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文字的美,看到烟台的海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cap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台的海》是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材的一篇课文,文字优美华丽,节奏舒缓而动人,读来让人感到眼前展开了一幅精彩的画卷,使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已。
  写景类散文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何透过语言文字的美,感悟文本中景物的美呢?这是教学中需要把握的重点。为此我采用以下三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一、优化教学内容,美说课文
  有人说,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要有简略的内容,另外还要有相对集中的目标和主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清晰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中获得最大的收益。那么,如何才能优化教学内容呢?我从美说课文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凭借自己对课文的直观印象来说课文,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这节课我们要到烟台去看海。刚才大家已经读了课文,现在想象一下,烟台的海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说。
  生1:美!
  师:还可以用自己的话再说一句吗?
  生2:生动的烟台,美得像神话的烟台。
  师:你从哪些段落里可以找到这么美的烟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不要用原文。
  我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将原文改编为自己的意思,学生信手拈来,看到一些优美的句子,就将其化为自己的,表达虽然不同,但结果却意涵相同。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烟台的海的冬季之美,我特意引导学生美说课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大海的四季特征,从恬静、凝重、顽皮,再到充实,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美美地评说烟台的海,美美地评说文字的美。如有的学生认为烟台的海是少女,有着曼妙的舞姿;有的则认为烟台的海是咆哮的狮子,有着狂怒的风浪;有人说烟台的海是忙碌的田野,那里有成熟的果实……
  在美说的线索指引下,学生能够提纲挈领,抓住烟台的海之大美,观其神韵,听其声音,悟其博大,达到了与文本共鸣,与文字呼吸的境界。
  二、抓住关键字眼,美读课文
  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品字、悟意,贵在从细节中品字析句,理解内涵。在《烟台的海》课文中,美景的描写离不开美的字眼。为此我展开设计,让学生抓住关键字眼,美读课文。
  师:寒流袭来时,文中有一个字眼非常生动形象,那是什么?
  生1:掀。
  师:你能说说这个字带给你的感觉吗?
  生2:我感觉寒流不可阻挡,气势汹汹。
  学生抓住“掀”的字眼,感受到浪花的起伏和宏伟,也有学生从“小山似的涌浪像暴怒的狮子”中体会到烟台的海浪来势凶猛,势不可挡,还有学生认为,“掀”字表现出了烟台的海浪翻卷的力度之大。
  针对烟台的冬季特征,学生在“美”的吸引下,从字里行间抓住“掀起”“掠过”“扑向”“溅起”“发出轰响”等字眼,体会到动词运用的美,很快就捕捉到了动词背后蕴涵的意蕴之美,并由此想象到冬天烟台海浪的奔腾澎湃,激扬飞跃,得到了烟台的海的壮观特征。
  学生通过对关键字眼的理解,也得到了有效的语言训练,比如有学生将海浪比作美的神,美的天使。借此,学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烟台海浪的热爱和赞美,感受到了作者对烟台的热爱。
  三、涵泳品味语言,美诵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识字教学,还是文本解读,都离不开诵读。在诵读中学生可以发展对文字的审美观,唤醒对文字的敏感度,把握文章的精髓。
  在《烟台的海》的教学中,我把握住诵读这条主线,让学生围绕着一年四季的烟台美景,集中每个季节的美文段落,进行美美地诵读,美美地感悟。
  师:四季的烟台是怎么样的?你能找到其中的美丽的句子,圈画一下并诵读吗?
  生:春天,海面上微微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夏天,常常水平如镜,宛如恬静、温柔的少女。
  秋天,……海水立刻变得湛蓝,天空显得明朗,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忙碌和充实。
  冬天,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
  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美读课文,如分角色诵读、分层次诵读等,在多重训练中一边读一边感受,将感情代入文本中,代入每一个关键的字眼中。这样用感情贯注其中,学生就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所在。
  对于写景类阅读课文来说,既要让学生读到文本的美,又要让学生读到文中的景色之美,这是一种双重的美。解读双重的美,显然要从文字入手,只有把握住文字的美,才能读到景物之美。当教师给予学生一双能够读懂美的眼睛时,就给予了学生一颗善于品味美的心灵。文字的美,就在于熏染,在熏染的文字之下,文中的景色也会变得妖娆。教师和文本,文本和学生,都是美景中的主动要素,只有调起全部热情,才能释放文本的美,看到景色的美。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与美育息息相关。语文教学始终贯穿着美育,借助直观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作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还帮助学生学会用文字去再现美和创造美。语文教学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一、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古语云:“集字成句,集句成章。”词、句、章都是以字为基础的。张志公先生说过:“凡是读有困难,笔下文理不通的十之八九被这道关口拦住了。认的字少,不够用;认的字没弄清楚,不管用。”新课标也指出:“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汉字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低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这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如何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并体现这些特性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以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广玉兰》为例,具体谈一谈阅读教
新教材对每位教师而言都是陌生的,可是第五、第六单元的课文却让我们倍感亲切。第五单元《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都是老课文,如何老课新教,让学生品一杯清新的茶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具体课例分析  尝试一:感悟实践,诱发积极探索。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托于这些例子,但又不可以局限于这些例子,更多的是要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能够超越文本阅读。  课例1:《乌鸦喝水》这篇课文
“犹记得那年,在一个雨天,那七岁的我躲在屋檐,却一直想去荡秋千……爷爷抽着烟,说唐朝陆羽写茶经三卷,流传了千年。”这是歌星周杰伦《爷爷泡的茶》中的一段歌词。据说,前几年,上海一位参加作文竞赛的中学生在一篇怀念爷爷的作文中,先是引用了这段歌词,然后展开行文,作品竟获得一等奖,而类似的情况在那次作文竞赛中屡见不鲜,歌词对作文的影响可见一斑。确实,多年来,歌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尤其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必不
设计理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正是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本课时必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诺贝尔身上这种可贵精神,启发他们学习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凡善教者,必善问”,问题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一旦问题提得不当,课堂气氛有可能如“石沉大海无影踪”,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教师也将处于尴尬局面之中。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呢?笔者在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进行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和尝试,对于课堂有效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
【设计理念】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读、写”的基础,汉字作为识字教学的本体,识字教学不仅要从汉字的音形义出发,还应立足汉民族文化,将汉字的文化意蕴及语用价值有机结合,才能发挥识字教学的最大教育价值。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猜汉字:石、山、川、泉、竹。  2.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识字  (一)出示“鸟”的古文字。  1.猜字
王富仁老师谈到语文教学的问题时说,“语文课本是各科课本中最有趣味的,但语文课堂却是各科课程中最枯燥乏味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许多语文教师的文学理论知识陈旧单薄,课堂上肢解式地分析作品”。反映到诗歌教学上,问题主要表现为思维固化,密度大、强度大,导致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匮乏。  《夜归鹿门歌》是高二赏析课文,该诗语言朴素、意境清幽,塑造了一个渔梁晚归、超然脱俗的隐者形象。每首诗都有自己的个性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教师而言,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要想上好课,就必须备好课。因此,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课是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下面就《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备课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深入钻研教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多次指出:语文教材是开展教学的“例子”和“凭据”。教师想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只有对教材的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