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聚会交流的时候,常有家长会说:“哎呀,我们家孩子才两岁,认了很多字。”还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某些机构进行强化识字训练……当我们认为某样东西好,就迫不及待地给予我们的孩子,却忘记了“万物皆有时”这句老话。
孩子强记文字并不能达到学习目的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通过无数儿童心理学家的反复研究和论证,在大量儿童身上得到证实:儿童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所有人类的学习过程,首先是将新的信息与他们自身已经获得并内化的体验相匹配,外界输送给大脑多少新信息,大脑就从记忆储存里反馈多少现存信息,旧储存积极地从新信息里找到相同之处进行处理,随后儿童对新信息中的陌生部分进行心理适应,他们在大脑里改变现存的理念,以理解并接纳新的体验。
如果新的信息是完全陌生的,与我们大脑中原有的任何内容都衔接不上——比如让一位没学过建模的音乐家去听一场使用专业术语讲述的模具制造课程,他既没有浓厚兴趣,也无法理解和吸收,他头脑中的知识就并不会增长。
与此类似,我们都知道幼儿还不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强化训练的孩子可能会熟悉汉字的外形和基本意思,但不一定能真正体验到汉字的内涵,这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汉字是不一样的。真正的学习,是去感受和体味文字独特的魅力和含义,甚至了解它演化的过程,欣赏它,感受它,再由此去造句写文章等——这样的学习一般来说至少要六七岁以后的孩子才能自如完成并享受其中。
家庭教育网校创办人萧愚也曾经说过,“在儿童教育中,表演性的能力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比如学珠心算的孩子,计算如飞,就像神童一样;有些练过“七田真”的孩子也是,翻书如飞,还能告诉你书上的内容;有些孩子靠记忆表演,还频频上电视,比如春晚就有孩子背《百家姓》。但是這些表演性教育,跟马戏团训练小狗数数、猴子认字没有太大区别。我们学习一些知识,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理解。死记硬背往往割裂了记忆和理解的有机联系。萧愚还提到,一位3岁女孩能够死记硬背数字加减,但把题目稍作变化,无论老师如何耐心讲解,她都一脸茫然。
让儿童强记、强认或背诵他们无法理解的文字和“知识”,并不能达到让孩子学习的目的。甚至正因为提前进行了这些训练,当日后老师正式教学时,孩子可能缺乏兴趣和专注力,反而失去了真正合适学习汉字的机会。
三岁前教认字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我们都知道,如果饮食不当,孩子可能消化不良,甚至影响他身体的发展和情绪的波动。和饮食一样,如果我们给予的生活环境不当也会引起孩子内在的“消化不良”,进而影响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如果在幼儿阶段让孩子过早识字学习,并让识字阅读占据孩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得不说也是给了孩子一个容易“消化不良”的工作,其带来的危害远远超出了识字带来的好处。
过早过多的识字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
从出生到七岁,孩子经由四肢而非脑部被唤醒,他们更适合做外在的身体活动。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不是大量进行身体活动,而是过早、过多地进行识字阅读,孩子的生命力就会被过度消耗,用中医的说法就是“多思伤脾”,进而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
特别提醒:孩子是靠记忆来识字(死记字的形态与发声),不是靠理解来识字的,所以当环境发生改变(比如搬家),他可能就不认识这些字了。
幼儿识字过多影响孩子的感觉协调发展
儿童在七岁以前也正是运动感、平衡感、视觉和听觉等感觉系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需要大量的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宗旨的游戏和活动内容。如果过多进行用脑参与的识字阅读,势必减少孩子活动肢体的时间,会对孩子的感觉协调性发展有一定影响。如阅读时习惯性跳行,写字漏笔画或数字写反等等。
特别提醒:自发地认字是孩子记忆的正常表现,但如果买识字卡片去逼迫孩子认字,或者像有些幼儿园或家长逼着孩子每天认五个单词,这样的做法可不太好。
过早识字和阅读限制孩子的创造力
幼儿时期的孩子是一个巨大的感觉体,随时随地都吸收着周围的环境的信息,他们在成人主导的活动和放松自主的玩耍中感受、思考并动手实践,形成和谐的内在状态和心理健康。而过早的识字,会让孩子处于被动吸收状态,让孩子紧张有压力。孩子并不能去消化这些知识,也没有足够的机会去形成和发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变成一个僵化的储存信息容器,久而久之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甚至可能厌学。
特别提醒:脑细胞是非常有惰性的,例如说到“兔子”,原本孩子脑子里会出现兔子的形象,但识字后,听到“兔子”很可能就只会想到“兔子”这两个字。
如果孩子真的喜欢认字
早期教育确实要启发孩子的求知欲、探索力、想象力、思辨力、创造力,但不应该孤立地强调识字阅读或提高记忆力。大人最需要做的,是鼓励孩子保持对识字的兴趣,而不是要求孩子认字的数量。孩子的阅读可以是对文字的阅读,也可以是对图景的阅读,孩子在看到图景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事实上,只要每天坚持跟小孩进行亲子阅读,从孩子生活中能直接感受到的汉字入手,孩子到六七岁时,识字量和知识量不会低于那些提前强化训练的孩子。
而且,靠长期阅读积累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对孩子更有益。爸爸妈妈与孩子每天进行亲子阅读,尤其是睡前故事,可以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终身读书的好习惯。
特别提醒:给三岁以下孩子阅读的绘本要精美、柔和,具有艺术美感,尽量避免粗糙的卡通画和电脑绘制的书籍。
孩子强记文字并不能达到学习目的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通过无数儿童心理学家的反复研究和论证,在大量儿童身上得到证实:儿童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所有人类的学习过程,首先是将新的信息与他们自身已经获得并内化的体验相匹配,外界输送给大脑多少新信息,大脑就从记忆储存里反馈多少现存信息,旧储存积极地从新信息里找到相同之处进行处理,随后儿童对新信息中的陌生部分进行心理适应,他们在大脑里改变现存的理念,以理解并接纳新的体验。
如果新的信息是完全陌生的,与我们大脑中原有的任何内容都衔接不上——比如让一位没学过建模的音乐家去听一场使用专业术语讲述的模具制造课程,他既没有浓厚兴趣,也无法理解和吸收,他头脑中的知识就并不会增长。
与此类似,我们都知道幼儿还不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强化训练的孩子可能会熟悉汉字的外形和基本意思,但不一定能真正体验到汉字的内涵,这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汉字是不一样的。真正的学习,是去感受和体味文字独特的魅力和含义,甚至了解它演化的过程,欣赏它,感受它,再由此去造句写文章等——这样的学习一般来说至少要六七岁以后的孩子才能自如完成并享受其中。
家庭教育网校创办人萧愚也曾经说过,“在儿童教育中,表演性的能力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比如学珠心算的孩子,计算如飞,就像神童一样;有些练过“七田真”的孩子也是,翻书如飞,还能告诉你书上的内容;有些孩子靠记忆表演,还频频上电视,比如春晚就有孩子背《百家姓》。但是這些表演性教育,跟马戏团训练小狗数数、猴子认字没有太大区别。我们学习一些知识,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理解。死记硬背往往割裂了记忆和理解的有机联系。萧愚还提到,一位3岁女孩能够死记硬背数字加减,但把题目稍作变化,无论老师如何耐心讲解,她都一脸茫然。
让儿童强记、强认或背诵他们无法理解的文字和“知识”,并不能达到让孩子学习的目的。甚至正因为提前进行了这些训练,当日后老师正式教学时,孩子可能缺乏兴趣和专注力,反而失去了真正合适学习汉字的机会。
三岁前教认字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我们都知道,如果饮食不当,孩子可能消化不良,甚至影响他身体的发展和情绪的波动。和饮食一样,如果我们给予的生活环境不当也会引起孩子内在的“消化不良”,进而影响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如果在幼儿阶段让孩子过早识字学习,并让识字阅读占据孩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得不说也是给了孩子一个容易“消化不良”的工作,其带来的危害远远超出了识字带来的好处。
过早过多的识字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
从出生到七岁,孩子经由四肢而非脑部被唤醒,他们更适合做外在的身体活动。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不是大量进行身体活动,而是过早、过多地进行识字阅读,孩子的生命力就会被过度消耗,用中医的说法就是“多思伤脾”,进而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
特别提醒:孩子是靠记忆来识字(死记字的形态与发声),不是靠理解来识字的,所以当环境发生改变(比如搬家),他可能就不认识这些字了。
幼儿识字过多影响孩子的感觉协调发展
儿童在七岁以前也正是运动感、平衡感、视觉和听觉等感觉系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需要大量的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宗旨的游戏和活动内容。如果过多进行用脑参与的识字阅读,势必减少孩子活动肢体的时间,会对孩子的感觉协调性发展有一定影响。如阅读时习惯性跳行,写字漏笔画或数字写反等等。
特别提醒:自发地认字是孩子记忆的正常表现,但如果买识字卡片去逼迫孩子认字,或者像有些幼儿园或家长逼着孩子每天认五个单词,这样的做法可不太好。
过早识字和阅读限制孩子的创造力
幼儿时期的孩子是一个巨大的感觉体,随时随地都吸收着周围的环境的信息,他们在成人主导的活动和放松自主的玩耍中感受、思考并动手实践,形成和谐的内在状态和心理健康。而过早的识字,会让孩子处于被动吸收状态,让孩子紧张有压力。孩子并不能去消化这些知识,也没有足够的机会去形成和发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变成一个僵化的储存信息容器,久而久之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甚至可能厌学。
特别提醒:脑细胞是非常有惰性的,例如说到“兔子”,原本孩子脑子里会出现兔子的形象,但识字后,听到“兔子”很可能就只会想到“兔子”这两个字。
如果孩子真的喜欢认字
早期教育确实要启发孩子的求知欲、探索力、想象力、思辨力、创造力,但不应该孤立地强调识字阅读或提高记忆力。大人最需要做的,是鼓励孩子保持对识字的兴趣,而不是要求孩子认字的数量。孩子的阅读可以是对文字的阅读,也可以是对图景的阅读,孩子在看到图景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事实上,只要每天坚持跟小孩进行亲子阅读,从孩子生活中能直接感受到的汉字入手,孩子到六七岁时,识字量和知识量不会低于那些提前强化训练的孩子。
而且,靠长期阅读积累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对孩子更有益。爸爸妈妈与孩子每天进行亲子阅读,尤其是睡前故事,可以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终身读书的好习惯。
特别提醒:给三岁以下孩子阅读的绘本要精美、柔和,具有艺术美感,尽量避免粗糙的卡通画和电脑绘制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