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f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保山学院政治学院对转型发展基本路径做了一些实践探索。这种探索表明:明确转型发展的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构建产学研体系是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保山学院政治学院;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中圖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068-03
  能否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表征。一般而言,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能将具有一定复合性和综合性特征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工作的社会实践的专门技术人才,其主要特征是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群能力、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技能。保山学院政治学院作为保山学院第一批转型试点学院,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努力提升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符合度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思路,着力推动转型发展,在转型中谋发展、在改革中促转型,在转型发展道路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对保山学院政治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进行调研、考察,进而提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一般路径,对于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工作无疑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明确转型目标和内容: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内容是什么?这是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转型”意味着旧秩序的打破和新秩序的建立,是从一种平衡到另一种平衡的过渡状态或过程。“转型发展”则可理解为从某一种既定结构与形态向另一种未来结构与形态的整体性位移与变革。[1]这种变革无疑有赖于准确的转型目标定位和明确的转型内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转型目标和内容的明确就成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保山学院政治学院在转型论证阶段就提出了明确的转型目标和内容:
  1.目标。通过五年的转型发展,大力培育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服务法治政府建设的专业优势,凸显社会工作专业为社会治理服务的专业特色,稳步提升三个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传统,逐步提高学院三个本科专业的办学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
  通过十年的转型发展和学科建设,致力于将学院三个本科专业中的至少一个建成培养具有高学历(研究生)、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的硕士点。
  2.内容。一是学院发展定位和专业理念转型。学院为什么要转型?哪些专业要转型?哪些专业能转型?这些专业怎样转型?转型失败了怎么办?这些在转型前都需要思考。二是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主要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服务基层地方政府平台的建设。三是社会服务方式转型。一是加快服务社会中介机构建设进度,并挂靠在政治学院,二要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四是师资队伍建设转型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转型。构建适应转型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石
  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的四大功能之一,一般指高等院校利用自身优势直接参与的各类服务社会的活动,如科技服务、教育服务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三个向度: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服务平台建设能力。而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无疑是转型发展重中之重。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加强专业服务社会能力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之需。[2]
  1.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社会能力。近年来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加大了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力度,在专业改革与建设中突出实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原则,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做了较大力度的专业改革与建设,努力将专业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满足基层社会治理对具有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社工人才的要求。已批准建设的政治学院多功能实训中心已于2015年9月正式运行。该实训中心的社会工作功能区既可以为本学院三个本科专业“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方向的学生提供职前强化培训,同时可以满足地方政府社区或农村社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需要。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服务社会能力。近年来,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大幅修改,强化了该专业的公共行政方向,该专业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上述实训中心的“行政职业能力实训功能区”可以为社会提供公务员考试相关培训。2017年,“行政职业能力实训功能区”将通过增加相关软件成为“行政管理实战功能区”,届时将能提供基层行政人员行政实务能力培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行政管理人员公共危机应急处理培训等方面的社会服务。
  2.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一是专业带头人服务能力。学院三个本科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均具有较强的专业建设和管理能力,能带领教师团队扎扎实实搞好课程与专业转型建设。二是教学骨干服务能力。学院现有3名校级骨干教师和多名院级骨干教师,大多有社会实践经验并承担过教学研究和应用型科研课题,有能力负责适应转型发展的教学改革研究。其中部分教师还能提供法律咨询、企业文化建设、青少年禁毒社会工作等社会服务。三是“双师型”教师服务能力。学院已有5名“双师型”教师,占20%。下一步可通过制度设计,促使大部分年轻教师在三年内取得与政治学院三个本科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人力资源管理师、社会工作师、企业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秘书等,并通过自培养、送出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四是外聘教师服务能力。聘请一定数量的行业(技术)专家做兼职教师。
  3.社会服务平台建设能力。学院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平台建设能力。除上述校内实训中心外,学院已通过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建立了很多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与地方社会组织和多个单位开展合作,加强实践教学资源整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工作。政治学院一直注重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现已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并与保山市民政局、保山市隆阳区人民法院、保山市信访局、隆阳区河图镇和汉庄镇、保山市第二示范小学、曙光中学、保山市红十字会等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建立了保山市民政局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建立了民主促进会、中华儿慈会、中国教育协会“青艾小屋”项目保山站项目运行工作;组织开展社区伙伴(香港)基金会“保山能源调查和意识提升”项目工作。深入推行产学研育人模式,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进行广泛调研,邀请各界人士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办学体制。   学院已依托社会工作专业打造了几个社会服务平台,如保山市四叶草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保山市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等培训基地。
  三、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状况,政治学院把实践教学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新的教学改革之中,在遵循“目标性、层次性、规范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五原则的基础上[3],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多方面拓展实践教学途徑,多渠道利用教学资源,建立了校内实习实训体系、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自主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开展实践教学,为学院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课堂实践教学。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行政学概论》课程;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调查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课程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每门课程课堂实践教学不少于8课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综合设计实验课和读写议实践。实践教学方案写入教学计划中,期末提交实践教学过程记录和总结。
  2.校内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专业实践教学成本最低化和效益最大化,体现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整体性,搭建多种实践教学平台是政治学院实践教学的创新之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论》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从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能,政治学院利用学校内部各个教学机构和学生管理部门组织学生开展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与运用相关的理论与原理,同时能较好节约时间成本,有利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同时进行,解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不足,辅导员工作量较大的问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可以结合社团活动应用专业知识开展校内社会工作服务,2013级社会工作班同学针对贫困生帮扶、体育与心理健康等方面设计了多个活动方案并在教师指导下开始实施。
  3.校外实践教学。与地方社会组织和多个单位开展合作,加强实践教学资源整合是专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政治学院一直注重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现已完成了多个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保山市工业园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保山市第二示范小学德育实践基地、曙光中学中学政治课教学实践基地、保山市民政局社区工作实践基地、隆阳区河图镇和汉庄镇乡镇工作实践基地、保山市信访局行政工作实践基地、保山市红十字会社会工作实践基、保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隆阳区人民法院法学教学实践基。结合相关课程内容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2011、2012、2013级学生多次前往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见习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使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得到了完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小学教学工作、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主实践。学生课外自主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和毕业实习期,结合专业需求进行的相关实践活动,包括志愿者实践、假期社会调查、毕业专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自主实践是专业实践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既能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质,同时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有利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构建产学研体系:转型发展的基本保障
  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体系,是推进学院转型发展的基本保障。一方面,产学研合作,有助于学院了解社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体系,加快课程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产学研合作有利于促使教师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2014年新修订的本学院三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结合。新方案删减了一些基础课程,增加了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并大幅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量,同时在每个专业都设置了四个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方向——“法律实务方向”、“基层行政实务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方向”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向”,此外还增设了职前强化课程。
  根据新方案,从2014级开始实施学用有机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并采用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另外,以我院学业规划为切入点,从2014级开设试行本科生导师制,通过每个导师对4—6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从学业到就业的深度指导,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途径。
  2.产学研课程建设体系加快推进。根据2014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采取了介于“学科中心模式”和“实践中心模式”两者之间的“探索型中间模式”。课程设置已初步具备产学研课程体系的基本特点——“开发性”、“应用性”、“可选择性”。三个专业职前强化课程的设置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产学研课程体系的核心理念和要求——“职业性”。
  3.产学研实践教学体系比较完善。学院已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产学研实践教学体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已趋于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果显著,校内多功能实训中心可对外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已列入本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4.产学研质量评估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正在构建。学院将通过不断完善相应的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制定产学研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产学研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承包社会服务等渠道建构起学院的产学研质量评估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核心要义、目标趋向与根本指向[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2]王晓江,田昊.高职院校专业服务社会能力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4,(4).
  [3]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Abstract:Th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of Baoshan University has made some practical explorations on the basic path of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This exploration show that:A clear goals and content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enhancing the ability of social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is the strong support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production,study and research is the basic guarante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Baoshan University;political science institute;local university;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时代,大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和追求目标。本文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首届毕业生毕业十周年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追踪调研,以期有所启示。实践证明,大学生提前进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这一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且有明显成效。  关键词:大众创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能力培养;材料专业大学生;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G459
期刊
摘要:当前,大学生创业仍然面临创业资金短缺、扶持政策尚无法满足创业需求、大学生创业知识及经验不足等问题。本文从高校与政府协同创新的角度,通过“政、产、学”协同共建大学生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大学生创业投资领域,发挥引导基金的“杠桿效应”,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及管理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的成功率。  关键词: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教育;资本运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高校的大学生党课教育是高校党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课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意义重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高校大学生党课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长春中医药大学积极探索提高大学生党课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增强党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党课建设;创新;载体  中图分类号:D26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
期刊
摘要:在“两学一做”及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新机制下,二级学院党支部作用的发挥被赋予一系列新要求。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支部为契机,找准功能定位,精心设计载体,创新路径,充分发挥融媒体党建平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和党员联系群众机制的作用,健全服务机制。  关键词:服务型党支部;建设路徑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056-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环境艺术专业的培养计划,从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特色等方面,提出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构想,为全面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植物;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09-02  
期刊
摘要:针对“卓越计划”研讨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综合能力培养方法。卓越工程师最重要的是把握关键问题的能力,要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面临日益复杂、制造业数字化、知识交叉爆炸的大环境,关键问题的把握不仅需要分析能力,还需要卓越工程师能够善于学习并终身学习,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提出项目任务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点。另一方面,与人沟通和交流很重要,一方面可以促进项目任务的工作,提高关键问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为我们的生活各方各面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信息技术也发生了明顯的改变,在现在社会中,越来越多人都开始尝试网络课程教学,同时网络课程教学也成为了教育信息技术发展进度的一项标准,在社会上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现代的网络课程教学是随着以前多媒体网络技术高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先进的教学模式,英语的网络教学是网络学习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数学的语法结构表现为通过逻辑连词、量词、否定、自由和约束等语法生成的基本概念(如集合、函数、关系及二元运算等);数学的人文特征表现为三种形态:学术形态、生活形态及教育形态。学术形态上“冰冷而美丽”;生活形态上“朴素而动人”;教育形态上需要引发“火热的思考”。帮助学生数学地理解、数学地表达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形态的数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火热思考
期刊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要求大学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深圳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探讨了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促进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56-03  经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需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才能提升其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院校所拥有的区位优势,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则更能契合区域内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更好服务地方经济。  关键词:专业建设内涵;区位优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