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重大财务变革,结合新预算法的颁布,探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等学校中实行产生的积极作用,分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等学校各项财务活动的消极影响,是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等学校中的更好贯彻与实施重要保障。
关键词:集中支付 高校 积极 消极
對于高等学校而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重大财务变革,本文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出发,分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活动的影响。
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积极作用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不论是在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方面,还是对于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来讲,都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制度改革。
(1) 政府对高等学校的可控性与督导性得以增强
施行国库分散支付时,财政资金首先要拨付到学校账户,一旦资金离开国库拨给地方基层预算单位,就使财政资金到了政府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资金的使用情况很容易产生水分,极不利于政府了解财政资金真正用于何方何处;而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之后,学校不再有财政资金的实质拥有权,只是有上级批复的可使用资金的最大数额,在批复数额内,每次学校使用也要进行申请审核程序,如此严格规范的审批程序大大降低了学校私自占用财政资金、将资金挪用至他处以及留用剩余财政资金的可能,也把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从事后转变为事前和事中,让资金支付透明清晰可见。
(2)高等学校的预算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国库集中支付很有效地做到了预算在集中支付制度的管理下更加合理、严谨、细致。合理性体现在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包括预算数额的合理性与指标体系的合理性,预算数额和指标体系不多不少适应学校发展最合理;严谨性体现在严格按照预定计划在预算数额内支付,年末资金结余不可私留要先注销下年度再重申,计划用于某项目的预算资金未用完不可自行调剂到另一项目使用,保证专款专用;细致性体现在资金来源、支付方式和资金用途的细分,按资金来源分为财政与非财政资金,资金支付方式有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最重要的是资金用途的细致划分,分为类款项三个等级,新的预算法细致地指出各部门和单位根据那些规定来制定预算,而且新增了财政支出分类科目,即类款项(按功能)或类款(按经济性质)。
(3)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得以完善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系统化,二是管理信息化。一方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特性就体现在集中两个字,所谓集中是财务资金集中在国库,国库统一管理其收支,高等学校的各种财政支出都要根据预算提出申请,上级部门批准后直接代替高等学校支付给收款方,各项资金项目详细准确地对应着应付账款,细致系统的资金管理使资金根本不会经过学校之手,当然也就不会有效率低下、资金私占等情况的出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高等学校实施集中支付更加便利有效,比如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使得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利于政府监控。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活动的消极影响
(1)高等学校自主支配资金空间缩小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许多与高等教育相关法律的规定,高等学校是独立的法人,它有自主办学权和财务管理权,高等学校才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自由支配使用财政资金来发展学校的科研教育。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新预算法实施后,预算外资金取消,所有的资金收支没有例外都要纳入预算,统一集中管理,政府的职能又从宏观指导与管理高等学校的职能变成直接行政管理高等学校的职能,学校资金使用时必须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批,学校自主支配资金的空间随之缩小,这完全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相抵触。
(2)高等学校预算编制的难度更高
预算的编制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新预算法实施后,对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更为严格和细致。从时间上,详细到每个月,该月月末的时候就要向上级申报下个月的预算计划了,严格的时间限制以及繁琐的审批程序使这份计划要非常的精确与超前,少计划了在遇到非正常情况时连应急资金都没有,什么都来不及了;从项目上,若是多计划了,资金都是专项专用又不能跨项使用,就是预算不合理,很可能会影响到下次审批;从财务管理上,财管部门工作压力会异常大,因此编制预算的岗位、人员、设备都会随之增加,专人专项负责预算编制、申报等,学校会耗费很多财力物力人力在预算工作上,而占用了做其他工作的时间与精力。
(3)非单一系统对财务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改革前,部门单位的收支业务通过会计核算系统进行核算,而改革后不仅通过会计核算系统,还要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核算,会计主体、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都随之发生变化,比如说会计科目就增加了“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等等。两种系统共同核算,平时账务处理和年终决算的业务量必然会增倍,并且会出现许多新的以前不曾遇到的问题,比如支付环节是否能够衔接好不出错不影响用款情况,还有各支付环节的岗位设定的增减以及部门内部的调控,还有对于一些特殊的需要单独核算的账务如何适应新的核算体系的要求,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并解决的内容。
关键词:集中支付 高校 积极 消极
對于高等学校而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重大财务变革,本文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出发,分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活动的影响。
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积极作用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不论是在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方面,还是对于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来讲,都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制度改革。
(1) 政府对高等学校的可控性与督导性得以增强
施行国库分散支付时,财政资金首先要拨付到学校账户,一旦资金离开国库拨给地方基层预算单位,就使财政资金到了政府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资金的使用情况很容易产生水分,极不利于政府了解财政资金真正用于何方何处;而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之后,学校不再有财政资金的实质拥有权,只是有上级批复的可使用资金的最大数额,在批复数额内,每次学校使用也要进行申请审核程序,如此严格规范的审批程序大大降低了学校私自占用财政资金、将资金挪用至他处以及留用剩余财政资金的可能,也把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从事后转变为事前和事中,让资金支付透明清晰可见。
(2)高等学校的预算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国库集中支付很有效地做到了预算在集中支付制度的管理下更加合理、严谨、细致。合理性体现在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包括预算数额的合理性与指标体系的合理性,预算数额和指标体系不多不少适应学校发展最合理;严谨性体现在严格按照预定计划在预算数额内支付,年末资金结余不可私留要先注销下年度再重申,计划用于某项目的预算资金未用完不可自行调剂到另一项目使用,保证专款专用;细致性体现在资金来源、支付方式和资金用途的细分,按资金来源分为财政与非财政资金,资金支付方式有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最重要的是资金用途的细致划分,分为类款项三个等级,新的预算法细致地指出各部门和单位根据那些规定来制定预算,而且新增了财政支出分类科目,即类款项(按功能)或类款(按经济性质)。
(3)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得以完善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系统化,二是管理信息化。一方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特性就体现在集中两个字,所谓集中是财务资金集中在国库,国库统一管理其收支,高等学校的各种财政支出都要根据预算提出申请,上级部门批准后直接代替高等学校支付给收款方,各项资金项目详细准确地对应着应付账款,细致系统的资金管理使资金根本不会经过学校之手,当然也就不会有效率低下、资金私占等情况的出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高等学校实施集中支付更加便利有效,比如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使得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利于政府监控。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活动的消极影响
(1)高等学校自主支配资金空间缩小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许多与高等教育相关法律的规定,高等学校是独立的法人,它有自主办学权和财务管理权,高等学校才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自由支配使用财政资金来发展学校的科研教育。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新预算法实施后,预算外资金取消,所有的资金收支没有例外都要纳入预算,统一集中管理,政府的职能又从宏观指导与管理高等学校的职能变成直接行政管理高等学校的职能,学校资金使用时必须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批,学校自主支配资金的空间随之缩小,这完全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相抵触。
(2)高等学校预算编制的难度更高
预算的编制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新预算法实施后,对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更为严格和细致。从时间上,详细到每个月,该月月末的时候就要向上级申报下个月的预算计划了,严格的时间限制以及繁琐的审批程序使这份计划要非常的精确与超前,少计划了在遇到非正常情况时连应急资金都没有,什么都来不及了;从项目上,若是多计划了,资金都是专项专用又不能跨项使用,就是预算不合理,很可能会影响到下次审批;从财务管理上,财管部门工作压力会异常大,因此编制预算的岗位、人员、设备都会随之增加,专人专项负责预算编制、申报等,学校会耗费很多财力物力人力在预算工作上,而占用了做其他工作的时间与精力。
(3)非单一系统对财务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改革前,部门单位的收支业务通过会计核算系统进行核算,而改革后不仅通过会计核算系统,还要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核算,会计主体、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都随之发生变化,比如说会计科目就增加了“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等等。两种系统共同核算,平时账务处理和年终决算的业务量必然会增倍,并且会出现许多新的以前不曾遇到的问题,比如支付环节是否能够衔接好不出错不影响用款情况,还有各支付环节的岗位设定的增减以及部门内部的调控,还有对于一些特殊的需要单独核算的账务如何适应新的核算体系的要求,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并解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