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马”的合理性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jayl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人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说:“一读至‘不’绝句”,于是便成了“伤人乎不?问马”。同样的“不”出现在句子末尾并代表“否”的含义,这种句末语气疑问副词在南朝的《世说新语》中有出现:“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王、刘与桓公共至覆舟山看。酒酣后,刘牵脚加桓公颈,桓公堪不甚,举手拨去。既还,王长史语刘曰:‘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这里的“不”是作为句末语气词,并不承担实际的意义。《廉颇蔺相如列传》“尚能饭否?”也是同理。然而,这种说法表面上虽然看似成立,但是在《论语》全书中,能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副词的基本上只有“乎”、“与”或是直接收尾不存在句末语气词,如“二三子以我为隐乎?”“管仲非仁者与?”“夫子何为?”而“乎不(否)”这样的结尾句式却从未出现过,在秦以后方可查询踪迹。金人王若虚在《论语辨惑》中也对此种谬论作了批驳,他说:
  义理之是非,姑置勿论。且道世之为文者,有如此语法乎? 故凡解经,其论虽高,而于文势、语法不顺者,亦未可遽从,况未高乎?
  用“伤人乎不”的断句,不仅仅在语法上不合常理,更在语义上出现严重偏差:伤人了吗?问马怎么样。完全不通顺的逻辑思维,足以证明这种断句方式的荒谬之处。
  同时,另有一种说法来自唐人李匡乂所著《资暇集》,他的结论是“伤人乎,不,问马”。这样的句子拆分将其分离为三部分,直观上给人的体会便是两人对答,一人问“伤人乎”,一人答“不”,结果是“问马”。这种断句的方法,看似符合古籍书写习惯,所以一开始的分析并不会否定这种断句格式的正确性。同时,这种方法也将句子的侧重点转移到“问马”上,似乎迎合了大众对于孔子“仁爱”、“泛爱”的想象。然而,经过进一步的对比分析,在上古古籍的对话书写中,习惯性地会标明对话两人的发言状态,比如“曰”、“对曰”一类。这种情况几乎成为了一种默认状态。再看《论语》里的对话,也必定会分清对话双方的发言顺序,且一定会出现“曰”、“对曰”的提示词。例如:“子曰:吾以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秦以后的对话有时会直接省略对话的动作,但也不是大多数,在《论语》里这种情况便没有出现过。因而这种分析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推翻。
  因而,从句法角度上分析,“不问马”并没有直接错误。这种断句符合当时的时代情况,并且也与《论语》的表达方式一致。
  有关孔子的儒家仁爱思想,主要立足点都在于“人”。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末期,人力资源可谓是重中之重。从上层建筑的军士力量、统治阶层,到下层的平民百姓,人的重要性似乎都不言而喻。而在“物”的方面,儒家虽然不是大肆宣扬,但是将对于人的仁爱之心延伸到万事万物上,也是儒家的默认观念。孔子自身没有直接宣扬对于“物”的仁爱观,但是他对于“物”也是充满了怜爱之心。“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对于钓鱼,只能一次一次地进行,而不是一网撒下去,导致对于鱼群生存繁衍的致命打击;打猎捕鸟,不能射向它们的巢穴。对于万事万物,儒家的态度是讲求一定程度的节制,而不是纵欲纵情,破坏了原有的平衡。
  再说“厩焚”这样一个特殊场景。火灾之下,关心人的安危自然被放置在首位,牲畜在此刻可以概括为生活财产。孔子的一句“伤人乎”不仅仅是处于人之常情的表现,在“厩焚”这样一种完全称不上与孔子息息相关的事情面前,孔子的关心也只能体现他关心弟子、怀有仁爱之心。如果硬是纠结马在孔子心中的重要性,便不必选择这样一种特定的场景。日常生活中对于万事万物的体恤便足以证明。
  另外,结合马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地位,“不问马”这种看似不关心万物生灵的行为根本不能从事实上成立。春秋战国时期,常常以马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论语·先进》中,孔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相对而谈治国之事时,子路便提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国,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便可知在当时的儒家治国思想中,马的作用应该是位列前茅的。一些诸侯国甚至以拥有名马为荣:晋献公以拥有“屈产之乘马”为晋宝。这些都是马的社会价值的缩影。
  不得不说,历朝历代都有大家和专业人士对于“问马”还是“不问马”展开有关语法、儒家思想方面的讨论。这种学术方面的探讨出发点是好的,“问马”便有利于塑造一个相对完美的孔子形象,但是这种一定程度上扭曲文学典籍事实的做法实在不可取。如果坚信“问马”派的正确,那么不论怎样分析论证都会从相似的文献中找到可以支撑的论点,而忽略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原文所处的真实语境。
  例如,传播较广的“不其实是后”的说法。王淑岷先生认为,“伤人乎不问马”一语中的“不”字实际上与“后”字同义,他说:“‘伤人乎? 不问马。’犹言‘伤人乎?后问马”。然而,在“不”与“后”可以相互替换的纷争中,有学者从“后凋也”等例证中反推出这种替换的失真性与牵强。
  因而,孔子“不问马”从语法、用词的角度考虑,具有一定的事实性和合理性。同时,“不问马”不可能与孔子不怜惜万物相对等,也不可能从一个小小的“不问马”的身上去否定圣人“仁者爱人”的形象。“问马”这件事所处的语义环境本身就不与对于万物的关怀产生联系,因而大多数的学者论证的侧重点从一開始便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对于这种求证方法的引用,我们必须要保持更加严谨和认真的态度。
  作者简介
  李尔雅(1999—),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主要研究语言学方向。
  河南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展开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五年级的数学知识主要是为六年级当做铺垫的。在这个阶段,数学老师需要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对学生在六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帮助。本文重点研究五年级阶段数学科目的有效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带给五年级阶段的数学老师一定的启发,促进我国五年级阶段数学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有效的提高
摘 要:面对目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对于教师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中职计算機教师应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利用微课的形式来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给予帮助。本文就对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积极作用及建议做出来详细分析,仅供中职计算机教师参考。  关键词:微课;中职计算机教学;建议策略  面对日益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许多信息技术的层出不穷为
摘 要: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内容。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加强书法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措施。高校师范生是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力量。因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普及书法文化和书法审美,是高等师范学校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于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书法教育;文化自信;高校师范生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
我的母亲今年73岁,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她日常说的话很有道理。母亲经常说的两句话是“人勤地不懒”“眼是懒蛋,手是好汉”。这通俗易懂的俗语,告诉我上天不会亏待勤劳的人;遇见了困难也不要发愁,见到活多不能急,勤劳能过关。母亲的话语折射出人生的真理,引导我前行,使我受益无穷。孩提时,我就记得辛劳的母亲忙得像陀螺,一天不闲着。  我出生时期物质还不发达,我们生活在贫困状态,为了把我们
[摘 要:基于语料库的语法教学方式合理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的保证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但是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这对当前的基于语料库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实的处理好实际教学过程中暴露的多种问题。本文主要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来进行了有效的探究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语料库;英语语法;教学探究]  一、原型范畴观以及语法教学的相关探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在教育中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是当前比较重要的发展趋势,而如何让互联网与教育事业进行有机结合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液压与气压传动》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机械专业基础课程,具有信息量大、设计知识面广泛和实践应用性较强等特点,而且近年液压技术迅速发展,新的技术及理念层出不穷,但其实训课程的教学课时却十分短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该课程应当
摘 要:教师对学生所产生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这也是专属于教师,尤其是低年级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自身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端庄大方的行象仪表,无声的感染着学生从而改正以为的不良习惯。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是以,教师应当要特别注意自身素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的完美自己,将“为人师表”铭记在心,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摘 要:近年来,旅游业正在快速地从观光游往深层次的文化游发展。“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文旅融合的初衷是文化振兴旅游,在旅途中触摸文化。文化性融入旅游无疑对导游员的文化素养和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
摘 要:在新课改教学环境中,以人为本这一教育思想逐渐深入到我国的各个教育阶段,成为教师们的主要践行标准。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认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在核心素养组成体系中,抽象思维能力占据较高位置。对此,本文将以高中物理教学为出发点,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物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对于学生的思维
摘 要:初中生活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生活阶段,思想的波动性特别大,有一定的思想但又很不牢靠,可塑性很强。因而如何做好这一时段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教”是为了“不教”,那么“管”也是为了“不管”,由“管”与“不管”过渡到“不管”的程度。  关键词:初中生;班主任管理;班级管理;引领教育  在班主任的管理上或多或少存在这么两种倾向。一是与学生的距离过“亲”,亲到随意的程度,成了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