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个性化作业的提出,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促进了教与学两方面的转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40-01
數学作业的布置不能沿袭老一套的方法,这样的作业充其量只是起到巩固作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而个性化作业,是一种打破传统重复、枯燥的作业模式,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特个性,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学习活动。
一、明确目的性
设计个性化作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这就要求教师深钻教材,弄清教材内容所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对设计的每一道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练习意义,通过练习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哪些知识,形成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发展哪些基本能力……
二、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它是孕育和创新动力的心理依据,其最重要的品格是特殊新颖。个性化作业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为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而设计的作业。笔者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及小学生心理特点,在个性化作业设计原则上主要做到“四突出”。
(一)突出目的性。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评价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与否,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实现,均通过作业的批改和检查来反馈。故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针对新大纲、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段、年级、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目的来进行,杜绝了心血来潮、随意点题、时多时少、时有时无的现象。
(二)突出层次性。
要想大面积提高作业质量,对作业分层势在必行。笔者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水平高低,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优生“吃好”,后进生“吃饱”,杜绝了作业内容千篇一律,或者照搬教辅资料及试题的现象。个性化作业对后进生的重点要求体现“三基”,即基本概念过关,基本知识过手,能力基本掌握,对优生则强调“四高”,即书写质量要高,计算正确率要高,深题难题突破能力要高,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要高。
(三)突出趣味性。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题型新颖内容生动且需认真思考的数学题,对作业题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看对作业内容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作业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发挥个性特长的直接动力。因而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疑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富有创意、内容联系实际的趣味性试题,以激发学生好学、乐学,使之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在愉快的学习中发挥个性特长,提高作业效率。
(四)突出发散思维性。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我们许多教师在课堂练习时注重一题多议,一题多变,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三年级数学,笔者在备《可能性》练习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说说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样的题目设计,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三、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具体形式
(一)调查型作业。
有些数学知识远离小学生生活,但在社会上是司空见惯的。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社会调查等途径,去收集、整理一些相关辅助材料,以丰富学生生活阅历,使他们熟悉新知,以此激发学习新知的求知欲望。
(二)操作型作业。
1.画一画。即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如在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左右、前后关系的画,这样在学生喜爱的绘画过程中,帮助其理解、掌握知识。
2.量一量。即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如在教学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认识时,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的边,用尺子量一量,并把数据记下来,看谁量的数据多又准。此类作业灵活性比较大,学生参与作业的热情自然就提高了。
3.做一做。即让学生亲手做一做。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我们不必要求学生牢牢记住课本上的关于钟面上有几个数字、几个大格、几个小格、几根针等,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仿照家里的钟表自己做一个钟表面。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弄清了钟面的结构,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分层型作业。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差异,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科学习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主要是基础类、综合类、拓展类习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给每个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在做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随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学科整合型作业。
学科整合型数学作业是指把语文、美术、思品、信息技术以及音乐等学科知识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作业中有机地渗透其他学科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进行综合学习,以促进全面发展。新课改指出:数学和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的整合,能使学生更爱数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数学作业,增强作业趣味性,从而达到双学科或多学科“共赢”的目的。
作业的布置,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要用心地对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尽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更多更广阔的天地,时时记住送给学生一对快乐学习的翅膀,让他们在作业的天空中尽情翱翔。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浓厚,热情才会高涨,我们才会拥有越来越多聪明而可爱的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40-01
數学作业的布置不能沿袭老一套的方法,这样的作业充其量只是起到巩固作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而个性化作业,是一种打破传统重复、枯燥的作业模式,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特个性,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学习活动。
一、明确目的性
设计个性化作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这就要求教师深钻教材,弄清教材内容所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对设计的每一道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练习意义,通过练习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哪些知识,形成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发展哪些基本能力……
二、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它是孕育和创新动力的心理依据,其最重要的品格是特殊新颖。个性化作业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为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而设计的作业。笔者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及小学生心理特点,在个性化作业设计原则上主要做到“四突出”。
(一)突出目的性。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评价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与否,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实现,均通过作业的批改和检查来反馈。故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针对新大纲、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段、年级、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目的来进行,杜绝了心血来潮、随意点题、时多时少、时有时无的现象。
(二)突出层次性。
要想大面积提高作业质量,对作业分层势在必行。笔者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水平高低,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优生“吃好”,后进生“吃饱”,杜绝了作业内容千篇一律,或者照搬教辅资料及试题的现象。个性化作业对后进生的重点要求体现“三基”,即基本概念过关,基本知识过手,能力基本掌握,对优生则强调“四高”,即书写质量要高,计算正确率要高,深题难题突破能力要高,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要高。
(三)突出趣味性。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题型新颖内容生动且需认真思考的数学题,对作业题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看对作业内容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作业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发挥个性特长的直接动力。因而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疑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富有创意、内容联系实际的趣味性试题,以激发学生好学、乐学,使之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在愉快的学习中发挥个性特长,提高作业效率。
(四)突出发散思维性。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我们许多教师在课堂练习时注重一题多议,一题多变,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三年级数学,笔者在备《可能性》练习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说说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样的题目设计,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三、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具体形式
(一)调查型作业。
有些数学知识远离小学生生活,但在社会上是司空见惯的。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社会调查等途径,去收集、整理一些相关辅助材料,以丰富学生生活阅历,使他们熟悉新知,以此激发学习新知的求知欲望。
(二)操作型作业。
1.画一画。即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如在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左右、前后关系的画,这样在学生喜爱的绘画过程中,帮助其理解、掌握知识。
2.量一量。即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如在教学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认识时,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的边,用尺子量一量,并把数据记下来,看谁量的数据多又准。此类作业灵活性比较大,学生参与作业的热情自然就提高了。
3.做一做。即让学生亲手做一做。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我们不必要求学生牢牢记住课本上的关于钟面上有几个数字、几个大格、几个小格、几根针等,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仿照家里的钟表自己做一个钟表面。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弄清了钟面的结构,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分层型作业。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差异,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科学习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主要是基础类、综合类、拓展类习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给每个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在做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随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学科整合型作业。
学科整合型数学作业是指把语文、美术、思品、信息技术以及音乐等学科知识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作业中有机地渗透其他学科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进行综合学习,以促进全面发展。新课改指出:数学和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的整合,能使学生更爱数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数学作业,增强作业趣味性,从而达到双学科或多学科“共赢”的目的。
作业的布置,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要用心地对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尽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更多更广阔的天地,时时记住送给学生一对快乐学习的翅膀,让他们在作业的天空中尽情翱翔。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浓厚,热情才会高涨,我们才会拥有越来越多聪明而可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