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画派的市场潜力及未来影响(连载之二)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长安画派”扬帆起航
  二、五大名家遗作市场行情各异
  三、中生代声势正猛
  四、下注藏苑新贵 赢利依然不易
  
  二、五大名家遣作市场行情各异(续)
  
  赵望云艺术成就及作品的市场行情:赵望云(1906-1977年)原名新国,因不满民国社会落后和生之艰辛时常望云兴叹而更名望云,河北束鹿人。他出身贫寒,小学毕业后入皮行做学徒。1925年就读北京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和国立北平专科学校,与李苦禅等组织吼虹艺术社,倡导革新中国画,并把中国画推向“十字街头”。1933年,赵望云以离经叛道的姿态闯入画坛。他应聘天津《大公报》特约旅行写生记者,深入冀南写生,每天在报上发表作品一幅,题材皆为北方农村寻常百姓生活。1934-1936年沿长城日军占领区至津浦、鲁西、泰山、江浙、陇海铁路写生,反映农村民生苦难,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赵望云不接受国民党政府高官厚禄,而跟随爱国将领冯玉祥转战南北,沿途用画笔,揭露当政者的黑暗,写出了民众的心态和呼声,使传承千百年的秀山丽水、才子佳人、梅菊兰竹、书斋清供为主题的中国画出现了风貌全新的面孔。并与冯玉祥合作有《泰山石刻诗画》,冯诗赵画,刻石于泰山。还合办《抗战画刊》,积极宣传抗日。1941年开始职业画家生活,系统钻研中国画传统技法,受到张大千影响,旅行西北,临摹敦煌壁画,画风为之一变。抗战后期,赵望云由四川到西北,后定居西安。解放后,他与从延安来的画家石鲁等人创立了长安画派。他擅画山水、人物、走兽,尤擅写生。作品多表现现实生活,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常把山水与人物相结合,画风质朴深厚,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人文味和抒情味。他画毛驴很有特色,笔简墨润,神形兼备,活泼可爱,堪称宇内绝诣。赵望云一生,没有画过不劳动的人,没有画过不拉车的马,总是与民众联系在一起,有“平民画家”之美誉。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及西安分会主席、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
  
  长安画派曾经让人屡屡动情,赵望云奠基了长安画派,培养了黄胄、方济众、徐庶之等著名画家。但他的作品市场价位长期徘徊在极低的地步,笔者深表同情和惋惜。艺术品市场就是这般实际,认价不论画;就是如此无情,买涨不买跌!掏心说,赵望云的画风自然朴实,笔力苍厚,善于从平淡的农家生活中发现意味隽永的画面,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征,质量堪称一流,而且存世量偏少,赝品也不太多,至少在艺术品市场上与金陵画派钱松的价位不相上下,但过去10年的时间,赵望云183幅成交作品中仅有10幅价格超过10万元,时下其作品成交均价仍俳徊在每平方尺2万元上下,仅为钱松均价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而其弟子黄胄的作品画价一涨再涨,目前每平方尺超过了13万元,是赵望云作品的6.7倍。赵望云作为老师其艺术成就更高,难道后市仍像现在这样画价与作品本身价值严重背离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令人欣慰的是,在2005年7月上海朵云轩春拍会上,赵望云的《牧归图》拍至55万元的高价位,一扫过去被冷落之态。这是其作品行情回暖的一个信号,笔者深信,赵望云作品价格大幅飚升的时机已经成熟,任何一位有头脑的收藏家都不会错过藏品在一年半载成倍增值的良机,蛰伏已久的赵大师的作品很有希望成为明年书画市场上的一匹黑马,成为大收藏家激烈竞价的对象。其涨幅之大,至少为今日画价的一倍以上,像《风雪牧归》、《松林麋鹿》、《北国风光》等代表作品,成交价极有可能会突破百万元大关。
  
  赵望云作品如此这般低迷,造假者仍不肯放过。在西安书院门文化一条街有伪造的赵望云早年速写册页,一套十幅,千元一套。据售假者声称:卖得挺火,一个月至少销出七八套。值得留神。
  何海霞艺术成就及作品的市场行情:在近两年的艺术品拍卖中,何海霞的《金碧泰山雄姿》、《小三峡》分别以110万和148.5万元成交,尤其是2005年7月北京荣宝拍卖会上,何海霞的《仿巨然雪景图》突破了2004年以来的150万元的压力线,以220万元落槌,这意味着低迷了多年的何海霞绘画开始回温,标志着何海霞跻身于中国现代山水画大师的地位当之无隗。
  何海霞(1908-1998年)字瀛,生于北京一个贫寒的满族家庭。幼随父亲学习书法,15岁在琉璃厂拜师韩仪典,得韩氏严谨笔法,始临吴门四家,继临袁江、袁耀,后临宋、元、明、清诸大师作品,步入了学习传统之庙堂,掌握了传统的笔墨功力和绘画技法。在琉璃厂学习期间,他以“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的奋发精神,做到了笔秃千管,墨磨万锭,画艺日臻成熟。1935年成为张大千先生入室弟子,从游14年,深受器爱。其间饱览古代真迹,遍游名山大川,他采取多看、多读、多记、多问、多悟,将名画、名山、名胜消化于胸,1936年在长春参加“张大千、齐白石、于非、何海霞”四人联展,在画坛崭露头角,从此走上职业画家道路。“七七事变”时,张大干被困颐和园,他冒雨闯险,接张回城,次年帮助张大千出逃北京。日本投降后张大干回北京,师生重逢。后随张大干入川并多次合作作画,益受教益。1949年,迁居重庆。1951年何海霞迁居西安,与赵望云、石鲁交往甚笃,被称之为“陕西三来”,并与他们一道创立了“长安画派”。何海霞是屡经迁徙而晚年大成的特殊人物,黄永玉称其为“鬼手何海霞”。
  何海霞擅画山水,间写花卉,其山水有界画、青绿和水墨之分,画风有奔放、浑厚、雄奇、壮丽、神秀和飘逸之别,凡其画作,构图严谨,笔墨雄健浑厚,题材多以西部风光获得契机,深得大千真传。何海霞的青绿山水特点突出,通常多画西部景色,设色华丽,笔力凝健,意象雄奇,富有情趣。他一生八上华山,画的最多的也是西岳华山,他笔下的华山多为平头,变幻莫测,气象万千,巍然屹立,雄姿英发。无论水墨、青绿、泼彩或金碧均能,无论从思想境界,审美情趣或绘画语言上都体现了何海霞的胆略与力量、成就与辉煌。为此,著名画家潘兹生前称其为中国画坛的全能冠军。
  
  “他可以放笔作寻丈巨幅长卷,游刃有余,绝不枯竭,也可以收笔作寸缣尺楮,而得千里之势;他可以泼墨大写、气势磅礴,也可以重彩工笔,金碧辉煌;他可以使墨如彩,也可以使彩如墨;他可以千笔万笔不觉其多,也可以两笔三笔不觉其少;他可以临摹古迹,落笔乱真,也可以自出机杼,一空依侥他可以冶南北于一炉,也可以融中西于一体……”,潘兹的这些话也许能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何海霞的山水艺术精神。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何海霞大胆实施八十叟变法,甚至将水彩、油画、水粉中丰富的色彩构成,巧妙地融进作品之中,遂进入创作巅峰期,而且笔力老到,洒脱奔放,笔意丰实,耐人寻味。何海霞成名很早,但作品进入市场较晚。1990年 西安书院门诸多画廊何海霞四尺整纸青绿山水精品标价6千元,而在北京大千画廊7千元仅能购得何海霞四尺对开应酬之作。从1992年起何海霞绘画作品开始亮相于拍卖场上,深圳艺术品拍卖会首拍何海霞作品,参拍两幅,分别以8万和12万元理想价格被东北南下深圳的企业家购得,一炮打响。后来由于宣传不济,何海霞不肯送精品参拍,何老反感海外机构通过炒作哄抬画价等诸多因素,何海霞绘画市场值多年稳定在每平方尺1万元以内。1998年何海霞仙逝,他的画作在市场上价格猛涨,民间交易价一般在每平尺1.5万元以上,精品之作还要高出一倍。四尺整纸成交价在12万至15万元之间。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7月份的全国艺术品拍卖中,何海霞作品参拍14幅,全部成交。每平方尺均达6.3万元,比2005年5月何海霞作品每平方尺均价3.1万元,足足涨了一倍。其中《江山一览手卷》成交价35.2万元,《华岳夕霞图》以31.6万元落槌,《征服黄河》以27.5万元被人购藏,甚至连一幅对联也拍至3.5万元的不菲价格。
  方济众艺术成就及作品的市场行情:方济众(1923-1987年),笔名雪农,陕西勉县方家坝人,1946年从师赵望云学习国画,是长安画派代表人物之一。曾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陕西省美协、书协副主席,陕西画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常委等职。
  
  方济众的山水画笔墨潇洒自如,师古而不泥古,古朴天真,而意境深远,注重生活与笔墨的融会与运用。他所耕耘的巴山蜀水、牧区风光,首先得益于现实生活的体验和写生方式,是一位真正艺术家的心态的表现,也是朴素而内秀的人生描绘。其次是墨色混合和拖泥带水的技法运用,从而将书法融入绘画之中的创作方式。此种以感隋的视觉化的笔墨律动的抒发和于田园诗般的新山水画的营造,绝非三两日之力,也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他的作品是情感与生活撞击所进发出的结晶,是历代画家所希望得到而隔山难寻的艺术果实。正是因为方济众将传统文人画引入现实生活,继承变革传统绘画技法与模式,从而确立了他的山水画风格在中国画中有了一席之地,方济众发展、延续了长安画派的特点,既不同赵望云朴拙敦厚,画中有倔劲,注重自然形象刻画,也不像石鲁奇倔外向,重情感张扬的风格,他坚持作画“学古人不雷同古人,学今人而不雷同今人,学洋人而不雷同洋人,自己的作品也不要雷同自己的作品”的信条,侧重自然本身的抒发,给长安画派增添了朴素亲切,自然感人的风格,为中国画坛一展新风。方济众主持陕西国画院工作期间的作品多以黄土高坡的高山峻岭为题材,通常作品从大的构图和整体气势入手,刻意追求塑造豪放雄伟的整体效果,而不拘泥于细节刻画,体现了画家粗犷的个性。方济众的书法以行书见长,所作章法谨严,运笔苍劲,墨色枯润相济,清朗利落,自居风貌,只因山水画所掩罢了。方济众真正使人信服的,是他那种不求名利,不随时尚,只管耕耘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方济众的山水画是很有名的,其在世时,许多人为得到他一幅画作而费尽心机,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的画比黄胄、何海霞的作品还要珍贵。1981年在西安文物商店出售3平方尺的《岩畔》为1000元,此画被一香港商人购走,在1984年苏富比拍卖会上该画以2.4万元港元成交,此时石鲁同等尺幅作品在香港拍卖价仅为1.9万港元。1984年到1987年期间,方济众作品投放海外艺术品市场共16幅,无一流标,最高价达6.5万港元,令众人瞠目。1987年方济众去世后,半年之内其画价大幅下跌,这主要是画家英年早逝,大批方济众的作品充斥西安书画市场所致。为什么呢?其一是人们担心贬值,其二是许多有心计的画商画贩们纷纷前往方济众曾经下放和工作过的洋县和汉中等地走门串户收购方济众的作品。1987年底,洋县白石乡农民以5至10元出售了方济众画作不下百幅。过了两年,洋县剧团美工王辛中出售方济众作品的价格为1千元。后来洋县体委刘文昭易主方济众画作时价格升至5千元。2003年冬,洋县文化馆美术干部杨德昌转让方济众山水画《岩畔》的交易价已涨至1.7万元。半年之后,买家又以3.5万元易手。这真是购藏《岩畔》整半年,画价至少翻一番。如今方济众作品市场标准价位每平方尺1~1.5万元,雅昌艺术网公布的方济众拍卖平方尺最高价已直逼两万元关口。随着北京等主流书画市场上方济众作品露面越来越多,方济众作品的价格可能会出现上佳的拍绩。
  方济众作品造假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多为所谓昔日方济众的弟子们所为。汉中某文化馆一美工,自己的画销路不畅,在孔方兄的诱惑下,便加入仿冒方济众作品的行列。《大江为垅亩》便出自此人之手。他的上家整天来回穿梭于北京、南京、上海、陕南四地,每次进货百余幅,而且经常在书画小拍会上高价位成交。西安八仙庵有个末流画家,他是仿造方济众册页和手卷的高手,他靠卖假画发了财,据说挣了近千万元,而且在郊区还建了别墅。(未完待续)(责编:梓荃)
其他文献
回顾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泡沫”这个词总是贯穿其中,一位经济学家分析说:市场允许泡沫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甚至是一种润滑剂。但有泡沫就意味着有投机,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而过度投机也是市场经济的一大恶疾。  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最早见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而后又有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当年我国的炒股热、炒邮热,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这一次,诸多的因素,使艺术收藏品又成为投机心理追捧的对象……
期刊
五代时期,中原地区经历了多年的残酷战争,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加之灾荒连年,千年古都长安(今西安)被毁成瓦砾一堆,荒凉之景象可见一斑!由于战争和灾荒,工农业生产受到重创,经济上每况愈下,铜钱铸量锐减,铜荒钱荒尤为严重,当时大量取佛寺铜像铸钱,史书多有记载。  四川及江南地区较为稳定,铸行了少量的多种铜钱,大多铸工粗糙,罕有精品问世。其中的“广政通宝”铜钱铸量稀少,被历代泉家誉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期刊
2006年5月21日,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的一稀堂陶瓷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陈列了硬陶、彩陶、彩绘陶、汉绿釉陶,以及唐代的南方青瓷、北方白瓷和举世闻名的唐三彩,精美绝伦的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在馆内格外引人注目,更有稀世的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皆熠熠生辉,也不乏有明清两代稀世珍品,所展藏品博得专家的称赞。展馆按历史顺序,从史前到明清共设六个展厅,展出面积1600余平方米。陶瓷泰斗耿宝昌先生为该馆
期刊
编者按:  本刊7月号刊发高鸿先生撰写的《傅抱石〈龙盘虎踞图〉质疑》一文后,引起很大反响,有关此画的真伪及其鉴定,各界众说纷纭。本刊作为言论平台,本着公正客观的原则,现将一些来稿予以刊登,请读者自辨。    由傅抱石《龙蟠虎踞今胜昔》风波质疑自封的“鉴定家”  安徽 李军 敦务    在大家对少数官封的鉴定家经常被质疑缺乏应有专业水准  和职业道德的今天,由于言论的自由、传媒的开放,自封的各类“鉴
期刊
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年度推荐  旅法油画艺术家——王俊英  ●国内艺术收藏交流:010-51670168●王俊英官方网站:Http://www.wangjunying.com    王俊英 《女人体》 (布面油画) 81×61厘米    艺术伉俪·柏斗夕子·联袂风采  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年度推荐  油画艺术家——夕子  ●您想收藏夕子油画,请与雅观艺术馆联系:010-51670168    《梦里飞花》
期刊
拍场直击  ——江洋富通国际拍卖公司2006秋季拍卖会    江洋富通国际拍卖公司于2006年9月13   日至16日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首场艺术品拍卖会。本场拍卖会共分为瓷器专场、中国当代书画专场、油画专场。  瓷器专场中隆重推出一件元代蓝釉描金执壶。此壶通高26厘米,洗口,束颈,扁圆腹。釉色呈蓝宝石色。壶身的肚、流、把、口均描金,并绘有蕉叶纹、海水纹、龙纹及旋纹。腹的一侧龙头吐舌为流;另一侧龙卷
期刊
田黄石收藏早已蔚然成风,自明清开始,田黄石的价值即与金玉相埒。当时就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质地上乘、材积稍大的田黄,往往要“易金数倍”,真可谓“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田黄辨伪要诀    易与田黄类混淆的石材,多为掘性高山(鲎箕田)、掘性坑头、鹿目、掘性碓下黄、碓下黄、蛇匏、水黄冻、溪蛋、牛蛋黄、连江黄以及荔枝萃、鸡母窝等。  一、田黄与其他掘石的区别  1.掘性高山石与田石。掘性高山
期刊
清代古钱的钱文书写形式,在咸丰朝之前变化不大,多数呆滞刻板,以宋体字书写,看得多了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到咸丰朝之后,制钱钱文书写形式逐渐丰富多彩,钱文趋于精美,风格呈现了多样化,一些名家墨客、达官政要的手笔渐入钱文,为清钱钱文增色不少。  宝泉局有一种小平钱的钱文即为当时的著名学者、书画名家戴熙所书,也称“戴书咸丰”钱,其书法朴茂凝练,飘逸洒脱,为人称道。传世古钱中,戴书咸丰钱有铜质和铁质两类,铜质
期刊
在海外艺术市场上,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被称为“三驾马车”,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交易已被藏家称之为富豪的游戏,只要有他们的精品在市场上露面,就会受到大藏家和大富豪的青睐和追捧。目前,“三驾马车”中赵无极、吴冠中的作品价格遥遥领先。他们的作品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已非一般藏家能问津。如赵无极的《1.4.66(三联作)》在2000年佳士得拍卖会上以755.4万港元成交,2004年《连理》被佳士得拍至
期刊
接触《英雄》是二十三年前的事了,那是因为当时购买了由薛锋、王学林二位先生编纂的《简明美术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该辞典的附图中就收录了这件八大山人的《英雄》。二十多年过去了,《英雄》在我记忆里总是时隐时现,感觉上也总是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最近因写相关的文章需要核对一些条目,又一次翻检起这部《简明美术辞典》,当然免不了要再看看《英雄》。  《英雄》本色依旧,可我的认识却有别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