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超滤曲线 血液透析 低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131-02
症状性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占血液透析并发症的20%~30%[1],透析中低血压造成透析不充分,超滤困难,使透析不能顺利进行,降低了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老年血透患者大多伴有心血管疾病和(或)糖尿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容易发生低血压。加强和重视透析患者低血压的预防,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反复出现低血压的患者,采用高-低钠配合超滤曲线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每周规律透析2~3次,每次4小时,既往透析中反复出现低血压的患者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48~8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6例,药物致慢性间质性肾炎2例。透析当日未服降壓药。
1.2 方法
1.2.1 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1]:透析中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头晕、无力、肌肉痉挛、呼吸困难、严重的抽搐、意识丧失。
1.2.2 血液透析治疗方案:采用贝朗Dalog+血液透析机,每周2~3次碳酸氢盐透析,每次透析治疗时间4小时,超滤量3000~5000ml,透析液流量500ml/min,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液温度36.5℃。钠模式为透析开始后前3小时透析液钠调至148mmol/L,结束前1小时钠调至136mmol/L。超滤曲线采用“先快后慢”阶梯式下降,分10个阶梯,每个阶梯24min,超滤率呈阶梯式下降。
2 结果
26例患者应用高-低钠配合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后,低血压及相关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只在超滤量接近5000ml时偶有发生,且发生程度轻,经适当处理后能坚持到透析结束。口渴感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均不明显。
3 讨论
症状性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并且可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突发的不可预测的血压下降。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血管再充盈率降低,自主神经功能在障碍等[2]。特别是心功能减退和低氧血症患者更易发生。随着透析老龄化和糖尿病肾病的增加,透析中低血压更加普遍和严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是关键因素,当超滤总量过多或超滤速度过快,尤其是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差,营养状况及血管顺应性明显下降,血管再充盈率下降,当超滤率大于血管再充盈率时就会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发生低血压。透析中由于尿素、肌酐等物质的清除,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使水分向组织间或细胞内转移,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亦使血压下降[3]。目前调钠透析已广泛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高血压、低血压、肌肉痉挛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中。高钠透析时,钠离子弥散到血液中,使血钠浓度增高,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补偿由于尿素、肌酐等物质清除造成的晶体渗透压下降,改善血管再充盈,使血容量稳定,有利于超滤脱水。为达到既能超滤脱水,又不使血容量下降引起低血压,我们采用调钠同时应用阶梯式下降的超滤率,在钠浓度高时超滤率亦大,钠浓度调低时超滤率亦减小,有利于稳定患者血压。为避免高钠引起的口渴感和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在透析结束前1小时调低透析液钠浓度到136mmol/L。
我们认为高-低钠配合超滤曲线“先快后慢”的透析模式,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措施,是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沈清.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28~630.
[2]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003,145~146.
[3] 左力,魏弘,王梅.可调钠透析对血容量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2001,33:370.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131-02
症状性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占血液透析并发症的20%~30%[1],透析中低血压造成透析不充分,超滤困难,使透析不能顺利进行,降低了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老年血透患者大多伴有心血管疾病和(或)糖尿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容易发生低血压。加强和重视透析患者低血压的预防,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反复出现低血压的患者,采用高-低钠配合超滤曲线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每周规律透析2~3次,每次4小时,既往透析中反复出现低血压的患者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48~8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6例,药物致慢性间质性肾炎2例。透析当日未服降壓药。
1.2 方法
1.2.1 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1]:透析中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头晕、无力、肌肉痉挛、呼吸困难、严重的抽搐、意识丧失。
1.2.2 血液透析治疗方案:采用贝朗Dalog+血液透析机,每周2~3次碳酸氢盐透析,每次透析治疗时间4小时,超滤量3000~5000ml,透析液流量500ml/min,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液温度36.5℃。钠模式为透析开始后前3小时透析液钠调至148mmol/L,结束前1小时钠调至136mmol/L。超滤曲线采用“先快后慢”阶梯式下降,分10个阶梯,每个阶梯24min,超滤率呈阶梯式下降。
2 结果
26例患者应用高-低钠配合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后,低血压及相关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只在超滤量接近5000ml时偶有发生,且发生程度轻,经适当处理后能坚持到透析结束。口渴感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均不明显。
3 讨论
症状性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并且可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突发的不可预测的血压下降。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血管再充盈率降低,自主神经功能在障碍等[2]。特别是心功能减退和低氧血症患者更易发生。随着透析老龄化和糖尿病肾病的增加,透析中低血压更加普遍和严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是关键因素,当超滤总量过多或超滤速度过快,尤其是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差,营养状况及血管顺应性明显下降,血管再充盈率下降,当超滤率大于血管再充盈率时就会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发生低血压。透析中由于尿素、肌酐等物质的清除,血浆渗透压迅速下降,使水分向组织间或细胞内转移,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亦使血压下降[3]。目前调钠透析已广泛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高血压、低血压、肌肉痉挛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中。高钠透析时,钠离子弥散到血液中,使血钠浓度增高,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补偿由于尿素、肌酐等物质清除造成的晶体渗透压下降,改善血管再充盈,使血容量稳定,有利于超滤脱水。为达到既能超滤脱水,又不使血容量下降引起低血压,我们采用调钠同时应用阶梯式下降的超滤率,在钠浓度高时超滤率亦大,钠浓度调低时超滤率亦减小,有利于稳定患者血压。为避免高钠引起的口渴感和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在透析结束前1小时调低透析液钠浓度到136mmol/L。
我们认为高-低钠配合超滤曲线“先快后慢”的透析模式,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措施,是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沈清.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28~630.
[2]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003,145~146.
[3] 左力,魏弘,王梅.可调钠透析对血容量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2001,3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