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德育工作难题频出,德育工作者既缺乏前沿理论的支撑,也缺乏具體方法的指导,疲于应付各类问题,心力交瘁。笔者认为,要做好德育工作,培养品格健全的学生,需要大德、大行、大智。
一、 大德立人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散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之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一个知识有缺陷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但一个道德有缺陷的人,却无法用知识来弥补。师德的缺失对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知识缺陷的影响。汶川大地震中,范美忠面对灾难,公然抛弃学生独自逃生,博得“范跑跑”的“美名”,这不能不说是师德缺失的表现。他用自己的行为,向学生传达了一个错误的信息:灾难面前,可以缺失担当。相比范美忠,四川绵阳的叶志平,平武的任维鼎,贵州盘县的左相平,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贺红岩……哪一个不是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严谨笃学、以身立教的师德典范?他们扎根基层,甘为人梯,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培养有理想的学生需要有理想的教师。现代理性的师德,是“师之技巧”和“德之素养” 的双重标准,两者需要和谐共建,两翼齐飞。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博学修身、教书育人,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树好表率,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 大行立身
古语云:“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意谓管理者不在于话说得多,而是要看实际行动。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身教重于言传:只要是自己说到的,就一定要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绝对不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否则,教师的形象便大打折扣,教育的效果便微乎其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在创办晓庄师范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心为农民服务,身为“洋博士”的他,脱掉长袍,穿上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种地,挑水担粪。他说:“要学生守规矩,教师躬亲共守。”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重表率,良好的师表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教育生涯说明,身体力行,才能立足于天下。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教师是“塑造儿童的模子”,教师“自己如果举止无理,行为邪恶,儿童的同类恶行就无法改正。坏榜样的规则最容易被采纳,所以应该事事留心,不可使儿童接近不良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只有把懂得的道理,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言一行去塑造高尚的人格,展现无穷的魅力,才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三、 大智育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备良好的教育智慧或者机智尤其重要。或许,你精心安排的一场班会课,你课堂上突如神来的一笔,都让学生终生难忘。我曾到珠海七中考察学习,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一个七中前任校长王树洪大智育人的故事,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借鉴。每年九月份,王校长都带领初一新生到校园的五棵树下讲故事。第一棵是高20米的梧桐树,叫自信之树。校长希望新生在初中三年要像自信之树一样自信、快乐地成长。第二棵是根系发达的榕树,叫智慧之树。校长希望新生在初中三年要像智慧之树一样扎实、用心学习。第三棵是开花结果的芒果树,叫金果之树。校长希望新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要像金果之树一样硕果累累,收获丰硕。第四棵是花朵鲜艳的木棉树,叫英雄之树,校长希望新生经过初中三年学习,中考后都考上理想的学校,像英雄一样带着红花凯旋。第五棵是根繁叶茂的榕树,叫事业之树。校长寄语新生今后的人生之路像事业之树一样根深叶茂、兴旺发达。学生在初中三年学习期间,每当看到这五棵树就想起校长的话,就会有奋斗的动力。甚至毕业多少年后,其他的事情可能忘记了,但校长的五个故事却永远铭刻在心上。同样普通的五棵树,很多学校都能找得到,但要成为有效的教育素材,需要的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大智。
德育教育之路途漫漫兮其修远,我们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快速成长,培育更多品格健全的学生。
责任编辑李少杰
一、 大德立人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散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之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一个知识有缺陷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但一个道德有缺陷的人,却无法用知识来弥补。师德的缺失对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知识缺陷的影响。汶川大地震中,范美忠面对灾难,公然抛弃学生独自逃生,博得“范跑跑”的“美名”,这不能不说是师德缺失的表现。他用自己的行为,向学生传达了一个错误的信息:灾难面前,可以缺失担当。相比范美忠,四川绵阳的叶志平,平武的任维鼎,贵州盘县的左相平,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贺红岩……哪一个不是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严谨笃学、以身立教的师德典范?他们扎根基层,甘为人梯,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培养有理想的学生需要有理想的教师。现代理性的师德,是“师之技巧”和“德之素养” 的双重标准,两者需要和谐共建,两翼齐飞。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博学修身、教书育人,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树好表率,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 大行立身
古语云:“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意谓管理者不在于话说得多,而是要看实际行动。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身教重于言传:只要是自己说到的,就一定要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绝对不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否则,教师的形象便大打折扣,教育的效果便微乎其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在创办晓庄师范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心为农民服务,身为“洋博士”的他,脱掉长袍,穿上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种地,挑水担粪。他说:“要学生守规矩,教师躬亲共守。”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重表率,良好的师表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教育生涯说明,身体力行,才能立足于天下。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教师是“塑造儿童的模子”,教师“自己如果举止无理,行为邪恶,儿童的同类恶行就无法改正。坏榜样的规则最容易被采纳,所以应该事事留心,不可使儿童接近不良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只有把懂得的道理,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言一行去塑造高尚的人格,展现无穷的魅力,才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三、 大智育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备良好的教育智慧或者机智尤其重要。或许,你精心安排的一场班会课,你课堂上突如神来的一笔,都让学生终生难忘。我曾到珠海七中考察学习,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一个七中前任校长王树洪大智育人的故事,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借鉴。每年九月份,王校长都带领初一新生到校园的五棵树下讲故事。第一棵是高20米的梧桐树,叫自信之树。校长希望新生在初中三年要像自信之树一样自信、快乐地成长。第二棵是根系发达的榕树,叫智慧之树。校长希望新生在初中三年要像智慧之树一样扎实、用心学习。第三棵是开花结果的芒果树,叫金果之树。校长希望新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要像金果之树一样硕果累累,收获丰硕。第四棵是花朵鲜艳的木棉树,叫英雄之树,校长希望新生经过初中三年学习,中考后都考上理想的学校,像英雄一样带着红花凯旋。第五棵是根繁叶茂的榕树,叫事业之树。校长寄语新生今后的人生之路像事业之树一样根深叶茂、兴旺发达。学生在初中三年学习期间,每当看到这五棵树就想起校长的话,就会有奋斗的动力。甚至毕业多少年后,其他的事情可能忘记了,但校长的五个故事却永远铭刻在心上。同样普通的五棵树,很多学校都能找得到,但要成为有效的教育素材,需要的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大智。
德育教育之路途漫漫兮其修远,我们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快速成长,培育更多品格健全的学生。
责任编辑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