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报道的发端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rmiss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8年,当南开中学大操场上出现三条白纸黑字的大字标语:“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成绩优秀的运动队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邀请世界各国到北平来举行奥运会并代替在雅典举行?”时,曾引起了在场师生和观众的关注。
  从1908年中国媒体提出举办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奥运新闻传播记录了中国人从观望奥运、参与奥运到举办奥运,从“鸭蛋”的耻辱到金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也记录了中国传媒人的“光荣与梦想”,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奥运文化遗产。
  
  奥运会从一诞生就和新闻传播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3年的古代奥运会上,希腊人就专门设立新闻发布官,并由专人向各城邦及时传递最新的奥运消息。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举行,创办于1894年的国际奥委会季刊《通讯》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传播奥运文化、报道奥运信息的重要使命,而希腊雅典的《信使报》则是刊登首届现代奥运会信息的主要报纸。
  中国的奥运报道发端如何呢?有学者认为,1900年7月,外国人创办的宗教性报刊《中西教会报》刊登的《法国,观赛人众》一文,间接地向我们提供了巴黎奥运会的比赛信息。《法国,观赛人众》一文原文如下:“西贡五月十二号来电云:巴黎赛会,各院安置与赛各物,现将次告竣。每日入内观赛之人,实繁有徒,以故颇形拥挤云。”报道时间确实与巴黎奥运会相符,但报道中的“赛会”、“与赛”、“观赛”说的是否是奥运会却是个问题:因为早期奥运会通常和世界博览会同时召开,人们热衷于参加的通常是博览会,而非奥运会,奥运会的观众人数极少;而这一时期中国报刊上时常出现的“赛会”二字,指的通常是庙会、集会、博览会等,和体育毫无关联。因此,《法国,观赛人众》一文指涉奥运会的说法值得商榷。
  1904年的美国圣路易奥运会期间,《大公报》曾在一篇关于博览会的报道中提到了同期举行的“亚力必嬉赛力会”,即第三届奥运会,这应该是中国媒体和奥运会的较早“接触”。
  而中国人的奥运梦想以及中国媒体对奥运会的真切关注始于1908年伦敦奥运会。早在1907年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体育家张伯苓先生就在天津青年会第五届学校运动会颁奖典礼上,以竞技运动为主题发表演说,介绍了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复兴。张伯苓指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获奖机会甚微,但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他建议中国加紧准备,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
  1908年,天津青年会刊物《天津青年》刊登了一篇题为《竞技运动》的文章,介绍了即将举行的第四届奥运会的情况,并向国人提出三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伦敦奥运会期间,天津《大公报》还刊登了一篇介绍美国运动员不满伦敦奥运会裁判的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伦敦奥运会期间,天津私立南开中学操场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奥林匹克传播。1908年10月23日下午,在南开中学大操场举行的“英中第六届田径运动会”已接近尾声,基督教青年会悬挂出三条白纸黑字的大字标语:“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成绩优秀的运动队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邀请世界各国到北平来举行奥运会并代替在雅典举行?”三条标语引起了在场师生和观众的关注。应大家要求,也为传播奥运文化,在当晚的颁奖仪式上,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美籍体育干事饶柏森用投影机放映刚刚从奥运会赛场拍摄回来的照片:大不列颠博物馆、圣保罗教堂、“白城”体育场、奥运会开幕式以及龙腾虎跃的运动场面,并进行讲解,阐述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前景,激起了观众对奥运会的极大兴趣。
  从1908年中国媒体提出举办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即将举办,中国奥运新闻传播记录了中国人从观望奥运、参与奥运到举办奥运,从“鸭蛋”的耻辱到金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也记录了中国传媒人的“光荣与梦想”,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奥运文化遗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现有大量的道路进入大修阶段,以水泥为添加剂,旧沥青混凝土材料现场冷再生施工技术,在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中将会更加广泛的被应用。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
二战中最困难的时期,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以其雄辩慷慨的演讲口才激励了广大军民的士气。鲜为人知的是,青年时代的丘吉尔由于20多岁时便掉光前上齿,说话漏风,一开口就脸红。后来,他找到英国著名牙医威尔弗莱德·费希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口上好的假牙。几经磨练,丘吉尔终于练就了铿锵有力的演讲风格,成为反法西斯英雄。    假牙曾让他心烦意乱  据报道,早在丘吉尔16岁于伦敦附近的哈罗公学就读时,便饱受牙病的困
喜欢猪,是因为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爷爷常带着我蹲在墙根下晒太阳,家里喂的小猪也常卧在墙根下陪我玩。  70年代农村的小孩儿,没什么玩具。为了逗我开心,爷爷就把小猪给我当玩具。每次爷爷伸手挠小猪的肚皮时,看到小猪很舒服的展开四条小腿伸着懒腰,我也会一骨碌躺在小猪身边,拍着肚皮叫着,让爷爷也给我挠挠。爷爷的手刚触及我的肚皮,我非但没有像小猪那样惬意的展腿伸腰,反而“咯咯咯”大笑不停,惊得正在闭目养神的
当了十多年记者,可张骥良从来都不知道,一份完整的报纸究竟是什么模样。  他双目近乎失明,只有把报纸紧紧贴在鼻子上,才能勉强看清上面写着什么。他有出门前洗脸的习惯,因为报纸上那些油墨未干的铅字,会随着他鼻尖的移动,印到脸上。  但即便这样,路上遇到的熟人也不会嘲笑他,他们都很亲热地喊他“张记者”。此时,这个身高仅1.50米的“盲人”,就会朝着眼前那团朦胧的光影咧嘴一笑,眼球却拧向相反的方向。  这种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思想道德教育    我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由计划向市场转型期的完成,为职业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学生道德意识弱化,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思想交流的结果造成道德情感冷漠、心理问题增多;如何解决学生在面对社会用“有色眼光”看待职业教育的困惑,并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心理问题;怎样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各种思想道德观念等等这些
灾害性报道,是指对洪水、地震、火山喷发、旱灾、火灾、暴风雪等自然灾害以及车祸、爆炸等社会灾害的报道。灾害性报道由于其题材的独特性,我国媒体基本都采取审慎的态度。从建国以来我国灾害性报道发展的历程来看,基本走上了一条由高度控制到逐步放开的过程,以今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和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比较为例,同样是《人民日报》在地震灾害发生第二天的报道,报道的形式、内容、风格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