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本校使用导学稿的经验,探讨了从导学稿的编写、使用和功效以及导学稿实施以来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导学稿;师生;原则;成效;七放手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后宅中学在外出学习江苏东庐中学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尝试,使用了导学稿教学模式,即“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生的练三维合一”,提倡课堂教学“精讲多练”“主动学习,有效指导”。学校老师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对讲学稿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经验和困惑同在,亮点和问题并存。笔者就我校推行的导学稿课堂教学模式,谈谈导学稿的编写、使用和功效以及导学稿实施以来的一些体会。
一、导学稿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稿,顾名思义,强调的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辅导,突出的是“导”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上;“学”则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导学稿”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导学稿的实质是:先学后讲,教学合一。
1.导学稿的撰写程序。导学稿撰写按“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完善定稿”四个步骤来实施。提前备课:包括假期备课和日常备课。学期末根据下学期教学实际,由备课组长安排下学期前两周的备课任务,教师在假期撰写导学稿初稿,开学时交备课组长;平时备课要求主备老师提前两周将导学稿初稿完成,以备研讨。轮流主备:通过教研组集体协商,优化组合,成立备课小组(一般是两人,一人主备);参照各组人员特点,分配备课任务,确定每课的主备教师,其他教师协助查找资料,以备研讨。集体研讨:分两个阶段进行,即备课小组内研讨和备课组研讨。依照教学进度安排,主备教师提前两周将导学稿初稿完成,在备课小组内交流,修改初稿。备课组长初审后,下发全组教师,进行集体研讨。研讨时,主备人要进行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说明设计意图,提出困惑和疑问。其他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补充资料,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提出修改意见,主备人再次修改,充实完善。完善定稿:主备人将经过备课组集体研讨修改后的导学稿交备课组长,组长审定后交年级部分管领导签字,再送油印室统一打印,并将导学稿提前两天交任课老师使用。
2.导学稿使用。(1)教师使用导学稿。教师使用导学稿上课前,要进行二次备课,一是要把主备人的教学思想和自己的教学思路融合在一起;二是查阅部分或全部学生预习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完成情况。上课时任课教师根据抽查学生导学稿预习的情况,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同备课组老师以导学稿为蓝本,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但不排斥教师的个性化创新。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学手段。课后,教师认真填写“教后记”,以备下次集体研讨时交流。(2)学生使用导学稿。完成预习任务:学生在使用导学稿的过程中要根据导学稿内容认真进行预习,要求所有学生本着自主、独立的原则,自行解决导学稿中的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第二天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完成课堂学习内容:课堂上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完成导学稿上的相关内容。如课内时间不够,可作为当日作业完成。总结学习心得:学生课后应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在导学稿上填写学习心得,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也可对导学稿的编写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整理导学稿:学生对老师批阅过的导学稿要及时认真地进行纠错,每单元(章节)学习结束,学生将各科导学稿分科按顺序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以备复习之用。(3)认识和操作层面上存在的误区,使用导学稿要注意以下四方面问题:其一,有了导学稿,不能忽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已经预习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对关键知识点已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课堂的重点是对学生已初步感知的知识进行深化,能力进行拓展。其二,导学稿的精髓在于精讲多练。导学稿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的量要适度,不要让课堂变成一堂作业课。其三,导学稿的使用要环环相扣。导学稿的使用过程主要分成三个环节,即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新课讲授及练习,课后深化巩固,三个环节要落实到位,如果某个脱节会影响整体效果。其四、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单一化。教师在使用导学稿时不要循规蹈矩,不要照搬导学稿,要提倡个性化教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来设计。
二、导学稿的批阅
根据各学科特点,可批阅部分或全部导学稿。导学稿批阅要做到“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使每个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导学稿的批阅要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
三、导学稿实施的成效
导学稿的实施在很大程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促教学改革的有效载体。它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避免了教师备课的形式化,实现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统一。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导学稿使传统的“传授——承受”课堂教学模式变为“导学”,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由原来的表演者、演讲者转变为引导者、服务者,更注重为学生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渴望,引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更加重视课堂评价的作用。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活”了。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做到了有的放矢,注意力更集中,听课效果更好,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需与时俱进。用导学稿进行课堂教学,代表着教育的前进方向,指引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已深深地感受教育改革春天的气息,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
【参考文献】
[1]《“东庐”: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江苏教育》2004年第四期)
[2]王飙.从教育的发展看教育的本质.中国教师.2005
[3]《课程评价: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双向两难问题》2007年第四期)
【关键词】导学稿;师生;原则;成效;七放手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后宅中学在外出学习江苏东庐中学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尝试,使用了导学稿教学模式,即“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生的练三维合一”,提倡课堂教学“精讲多练”“主动学习,有效指导”。学校老师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对讲学稿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经验和困惑同在,亮点和问题并存。笔者就我校推行的导学稿课堂教学模式,谈谈导学稿的编写、使用和功效以及导学稿实施以来的一些体会。
一、导学稿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稿,顾名思义,强调的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辅导,突出的是“导”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上;“学”则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导学稿”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导学稿的实质是:先学后讲,教学合一。
1.导学稿的撰写程序。导学稿撰写按“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完善定稿”四个步骤来实施。提前备课:包括假期备课和日常备课。学期末根据下学期教学实际,由备课组长安排下学期前两周的备课任务,教师在假期撰写导学稿初稿,开学时交备课组长;平时备课要求主备老师提前两周将导学稿初稿完成,以备研讨。轮流主备:通过教研组集体协商,优化组合,成立备课小组(一般是两人,一人主备);参照各组人员特点,分配备课任务,确定每课的主备教师,其他教师协助查找资料,以备研讨。集体研讨:分两个阶段进行,即备课小组内研讨和备课组研讨。依照教学进度安排,主备教师提前两周将导学稿初稿完成,在备课小组内交流,修改初稿。备课组长初审后,下发全组教师,进行集体研讨。研讨时,主备人要进行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说明设计意图,提出困惑和疑问。其他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补充资料,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提出修改意见,主备人再次修改,充实完善。完善定稿:主备人将经过备课组集体研讨修改后的导学稿交备课组长,组长审定后交年级部分管领导签字,再送油印室统一打印,并将导学稿提前两天交任课老师使用。
2.导学稿使用。(1)教师使用导学稿。教师使用导学稿上课前,要进行二次备课,一是要把主备人的教学思想和自己的教学思路融合在一起;二是查阅部分或全部学生预习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完成情况。上课时任课教师根据抽查学生导学稿预习的情况,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同备课组老师以导学稿为蓝本,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但不排斥教师的个性化创新。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学手段。课后,教师认真填写“教后记”,以备下次集体研讨时交流。(2)学生使用导学稿。完成预习任务:学生在使用导学稿的过程中要根据导学稿内容认真进行预习,要求所有学生本着自主、独立的原则,自行解决导学稿中的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第二天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完成课堂学习内容:课堂上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完成导学稿上的相关内容。如课内时间不够,可作为当日作业完成。总结学习心得:学生课后应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在导学稿上填写学习心得,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也可对导学稿的编写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整理导学稿:学生对老师批阅过的导学稿要及时认真地进行纠错,每单元(章节)学习结束,学生将各科导学稿分科按顺序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以备复习之用。(3)认识和操作层面上存在的误区,使用导学稿要注意以下四方面问题:其一,有了导学稿,不能忽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已经预习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对关键知识点已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课堂的重点是对学生已初步感知的知识进行深化,能力进行拓展。其二,导学稿的精髓在于精讲多练。导学稿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的量要适度,不要让课堂变成一堂作业课。其三,导学稿的使用要环环相扣。导学稿的使用过程主要分成三个环节,即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新课讲授及练习,课后深化巩固,三个环节要落实到位,如果某个脱节会影响整体效果。其四、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单一化。教师在使用导学稿时不要循规蹈矩,不要照搬导学稿,要提倡个性化教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来设计。
二、导学稿的批阅
根据各学科特点,可批阅部分或全部导学稿。导学稿批阅要做到“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使每个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导学稿的批阅要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
三、导学稿实施的成效
导学稿的实施在很大程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促教学改革的有效载体。它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避免了教师备课的形式化,实现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统一。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导学稿使传统的“传授——承受”课堂教学模式变为“导学”,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由原来的表演者、演讲者转变为引导者、服务者,更注重为学生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渴望,引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更加重视课堂评价的作用。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活”了。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做到了有的放矢,注意力更集中,听课效果更好,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需与时俱进。用导学稿进行课堂教学,代表着教育的前进方向,指引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已深深地感受教育改革春天的气息,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
【参考文献】
[1]《“东庐”: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江苏教育》2004年第四期)
[2]王飙.从教育的发展看教育的本质.中国教师.2005
[3]《课程评价: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双向两难问题》2007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