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的两颗珍珠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lh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见恨晚,一起走过最灰暗的岁月
  2014年1月7日早上8时许,华人“影视国王”邵逸夫离世,享年107岁。这个在娱乐圈叱咤大半个世纪,打造邵氏、无线两个影视王国的老人,不仅培育了无数的演艺人才,他捐资助学的“逸夫楼”也遍布华夏大地,就连他的两段爱情故事,也同样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
  1907年,排行第六的邵逸夫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家庭。因为从小痴迷戏剧和电影,19岁那年,刚中学毕业的他就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涉足电影业。兄弟俩用了几年时间走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大小乡镇去放电影,尽管很苦很累,但还是渐渐小有名气。也就在那时,他们受到新加坡富翁余东璇的赏识。
  那天,他们应邀来到余府,出门迎接的除了余东璇,还有一位气质典雅的美貌女子——黄美珍。饭后,余东璇和邵仁枚商谈合作意向,让黄美珍陪邵逸夫到花园游玩。两个年轻人边走边聊,说的最多的就是电影,共同的话题让他们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这一次会面,让两人的心湖都泛起了涟漪,分开后,黄美珍的倩影总浮现在脑海,这让邵逸夫第一次体会到恋爱的滋味。
  在余东璇的支持下,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了邵氏机构。很快,邵仁枚见弟弟足以独当一面,便把新加坡的事业托付给邵逸夫,自己去马来西亚开辟市场。邵逸夫的才干充分展现出来,这更引起了黄美珍的注意。为了见到他,黄美珍经常去邵氏机构,给员工带礼物,帮邵逸夫排忧解难。就这样,两颗心越来越近,经常一起观影、散步。从公司到余府,一路留下了无数美好的时光。
  只是,邵逸夫虽然享受着爱情萌动带来的心动,但又惶恐不安。他深深明白,黄美珍是余东璇的女友,而余东璇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而三哥邵仁枚得知此事后,力劝邵逸夫放弃这段感情,可深陷其中,要想放弃谈何容易。
  邵逸夫和黄美珍关系暧昧的闲话也传到了余东璇耳里,可他却置之一笑,说:“美珍喜欢电影,有逸夫这个行家陪着,是好事!”余东璇的宽容让黄美珍仿佛看到了希望,她更多地参与到邵氏机构的内部事务。1930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
  次年,邵逸夫决定尝试拍摄有声电影,他的大胆想法得到了黄美珍的认同,邵逸夫决定到美国考察。在行船渡海中,邵逸夫所坐的轮船触礁沉没,邵逸夫抱着一小块木板才得以在茫茫大海中被人搭救。几个月后,当邵逸夫带着大量器材返回时,黄美珍早已等候在码头。历经生死考验,一对相思的恋人,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
  1932年,邵氏兄弟终于在香港拍摄完成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这部影片让邵逸夫声名鹊起。虽然邵逸夫和黄美珍的关系倍受争议,但此时的他们却再也难以割舍。终于有一天,邵逸夫鼓起勇气向余东璇倾吐了真相。看着为情所痴的邵逸夫,余东璇同意了。
  1937年,30岁的邵逸夫冲破世俗偏见与35岁的黄美珍举行了婚礼,两人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婚姻。
  同年,抗日战争爆发,随后几年,战火弥漫至东南亚,邵氏影院被摧毁殆尽,在这动荡的日子里,是黄美珍陪着邵逸夫走过了事业和人生中最灰暗的岁月。1945年抗战胜利后,邵氏公司百废俱兴,邵逸夫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和热情,而生育两男两女的黄美珍也开始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她希望做一株木棉,挺立在深爱的男人身边
  1952年,邵逸夫到香港戏院楼上的夜总会听歌,开场的表演让他昏昏欲睡,正准备离开时,方逸华的歌声破空响起。一曲《花月佳期》让邵逸夫如痴如醉,他让侍者送上了鲜花。演唱结束后,方逸华专程去道谢。那一晚,两人交谈甚欢。
  此后,每次来港,只要时间允许,邵逸夫总会到方逸华的夜总会捧场。通过频繁接触,方逸华感觉坐在自己眼前的邵逸夫不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电影大亨,而是一位亲切的兄长、和蔼的老师和幽默的朋友。随着交往的深入,邵逸夫也把方逸华视为红颜知己。
  1955年,已经占领东南亚电影半壁江山的邵逸夫想建立自己的电影制片厂,便有意在香港建设“邵氏影城”。但他的想法遭到了在香港主持工作的二哥的反对,无奈,邵逸夫离开奋斗30年的南洋,从狮城来到香港。这一年,他50岁。
  来到香港后,邵逸夫邀请方逸华来邵氏兄弟公司工作。当时,方逸华的歌唱事业如日中天,但她不顾一切隐退歌坛,追随邵逸夫。而事实证明,邵逸夫的选择并没有错,方逸华加入邵氏后,全身心投入工作,她从最基层的小职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邵逸夫最得力的助手。
  1957年,在方逸华的极力推荐下,邵逸夫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担任导演。李翰祥不负众望,拍摄的电影掀起了收视狂潮。而邵氏电影公司也在此后的20年间达到全盛期,被外国传媒誉为“东方的好莱坞”。而当电影受到电视的挑战时,方逸华又建议邵逸夫竞投无线电视的经营权,从而一举获得成功,从此,邵逸夫在香港影视界成为无人可及的“教主”。
  相伴四十多载,方逸华无怨无悔,把一个女人最宝贵的时间和聪明才情都奉献给了邵逸夫和他的事业。她不愿做攀附大树的藤蔓,她希望做一株木棉,挺立在深爱的男人身边。她从不强求他给自己一个名分,也理解他对黄美珍的那份感情。
  1987年,黄美珍在美国病逝,享年85岁。她与邵逸夫的婚姻维持了整整50年,虽然与后来忙于事业的丈夫相守时间不多,但在邵逸夫的心目中,她的地位无可替代。为了追忆亡妻,邵逸夫命令邵氏公司停业一年。
  黄美珍的离去,让很多人盼望看到邵逸夫和方逸华喜结连理,但邵逸夫总笑着以“没打算”为由搪塞。而方逸华也依旧守护在其左右,不提也不求。其实,在邵逸夫的心里,对方逸华还是心存愧疚的。1997年,在黄美珍逝世10年后,他终于决定迎娶身边这个痴情的女人。而此时,方逸华已年过60,与90岁的邵逸夫手挽着手,脸上浮现着新嫁娘的娇羞。
  面对采访,邵逸夫毫不含糊地说:“我同方小姐做了多年朋友,又一起工作了45年,结婚不但带来了正式的名分,也确定了方小姐日后的幸福。”而对于方逸华来说,追随那么多年,她需要的也许并不是庇护,而是尊重和认同。她仰慕他,感激他,钦佩他,但并不是依赖和乞宠。
  婚后,邵逸夫和方逸华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他们依旧住在各自的家,平日,两人一起在电视城上班,周日方逸华才会到邵家,和“六叔”共进午餐,每次大概逗留三小时。也许无人理解他们的选择,但对于相伴走过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他们来说,信赖和倚重已成为习惯。
  邵逸夫的一生,无疑是绚烂的,前半生与黄美珍冲破世俗的婚姻,后半生与方逸华步步紧随的守护,都成为沉淀在历史长河里的珍珠,熠熠生辉,温润人心。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6例,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1例,大脑中动脉M1段3例,椎动脉颅内段2例。狭窄程度60%-95%。在全麻或局麻下,以Seldi
1纱疵的重要性及有关规定纱疵是棉纱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棉纺织品外观有重大影响,纱疵的多少,反映了棉纺织企业的生产技术,综合管理水平。纱疵早已作为一项质量指标进行考核,在棉
十字征(cross sign)即MRI的T2加权像上脑桥的十字形高信号,见于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livopontocerebellar atrophy,OPCA)的患者.我们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MRI典型十字征的患者,并
论述了如何应用计算机对纺织车间空气状态进行分析,以取代系统的i-d图图解分析法,并提出应用计算机联机控制空调的具体方案。
对采用定压式气流仪快速测定我国陆地棉纤维细度和成熟度系数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广泛种植的各类陆地棉纤维的马克隆值、细度和成熟度系统之间存在很高的
目的探讨和总结近5年来,儿童癔病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方法对1994-06~1999-06与1999-07~2004-07收治的两组儿童癔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近5年儿童癔病患者增多,其中低龄化
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涉及三个因素:血管壁结构完整性破坏,止血、凝血、纤溶系统的失平衡和血流状态的改变,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近些年来,通过对脑血栓
她从美国回到北京,发现精明能干的姐姐竟然痴呆了。更让她震惊的是,姐姐的巨额存款不翼而飞,公司被转卖,两套房产也过到了他人名下——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出现了情绪不稳定、工作压力大、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
我厂在1986年引进RU11-4603型转杯纺纱机,近两年来常出现一种奇特的故障,即在正常工作时突然出现给棉、分梳等部位不转,关车后再开车即刻恢复正常。有时一连几天不出故障,有时一天出现好几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