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就此扬帆起航。十年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稳步向前,人民币国际化从无到有,从小币种晋升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天,在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上升、增长动能趋缓等不利外部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也正在经历严峻的考验。本刊特约记者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衡量指标、我国未来推进举措等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
人民币国际化意义与进程
《领导文萃》:2019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人民币国际化工作座谈会,总结人民币国际化十周年以来取得的进展,并对下一步跨境人民币工作进行部署。我国为什么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涂永红:所谓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发展成为国际货币,发挥贸易计价结算、金融交易和官方储备功能的过程。2009年我国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拉开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序幕。从英镑、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历史经验看,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强大的经济实力、重要的国际贸易地位、可自由使用而且稳定的货币、高效的宏观管理。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贸易国、第三大直接投资国,具有强大的综合经济实力。而且人民币在过去十年中,是SDR货币篮子中波动率最小、币值最稳定的货币,除了短期资本流动有较大限制外,人民币在很大程度上是可自由使用的,换言之,人民币基本上具备了成为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资本项目也不能完全自由兑换,正如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所说,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早产儿”,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足。而且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推动本币国际化,这是史无前例、破天荒的,这就意味着我国没有任何现成的模式可借鉴,需要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走出一条新路来。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金融开放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经济发展到高质量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产物,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提高对外贸易、实体经济稳健性。对外贸易是各国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获得比较利益、增加国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二战以来的实践表明,那些贸易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经济和收入增长的速度也较快。亚洲四小龙依靠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入了发达经济体俱乐部,提供了很好的佐证。当今的国际贸易是一个买方市场,价格成为影响需求的决定性因素。美元是主要国际货币,国际贸易、资本流动主要使用美元计价结算。然而,自从20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元汇率波动剧烈,加大了经济金融的不确定。这不仅干扰了贸易收支核算,还容易引发资本异常流动和投机风潮,导致金融危机频频发生。例如,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美元指数下跌超过20%,引发大量资本从美国撤离,涌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推高了这些国家的楼市、大宗商品及通货膨胀;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美元成为避险货币,美元较快升值;2014年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进一步推高美元,引发大量资本从新兴市场流回美国,土耳其、阿根廷等国发生了金融危机。我国贸易规模巨大,而且90%左右使用美元计价结算,较大的汇率波动扭曲了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使得贸易企业无法准确核算成本与收益,贸易活动容易因汇率风险过大而终止。人民币国际化可为贸易提供稳定器,通过强化人民币在贸易中的计价结算功能,提高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比例,能够有效消除我国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切实提高企业的贸易竞争力和定价话语权,为其顺利开展贸易业务、稳定市场份额创造必要的条件。扩大贸易规模,有利于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增强实体经济的稳健性。
第二,降低金融机构货币错配风险,提高其国际经营水平。金融活则经济活,只有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功能,引导储蓄向投资高效转化,分散和管理风险。发展中国家收入较低,储蓄较少,大多通过对外借债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然而,负债发展也会加剧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脆弱性。因为,以借债方式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必然面临负债是外币、资产是本币的货币错配风险。一旦受到外部冲击,发展中国家就容易出现难以预料的资本流失和货币贬值,发生流动性不足或资不抵债的银行危机。正是这种固有的金融脆弱性,使得过去40年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频发,而且在“羊群效应”和“板块效应”作用下,金融危机具有很强的跨境传染性。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表明,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通过加工贸易融入国际分工和产业链,是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一大法宝。随着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利率较低,对外借债有利于减低企业融资成本,我国的外债规模增长较快,目前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金融机构也面临较大的货币错配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使得更多人民币成为金融交易货币,可从根本上改善金融机构的货币错配程度,大幅降低金融机构的汇率风险损失和管理成本,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国际社会对人民币不断增长、多元化的需求,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扩大国际经营范围,开发更多人民币金融产品,提供更多人民币衍生金融工具,增强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吸引力。借助业务和客户的国际化,我国金融机构将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调配金融资源,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完成“五通”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推动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流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规模巨大,中国储蓄率较高,如果使用人民币,我国的企业和投资者就能更加便捷地提供资金支持,加速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中国是绝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不使用美元而是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有利于这些國家的贸易商品在中国市场价格稳定,维持其市场份额,扩大双边贸易。各国都有自身的禀赋资源和优势,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是优化资源配置、共同发展的需要。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直接投资国,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手续简便,汇率风险较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强企业的投资意愿。中巴经济走廊、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已成为国际产能合作典范,对外开放新格局日益巩固。我国通过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机制向沿线国家提供人民币流动性,加上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成投入使用,人民币国际化为“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流通”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第四,顺应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体现大国责任与担当。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美元是主要的贸易、金融交易和官方储备货币。美国的经济总量只占全球的20%,但是美元在各国官方储备中的份额超过60%,美国的货币地位远远高于其经济地位,这种不匹配不仅使得美国面临“特里芬难题”,宏观管理政策目标容易冲突;也使得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掀起的金融海啸让世界各国投资者大约4万亿美元资产人间蒸发,造成巨大灾难。2009年,国际社会强烈要求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增强国际金融的稳定性。我国顺应国际社会的呼声,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新的国际货币,一方面增加全球公共物品供给,另一方面减少我国国际交往对美元的依赖,降低外部冲击加剧金融风险的几率,为我国经济金融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机制。
《领导文萃》:正如您所介绍的那样,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且已开展十年了,在这一推进过程中有哪些重大节点性事件?目前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呈现什么特征?
涂永红:人民币国际化从零起步,经过十年的不懈推动,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越来越广,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官方储备货币。中国的GDP总量为美国的2/3,货币地位不到美国的1/30,这样的不匹配不利于中国的经济金融稳健发展。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不仅是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而且要实现我国的经济地位与货币地位相匹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18年人民币在各国官方储备中的比例为1.9%,同期美元的比例为62%、欧元为21%,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水平与美元、欧元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从1905年美国GDP超过英国,到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的主要国际货币地位,用了30年;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也提出了日元国际化计划,经过30多年的努力,日元目前在各国官方储备中的比例不足5%;欧元诞生20年了,其国际使用水平并没有提高。这些事实说明,一个主权货币的国际化进程不会一帆风顺,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保持信心和定力,用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去實现人民币国际化目标。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有一些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值得我们记住。首先是2009年我国开始在上海、广东等5个城市试行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并于2010年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东中部的20个省市,2011年进而扩大至全境,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顺利起航。其次是2015年9月IMF将人民币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为10.92%,是第三大货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里程碑事件,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获得了各国官方的正式认可。
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具有水到渠成的特征。中国过去十年强劲的经济贸易增长、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使得人民币成为贸易企业、投资者青睐的货币。中国的政治制度使其在动员社会资源、应急管理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政府迅速推出的降息措施、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使得中国经济继续保持8%的增长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良好的经济前景、坚挺的人民币,使得周边、东盟、非洲一些贸易伙伴乐意接受人民币。尤其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鼓励企业与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对外投资规模大幅度攀升,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在贸易结算和直接投资“双轮驱动”下,人民币国际化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到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人民币结算币种接近30%,尼日利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还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储备资产。毫无疑问,市场力量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十年来,人民币的国际计价货币职能逐渐拓展,国际支付交易职能不断夯实,国际投融资职能走向深化,官方储备职能进一步显现,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体系与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基本建立,国际货币合作更加深入,相关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人民币的安全便利使用提供了制度和硬件保障。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贸易项下至资本金融与储备项下、从周边迈向国际的恢宏历程。
《领导文萃》:为了客观概括和反映人民币行使国际货币职能的程度,自2012年起,您所在的国际货币研究所创立了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每年进行统计和披露。请问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是如何编制的?这一指数的变化又是如何反映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变动的?
涂永红: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是立足于国际货币职能,强调实体经济领域货币计价与交易功能,衡量和反映人民币国际化真实水平的一个新指标。理论上讲,货币具有三种功能——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考虑到在国际贸易中,计价货币通常就是结算货币,价值尺度功能与支付手段功能基本上是合二为一的,即为计价支付功能。我们编制RII指数时,主要反映人民币的国际计价支付功能与国际储备功能,将国际计价支付功能分解为贸易结算和金融交易,使用全球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和官方储备中的人民币份额,按照各占1/3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RII。
对于RII的经济含义应做如下解读:如果人民币是全球唯一的国际货币,则RII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的数值就应该等于100%,此时RII为100。反之,如果人民币在任何国际经济交易中完全没有被使用,则其各项指标的数值就等于0,此时RII为0。如果RII的数值不断变大,表明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中发挥了更多的国际货币职能,其国际化水平就越来越高。例如,当RII为10时,意味着全球各国的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交易活动中,十分之一的交易额使用的是人民币。
我们不仅编制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运用同样的原理,我们还编制了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的国际化指数,便于在同一个时点上进行横向比较,直观对比人民币与其他主要货币在国际使用水平方面的动态变化和差距,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弥补短板,更好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RII指数作为一个简便、有效的管理工具,不仅有助于认识和把握复杂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了解人民币国际化动态发展中的推动力量和障碍,还有助于进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的比较,为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改革,占领舆论制高点提供理论依据。
如果从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开始算起,RII经历了从快速攀高到遇阻急落、再到企稳回升的曲折过程。2010年底,RII只有0.02,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几乎完全空白;2015年底,RII一路高歌猛进,冲到3.5;人民币“811汇改”后,RII跟随人民币贬值而下跌,2018年底,RII下滑到2.95;2019年尽管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不利影响,但是在中国经济稳健增长、金融加大开放的背景下,人民币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成为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金融资产,RII指数再度回升,有望达到3.2以上。短短10年,RII就增长了100多倍,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18年底,在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份额为2.05%;在包括直接投资、国际信贷、国际债券与票据等在内的国际金融交易中,人民币计价的综合占比为4.90%;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中,人民币占比为1.89%。如今,人民币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全球官方外汇储备值得信赖的可选择币种之一。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
挑战及应对
《领导文萃》: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削弱,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风险增多,在新形势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哪些严峻挑战?当前形势下如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涂永红:我国已经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组成部分,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关键一环。人民币国际化依托中国综合国力,与中国崛起发展紧密相关。在经济下行、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也相应地面临着挑战。
第一,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上升,国际货币竞争更加激烈。美国挑起贸易纷争,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发酵,加上美联储持续加息,新兴市场遭到巨大冲击,给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与提高人民币国际化带来阻碍。受中美贸易冲突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2018年3月底的6.27持续贬值,贬值幅度达到了11%以上,并一度突破了7的心理大关。人民币汇率的贬值不仅导致国内资金外逃,也导致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放缓。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由早几年排名第三位,下降到第六、七位,2019年回升至第五位。同时,“去美元化”的愈演愈烈使得国际货币竞争更加激烈,人民币国际化面对更大竞争压力。
第二,贸易、金融大而不强,缺乏必要的定价权和国际影响力。2011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正是这种贸易格局的变化,使得一些国家的进出口企业愿意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历史经验也表明,最大贸易国的货币通常都是国际货币。然而,使用什么货币来计价结算,主要是由企业来决定的,货币使用的选择权、话语权一般掌握在那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手里。中国的贸易规模虽然大,然而贸易大而不强,不掌握核心技术和销售网络,在国际分工的产业链、价值链中,中国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相当长时期以加工贸易为主,缺乏货币选择的主导权,导致我国80~90%的贸易都使用美元计价。加上我国的金融市场开放较低,人民币在资本项下尚未完全自由兑换,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低,在全球调配金融资源的能力较弱,缺乏金融标准、金融规则话语权,难以在金融交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第三,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透明度较低,金融市场相关机制仍有待理顺。虽然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不断完善,但目前政策透明度仍然较低,政策机制不透明,管理方式有待完善。金融市场相关机制有待完善,例如我国债券市场,中国央行负责监管银行间债券市场,证监会负责监管交易所债券市场,导致监管碎片化,极大影响了监管效率。同时,由于中国的公司债市场处于初级阶段,债券市场在信息披露方面标准较低,对披露要求的执行也不够严格,导致市场信息缺乏透明度。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周期性低谷,外部环境严峻,全球增长放缓,保护主义上升。特朗普政府掀起全球贸易摩擦,对中国乃至全球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领域和空间,化解当前问题,为人民币国际化阔步前进提供坚实支撑。
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既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金融开放与风险管理并行操作极为关键。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既要积极有为,扎实推进,又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在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底线的基础上,减少外汇管制,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稳妥有序实现资本项目开放。
面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曲折和新挑战,还需要审时度势,开辟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来积极应对,以争取主动。作为一种国际货币,人民币不仅要在贸易中充当重要的结算货币,還应该在资本流动、金融交易中充当重要的交易货币。实际上,在国际经济交易活动中,金融交易规模远大于贸易结算规模。根据BIS(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全球一年的贸易结算总额,不过是全球外汇市场5天的交易额。因此,通常衡量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时,更多是看其在国际金融交易中的份额和排名。当前,在人民币贸易结算地位下降的形势下,亟须发展和完善人民币金融市场,充分挖掘资本金融项下人民币的使用潜力,多渠道、全方位增强人民币的金融交易功能,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交易中的地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贸易 金融”双轮助力、联合驱动。
强化人民币的金融交易功能,就是要提高人民币资本与金融项下的交易份额,在国际资本流动中更多地充当交易货币,扩大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使用范围和规模,提高人民币交易的份额,使得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逐渐与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相互匹配。然而,由于国际货币使用存在巨大的惯性力量,新货币替代旧货币往往需要一代人的时间,人民币在金融交易中的使用在直接投资、国际信贷、国际债券市场交易中的综合份额,仍然远低于根据综合经济实力和贸易份额确定的人民币在SDR中10.9%的份额。这意味着拓展人民币的金融交易功能具有现实可行性,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