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课异构”课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是一种非常好的促进教师成长的教研形式。有幸参加南通市田家炳中学“基于情感文化的‘三单’教学模式构建”教学研讨活动,和该校优秀骨干教师陈惠老师上了一堂《苏州园林》的“同课异构”课,收获颇丰。
本人采用我们徐州市教育局推行的“学讲计划”课堂模式来处理这节课的。本课型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急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要做“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所以我在课堂设计中以学生活动为主,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要求学生口头介绍家乡美景,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家乡(南通)的热爱之情。因为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原题就是《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为课文学习过程中体会作者介绍苏州园林特点时所流露出的自豪、骄傲之情做个铺垫。“学进去”环节,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和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合作过程中,允许他们跨组寻求帮助,也可向听课老师求教。
在“说出来”的环节中,由小组代表展示本组探究收获,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完善。然后,我根据学生应该达成的目标,对课文重(难)点语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检测,并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由于说明文这种文体知识学生已经接触过,所以,最后让学生结合文体知识对本文进行了小结。为了突出情感教育,衔接南通市田家炳中学的情感课堂教学这根主线,在课后作業部分,我布置了要求学生饱含深情介绍家乡濠河美景的书面小作文。
从最终效果看,这节课基本完成了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也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但学生只是围绕课文内容,结合说明文知识进行探究,没有走出文本,容量有点小。
陈惠老师的课堂是根据检测学生课前对课文的预习效果为基础进行设计的。其采用的是谈话教学法。课堂上,陈老师打出大量图片,让学生根据预习后所储存的知识进行判断。同时把学生逐步带进文本中去。
陈惠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了教师巨大的引领作用。正像一名成功的导游把游客带进美不胜收的苏州园林一样,陈老师把学生也带进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语文天地!大量的苏州园林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陈老师设计的教学思路非常独特,他把学生定位为介绍苏州园林的导游者,不仅考查了学生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能力,使学生产生自豪感。最后,陈惠老师以中西方园林对比作结,跳出文本,上升到了文化的层次。整节课堂渗透了深厚的学科素养,给学生普及了园林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陈惠老师这节课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师生之间自然流畅地交流。陈老师充分展示了其渊博的知识和个人魅力,显示了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陈老师在抛出问题之后,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回答问题环节没有让学生唱独角戏,而是教师主动介入,鼓励小组成员人人展示(不仅是小组代表)。在学生回答问题遇到障碍时,陈老师暖心的安慰和鼓励给了学生自尊与自信,最终学生顺利完成了任务。整堂课师生间行如流水的交流,分明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完美的口语交际课。
这堂“同课异构”课,使我感受颇深。我的这节课虽然采用了徐州市推行的“学讲计划”的课堂模式,但给人以创新能力不足的感觉。好像没有走出原有的传统课堂的框架。而陈惠老师的课堂设计理念则非常先进,可以说代表了南通的“高效课堂”的水平。借用评课老师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精心设计,节奏紧凑,是一堂完美的艺术课,是课堂的“标本”。的确如此!在陈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之下,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了探索知识的美好境界。
陈老师的课堂还非常独特。他的课堂设计打破了人们原有的传统观点,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灵活多变、生动可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课程理念。让听课者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
这次“同课异构”,使我深深地意识到,“同课异构”是一种非常好的教研形式。通过“同课异构”可以发现哪种课堂环节更加科学,哪种课堂结构更加有效;也可以发现自己在备课、教学、教研中的优点和不足。这种形式可促进教师之间真诚地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种活动,还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提高学习成绩,最终提升师生的教、学水平。
本人采用我们徐州市教育局推行的“学讲计划”课堂模式来处理这节课的。本课型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急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要做“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所以我在课堂设计中以学生活动为主,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要求学生口头介绍家乡美景,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家乡(南通)的热爱之情。因为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原题就是《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为课文学习过程中体会作者介绍苏州园林特点时所流露出的自豪、骄傲之情做个铺垫。“学进去”环节,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和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合作过程中,允许他们跨组寻求帮助,也可向听课老师求教。
在“说出来”的环节中,由小组代表展示本组探究收获,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完善。然后,我根据学生应该达成的目标,对课文重(难)点语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检测,并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由于说明文这种文体知识学生已经接触过,所以,最后让学生结合文体知识对本文进行了小结。为了突出情感教育,衔接南通市田家炳中学的情感课堂教学这根主线,在课后作業部分,我布置了要求学生饱含深情介绍家乡濠河美景的书面小作文。
从最终效果看,这节课基本完成了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也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但学生只是围绕课文内容,结合说明文知识进行探究,没有走出文本,容量有点小。
陈惠老师的课堂是根据检测学生课前对课文的预习效果为基础进行设计的。其采用的是谈话教学法。课堂上,陈老师打出大量图片,让学生根据预习后所储存的知识进行判断。同时把学生逐步带进文本中去。
陈惠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了教师巨大的引领作用。正像一名成功的导游把游客带进美不胜收的苏州园林一样,陈老师把学生也带进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语文天地!大量的苏州园林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陈老师设计的教学思路非常独特,他把学生定位为介绍苏州园林的导游者,不仅考查了学生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能力,使学生产生自豪感。最后,陈惠老师以中西方园林对比作结,跳出文本,上升到了文化的层次。整节课堂渗透了深厚的学科素养,给学生普及了园林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陈惠老师这节课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师生之间自然流畅地交流。陈老师充分展示了其渊博的知识和个人魅力,显示了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陈老师在抛出问题之后,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回答问题环节没有让学生唱独角戏,而是教师主动介入,鼓励小组成员人人展示(不仅是小组代表)。在学生回答问题遇到障碍时,陈老师暖心的安慰和鼓励给了学生自尊与自信,最终学生顺利完成了任务。整堂课师生间行如流水的交流,分明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完美的口语交际课。
这堂“同课异构”课,使我感受颇深。我的这节课虽然采用了徐州市推行的“学讲计划”的课堂模式,但给人以创新能力不足的感觉。好像没有走出原有的传统课堂的框架。而陈惠老师的课堂设计理念则非常先进,可以说代表了南通的“高效课堂”的水平。借用评课老师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精心设计,节奏紧凑,是一堂完美的艺术课,是课堂的“标本”。的确如此!在陈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之下,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了探索知识的美好境界。
陈老师的课堂还非常独特。他的课堂设计打破了人们原有的传统观点,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灵活多变、生动可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课程理念。让听课者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
这次“同课异构”,使我深深地意识到,“同课异构”是一种非常好的教研形式。通过“同课异构”可以发现哪种课堂环节更加科学,哪种课堂结构更加有效;也可以发现自己在备课、教学、教研中的优点和不足。这种形式可促进教师之间真诚地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种活动,还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提高学习成绩,最终提升师生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