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8年,当南开中学大操场上出现三条白纸黑字的大字标语:“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成绩优秀的运动队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邀请世界各国到北平来举行奥运会并代替在雅典举行?”时,曾引起了在场师生和观众的关注。
从1908年中国媒体提出举办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奥运新闻传播记录了中国人从观望奥运、参与奥运到举办奥运,从“鸭蛋”的耻辱到金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也记录了中国传媒人的“光荣与梦想”,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奥运文化遗产。
奥运会从一诞生就和新闻传播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3年的古代奥运会上,希腊人就专门设立新闻发布官,并由专人向各城邦及时传递最新的奥运消息。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举行,创办于1894年的国际奥委会季刊《通讯》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传播奥运文化、报道奥运信息的重要使命,而希腊雅典的《信使报》则是刊登首届现代奥运会信息的主要报纸。
中国的奥运报道发端如何呢?有学者认为,1900年7月,外国人创办的宗教性报刊《中西教会报》刊登的《法国,观赛人众》一文,间接地向我们提供了巴黎奥运会的比赛信息。《法国,观赛人众》一文原文如下:“西贡五月十二号来电云:巴黎赛会,各院安置与赛各物,现将次告竣。每日入内观赛之人,实繁有徒,以故颇形拥挤云。”报道时间确实与巴黎奥运会相符,但报道中的“赛会”、“与赛”、“观赛”说的是否是奥运会却是个问题:因为早期奥运会通常和世界博览会同时召开,人们热衷于参加的通常是博览会,而非奥运会,奥运会的观众人数极少;而这一时期中国报刊上时常出现的“赛会”二字,指的通常是庙会、集会、博览会等,和体育毫无关联。因此,《法国,观赛人众》一文指涉奥运会的说法值得商榷。
1904年的美国圣路易奥运会期间,《大公报》曾在一篇关于博览会的报道中提到了同期举行的“亚力必嬉赛力会”,即第三届奥运会,这应该是中国媒体和奥运会的较早“接触”。
而中国人的奥运梦想以及中国媒体对奥运会的真切关注始于1908年伦敦奥运会。早在1907年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体育家张伯苓先生就在天津青年会第五届学校运动会颁奖典礼上,以竞技运动为主题发表演说,介绍了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复兴。张伯苓指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获奖机会甚微,但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他建议中国加紧准备,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
1908年,天津青年会刊物《天津青年》刊登了一篇题为《竞技运动》的文章,介绍了即将举行的第四届奥运会的情况,并向国人提出三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伦敦奥运会期间,天津《大公报》还刊登了一篇介绍美国运动员不满伦敦奥运会裁判的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伦敦奥运会期间,天津私立南开中学操场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奥林匹克传播。1908年10月23日下午,在南开中学大操场举行的“英中第六届田径运动会”已接近尾声,基督教青年会悬挂出三条白纸黑字的大字标语:“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成绩优秀的运动队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邀请世界各国到北平来举行奥运会并代替在雅典举行?”三条标语引起了在场师生和观众的关注。应大家要求,也为传播奥运文化,在当晚的颁奖仪式上,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美籍体育干事饶柏森用投影机放映刚刚从奥运会赛场拍摄回来的照片:大不列颠博物馆、圣保罗教堂、“白城”体育场、奥运会开幕式以及龙腾虎跃的运动场面,并进行讲解,阐述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前景,激起了观众对奥运会的极大兴趣。
从1908年中国媒体提出举办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即将举办,中国奥运新闻传播记录了中国人从观望奥运、参与奥运到举办奥运,从“鸭蛋”的耻辱到金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也记录了中国传媒人的“光荣与梦想”,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奥运文化遗产。
从1908年中国媒体提出举办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奥运新闻传播记录了中国人从观望奥运、参与奥运到举办奥运,从“鸭蛋”的耻辱到金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也记录了中国传媒人的“光荣与梦想”,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奥运文化遗产。
奥运会从一诞生就和新闻传播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3年的古代奥运会上,希腊人就专门设立新闻发布官,并由专人向各城邦及时传递最新的奥运消息。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举行,创办于1894年的国际奥委会季刊《通讯》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传播奥运文化、报道奥运信息的重要使命,而希腊雅典的《信使报》则是刊登首届现代奥运会信息的主要报纸。
中国的奥运报道发端如何呢?有学者认为,1900年7月,外国人创办的宗教性报刊《中西教会报》刊登的《法国,观赛人众》一文,间接地向我们提供了巴黎奥运会的比赛信息。《法国,观赛人众》一文原文如下:“西贡五月十二号来电云:巴黎赛会,各院安置与赛各物,现将次告竣。每日入内观赛之人,实繁有徒,以故颇形拥挤云。”报道时间确实与巴黎奥运会相符,但报道中的“赛会”、“与赛”、“观赛”说的是否是奥运会却是个问题:因为早期奥运会通常和世界博览会同时召开,人们热衷于参加的通常是博览会,而非奥运会,奥运会的观众人数极少;而这一时期中国报刊上时常出现的“赛会”二字,指的通常是庙会、集会、博览会等,和体育毫无关联。因此,《法国,观赛人众》一文指涉奥运会的说法值得商榷。
1904年的美国圣路易奥运会期间,《大公报》曾在一篇关于博览会的报道中提到了同期举行的“亚力必嬉赛力会”,即第三届奥运会,这应该是中国媒体和奥运会的较早“接触”。
而中国人的奥运梦想以及中国媒体对奥运会的真切关注始于1908年伦敦奥运会。早在1907年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体育家张伯苓先生就在天津青年会第五届学校运动会颁奖典礼上,以竞技运动为主题发表演说,介绍了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复兴。张伯苓指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获奖机会甚微,但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他建议中国加紧准备,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
1908年,天津青年会刊物《天津青年》刊登了一篇题为《竞技运动》的文章,介绍了即将举行的第四届奥运会的情况,并向国人提出三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伦敦奥运会期间,天津《大公报》还刊登了一篇介绍美国运动员不满伦敦奥运会裁判的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伦敦奥运会期间,天津私立南开中学操场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奥林匹克传播。1908年10月23日下午,在南开中学大操场举行的“英中第六届田径运动会”已接近尾声,基督教青年会悬挂出三条白纸黑字的大字标语:“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成绩优秀的运动队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邀请世界各国到北平来举行奥运会并代替在雅典举行?”三条标语引起了在场师生和观众的关注。应大家要求,也为传播奥运文化,在当晚的颁奖仪式上,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美籍体育干事饶柏森用投影机放映刚刚从奥运会赛场拍摄回来的照片:大不列颠博物馆、圣保罗教堂、“白城”体育场、奥运会开幕式以及龙腾虎跃的运动场面,并进行讲解,阐述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前景,激起了观众对奥运会的极大兴趣。
从1908年中国媒体提出举办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即将举办,中国奥运新闻传播记录了中国人从观望奥运、参与奥运到举办奥运,从“鸭蛋”的耻辱到金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也记录了中国传媒人的“光荣与梦想”,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奥运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