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案导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新课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不论是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进行了深刻的变革,这与我校实行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不谋而合。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发挥新教材的资源优势,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强调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勇于参与、主动参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暴露心中的疑虑、困惑,因为发表意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应始终以赞赏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形成宽松、和谐的质疑环境。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注重正确引导,要善于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自主参与的机会;要善于引导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学生各抒己见,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还可以增强合作意识。为贯彻新课程精神,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在学案导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优化学案结构,提高学案的可操作性
  以前我们探索物理学案的基本模式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精讲、当堂达标四大块。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施后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一堂课涉及的学习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只是粗略地浏览一下课本内容,忙于找出自学材料上的答案,并没有真正深入思考去领悟物理概念和规律,甚至无法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导致在合作交流的环节学生没有交流的基础,讨论要么很肤浅,要么离题甚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一节课的内容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化整为零,分块探究,各个击破。这样学生自学的内容减少了,思考的内容具体了,教师的灵活性增强了,不是被学案死死捆住,强化了物理过程的探讨,同时提供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只有在学生扎实的自学基础上交流讨论,才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致于把交流讨论变成是“听好学生讲”。
  二、优化课堂结构,创建高效课堂
  学案导学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模式,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实施得不好,它的优越性就发挥不出来。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自主学习要做实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要防止部分学生假学习,所以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明确学习的任务。这个学习任务可以是学案上设计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临时布置的任务。同时教师要巡回监视与指导,对学习不专注的学生予以提醒。教师要及时掌握学情,可以是问题回答也可以是学情展示,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易混点,为实施合作交流与教师讲解指引方向。
  2.交流讨论不演戏
  交流讨论实质上是合作学习的表现形式,主要讨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学案上预设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物理概念、规律、定理、定律的理解与应用。这些问题应该是一节课的重点知识,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独创性和创新精神。二是解决课堂上随机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和不同见解也可以进行讨论。
  交流讨论不应该追求形式和热烈程度,应该看讨论的问题是否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有些问题学生一看就会,就不需要讨论,讨论的问题一定是经过深入思考才能解答的问题。部分学生喜欢讨论,因为这样学习可以掩盖自己不动脑筋的假象,合作讨论成了这些学生的避风港。所以在合作讨论时,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要走近学生,要明察秋毫、察言观色,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教师上课三不讲
  教师精讲是学案导学课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一定要从学生出发,要思考学生学习新知已经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如何、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新学习任务中的部分内容、掌握得如何、哪些内容可以通过自学完成、哪些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哪些内容必须通过老师的讲解才能完成,以实现精讲点确定的准确到位。教师什么时候精讲?我认为偏重于学生在疑惑生成的时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在学生先行探究后精讲,在学生不能深入时精讲,在学生偏离主题时精讲,在学生不能自圆其说时精讲。或者说教师要做到三不讲:一是学生看了就懂的不讲,二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弄懂的不讲,三是老师讲了也不懂的不讲。
  三、学案导学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学生没有预习习惯,学案中预设的导学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挤占了当堂达标的时间,导致当堂达标不能按时完成。
  2.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总感觉很难达到和谐统一。
  3.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许多学生总感觉物理难学,害怕学习物理,这些学生通过自学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更谈不上对物理概念的突破和深层感悟,一个“悟“字才是物理教学的真谛。
  总之,在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收获也有困惑,但是总体上是一种进步,因为它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们通过游戏学习新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喜欢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更是一种学习,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能力都会得到a培养和提高。因而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尤其重要。  一、游戏法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
期刊
在初中物理学习调查中,发现约占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即:一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二本物理学科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学习中几
期刊
摘 要:化学实验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为实验课的正常开展、圆满顺利地完成实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备课、器材的分配、药品试剂的配置、预试验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化学实验 课前准备 预试验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化学实验是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实验教师并不只
期刊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可通过上绪言课、每节课的导言、演示生动有趣的实验、恰当地运用史料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生 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国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受教育者在求知过程中,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初中学生开始接触物理课,好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阶段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型课程,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承担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小学科学教学以科学探究为核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的本质,引领他们感受科学、体验科学,从而在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面获得了发展。  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每一天、每一节课所追求的目标。当我们每一次在实验室准备好实验材料等着学生走进教室时,
期刊
初拿到2012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的教材(教科版2012年7月第一版),粗略地翻阅了一遍,感觉该版本与2003版相比,内容变化不大。2012年10月中旬,下乡听课调研,通过观课及课后研讨,自己深深感到2012版教材较2003版教材虽然内容文字上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在内容编写、板块编排上都有精细的改变,使2012版教材更为科学、合理、实用。现以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光源·光的传播》为例对新旧版本作一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是一个理性乏味的科目,很多学生因此对数学产生了厌倦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才能积极有效地使学生学好数学。本文从情境教学与提出问题两方面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策略  新课改时期的数学教育更加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以及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境——问题”的教学策略是数学教学
期刊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其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它不是一种机械运动,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可以有各种派系、各种模式,势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共同探索”。同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当中,要立足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读书、联想”的做法。  其一,读书。  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教科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
期刊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由此可见,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
期刊
新的课程理念是:历史课不是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这才是历史教育的归结所在。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安排历史教学。建构主义理论为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提供了可操作性。建构主义理论者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外界的刺激而作出的被动的条件反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外界环境提供的新知识进行整合、同化或顺应、吸收,主动建构而成的。历史教师可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