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树林:年富力强,雷厉风行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er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2年3月生,现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仅用9年时间,苏树林就从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员,成为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九厂的高级工程师和副总地质师。1995年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被誉为“少帅”。苏树林资历非常老,38岁就是副部级。尽管年少得志,但他在辽宁、在中石化任职时都表现得严谨沉稳,是个“找不出什么问题”的人。
  出身贫寒
  苏树林出身于黑龙江省克东县最普通的农民家庭,用经典的主流话语来说,苏树林是典型的“农民的儿子”。
  苏树林14岁那年,父亲不幸病故,母亲带着他们兄妹7人,艰难度日。为了养家糊口,苏树林的两个哥哥初中没毕业,就迫不得已辍学下地劳动,为挣几个工分,苏树林从上小学4年级开始,每天早起捡几筐粪。全家人省吃俭用,一心供他上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艰难的农家生活,造就了苏树林吃苦耐劳的个性,也使他早早懂得了生活,学会了珍惜。凭借着刻苦努力和坚强的意志,苏树林先后完成了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地质勘探专业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业。
  大学毕业后,从1983年7月起,苏树林一直在大庆油田从事地质工作,并担任总工程师多年,成为我国石油业内的知名技术专家。1997年,由于工作出色,苏树林受到时任中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兼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马富才赏识,把他作为公司未来接班人加以培养。
  接管大庆
  1998年3月,马富才回京主持中石油总公司工作,年仅36岁的苏树林由此主持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工作。
  刚刚接手大庆,苏树林点燃了三把火。
  1998年3月,苏树林发现企业队伍存在许多问题,就立刻深入调查,并通过“中十六联”事件,反映出质量问题107个,涉及66个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人、经济处罚8人、通报批评37人、批评教育8人,其中处级干部6人、科级干部10人。此事迅速树立了苏树林雷厉风行的形象。
  1998年8月,松花江、嫩江流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爆发。为保护大庆油田,苏树林始终坚持在抗洪一线。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大庆的干部职工一面同洪灾搏斗,一面坚持生产,表现了可贵的大庆精神。”苏树林的杰出工作再次获得了肯定。
  另一件重要的事件也极大地提高了苏树林在大庆、在中石油系统的地位。1999年初,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下降,最低时石油价格一桶只有9.89美元。全国各油田原油滞销,国家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原油降价关井限产。面对困境,苏树林知难而上。经过缜密思索,苏树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带领29万大庆铁军,艰苦奋战,在年底完全兑现了抗洪时党委和管理局向党中央的承诺:“一吨不少,一分不减”,一年产5570万吨原油一吨不少!实现利润86亿元一分不减!
  从大庆到中石油
  苏树林从事石油行业20多年。他1983年自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毕业后,进入大庆石油管理局从事基层地质工作,历任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九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大庆石油管理局副总地质师、局长助理等职;1999年1月出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由于大庆油田之重要地位,历任管理局局长多为中央候补委员。从基层工程师开始到中央候补委员,苏树林只用了短短16年,上升速度可谓快如火箭。和后来少见的沉稳低调有所不同,苏树林在大庆油田时的作风,曾相当强硬,是大庆石油裁员的主刀人。
  一位大庆油田人士说,苏树林给人的印象是务实干练,“很有头脑”。1997年,35岁的苏树林出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当年大庆油田的产量达到5600.92万吨的新高,苏树林却在此时提出要对大庆油田进行调整性减产,要求将大庆油田的年产量下调120万吨。
  “这在当时遭到许多人反对,还有职工因此上访。”该人士说,当时国际原油价格也处于低点,只有每桶9-12美元。基于这种大环境,苏树林认为更应将产量适度下调,只有这种战略性调产,才能延长油田的开采寿命。
  “他认为减产也是对国家的一种贡献。”该人士回忆说。不过遗憾的是,直到1999年大庆油田才实现了调产。1976年至2002年间,大庆油田年产量稳产5000万吨以上保持了27年,2003年,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下调到4840万吨。此后八年,大庆油田继续进行战略性调产,如今对照大庆油田调产至4000万吨的现实,苏树林当时的决定无疑颇具前瞻性。
  1998年,中国对石油石化体制进行改制,成立了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1999年6月,国务院正式启动对两大集团进行再重组和上市,苏树林1 0月出任中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随后历任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等职,始终兼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苏总年轻沉稳,说话做事都很有魄力。”苏树林在中石油时期的一位下属如是形容他。据了解,提及苏树林,大多数人以“严谨”来形容,称其说话严谨,做事干练。
  中石油上市过程中,正逢中国央企最艰难的下岗分流、裁员减负时期,大庆油田也不例外,操刀裁员者即为苏树林。据大庆油田有关人士回忆,大庆油田当时共有职工29万人,解除劳务合同的约7万多人。
  裁员的工作自然得罪人,1999年年底,苏树林被安排到北京,分别担任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和中石油股份副总裁,不过仍然担任大庆油田公司董事长。此后,苏树林的发展就走出了大庆。
  2003年1 2月,中石油在四川开县的天然气井发生井喷事故,导致硫化氢泄漏,酿成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的严重后果。当时并不分管安全和油田业务的苏树林被派往四川处理事故善后。
  其后,吉林石化事故对于苏树林是最大一次考验。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发生爆炸,发生爆炸的车间距离松花江只数百米,导致松花江水体受到污染,造成约100吨的有毒化学物质如苯、苯胺及硝基苯流入松花江。因水质污染严重,松花江、辽河的干支流和部分湖泊水库污染严重,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已达临界状态。
  事故发生后一个月,苏树林被任命为中石油高级副总裁。事实上,随着马富才去职、蒋洁敏2004年6月从青海副省长回归中石油集团,苏树林的接班前景已逐步淡化。2006年9月,苏树林告别石油系,出任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11年4月2日,苏树林调任福建省,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党组成员、书记。
  履职福建,各地调研
  “年轻沉稳,做事却雷厉风行”,是苏树林过去在石油系统的下属对他颇为普遍的评价。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对他评价是:“年富力强,有多岗位从事领导工作的经历,既熟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工作,又懂党务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处理和解决复杂问题,驾驭全局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强”。
  履职福建后,苏树林很快进入了角色,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调研。在泉州,他提出加快中化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的前期工作,早日立项投建。他鼓励泉州的广大干部群众,要在海西建设大局中,担负更多责任、实现更大发展。在谈到石化产业这一最重要的产业时,要求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延伸产业链条。
  在调研期间,苏树林还详细了解了泉港石化基地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情况。敦促福建联合石化公司“脱瓶颈”改扩建项目、福建二化橡胶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扩大生产规模。在与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会谈中,苏树林强调要全力推动投资50亿建设福建大板材生产基地的合作。
  石化产业已是福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而在未来,随着更多的台湾和其它地区的重大项目的引进,福建的石油化工产业还将呈现跨跃式发展。刚获得福建省人大批准的《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显示,该省将进一步壮大石化产业——坚持炼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发展,引导炼油乙烯、重油裂解等龙头项目合理布局,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和加快建设;进一步延伸发展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其后加工、新型化工材料、新型纺织原料等石化中下游产业,打造大石化产业链。石化产值也将从2009年的1104亿增长为2015年的2300亿元。
  政经界观察人士分析,苏树林在石油化工领域的经验和深厚资源,对福建“十二五”期间的石化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无疑是一个利好。
  (据《新世纪》)
其他文献
活跃在民国政坛上的贵州“谷氏三兄弟”——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声名显赫,有“一门三中委,兄弟皆部长”之称,与宋氏三姐妹齐名。谷氏兄弟出身寒门,靠个人奋斗取得功名,实属罕见。  崭露头角,初试锋芒  长兄谷正伦(1889-1953),自幼尚武,早年考入贵州陆军小学,后来进入武昌陆军中学。1908年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在此期间,谷正伦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加入同盟会。辛亥
期刊
“海南三郑”或“文昌三兄弟”是指原国民党军统局长、陆军上将郑介民,原国民党上将、94军军长郑挺锋(郑介民胞弟)和原国民党中将、49军军长郑庭笈(郑介民堂弟),三兄弟均从黄埔毕业,都为蒋介石所器重,乃是蒋介石手下的又一三兄弟高官。  郑介民:军统三巨头之一  郑介民于1897年农历8月15日出生在海南岛文昌县下水村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里,兄弟4人,他居长。郑介民原名庭炳,别号耀全,他投考黄埔时改名介民
期刊
近年来,全国省级党委领导班子不断调整,其中有一个突出特点,不少“60后”官员迈入省部级领导干部行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60后”高官年轻务实、政绩斐然,且富有个人魅力,被称为“青年政治家”。社会各界对这一群体关注度颇高,对一些“60后”高官的报道也时常见诸报端。  渐任要职的“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正在成为中国政坛的“中坚力量”。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
期刊
在十年“文革”中,新凤霞所在单位中国评剧院和全国政协同在一条大街,新凤霞和全国政协的劳改队有过一段一起劳动的生活。在劳动中,她认识了溥仪、沈醉、杜聿明等人……  皇帝听忆苦思甜报告哈哈大笑  “文革”中要接受革命教育,常常要听忆苦思甜会。  一天,厨师长通知我们要开大会,食堂里杀鸡买鸭,又是鱼又是肉,准备几桌酒席,分配皇帝溥仪和我(新凤霞)给鸡鸭拔毛,清洗干净。皇帝仔细看着我怎样做,他也怎样做。 
期刊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大慈大孝,正人正德”。这些弘扬孝道的标语,喷涂在街道两侧,与干净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欧式小康楼和别墅楼一起述说着这里的与众不同。这条街道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农村——山东滕州张汪镇大宗村,素有“鲁南第一村”之称。  “把缺失的‘孝’和‘德’找回来”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金钱关系对亲情形成冲击,孝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逐渐淡漠了。 
期刊
在众多战将中,杨勇将军是威名赫赫的“三杨”(杨勇、杨得志、杨成武)之一。在长征路上,在平型关大捷中,在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里,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杨勇将军智勇双全,百战百胜,勇冠三军,深得毛泽东主席的喜爱,称其“耿直、刚毅”。  百战沙场五处伤痕  杨勇一生百战沙场,最能体现他英雄本色“勇”字精神的是他身上的五处伤痕。  1933年10月,红三军团十师十四团在中央苏区的洵口与敌相遇,“狭路相逢
期刊
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屌丝青年,到全国亿万级富豪,再到负债两亿多元的“中国首负”,再到身价数十亿元的资本家,在史玉柱身上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咸鱼大翻身,他也无可争议成为商界领袖的典范人物。  下海创业:赚了100万元  史玉柱,1962年9月出生于安徽蚌埠市怀远县,父亲是怀远县城的一名公安,母亲是一名工人。1980年,史玉柱以安徽怀远县总分第一的成绩从怀远一中毕业。四年后,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并被分配
期刊
上世纪20年代,掌握湘西军政大权的陈渠珍曾数次奉命征讨贺龙部。战场上,贺、陈二人似乎是死对头,实际上二人交情颇深,陈渠珍曾是贺龙受编当营长时的上司。他们既有同乡同事之谊,也有英雄相惜之念……  陈渠珍被贺龙的大义感动  陈渠珍(1882-1952,祖籍江西,后迁入凤凰),原名陈开琼,后改名渠珍,喻珍珠弃于沟渠之意。他是个亦正亦邪的“湘西王”,与民国总理熊希龄、著名文人沈从文并称“凤凰三杰”。  1
期刊
(维吾尔族,1961年8月生 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党组书记)  努尔·白克力是名少年天才,1977年高中招生,他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只读了一年高中,他就报名参加高考,他本想报考北大、复旦,被新疆大学“提前”“抢”到了门下。37岁时,出任乌鲁木齐市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会城市市长。主政新疆后,别人给他“儒将”、“文人治疆”的评价,但每当恐怖事件发生时,他则
期刊
(1962年4月生,现任北京市政协主席、市政协党组书记)  从高校到共青团、区县、市政府,再到市委和市政协,吉林履历丰富。2007年,吉林出任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开始分管市发改委、市财政等部门。小到“钱袋子”、“菜篮子”,大到宏观经济形势、财政收入等,他都得管。对于大事和小事,他都同等对待,坦诚认真,令人印象深刻。  当选北京市政协主席  2013年1月25日,北京市第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召开第三次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