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皮尔斯符号学视角解读徐悲鸿《愚公移山》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tbtb5518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符号学,顾名思义是对符号进行解读获得知识的学科,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符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随着对符号的使用,也逐渐出现了以分析符号为手段解读社会文化的研究,近百年符号学这门学科有着长足的发展。徐悲鸿作为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位重量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和爱国理念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艺术从业者,他将中西方的绘画理论相融合,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从符号学的视角,运用皮尔斯的理论来解读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的创作情感。
  关键词:符号学;徐悲鸿;《愚公移山》
  一、皮尔斯符号学理念
  皮尔斯,美国著名哲学家和符号学家,他与瑞士的符号学家索绪尔分别提出了符号学的概念。但是与索绪尔的符号学理念不同,他提出的三分构造体系,使符号学体系更具有延展性。相对于索绪尔的“二元论”,皮尔斯在实证观察、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建立的符号学三元构造体系认为,“符号活动”由三个缺一不可的因素构成——再现体、对象、解释项,而这三个因素不可被拆除单独运作,并且相互连贯。以玫瑰花为例,出示一张玫瑰花的图案(再现体),联想到现实的玫瑰花(符号对象),然后脑海反映出玫瑰花代表的爱情的意义(符号的解释项)。如果缺少再现体,我们无法凭空得到一个对象,如果缺少对象,则我们无法从一个再现体得到表达解释项。因此根据以上所说,皮尔斯将整个“符号活动”当作一个三元关系,符号只有在再现体、符号对象以及符号的解释项所构成的三元关系中,才能够被视为符号。皮尔斯的符号学观点,类似于将索绪尔提出的“二元论”中的符旨分为对象和解释项,与索绪尔不同的是,“三元论”不再是单一指向性的符徽指向符旨,而是再现体指向对象,接收者进行解释,所以解释项是在接受者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根据接收者经验的差别得到的解释也不同。
  二、徐悲鸿与《愚公移山》
  徐悲鸿,是我国20世纪初的一位美术大家,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中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在油画、中国画、书法、美术理论、美术教育等多个领域均有着卓越的成就。徐悲鸿在继承我国优秀的艺术传统思想基础上,留学欧洲刻苦勤奋地学习西方的绘画技术并进行融合交汇,将西方的绘画理论融入中国传统的创作理念中,以质朴宁静的笔触使传统绘画迸发出新的生机。1937年,徐悲鸿为寻找中国美术崛起之策,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邀请赴国际大学讲述和交流美术,其间完成了很多精彩的作品并在印度多次举办展览,《愚公移山》(图1)为访印度时期徐悲鸿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愚公移山》油画作品源于徐悲鸿1940年在印度完成的中国画作品,随后创作了同样题材的油画作品,这幅画是在我国抗战时期,徐悲鸿赴南洋旅行中富有现实主义民族精神的代表创作,是徐悲鸿所创作的作品中富有油画民族化现实主义精神标志的代表。徐悲鸿凭借扎实的绘画技巧和民族现实主义表现精神,通过中国古代典故诠释艺术主题精神,表达深感祖国处于危难之中、期待人民崛起坚持抗战的爱国精神,和全世界热爱和平国家必将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恒心和坚决意志。
  三、运用皮尔斯符号学解读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皮尔斯的符号学中共列举了八种三元关系,例如三分法、三要素等。三分法包含像似符号、指向符号、规约符号。像似符号代表着符号的近似性,如肖像画、雕塑、拟声词等;指向符号指向事物之间有直接关联,例如烟的指向符号是火;规约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下的符号,需接收者事先习得符号与意义的关系,例如红色十字象征救助,白鸽象征和平。皮尔斯的三要素由再现体、对象和解释项构成。其中再现体是符号表现的外在形式,近似于索绪尔的符徽;对象是符号所指涉确定存在的实体关系;解释项则诠释着符号的象征意义,近似于索绪尔的符旨。本文根据皮尔斯符号学的三要素,对徐悲鸿的油画作品《愚公移山》进行解读。
  (一)皮尔斯符号学三要素——再现体
  在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中,再现体是符号的外在形式,本小结将阐述《愚公移山》创作直接表达给观众的内容,综合基本信息对该作品作最直观的解读。《愚公移山》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主题,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开凿大山、掘土凿石的场景,画面中人物动态生动,人体紧绷的肌肉与充满动势的造型,加强了画面的冲击感。作品从右至左,分别刻画了青年、中年、老年、儿童和妇女等形象,画面右边三名青年将铁耙高高地举起,身体重心向前倾倒,嘴巴紧闭,全身散发着青壮年的气力。画面中心的三名中年男子,与右边的青年不同,虽然没有青年人健美的身軀,但多年的劳作使他们的动作老练,弯腰掘土的男子面色沉稳、动作娴熟,与三名青年人的动势产生呼应,形成了一组连环画面,将挥锄掘土的一系列动作展现出来。中间身着白裤的中年男子,口中喊着号子,将锄头高高举起;左边的男子仿佛听到号子一样,将铁耙举过头顶,咬紧牙关,屈膝收腹一股蓄势待发的状态,像是绷紧的弓箭。
  与右边紧密的构图相比,左边的构图相对疏散,画面中拄着锄头的愚公与一名妇女正在交谈,身旁围绕着两个小孩,挑着两筐碎石的男子正在走向运输石料的大象,背景的竹林与人物巧妙融合,使得本来紧张、热血的画面多了一份和谐与温情。画面中的愚公面向妇人,手指向孩童,仿佛在告诉妇人要教导儿童像他的父辈一样,坚韧不拔、敢于坚持。该创作全局构图张弛有度,人物塑造结实生动,幼小的孩童与强壮的男人形成强烈的对比,稚嫩与力量在画面上有机统一。
  (二)皮尔斯符号学三要素——对象
  根据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所说,“符号和它的指代对象之间存在着一种现实上的对应关系”,本小结将分析本文中再现体所指的对象。从徐悲鸿曾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对创作的看法,他主张创作应该多从思想上关注社会现象和真实生活的人民大众。该作品于1937年开始创作,当时我国正处在反侵略战争的开始,全民抗战众志成城,全国上下齐心抗击侵略者,以当时的社会形式结合《愚公移山》的主题,可以分析出该作品是以抗战时期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对象进行创作的。
  画面中挥舞着锄头、铁耙,奋力工作的青壮年指向着当时面对侵略者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劳苦大众,他们面对像大山一样的敌人没有退缩,而是拿起自己的武器奋力抵抗。而愚公则代表有着先进思想的先驱,作为开拓者,他将先进的思想传播给人民,带领人们对抗大山;妇人代表着接受先进思想的群众;两个孩子代表了战后新兴的未来;而阻碍道路的两座大山则指的是侵略者。
  (三)皮尔斯符号学三要素——解释项
  在皮尔斯符号学中解释项是将符号所要表达的内容,根据已获取的经验进行分析解读。“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列子·汤问》,该故事在中国流传已久,各朝各代都有文人对其进行解读,一是感叹愚公质朴单纯的内心,二是表扬其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性格,和面对问题勇于解决的态度,三是古代交通闭塞,对铺桥修路行为的赞扬。而本文所讲的《愚公移山》是徐悲鸿于1937年开始创作至1940年创作完成的作品,该作品创作期间正值中国人民处在抗日救国最危难的时刻。1938年《文化建设原则纲要》一文的出现,无疑确定了文化抗战的总纲,该文中提到鼓励艺术家创作时以国家民族为主,以鼓励抗战士气、振奋民心为重,希望各界艺术从业者可以用先贤历史英雄为题进行创作,以此作为对抗侵略者的手段。并且在1939年时,一篇《愚公移山的故事——什么是民族统一战线》的文章彻底将“愚公移山”的故事与抗战紧密联系,表明要打倒侵略者这座大山,这一代人没有完成还有下一代人,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起源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受到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其故事结尾借助“神力”移走大山的情节,表达了在当时劳动人们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是通过“神力”移走的大山,但是其本质是依靠人民不断的努力才得到的结果。徐悲鸿在传统的寓言故事主题中增加了新的内容,结合时代和社会背景使其创作中增加了民族精神的色彩。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愚公移山》这幅作品是当时中国人民面对外敌入侵时百折不挠的精神表达,是人民群众面对大山般的敌人时奋斗的情感再现,是现实主义民族精神的有力体现。
  四、结语
  徐悲鸿在《愚公移山》中突破性地将西方油画中的写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将中西绘画理念相结合,更重要的是这幅作品体现了丰富的人文主义情怀,在抗战时期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它所带来的社会价值远超于它的艺术价值。直到现在,以《愚公移山》为范本所做的浮雕依然悬挂在国家博物馆的大厅里,它是我国抗战精神的一种象征,是一个民族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表现。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生活中艺术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不再仅仅停留在欣赏这一层面上了。更多的受众已经上升到美学思维高度对山水画进行鉴赏,以求从中获得更高的艺术审美享受、深邃的意境共鸣。在山水画创作的具体实践中,其干湿淡浓、黑白阴阳的艺术处理,以及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意境处理,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我国艺术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其中,绘画这门艺术一直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闪闪发光,
摘要:罗工柳虽师从苏联自然主义艺术巨匠谢列布良内,但其艺术创作却并非简单地追光逐影,摹写自然,而是在批判继承与融合吸收中表达着自身独特的情感寄托,创作了大批具有时代气息与民族性的优秀油画作品。从罗工柳在不同阶段对色彩美的认识与创造出发,分析其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色彩之美。  关键词:罗工柳;油画艺术;写意油画;色彩语言  “油画是以色彩作为艺术语言来表现的,因此,要善于观察颜色。这种训练,好像歌唱家练
摘要: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就如同当今艺术领域的两面镜子,映射出18世纪以来绘画艺术的争议和矛盾,隐含着人们对绘画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一方面是工业革命后的大机器生产,一方面是人们对艺术本质的回归,构成了整个20世纪绘画艺术发展的全景图。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两个有相同点又有本质差异的艺术理论出发,深入探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不同观点对绘画色彩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下产生的具体表现进行研究,以期对
摘 要:利益集团“围猎”领导干部是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的严峻挑战,方式主要有直接交易型、情谊投资型、私人定制型、迂回包抄型四种类型,其实质是为俘獲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公权力。谋取不当利益是利益集团“围猎”领导干部的内在动力,自身不过硬是领导干部被利益集团“围猎”的肇因,不良社会风气为利益集团“围猎”领导干部创造了条件。新时代要有效防范这一社会现象,必须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严厉惩治利益集团“围猎”领导干
中国画强调由形见神,“韵”在形与神之间显现.画面的“韵”经常漂浮在景致与精神之间,是客观物象与主观心理在作画之前的合一,也是立意之后画面主客观合一的体现.画中之境的
中国近代至今,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中,中西艺术开始结合,传统绘画发生了现代转型,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开始发展,许多画家都在潜心探索,力求突破.朱振庚正是其中一位极具创造精神
摘 要: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无数清官名臣的光辉事迹被载入史册,其中蕴含着尊老孝亲、治国安邦、作风俭廉、忧国忧民、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和精神特质的人格力量也随之流芳千古、熠熠生辉。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应深刻总结古代清官人格力量的形成机制,探寻其向现代转换的实现路径,建构新时代的政德文化:弘扬古代清官“修身正己”的人格力量,提高领导干部自持力;弘扬古
2  (1. 湖南大学 廉政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82;2. 湖南大学 法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2)  摘 要:重视公众信心的获取与维持,是香港廉政公署成立的主要原因,也是香港反腐败机构改革的基本价值。公众对于反腐败机构历次信心危机,是香港反腐败机构改革的动因与契机。对反腐败机构的公众信心主要涵括其公正履职、反腐效能、反腐特权不被滥用三个方面,并由此决定了反腐败机构改革的基本逻辑,
摘要:绘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之一,运用范围广泛。绘画作为平面造型艺术,在二维平面里运用点、线、面、色、明暗、透视等,表现取材于社会和自然中可以看得到的事物以及一些想象出来的事物。绘画的形式语言把画家的情感、构思转化为具体表达出来的视觉效果。工笔画作为古老的繪画艺术形式也逐渐走向繁荣,工笔绘画的进步是多元文化不断进步融合的结果。在研究工笔绘画时不可避免要探究工笔绘画的
摘要:明代沈周作为吴门画派的开创者,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绘画上重视师古,同时也师法造化,既是一位集古之大成、博学多才的文人,也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画家。为此,对临摹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简述沈周的绘画艺术,以《庐山高图》为例,阐述了该作品的情感表达和传统技法,以及在临摹学习中受到的启示。  关键词:沈周;《庐山高图》;临摹;中国画  一、临摹的重要性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一条必经之路,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