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结合应用数学专业实际现状,指出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从课程的合理设置,教师有层次的进行知识传授,学生有规划的进行知识吸收,通过实践应用再对理论知识提供有效反馈这四方面攻克挑战,为社会培养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数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2-0206-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bout applied mathematic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challenge of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applied mathematics talent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challeng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reasonable curriculum should be set, teachers should teach knowledge systematically, students should absorb knowledge with the plan, and effective feedback on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should be provided via practical application.These four aspects to overcome challenge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mathematics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Keywords: 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applied mathematics; practice
  2015年11月19日,辽宁省教育厅启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其中涉及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共计21所,占我省地方高校的35%,其目标主要为:至2017年全省除部委属院校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比达70%左右,至2020年“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显著提高。鲜明的数字信息显示出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对于辽宁省高校应用数学专业,首先要认清关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其次,针对培养模式挑战进行相应的改革,最后在实践中找到符合自身情况的培养模式。
  一、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一)课程设置过于传统,导致应用性不强
  应用数学专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师范类专业,随着多年办学经验的累积,课程覆盖全面且理论课讲授精细,但是实践课相对薄弱,其本质原因是忽略关注学科前沿动态,这与加强高校培养模式与社會需求契合度的要求是相悖的,从而导致学不能致用的挑战。
  (二)就业面狭窄,导致就业难
  应用数学专业自2010年起至2014年被评为十大就业“红牌警告”学科,其主要原因是就业定位不准,专业知识技能缺乏。长期专业知识的灌溉,使应用数学专业学生毕业仅从事教师行业这个思想扎根。然而,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师招聘形式的转变,吸引着其他非师范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认定,竞争教师岗位,加之中国正值独生子女时代,生源明显减少,从而导致就业压力增加的挑战。
  (三)培养模式执行的时段性,导致如上挑战难以攻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改革,若没有真正得以实践,只是纸上谈兵;而不断地實践却缺少总结经验,不能在总结中发现新问题,处理问题,汲取教训,那么实践也将毫无意义;在探究、改革、实践中进步,更需要持之以恒,时段性的执行将导致如上挑战持续存在。下面,针对以上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实践。
  二、针对挑战采取的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通过学生真正理解“四何”改进课程设置,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何”,即“何以学、为何学、何以用、为何用”,辽宁省高校数学专业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原则,遵从国家教育教学规划,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应用方向课等,从而使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在进入高校伊始便通过教学计划大纲知“何以学”,但是却没有反思“为何学”,教师在新授课前,应加强学生对学科认识,方便学生的直观理解,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然而,在继续学习大比重枯燥的必修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加入基础应用课程,将前沿学科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带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加深基础课的学习,此谓“何以用”,进而减少应试心理的存在,最后“为何用”,也就是学生的实习阶段,让学生真正为自己的专业能力、应用能力等做评估,能够巧妙运用数学思维,专业知识技能达到最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吸取经验,反思不足,进行自主学习。将“四何”反映在课程改革上即为:大学一年级保证数学基础课程的根基性,同时增强对运筹学、数理统计等应用数学基础的认识,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通过每个学生对实习经历的不同认识,初步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无论是从事教师事业,或者进入开发研究、管理统计的企业,还是继续深造其交叉学科,都应学习其相关专业方向课,这就需要增大选修课的比例,使学生增加选修自由,更有利于发展符合自身的方向,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末完成为期一个月的企业实习从而获得实践课学分,大学四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性实习,如此,保证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性,提升了岗位适应性。
  (二)通过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方案中,我们树立了太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而在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既要求教师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累积,又要求其掌握专业应用技能以确保教学质量。那么作为一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师就需要做到:首先,教师应具备扎实深厚的理论修为,并且及时补充前沿理论,有计划地走入社会中去实践,积极参加各种相关专业的科研项目,因为对教师水平的高要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以指导學生进行自主学习为中心,认清个体差异性,引领并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够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化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需要研究式与学生共同学习,尊重学生自主安排好的学习进度,树立答疑解惑的组织者形象,最后,不只采用课堂教学模式,更应结合案例,科研项目等多种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教师多对学术型人才比较重视,且自身为学术型人才,不能满足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双师型”模式可有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高校可邀请从事相关研究与工作的企、事业中经验丰富,讲授精细的人才作为特邀教授,使学生的视野开阔,激发学习热情。如此,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通过持续执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大规模的工程体系,而市场标准具有应用性的同时又要求时效性,这就需要对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时做到科学性与长久性兼顾,从而达到既利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又保证学生的就业情况的目标。国家对此也尤为重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已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2014年2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要求建立学分累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也对推动高校转型发展提出其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及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综上,保证了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时俱进的持续性,满足了对市场经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性。
  三、关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日新月异的科技与飞速发展的经济促使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国内对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虽引发了更多的关注,但是由于起步较晚,需要向国外一些成功经验学习与借鉴,如: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人才培养模式[2];教育教学体系(CBE)模式[1];“三明治”教学法模式[3]等,这些成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都以培养能够融入时代变化和当今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在传承模式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应用。
  四、结束语
  在未来的几年探索阶段将用实践说话,结合辽宁省各高校自身的优势,针对其特点,考虑到就业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稳步提升学生应用性素质与师资队伍建设,同时正视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处于进行时的现状,接受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培养模式,应用新阶段成果,再吸收,再改進。使学生不再对数学的博大精深叹而观止,望而远之,为培养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发挥推动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斌,王角凤.基于CBE教学模式下的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研究[J].大学教育,2014(3).
  [2]李好好,卡尔—威尔海姆.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
  [3]张玲.英国的“三明治”教学对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2012(4).
其他文献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系统,职业教育发展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课题组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对比分析等途径对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路径进行研究,形成能力本位课程的开发设计路径,文章以学校开发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诊断学》为例,将此路径进行阐释。  关键词:高职课程;开发与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都明确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具有一般高等院校无法取代的意义。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内地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少数民族院校的学生管理工
期刊
摘 要:文章以MOOC资源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研究视角,以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研究目标,创建了基于校本化MOOC資源开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使教师在校本化MOOC资源开发、学习平台使用和翻转课堂教学中,全面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达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  关键词:MOOC资源;翻转课堂;信息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
期刊
摘 要:PBL教学模式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文章介绍了PBL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设计所要讨论的问题,最后对PBL教学模式的效果作了分析。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操作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H:2096-000X(2016)12-0099-02  Abstract: PBL teaching mode adapts to the request of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以用人单位、商务韩国语课任课教师和学习者为对象,通过FGI方法调查了学习者和任课教师对现有商务韩国语教材的使用体验和新教材的编写需求;韩语系毕业生根据就业后在工作中的体会对高校韩语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的反观与思考;以及用人单位对商务韩国语人才的需求等问题。然后,就深度访谈调查结果做出概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新教材编写中的难易度、专业性、趣味性、简明性、开放性等问题的把握上提出了相应
期刊
摘 要:文章对大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以定积分的概念为例,对大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包含概念的引入、解释、应用和延拓等方面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  关键词:大学数学;概念教学;定积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2-0083-02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广东省8所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现狀的抽样调查显示,存在着教学任务重,教学理论、方法、技能欠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不协调;生活压力大,职称晋升困难;组织和自我职业发展规划缺失等问题和困难。提出了鼓励高年资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传帮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方法培训;建立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完善教学考核机制;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组织支持环境,改革现有职称评
期刊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厚的理论性和较强的政治性。“概论”课的教学应该充分的尊重历史,结合历史,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帮助和鼓励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艰苦实践,加强革命道德教育,自觉同各种歪曲历史、诋毁英雄的历史虚
期刊
摘 要:团的基层组织的活力,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文章旨在以基层团组织为基点,研究怎样激活基层团组织活力,通过分类引导,搭建平台,用兴趣爱好吸引青年;通过创新方法,重心下移,用团小组凝聚青年;通过借助载体,开拓思维,用新媒体走近青年;通过服务至上,关注需求,用贴心服务赢得青年。  关键词:基层;团组织;活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事务日益增多和繁杂,对公共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了适应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上创新了思路,提出了具有特色的注重公共精神塑造,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2-0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