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加强职业健康管理,保护员工健康已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要素。本文阐述了只有实施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才是降低职业健康风险,扭转职业危害事故频发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管理体系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在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条件、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法规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并与国际接轨。但我国先后经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阶段,不同时期的职业卫生工作模式有所差异,加之职业卫生工作先后由不同的主管部门负责,现行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因此呈现出涉及多部门、缺乏总体规划和某些方面尚不完善等特点,不仅影响到主管部门的正常履职,也给企业遵守有关职业卫生法规带来困惑,导致近几年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出现滑坡现象。
我国多数大中型生产企业建立了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水平。但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企业由于对体系的认识问题,为通过审核而建体系,实际生产过程中未按照体系要求、模式进行管理,导致“两张皮” 现象的出现;有些审核机构在体系审核过程中对安全(S)和环境(E)内容的审核较完整,而职业健康方面却不完善,只查监测数据、健康监护两项是否做了,其他内容及具体过程和结果都不进行控制; 由于我国颁布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属于推荐性国家标准,一些中小企业对职业健康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实施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化管理,同时这些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生产工艺落后,并吸纳了大量操作技能、安全及个体防护意识差、流动性大的农村劳动力,接触职业危害的情况十分复杂,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迫切需要有力的方法、手段转变这种局面。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
在我们这样既是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单位,又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通过单位,两者的载体又都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这是我们在探索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管理程序,通俗地说是一种管理方法。在它的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值。也就是说,无论一个企业目前的安全管理水平处于何等状态,都适合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例如,事故低发单位可以建立体系,事故高发、频发单位也可以建立体系。它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识别、评价、控制和体系运行的所有活动,从而达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目的的程序和方法。
而安全质量标准化则不同,它是标准,是一种尺度、一种标杆。它对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构件、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个工艺动作的安全属性都有明确的量值的规定,用这个标准尺度、标杆来衡量、来评判某个特定的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例如标准规定:直梯和平台相连接的扶手高度应当达到1050毫米,不到这个高度就不符合标准,就要失分,失分多了就达不到标准化企业。我们的尝试是把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具体规定,融入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中去,作为体系追求的期望值。通过持续改进使体系所实现和目标指标与绩效最终与标准化的规定相一致。简明地表述,就是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程序和方法,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规定和要求。
二、企业实施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
2.1 标准化管理采取强制原则
2004年1月9日,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
定》),要求把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加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根据《决定》精神下发了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在各行业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并相继出台了危化、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截至2010年底,全国危化品行业通过达标考评一级企业37家,二级企业1530家,三级企业3951家,计划2012年底前全国危化企业均达到三级标准。其中危化行业标准化标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原则有利于推进全面实施。职业健康在各行业标准化标准中均设要素,对职业危害申报、监测、健康监护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都做了具体规定,但职业健康作为企业与安全工作同样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职业健康监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文件,以加强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的监督、指导。
2.2 标准化管理与国际管理体系模式接轨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为基础,企业各生产岗位和作业环节的安全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是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通过具体应用将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水平。对于已建立体系的企业,推行标准化工作是对体系运行的进一步提升;对于没有建立体系的企业,应在推行标准化过程中建立体系化的管理模式。
2.3 三方共同参与实施
建立并实施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模式是一项复杂且具有相当难度的系统工程,因此只有在深入理解和掌握标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并实施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并对以后的运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标准化工作通过政府安监部门监督、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提供咨询及评审服务、企业自身不断落实完善,有利于引导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标准化标准要求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模式和体系框架,并保持有效运行,推进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三、结论
安全生产标准化吸收国内外各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知识,是适合我国实际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建立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軌、符合我国法规标准、满足政府要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自身发展和生存的根本,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标准化体系实施过程中,按照标准进行评审分级管理,其中涉及高毒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索复杂和危害严重的企业,应进行重点监督、指导。企业以及各级职业健康监督、服务机构应积极开展新时期企业发展特征和管理体系的研究,深刻认识标准化工作的内涵,探寻企业实施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的对策,最大限度降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影响,预防或降低职业损害,保障员工健康。
参考文献
[1] 徐卫东,李翔.现代职业健康管理[J]. 国际交流,2002,(3):58-61
[2]王丽华,俞平,等.杭州市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调查及对策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 (5):545-549
关键词: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管理体系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在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条件、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法规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并与国际接轨。但我国先后经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阶段,不同时期的职业卫生工作模式有所差异,加之职业卫生工作先后由不同的主管部门负责,现行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因此呈现出涉及多部门、缺乏总体规划和某些方面尚不完善等特点,不仅影响到主管部门的正常履职,也给企业遵守有关职业卫生法规带来困惑,导致近几年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出现滑坡现象。
我国多数大中型生产企业建立了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水平。但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企业由于对体系的认识问题,为通过审核而建体系,实际生产过程中未按照体系要求、模式进行管理,导致“两张皮” 现象的出现;有些审核机构在体系审核过程中对安全(S)和环境(E)内容的审核较完整,而职业健康方面却不完善,只查监测数据、健康监护两项是否做了,其他内容及具体过程和结果都不进行控制; 由于我国颁布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属于推荐性国家标准,一些中小企业对职业健康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实施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化管理,同时这些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生产工艺落后,并吸纳了大量操作技能、安全及个体防护意识差、流动性大的农村劳动力,接触职业危害的情况十分复杂,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迫切需要有力的方法、手段转变这种局面。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
在我们这样既是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单位,又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通过单位,两者的载体又都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这是我们在探索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管理程序,通俗地说是一种管理方法。在它的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值。也就是说,无论一个企业目前的安全管理水平处于何等状态,都适合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例如,事故低发单位可以建立体系,事故高发、频发单位也可以建立体系。它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识别、评价、控制和体系运行的所有活动,从而达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目的的程序和方法。
而安全质量标准化则不同,它是标准,是一种尺度、一种标杆。它对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构件、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个工艺动作的安全属性都有明确的量值的规定,用这个标准尺度、标杆来衡量、来评判某个特定的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例如标准规定:直梯和平台相连接的扶手高度应当达到1050毫米,不到这个高度就不符合标准,就要失分,失分多了就达不到标准化企业。我们的尝试是把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具体规定,融入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中去,作为体系追求的期望值。通过持续改进使体系所实现和目标指标与绩效最终与标准化的规定相一致。简明地表述,就是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程序和方法,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规定和要求。
二、企业实施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
2.1 标准化管理采取强制原则
2004年1月9日,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
定》),要求把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加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根据《决定》精神下发了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在各行业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并相继出台了危化、冶金、机械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截至2010年底,全国危化品行业通过达标考评一级企业37家,二级企业1530家,三级企业3951家,计划2012年底前全国危化企业均达到三级标准。其中危化行业标准化标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强制原则有利于推进全面实施。职业健康在各行业标准化标准中均设要素,对职业危害申报、监测、健康监护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都做了具体规定,但职业健康作为企业与安全工作同样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职业健康监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文件,以加强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的监督、指导。
2.2 标准化管理与国际管理体系模式接轨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为基础,企业各生产岗位和作业环节的安全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是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通过具体应用将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水平。对于已建立体系的企业,推行标准化工作是对体系运行的进一步提升;对于没有建立体系的企业,应在推行标准化过程中建立体系化的管理模式。
2.3 三方共同参与实施
建立并实施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模式是一项复杂且具有相当难度的系统工程,因此只有在深入理解和掌握标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并实施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并对以后的运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标准化工作通过政府安监部门监督、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提供咨询及评审服务、企业自身不断落实完善,有利于引导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标准化标准要求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模式和体系框架,并保持有效运行,推进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三、结论
安全生产标准化吸收国内外各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知识,是适合我国实际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建立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軌、符合我国法规标准、满足政府要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自身发展和生存的根本,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标准化体系实施过程中,按照标准进行评审分级管理,其中涉及高毒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索复杂和危害严重的企业,应进行重点监督、指导。企业以及各级职业健康监督、服务机构应积极开展新时期企业发展特征和管理体系的研究,深刻认识标准化工作的内涵,探寻企业实施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的对策,最大限度降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影响,预防或降低职业损害,保障员工健康。
参考文献
[1] 徐卫东,李翔.现代职业健康管理[J]. 国际交流,2002,(3):58-61
[2]王丽华,俞平,等.杭州市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调查及对策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 (5):54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