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2009 - 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外部创新氛围和公司创新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果显示:外部创新氛围与公司创新强度显著正相关,表明外部创新氛围能够促进公司创新。
关键词:创新氛围;外部;创新强度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同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此背景下,创新已经构成公司最为典型的一种学习方式( Koussis etal.,2007),也是公司建立长久市场地位,构建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正因为如此,公司创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受到公司和政府的重视,同时也是学术界一直探讨的热点问题(胡宝珠,2016)。
但从我国的创新实践来看,尽管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创新水平仍相对落后。如何促进公司的创新?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府、社会各界及公司,迫切需要提出解决方案。学术界也从多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大量研究表明,创新氛围能够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最终能够提高公司的创新。但仔细梳理这些研究文献,发现学者们大多关注公司内部的创新氛围( Somech&Drach-Zahavy,2013;连欣等,2013;孙锐,2014),对外部创新氛围对于公司创新行为的未能予以足够重视。在相关的外部创新氛围的研究中,也仅着重研究了公司的情境因素。因此本文以外部创新氛围为关注点。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公司的创新行为受到了大量的因素的影响,创新氛围就是其中之一。某种程度上,创新氛围是培育和滋养创新的核心基础( Hogan&Coote.2014)。相关研究也证实,创新氛围能够被公司成员所感知和体验,这会影响他们的态度、动机、信念、价值观和创新意识,进而对公司成员创新性行为产生持久影响,最终会影响到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王雁飞和朱瑜,2012)。实证分析也表明,创新氛围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员工的创新性行为( Somech& Drach-Zahavy,2013),同时也能提高公司的创新绩效( Somech& Drach-Zahavy,2013)。
早期的创新氛围的研究大多专注于公司内部,如个体创新氛围( Amabile&Conti.1999)、团队创新氛围(Anderson& West,1996)和组织创新氛围(Isaksen&Ekvall,2010)。实际上,当今的公司,处在动态和开放的环境中,公司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和物质的交换,以弥补创新资源的不足( Atallah,2003)。而且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为公司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创新空间(Hung&Chou,2013),公司也应使用外部更广泛的思想、知识和资源。外部创新氛围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合作创新的成败(任荣和徐向艺,2011)。因此,创新氛围不应仅局限于公司内部(方来坛等,2012)。
然而,纵览现有文獻关于公司外部创新氛围的分析,大多关注的是政府(任荣和徐向艺,2011)、外部技术( Hung& Chou,2013)、供应商(Mina et al.2013)等。实际上,这些因素只是公司创新的环境因素。原因是,创新氛围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公司成员对环境中是否具有创新特征的主观认知和主观知觉。供应商等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都是肯定存在的,但对于公司员工作为创新认知的要素却不一定。但因为供应商的因素,造成公司创新的压力却可能存在。实践中,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区这种整体上外部环境会形成创新氛围,因为任何一名在该区域工作的员工会本能意识到公司是追求创新的,其态度和价值观等也会随之改变。
综合来看,创新氛围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外部环境中的创新强度;其二政府对创新的支持。首先,从构建创新氛围的本质意义上看,外部环境的创新强度对公司的创新影响是最直接而且是持久的。原因是,外部环境的创新强度表明该地区的整体创新氛围。外部创新强度高,创新氛围必然浓厚。这首先会对公司员工认知、心理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员工会受到感染,会产生持久的创新性行为。其次,外部活跃的创新活动会对公司产生压力。原因是,外部的创新活动多,表明其它公司正在积极进行研发,这正是构建竞争优势和占领市场地位的重要措施,这会威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在此情况下,公司也必须进行研发投入,这无疑会促进公司创新。最后,公司外部的创新活动强,使得其它公司更受到关注,也会得到更多政府的扶持和资源,这显然也是对公司不利的。因此,外部环境中的创新强度会显著影响公司的创新强度。
另外,从政府角度来看,一般认为,政府主要采用营造创新环境、建设基础设施等手段对公司的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支持。从我国各个地方的建设实践来看,政府都采取了这些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实际上,从构建外部创新氛围的本质来看,真正对它起目标导向作用的是知识产权保护。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度高会影响公司员工的认知,使得员工更强烈的意味到政府对于创新的态度,这在我国法律建设相对不健全的情况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其二,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更表明政府的治理能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从侧面反应了政府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效率,这无疑会促进公司创新的效率。
综合以上,外部的创新氛围会显著提高公司内的创新强度。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外部创新氛围越浓厚,公司创新强度越高。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来源和数据选择
本文以2009-2014年深圳证券市场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外部创新氛围的数据源于樊纲等( 2011)。创新强度的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金融终端,其余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
(二)主要变量界定
1.创新强度。借鉴相关文献(刘运国和刘雯,2007),本文采用研发投资与总资产的比例(%)来表示创新强度( Inno)。 2.外部创新氛围。本文采用四个方面来衡量外部创新氛围:创新氛围I( Inatl),用公司所在地技术成果市场化程度表示;创新氛围2( Inat2),用公司所在地专利申请受理量除以科技人员数量表示;创新氛围3( Inat3),用公司所在地专科申请批准数除以科技人员数量表示;创新氛围4( Inat4),用公司所在地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表示。
3.控制变量。根据相关研究和本文的研究目的,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股权结构( Se)、公司规模(Size)、公司盈利能力( Roe)、成长能力(Tq)和现金水平(Cash)。另外,本文还控制公司年度( Year)效应的影响。详细的变量定义见表1。 表1变量定义
(三)模型设计与研究方法
为了探讨公司外部创新氛围和创新强度的内在关系,
本文构建了的模型如下:
Inno=α+ηlnat+λCoYitrols+ε (1)
其中,Inno指的是創新强度指标,Inat指的是四个外部创新氛围变量,Controls表示需要控制的变量。η表示外部创新氛围变量的回归系数,如果某些外部创新氛围的变量叩在统计上显著,则表示这些外部创新氛围变量对公司创新强度有显著的影响。α为常数项,λ为控制变量的系数,ε为残差项。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了统计,详细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最终得到的样本公司总数为1544个。创新强度的均值(中位数)为2.642lqo( 2.0401%),创新强度相对较低,但同时也可看出,各公司创新强度分布比较分散。外部创新氛围变量方面,技术成果市场化指数的均值(中位数)为3.0741( 1.9600),专利申请受理量除以科技人员数量的均值(中位数)为28.3014( 27.9200),专利申请批准数除以科技人员数量的均值(中位数)为32.4331( 37.4500),知识产权保护指数的均值(中位数)为30.3666( 32.6800)。从外部创新氛围的变量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的创新氛围明显存在差异,也表明我国各地区的发展不均衡。
在控制变量方面,股权结构方面,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中位数)为33.02%(30.75%),股权集中较高,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股权集中度高的特点;公司的年末总资产的对数均值为20.8093,说明公司规模较小;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为7.73%,公司盈利能力尚可,但各公司盈利能力相差很大;资产负债比率均值为21.95%,公司的负债比例不高;托宾Q的均值为1.9803,表明公司的成长性良好;现金持有水平的均值为36.33%,现金持有水平高;公司的平均年龄约为10年,体现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大多处在发展初期。最后,公司类型上,样本中66.19%的公司属于制造业。
(二)外部创新氛围对研发强度的影响 本文利用上文界定的研究样本对模型(1)进行回归,探讨外部创新氛围对公司创新强度的影响。详细的回归结果如表3。 表3是将表达外部创新氛围的四个变量,分别放入模型(1)的回归结果。由表4所示,所有代表外部创新氛围的变量与公司创新强度之间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显著正相关。这结果意味着随着公司所在地的外部创新氛围的提高,公司的创新强度也越高,这检验前文的假设1。表3的结果表明,外部创新氛围对公司员工和公司组织的创新认知和意识产生影响,浓厚的外部创新氛围能够提高公司的创新活动。在控制变量方面,公司的创新强度与股权结构、公司规模显著负相关,与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与相关研究一致,不再累述。
五、结语
外部创新氛围对公司创新强度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深圳证券市场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次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实证分析表明:外部的创新氛围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的创新强度。进一步,区分了公司类型后,研究发现,公司类型影响了外部创新氛围对创新强度的作用:相比较非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制造业背景的上市公司中外部创新氛围与创新强度之间存在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本文的研究不仅为创新氛围和创新强度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丰富了公司创新研究内容;同时,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对于公司进一步认识创新氛围的作用有较强的启示意义,并对创新投资的决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表3创新氛围对创新强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Amabile T M, Conti R. Changes in the WorkEnvironment for Creativity during Downsizing[J]. Academy ofManagement Journal, 1999, 42(6) : 630-640.
[2]Anderson N, West M A. The Team Climate Inventory:Development of the TCI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eambuildingfor Innovativeness[J].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996, 5(1): 53-66.
[3]Atallah G.Information Sharing and the Stability of Cooperation in Research Joint Ventures[J]. Economics of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2003, 12(6): 531-554.
[4]Hogan S J, Coote L V. Organizational Culture,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A test of Schein's ModeI[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4, 67(8): 1609-1621. [5] Hung K P,Chou C.The Impact of Open Innov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ternal R&D andEnvironmental Turbulence[J]. Technovation, 2013, 33(10):368-380.
[6]lsaksen S G,Ekvall G.Managing for Innovation: TheTwo Faces of Tension in Creative Climates[J]. Creativity and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0, 19(2): 73-88.
[7]Koussis N, Martzoukos S H, Trigeorgis L Real R&D Options with Time-To-Learn and Learning-By-Doing[J].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07, 151(1): 29-55.
[8]Mina A,Lahr H, Hughes A.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External Finance for Innovative Firms[J]. Industrial andCorporate Change, 2013, 22(4): 869-901.
[9]Somech A, Drach-Zahavy A. Translating Team Creativity to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 the Role of Team Composition and Climate for Innovation[J]. Journal ofManagement, 2013, 39(3): 684-708.
[10]樊綱,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指数——各省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度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1]方来坛,时勘,刘蓉晖.团队创新氛围的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12, 33(6):146-154.
[12]胡宝珠.企业创新视角下的政府作用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6 (3): 43-45.
[13]连欣,杨百寅,马月婷.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3, 10(7): 985-992.
[14]刘运国,刘雯.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任期与R&D支出[J]管理世界,2007 (1): 128-136.
[15]任荣,徐向艺.政府,产业环境,顾客与企业合作创新[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1): 77-85.
[16]孙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创新氛围与研发人员创新[J]科研管理,2014, 35(8):34-43.
[17]王雁飞,朱瑜.组织社会化与员工行为绩效——基于个人一组织匹配视角的纵向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2(5): 109-124.
关键词:创新氛围;外部;创新强度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同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此背景下,创新已经构成公司最为典型的一种学习方式( Koussis etal.,2007),也是公司建立长久市场地位,构建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正因为如此,公司创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受到公司和政府的重视,同时也是学术界一直探讨的热点问题(胡宝珠,2016)。
但从我国的创新实践来看,尽管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创新水平仍相对落后。如何促进公司的创新?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府、社会各界及公司,迫切需要提出解决方案。学术界也从多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大量研究表明,创新氛围能够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最终能够提高公司的创新。但仔细梳理这些研究文献,发现学者们大多关注公司内部的创新氛围( Somech&Drach-Zahavy,2013;连欣等,2013;孙锐,2014),对外部创新氛围对于公司创新行为的未能予以足够重视。在相关的外部创新氛围的研究中,也仅着重研究了公司的情境因素。因此本文以外部创新氛围为关注点。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公司的创新行为受到了大量的因素的影响,创新氛围就是其中之一。某种程度上,创新氛围是培育和滋养创新的核心基础( Hogan&Coote.2014)。相关研究也证实,创新氛围能够被公司成员所感知和体验,这会影响他们的态度、动机、信念、价值观和创新意识,进而对公司成员创新性行为产生持久影响,最终会影响到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王雁飞和朱瑜,2012)。实证分析也表明,创新氛围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员工的创新性行为( Somech& Drach-Zahavy,2013),同时也能提高公司的创新绩效( Somech& Drach-Zahavy,2013)。
早期的创新氛围的研究大多专注于公司内部,如个体创新氛围( Amabile&Conti.1999)、团队创新氛围(Anderson& West,1996)和组织创新氛围(Isaksen&Ekvall,2010)。实际上,当今的公司,处在动态和开放的环境中,公司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和物质的交换,以弥补创新资源的不足( Atallah,2003)。而且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为公司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创新空间(Hung&Chou,2013),公司也应使用外部更广泛的思想、知识和资源。外部创新氛围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合作创新的成败(任荣和徐向艺,2011)。因此,创新氛围不应仅局限于公司内部(方来坛等,2012)。
然而,纵览现有文獻关于公司外部创新氛围的分析,大多关注的是政府(任荣和徐向艺,2011)、外部技术( Hung& Chou,2013)、供应商(Mina et al.2013)等。实际上,这些因素只是公司创新的环境因素。原因是,创新氛围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公司成员对环境中是否具有创新特征的主观认知和主观知觉。供应商等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都是肯定存在的,但对于公司员工作为创新认知的要素却不一定。但因为供应商的因素,造成公司创新的压力却可能存在。实践中,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区这种整体上外部环境会形成创新氛围,因为任何一名在该区域工作的员工会本能意识到公司是追求创新的,其态度和价值观等也会随之改变。
综合来看,创新氛围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外部环境中的创新强度;其二政府对创新的支持。首先,从构建创新氛围的本质意义上看,外部环境的创新强度对公司的创新影响是最直接而且是持久的。原因是,外部环境的创新强度表明该地区的整体创新氛围。外部创新强度高,创新氛围必然浓厚。这首先会对公司员工认知、心理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员工会受到感染,会产生持久的创新性行为。其次,外部活跃的创新活动会对公司产生压力。原因是,外部的创新活动多,表明其它公司正在积极进行研发,这正是构建竞争优势和占领市场地位的重要措施,这会威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在此情况下,公司也必须进行研发投入,这无疑会促进公司创新。最后,公司外部的创新活动强,使得其它公司更受到关注,也会得到更多政府的扶持和资源,这显然也是对公司不利的。因此,外部环境中的创新强度会显著影响公司的创新强度。
另外,从政府角度来看,一般认为,政府主要采用营造创新环境、建设基础设施等手段对公司的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支持。从我国各个地方的建设实践来看,政府都采取了这些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实际上,从构建外部创新氛围的本质来看,真正对它起目标导向作用的是知识产权保护。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度高会影响公司员工的认知,使得员工更强烈的意味到政府对于创新的态度,这在我国法律建设相对不健全的情况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其二,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更表明政府的治理能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从侧面反应了政府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效率,这无疑会促进公司创新的效率。
综合以上,外部的创新氛围会显著提高公司内的创新强度。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外部创新氛围越浓厚,公司创新强度越高。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来源和数据选择
本文以2009-2014年深圳证券市场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外部创新氛围的数据源于樊纲等( 2011)。创新强度的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金融终端,其余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
(二)主要变量界定
1.创新强度。借鉴相关文献(刘运国和刘雯,2007),本文采用研发投资与总资产的比例(%)来表示创新强度( Inno)。 2.外部创新氛围。本文采用四个方面来衡量外部创新氛围:创新氛围I( Inatl),用公司所在地技术成果市场化程度表示;创新氛围2( Inat2),用公司所在地专利申请受理量除以科技人员数量表示;创新氛围3( Inat3),用公司所在地专科申请批准数除以科技人员数量表示;创新氛围4( Inat4),用公司所在地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表示。
3.控制变量。根据相关研究和本文的研究目的,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股权结构( Se)、公司规模(Size)、公司盈利能力( Roe)、成长能力(Tq)和现金水平(Cash)。另外,本文还控制公司年度( Year)效应的影响。详细的变量定义见表1。 表1变量定义
(三)模型设计与研究方法
为了探讨公司外部创新氛围和创新强度的内在关系,
本文构建了的模型如下:
Inno=α+ηlnat+λCoYitrols+ε (1)
其中,Inno指的是創新强度指标,Inat指的是四个外部创新氛围变量,Controls表示需要控制的变量。η表示外部创新氛围变量的回归系数,如果某些外部创新氛围的变量叩在统计上显著,则表示这些外部创新氛围变量对公司创新强度有显著的影响。α为常数项,λ为控制变量的系数,ε为残差项。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了统计,详细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最终得到的样本公司总数为1544个。创新强度的均值(中位数)为2.642lqo( 2.0401%),创新强度相对较低,但同时也可看出,各公司创新强度分布比较分散。外部创新氛围变量方面,技术成果市场化指数的均值(中位数)为3.0741( 1.9600),专利申请受理量除以科技人员数量的均值(中位数)为28.3014( 27.9200),专利申请批准数除以科技人员数量的均值(中位数)为32.4331( 37.4500),知识产权保护指数的均值(中位数)为30.3666( 32.6800)。从外部创新氛围的变量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的创新氛围明显存在差异,也表明我国各地区的发展不均衡。
在控制变量方面,股权结构方面,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中位数)为33.02%(30.75%),股权集中较高,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股权集中度高的特点;公司的年末总资产的对数均值为20.8093,说明公司规模较小;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为7.73%,公司盈利能力尚可,但各公司盈利能力相差很大;资产负债比率均值为21.95%,公司的负债比例不高;托宾Q的均值为1.9803,表明公司的成长性良好;现金持有水平的均值为36.33%,现金持有水平高;公司的平均年龄约为10年,体现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大多处在发展初期。最后,公司类型上,样本中66.19%的公司属于制造业。
(二)外部创新氛围对研发强度的影响 本文利用上文界定的研究样本对模型(1)进行回归,探讨外部创新氛围对公司创新强度的影响。详细的回归结果如表3。 表3是将表达外部创新氛围的四个变量,分别放入模型(1)的回归结果。由表4所示,所有代表外部创新氛围的变量与公司创新强度之间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显著正相关。这结果意味着随着公司所在地的外部创新氛围的提高,公司的创新强度也越高,这检验前文的假设1。表3的结果表明,外部创新氛围对公司员工和公司组织的创新认知和意识产生影响,浓厚的外部创新氛围能够提高公司的创新活动。在控制变量方面,公司的创新强度与股权结构、公司规模显著负相关,与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与相关研究一致,不再累述。
五、结语
外部创新氛围对公司创新强度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深圳证券市场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次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实证分析表明:外部的创新氛围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的创新强度。进一步,区分了公司类型后,研究发现,公司类型影响了外部创新氛围对创新强度的作用:相比较非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制造业背景的上市公司中外部创新氛围与创新强度之间存在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本文的研究不仅为创新氛围和创新强度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丰富了公司创新研究内容;同时,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对于公司进一步认识创新氛围的作用有较强的启示意义,并对创新投资的决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表3创新氛围对创新强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Amabile T M, Conti R. Changes in the WorkEnvironment for Creativity during Downsizing[J]. Academy ofManagement Journal, 1999, 42(6) : 630-640.
[2]Anderson N, West M A. The Team Climate Inventory:Development of the TCI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eambuildingfor Innovativeness[J].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996, 5(1): 53-66.
[3]Atallah G.Information Sharing and the Stability of Cooperation in Research Joint Ventures[J]. Economics of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2003, 12(6): 531-554.
[4]Hogan S J, Coote L V. Organizational Culture,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A test of Schein's ModeI[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4, 67(8): 1609-1621. [5] Hung K P,Chou C.The Impact of Open Innov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ternal R&D andEnvironmental Turbulence[J]. Technovation, 2013, 33(10):368-380.
[6]lsaksen S G,Ekvall G.Managing for Innovation: TheTwo Faces of Tension in Creative Climates[J]. Creativity and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0, 19(2): 73-88.
[7]Koussis N, Martzoukos S H, Trigeorgis L Real R&D Options with Time-To-Learn and Learning-By-Doing[J].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07, 151(1): 29-55.
[8]Mina A,Lahr H, Hughes A.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External Finance for Innovative Firms[J]. Industrial andCorporate Change, 2013, 22(4): 869-901.
[9]Somech A, Drach-Zahavy A. Translating Team Creativity to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 the Role of Team Composition and Climate for Innovation[J]. Journal ofManagement, 2013, 39(3): 684-708.
[10]樊綱,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指数——各省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度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1]方来坛,时勘,刘蓉晖.团队创新氛围的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12, 33(6):146-154.
[12]胡宝珠.企业创新视角下的政府作用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6 (3): 43-45.
[13]连欣,杨百寅,马月婷.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3, 10(7): 985-992.
[14]刘运国,刘雯.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任期与R&D支出[J]管理世界,2007 (1): 128-136.
[15]任荣,徐向艺.政府,产业环境,顾客与企业合作创新[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1): 77-85.
[16]孙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创新氛围与研发人员创新[J]科研管理,2014, 35(8):34-43.
[17]王雁飞,朱瑜.组织社会化与员工行为绩效——基于个人一组织匹配视角的纵向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2(5): 10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