掌声中,一旁的李银环控制不住地流下眼泪。为了让这个孩子学会发音,李银环曾一遍一遍地教,直到孩子发出声来。此刻,李银环泪水里满是喜悦和自豪。
李银环除了研究如何帮助聋哑儿说话,还非常清楚地掌握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发病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方案展开教学。班上有一个脑瘫的孩子,手脚无力,写字的时候手总是哆嗦,控制不了笔划走向。李银环找了包箱子的厚纸板,从中凿出一条槽来,让孩子在槽里练习写“一”,不停地练,当手的控制力强的时候,再把槽缩短缩小,后来这个孩子能在田字格里写字了。
后来,李银环走上培智学校教导主任的岗位。她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在学校专门就洗衣、洗车、缝纫等设立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学校里还设立了爱心超市,售货员、理货员、收银员都由学生们担任。李银环每个月都要带孩子去银行、地铁站、医院、超市、公园等地方,让孩子多实践体验。
陶行知说过:“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说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更应该具备一颗平常心。李银环的学生毕业后会经常去看她,跟她联系,经常有孩子要加她微信。李银环说:“我很幸福,因为孩子们爱着我。”
痛并快乐着的守护者 有一部分重度残疾的孩子没有办法进学校学习;还有一部分残疾孩子的家长带有偏见,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孩子,不带孩子上街,也不许他和别的孩子玩,更不愿意让孩子进学校。为了保障所有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北京市通州区教育委员会推出了上门送教的活动。
当残联、学校为送教上门工作找到李银环时,她欣然承接了这项新的工作。送教上门工作需要利用休息时间,一开始没有老师报名,她就鼓励自己的徒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通过她的言传身教,现在学校已经有十多名送教上门志愿服务教师,通州区送教上门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送教上门会遇到各种尴尬,有十五六岁大小伙子不穿衣服的,有躺在床上长年不能起床的,有的甚至还有攻击行为。一些特教教师向李银环埋怨,质疑教这些孩子有没有意义。李银环说,他躺在床上,很少能见到人,他见到你了,你就给他带去了快乐。他觉得听音乐快乐,那你就给他放音乐;他觉得听故事快乐,那你就给他讲故事。不是说教他多少知识,认得多少字才有价值,一定要给他带来教育的快乐。
李银环说:“特教这份事业,看不到私心,看不到杂念,只有满满地关爱。要做好一名特教老师,就要把爱心埋在心底,同时要用平常心去衡量所谓的失与得,更要拥有耐心、细心,这样才能为残废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20多年过去,当年和李银环一同入职的老师早已调到通州区内的“重点小学”,可李银环仍坚守着自己对智障孩子这份特殊的爱。
2010年,李银环获得了通州区首届杰出人才奖,她把奖金全部捐给了学校,并成立了培智学校的教师专项奖金——特教红烛奖。2012年,她获得了北京市人民教师奖,又把奖金用于成立学生专项奖金“白天鹅”奖。
李银环说:“特教老师和残疾儿童都太苦了,自己尽其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待遇低,特教不特补
特教教师是一个受争议的职业,很多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还会抛来白眼说:“做一个特教老师,就是一个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的保姆,干点什么不行,非要干这个又脏又累的活!”
李银环是中共十八大代表,议政建言是她另外一块重要工作。她呼吁提高特教老师的待遇,恢复特教津贴,把特教人才吸过来,留下来。她说:“应该鼓励特教扎根,比如工作20年,或者30年,能不能有一笔特教补助?”
培智学校现在只有九年学制,她希望两边适当扩一点,在小学之前增设学前教育,同时,对于智障这类毕业生,她希望能让学生毕业后再有个两三年的职业训练期或者适应期,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是保姆又是老师
自1988年师范学校毕业后,李银环就开始了自己的特教生涯,这一干就是27年。李银环在师范读书的时候,梦想着“桃李满天下”,哪怕是教一年级学生,自己也一定要干出成绩,报到那天,才得知自己被分配到有些人认为是专门教育“傻子”的培智学校,当时她的心情极度失落。
带着极度失落的情绪,李银环走进了特教学校的门。然而,当她第一次见到这群孩子们,听到他们口中喊出不清晰的“老师好”时,她改变了想法:“这些孩子有的智障,有的聋哑,有的多重残疾,可这不是他们的错呀!他们真可怜!如果能学习到知识和基本的生活能力,他们的人生就能好一些。我要帮助他们!”
真正步入课堂后,李银环发现做特教老师太难了。她回忆说:“一堂课,有的没上几分钟课就下座位玩,有的流着口水,有把书撕得满地都是,更有甚者把屎尿拉在裤子里……这一切,都让人难以忍受。太煎熬了!”如何让他们自立,学会交流呢?
李银环向带她的“师傅”学习,“师傅”告诉她:“这些孩子很可怜,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他们,要有爱心,但只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尊重他们,懂得与他们交流,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
有个女孩,经常把两只鞋子穿反、衣服扣子扣错,还总是流鼻涕,自己也不会擦。有一次,她听到其他同学嘲笑这个女孩“恶心死了”,李银环什么也没说,掏出兜里的卫生纸,帮女孩擦去脸上的鼻涕,还轻声教她应该怎么处理。此后,班里的孩子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每次刘同学流鼻涕,同学们有的给她送去卫生纸,有的亲手帮她擤鼻涕,相处融洽。
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要走进自闭症孩子的内心很难,但她也琢磨出了走入的方法。李银环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你说什么,他好像都没看你,没理你,其实,他大多时候也在听,也在看。对自闭症要更耐心,让他真正感觉到你爱他,尊重他。如果他感受不到这点,觉得你只是个老师,没有多爱他,你永远走不进他内心。”
在从教之初,最考验李银环的还是重度智障孩子。这种孩子自理能力极差。有一个孩子刚入校时,每天都好几回尿湿裤子。那年冬天,李银环课后先要摸摸孩子的裤子湿了没有?如果他尿湿了,为了防止孩子得湿疹,还要给他抹一些爽身粉,然后再给他换上干净的衣裤。要不然就会感冒。为了训练他上厕所的能力,李银环每节课的课前、课后都要带他去厕所,教他解裤子、蹲坑;一开始这个孩子并不配合,躺在厕所地上又哭又闹,李银环就抱着他,哄着他。一次次,一遍遍,从不厌烦。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以后,这个孩子终于能自己上厕所小便了。一年以后,能在厕所里大便了。与此同时,他还学会了认字、说儿歌……
为残疾孩子打开一扇门
聋哑儿在智力上、情感上和正常孩子没有区别,只是由于耳朵听不见,才没办法说话。他们只要做人工耳蜗手术或者是带上助听器,再经过训练,就可以正常说话交流。为了让聋哑儿学会说话,李银环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兄弟学校的教师同行们学。她利用业余时间,还进修相关的大专、大本、研究生课程。
在教学中,李银环发现拼音是聋哑儿走进有声世界的一把钥匙,她就从语言学、语音学、治疗学等多角度去研究每一个拼音。为了让聋哑儿掌握每个音发音时的口型、舌位、气流、颤动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反应规律,她兜里装着一面小镜子,只要有时间,她就对着镜子看口型,反复练习、琢磨;晚上,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她就把自己关在厕所里练。躺在床上,她会总结这一天的经验。凭着这股韧劲儿,她终于发现:日常生活中,人们做什么的时候,声音自然就出来了,比如哈气,H的音就出来了。于是她就用这种方式引导孩子发H音。她总结出了活动舌位图、无意识发音、身体辅助法等多种拼音教学方法,还编写出针对聋儿的《语言训练》教材,极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通州区培智学校一次校庆大会上,一名聋生走上讲台,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今年12岁了。3年前,我不会叫爸爸、妈妈,是李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写字,教我说话。现在我学会了叫爸爸、妈妈,但我最想叫的是我的老师——我的好妈妈,妈妈……”在会场热烈的掌声中,一旁的李银环控制不住地流下眼泪。为了让这个孩子学会发音,李银环曾一遍一遍地教,直到孩子发出声来。此刻,李银环泪水里满是喜悦和自豪。
李银环除了研究如何帮助聋哑儿说话,还非常清楚地掌握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发病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方案展开教学。班上有一个脑瘫的孩子,手脚无力,写字的时候手总是哆嗦,控制不了笔划走向。李银环找了包箱子的厚纸板,从中凿出一条槽来,让孩子在槽里练习写“一”,不停地练,当手的控制力强的时候,再把槽缩短缩小,后来这个孩子能在田字格里写字了。
后来,李银环走上培智学校教导主任的岗位。她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在学校专门就洗衣、洗车、缝纫等设立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学校里还设立了爱心超市,售货员、理货员、收银员都由学生们担任。李银环每个月都要带孩子去银行、地铁站、医院、超市、公园等地方,让孩子多实践体验。
陶行知说过:“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说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更应该具备一颗平常心。李银环的学生毕业后会经常去看她,跟她联系,经常有孩子要加她微信。李银环说:“我很幸福,因为孩子们爱着我。”
痛并快乐着的守护者 有一部分重度残疾的孩子没有办法进学校学习;还有一部分残疾孩子的家长带有偏见,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孩子,不带孩子上街,也不许他和别的孩子玩,更不愿意让孩子进学校。为了保障所有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北京市通州区教育委员会推出了上门送教的活动。
当残联、学校为送教上门工作找到李银环时,她欣然承接了这项新的工作。送教上门工作需要利用休息时间,一开始没有老师报名,她就鼓励自己的徒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通过她的言传身教,现在学校已经有十多名送教上门志愿服务教师,通州区送教上门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送教上门会遇到各种尴尬,有十五六岁大小伙子不穿衣服的,有躺在床上长年不能起床的,有的甚至还有攻击行为。一些特教教师向李银环埋怨,质疑教这些孩子有没有意义。李银环说,他躺在床上,很少能见到人,他见到你了,你就给他带去了快乐。他觉得听音乐快乐,那你就给他放音乐;他觉得听故事快乐,那你就给他讲故事。不是说教他多少知识,认得多少字才有价值,一定要给他带来教育的快乐。
李银环说:“特教这份事业,看不到私心,看不到杂念,只有满满地关爱。要做好一名特教老师,就要把爱心埋在心底,同时要用平常心去衡量所谓的失与得,更要拥有耐心、细心,这样才能为残废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20多年过去,当年和李银环一同入职的老师早已调到通州区内的“重点小学”,可李银环仍坚守着自己对智障孩子这份特殊的爱。
2010年,李银环获得了通州区首届杰出人才奖,她把奖金全部捐给了学校,并成立了培智学校的教师专项奖金——特教红烛奖。2012年,她获得了北京市人民教师奖,又把奖金用于成立学生专项奖金“白天鹅”奖。
李银环说:“特教老师和残疾儿童都太苦了,自己尽其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待遇低,特教不特补
特教教师是一个受争议的职业,很多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还会抛来白眼说:“做一个特教老师,就是一个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的保姆,干点什么不行,非要干这个又脏又累的活!”
李银环是中共十八大代表,议政建言是她另外一块重要工作。她呼吁提高特教老师的待遇,恢复特教津贴,把特教人才吸过来,留下来。她说:“应该鼓励特教扎根,比如工作20年,或者30年,能不能有一笔特教补助?”
培智学校现在只有九年学制,她希望两边适当扩一点,在小学之前增设学前教育,同时,对于智障这类毕业生,她希望能让学生毕业后再有个两三年的职业训练期或者适应期,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