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女儿睡觉了,我检查她的作业,作文是“我的妈妈”,她写道:“我的妈妈和姥姥一样,总是皱着眉,爱发脾气,她们说话的声音都一样……妈妈很爱干净,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做家务,她总是一边做家务,一边批评我和爸爸。其实,我宁愿她什么事也不干,就是和我们一起看看电视,说说笑话……”我愣住了,这就是女儿心目中的妈妈吗?这就是女儿对妈妈的期望吗?
也许,孩子是最具慧眼的,他们看得比谁都明白吧。我想起我的心理学老师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班结束后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每个人都要想一想——你身上有谁的影子?谁在影响你的生活?谁在你的心里?我想,我应该认真做这个作业。
我在一所中学当老师,经常被评为全校,甚至全市的十佳园丁;我的女儿8岁,聪明漂亮;丈夫对我温柔体贴,人也能干,是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我们经济富裕,有房有车。按说,我应该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可是,我并不开心,就像女儿所说的“总是皱着眉,爱发脾气。”
生活中好像有太多的事让我生气。有一次,我带女儿去银行取钱,自动取款机没钱了,只好到柜台取,营业员好像是新手,手脚有点慢,我非常烦躁,对大堂经理直嚷嚷:“你们是怎么将客户当上帝的?你们是怎么履行服务承诺的?”接着又去电信公司交电话费,被告知要交1毛8分钱的滞纳金,我又生气了,质问他们:“我从没有收到欠费的通知,为什么要交滞纳金?你们不催缴费用,那是你们的失职!”路过水果摊,女儿要吃草莓,便称了一斤,付完钱,我发现有两颗草莓烂了,很恼怒地要将草莓全部退掉,摊贩不同意,便和她吵起来。回家的路上,女儿对我说:“妈妈,你为什么老是和别人吵架?我觉得很难为情。”我这才发现自己竟然走了一路,吵了一路。
爱生气的我对丈夫和女儿也总是持批判态度。丈夫不买菜,我会抱怨他太懒、没有家庭责任感,他偶尔买菜,我又会将他批得体无完肤:“怎么买那么多蒜苗?真是浪费钱!”“这黄瓜,蔫成这样,你竟然还买!”丈夫看电视,我会随时提醒他:“不要在沙发上抽烟!”“不能佝着腰!”“脚不能搁在茶几上!”他洗澡,我会怨怪他:“怎么花了那么长时间?得浪费多少水!”“你看你,将洗澡间弄得到处都是水!”丈夫不满地说:“我好像是这个家里的客人,做什么都得小心翼翼。”女儿做作业,我一会儿嫌她写得慢,一会儿提醒她不写错别字,又一会儿吼她:“眼睛怎么离得这么近?”又一会儿敲她的脑袋:“这么简单的题目竟然做错!”
心理培训课上,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内在关系的投射。”我明白了,我对外界充满批判和否定,那是因为我从小生活在被批判、被否定的环境中。
对于我这个解释,和我一同上心理培训班的丈夫提醒我:“你这只是从自我发展的平衡性在考虑,你还可以从传承的角度想一想:你是不是从你父母那儿学来了一套爱的方式,认为否定和批评就是爱。”是这样吗?我的父母是以这样的方式在表达他们的爱吗?
周末,我带女儿到父母家吃饭。我已经两个月没有回娘家了,母亲很高兴,在厨房里忙忙碌碌。不过,她也不忘时时探出来头,喝斥外孙女:“你怎么这样调皮?”“马上就要吃饭了,还喝什么饮料?”“看电视不要离得太近!”“你看你,西瓜汁弄到沙发上了!”对于母亲的干涉,我非常烦躁,没好气地回她:“不要老是将嘴巴搁在她身上,让她放松地玩一玩,不行吗?”母亲很生气,将锅勺弄得震天响:“怎么?我说她两句都不成?你们太娇惯孩子了!”我正要辩解,姐姐阻止我:“你们这么长时间没回来,妈天天念叨娅娅(我女儿),今天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当然要多看几眼、多说几句,做姥姥的哪会有坏心!”原来,这就是她爱晚辈的方式!也许,母亲一直认为,她曾那么刻薄的批评和否定我们,那是在关心我们、爱我们。想想我自己,不也是把经常提醒和告诫丈夫、女儿当作关心他们的一种方式吗?
大学时,一位女同学给我讲她的母亲:“母亲脾气很温和,说话总是细声细语。她每天很早起床给我们做早点,从来不让我们饿着肚子出门,即使感冒发高烧,她也会支撑着起床。她做这些事,从来不抱怨,觉得是应该做的。她长得并不好看,但却很爱美,头发总是梳得很整齐,喜欢穿印有碎花的衬衫……”我的头脑里浮现一个词“温柔”。虽然那只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但我却对她充满了向往。我想:我如果有这样一位母亲,那该多好!
我的母亲她好像永远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状态中,她说,自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生的几个女儿咋这蠢?她说,别人家的男人那么能干,自己的男人为何这般窝囊?
母亲觉得天下所有的人都对不起她,她总是找一切机会向所有的人发泄怨气,包括她的小孙子、小孙女。女儿常常向我告状:“姥姥又打我了!”原来是她精心耕种的菜园被人踩踏了,正好看到外孙女在旁边玩耍,便将怒气转到她身上。
心理培训班的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只储存爱的箱子,如果这只箱子从小就储存了足够的爱,那长大后,他会成为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人;如果这只箱子一直是空的,或者是半空的,那他以后必然会对人、对社会充满怨气,总是找机会向人索取爱。”
我想,母亲心里的那只箱子可能就是半空的。她的父母没有给予她足够的爱,导致60岁的她一直生活在一种不满足的状态中。姥姥是姥爷的填房,姥爷的前妻因病去世,留下一个两岁的女儿(那就是我的姨妈)。姥爷总是怀疑姥姥这个继母会刻薄自己的女儿。姥姥忍了一肚子委屈,生下我的母亲后,经常会将自己的亲生女儿置于一边,而去照管继女。姥爷也是对自己的大女儿宠爱有加,对小女儿甚是挑剔……
知道了母亲从小成长的环境,我终于能理解母亲那紧锁的眉头、那紧绷的脸颊蕴含了多少委屈。因为爱的箱子是空的,她便不断地向人索取,我的父亲是受害者,我们这几个子女也成了受害者。一直到现在,她对爱的渴望仍然像一个小女孩子那般执著。
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到母亲家吃饭,丈夫说:“妈,您做的这道红烧肉真好吃,比酒店的专业厨师还做得鲜”。母亲很高兴,绽放着灿烂的笑脸,和女婿说了很多话。这是丈夫事后讲给我听的。我很惊讶,粗心的我竟然没有发现母亲的笑容。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很少笑。丈夫说:“你知道妈为什么很少笑吗?那是因为你们几个孩子都习惯了以她对你们的方式来对待她。小时候,她否定你们,现在,你们否定她。她其实是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那是60年前那个小姑娘的梦想。”我落了泪。
我的母亲!我那外表强悍的、经常河东狮吼的母亲,原来不过是那个小小的渴望爱的女孩!还好,我比母亲幸运,我在40岁的时候就开始懂得爱的恩怨如何在一代一代之间循环,得之,我幸,不得之,我命。我更清醒地知道:结束这种循环,才是最重要的!
坐在女儿的书桌前,我认真地写下:“宝贝,我一定做一个温柔的妈妈。”我将字条夹进女儿的作业本。我想,除了生命,这可能是我送给她的最珍贵的礼物。我也祝愿她日后成为一个幸福、温柔的好妈妈。
也许,孩子是最具慧眼的,他们看得比谁都明白吧。我想起我的心理学老师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班结束后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每个人都要想一想——你身上有谁的影子?谁在影响你的生活?谁在你的心里?我想,我应该认真做这个作业。
我在一所中学当老师,经常被评为全校,甚至全市的十佳园丁;我的女儿8岁,聪明漂亮;丈夫对我温柔体贴,人也能干,是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我们经济富裕,有房有车。按说,我应该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可是,我并不开心,就像女儿所说的“总是皱着眉,爱发脾气。”
生活中好像有太多的事让我生气。有一次,我带女儿去银行取钱,自动取款机没钱了,只好到柜台取,营业员好像是新手,手脚有点慢,我非常烦躁,对大堂经理直嚷嚷:“你们是怎么将客户当上帝的?你们是怎么履行服务承诺的?”接着又去电信公司交电话费,被告知要交1毛8分钱的滞纳金,我又生气了,质问他们:“我从没有收到欠费的通知,为什么要交滞纳金?你们不催缴费用,那是你们的失职!”路过水果摊,女儿要吃草莓,便称了一斤,付完钱,我发现有两颗草莓烂了,很恼怒地要将草莓全部退掉,摊贩不同意,便和她吵起来。回家的路上,女儿对我说:“妈妈,你为什么老是和别人吵架?我觉得很难为情。”我这才发现自己竟然走了一路,吵了一路。
爱生气的我对丈夫和女儿也总是持批判态度。丈夫不买菜,我会抱怨他太懒、没有家庭责任感,他偶尔买菜,我又会将他批得体无完肤:“怎么买那么多蒜苗?真是浪费钱!”“这黄瓜,蔫成这样,你竟然还买!”丈夫看电视,我会随时提醒他:“不要在沙发上抽烟!”“不能佝着腰!”“脚不能搁在茶几上!”他洗澡,我会怨怪他:“怎么花了那么长时间?得浪费多少水!”“你看你,将洗澡间弄得到处都是水!”丈夫不满地说:“我好像是这个家里的客人,做什么都得小心翼翼。”女儿做作业,我一会儿嫌她写得慢,一会儿提醒她不写错别字,又一会儿吼她:“眼睛怎么离得这么近?”又一会儿敲她的脑袋:“这么简单的题目竟然做错!”
心理培训课上,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内在关系的投射。”我明白了,我对外界充满批判和否定,那是因为我从小生活在被批判、被否定的环境中。
对于我这个解释,和我一同上心理培训班的丈夫提醒我:“你这只是从自我发展的平衡性在考虑,你还可以从传承的角度想一想:你是不是从你父母那儿学来了一套爱的方式,认为否定和批评就是爱。”是这样吗?我的父母是以这样的方式在表达他们的爱吗?
周末,我带女儿到父母家吃饭。我已经两个月没有回娘家了,母亲很高兴,在厨房里忙忙碌碌。不过,她也不忘时时探出来头,喝斥外孙女:“你怎么这样调皮?”“马上就要吃饭了,还喝什么饮料?”“看电视不要离得太近!”“你看你,西瓜汁弄到沙发上了!”对于母亲的干涉,我非常烦躁,没好气地回她:“不要老是将嘴巴搁在她身上,让她放松地玩一玩,不行吗?”母亲很生气,将锅勺弄得震天响:“怎么?我说她两句都不成?你们太娇惯孩子了!”我正要辩解,姐姐阻止我:“你们这么长时间没回来,妈天天念叨娅娅(我女儿),今天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当然要多看几眼、多说几句,做姥姥的哪会有坏心!”原来,这就是她爱晚辈的方式!也许,母亲一直认为,她曾那么刻薄的批评和否定我们,那是在关心我们、爱我们。想想我自己,不也是把经常提醒和告诫丈夫、女儿当作关心他们的一种方式吗?
大学时,一位女同学给我讲她的母亲:“母亲脾气很温和,说话总是细声细语。她每天很早起床给我们做早点,从来不让我们饿着肚子出门,即使感冒发高烧,她也会支撑着起床。她做这些事,从来不抱怨,觉得是应该做的。她长得并不好看,但却很爱美,头发总是梳得很整齐,喜欢穿印有碎花的衬衫……”我的头脑里浮现一个词“温柔”。虽然那只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但我却对她充满了向往。我想:我如果有这样一位母亲,那该多好!
我的母亲她好像永远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状态中,她说,自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生的几个女儿咋这蠢?她说,别人家的男人那么能干,自己的男人为何这般窝囊?
母亲觉得天下所有的人都对不起她,她总是找一切机会向所有的人发泄怨气,包括她的小孙子、小孙女。女儿常常向我告状:“姥姥又打我了!”原来是她精心耕种的菜园被人踩踏了,正好看到外孙女在旁边玩耍,便将怒气转到她身上。
心理培训班的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只储存爱的箱子,如果这只箱子从小就储存了足够的爱,那长大后,他会成为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人;如果这只箱子一直是空的,或者是半空的,那他以后必然会对人、对社会充满怨气,总是找机会向人索取爱。”
我想,母亲心里的那只箱子可能就是半空的。她的父母没有给予她足够的爱,导致60岁的她一直生活在一种不满足的状态中。姥姥是姥爷的填房,姥爷的前妻因病去世,留下一个两岁的女儿(那就是我的姨妈)。姥爷总是怀疑姥姥这个继母会刻薄自己的女儿。姥姥忍了一肚子委屈,生下我的母亲后,经常会将自己的亲生女儿置于一边,而去照管继女。姥爷也是对自己的大女儿宠爱有加,对小女儿甚是挑剔……
知道了母亲从小成长的环境,我终于能理解母亲那紧锁的眉头、那紧绷的脸颊蕴含了多少委屈。因为爱的箱子是空的,她便不断地向人索取,我的父亲是受害者,我们这几个子女也成了受害者。一直到现在,她对爱的渴望仍然像一个小女孩子那般执著。
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到母亲家吃饭,丈夫说:“妈,您做的这道红烧肉真好吃,比酒店的专业厨师还做得鲜”。母亲很高兴,绽放着灿烂的笑脸,和女婿说了很多话。这是丈夫事后讲给我听的。我很惊讶,粗心的我竟然没有发现母亲的笑容。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很少笑。丈夫说:“你知道妈为什么很少笑吗?那是因为你们几个孩子都习惯了以她对你们的方式来对待她。小时候,她否定你们,现在,你们否定她。她其实是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那是60年前那个小姑娘的梦想。”我落了泪。
我的母亲!我那外表强悍的、经常河东狮吼的母亲,原来不过是那个小小的渴望爱的女孩!还好,我比母亲幸运,我在40岁的时候就开始懂得爱的恩怨如何在一代一代之间循环,得之,我幸,不得之,我命。我更清醒地知道:结束这种循环,才是最重要的!
坐在女儿的书桌前,我认真地写下:“宝贝,我一定做一个温柔的妈妈。”我将字条夹进女儿的作业本。我想,除了生命,这可能是我送给她的最珍贵的礼物。我也祝愿她日后成为一个幸福、温柔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