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格是教育的根本,现代教育既要倡导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同情、友谊、责任、勇气、毅力等人格行为,更要加强诚信、自律、共存、立志、创新等现代人格行为的培养,这是信用经济时代人们安身立命、待人处世、适应社会挑战的重要方面。因此,面对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致力于思想品德基础培养的研究,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构筑起坚强的人格之堤。
关键词:人格教育品德基础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212-01
1 诚信
当前学校中,学生的诚信问题是比较突出的,许多青年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不欺、不说谎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是另外一种状况:考试作弊的现象屡见不鲜,借钱不还的事情时有发生,还有编造谎言中伤别人等等。
面对这样一种现状,教师的工作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曾子杀彘”的故事,就是要教育孩子从小知道做人的根本诚信。正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只有内在的丰富、机智、高尚、诚信才能铸就外在的言传身教的科学与有效。若教师严格讲求诚信,成为诚信的使者,处处撒播诚信的种子,就相当于在师生之间敞开了一扇门,当然,也只有诚信之师;才能在学生心中亮盏明灯,正确指引他们的人格走向,从而为坚实的人格之堤夯实基础。
为了让学生们把诚信刻在心里,让他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不因各种干扰因素而破坏规则,同时也通过多种方式,用社会上的一些失信、败德现象及其造成的危害教育学生,使孩子们认识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信任透支”总是要偿还的,诚信并非只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它是现代社会文明和秩序的必要条件,而且它更是一名优秀学生、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崇高品质,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
2 自律
由于近些年来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的影响,中学生的整体公德意识水平有下滑的趋势。没有了过错感,没有了内疚感,没有了忏悔意识,对任何应觉羞耻的事情都感到无所谓,既损人又不利己;阴暗角落里出现了吸烟的现象;有些同学故意弄坏楼道里的电灯开关;随意将碎纸片从窗口抛出;在桌椅上乱涂乱画;不尊重师长;开口就带脏字;不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活动中喧哗、吵闹、行为粗鲁;在社会上打仗斗殴等等。
其实,只要人有羞耻之心,能管住自己,做人便能做好人,办事便能办好事,学生们之所以有这些不良行为,有时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成自然,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随心所欲”,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给学校、给社会带来了怎样损害。所以,就从学生的不良习惯入手,强化中学生的文明行为的基础性教育。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上街头,走进公园、社区、车站等公共场所,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主题是社会公德问题。记录不是终极目的,让他们把自己发现的问题拿到班会上讨论,或者让他们把所见所闻编排成小品,在同学们面前真实地再现出来,然后让大家谈体会、谈感受,从而让孩子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严格自律,并进而形成“以文明为光荣,以不文明为可耻的风尚”,使他们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一种自觉行为,一种美好追求。
3 共存
人们喜欢和别人在一起共同经历快乐或者痛苦的感受。比如球迷,他们为何不在家中观看直播而非得亲临其境到现场呢,原因就在于那种和众球迷一起欢呼、一起屏息的感觉和气氛让人心驰神往,这就说明大家都有渴望共同生活的心理趋向。现在校园里有很多孩子非常任性、自私,甚至刁蛮,在给别人带来伤害的同时,又把自己孤立起来,理由很简单,有些孩子太“唯我”,太以我为中心了。
针对这种情况,教给学生一条道德金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记得班里曾有一位同学来自乡下,在一次主题班会上,他说出了自己的烦恼,说自己最怕的就是开班会站在讲台上发言时的困窘,因为他发现班里有人在窃笑,笑他的土气、迟钝、成绩不好等,于是,他越发不敢也不愿和其他同学有正面接触和交流,他开始封闭自己,把头深深地埋进书本里,开始了一种希望自己永远生活在黑暗里的抑郁生活。那么,是谁剥夺了他和大家的相处,并享受集体快乐的权利呢?很显然,是有个别同学太自私,他们太忽视别人的感受了,试想,如果进行一下换位,他们也不愿受到这样的待遇吧。所以,我教育学生在共员学习生活中要用自己的心来推想一下别人的心,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到别人身上,要学会替别人考虑,为别人着想,学会关心别人,包括同学、教师、家人、朋友等等,因为在你付出关爱的同时,你会收获到快乐,否则,一个自私自利、霸道任性的人终将被拒之于集体生活之外,体验不到共存的快乐。
另外,让他们学会感动,学会对身边的人和事心存感激,这样,在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感恩大自然的过程中,他们享受到了共存的快乐,他们会欣然发现:父母的唠叨是幸福,自然的风雨是洗礼,生活的磨难是进步的阶梯……同时,为了促使他们乐于共存,我还传递给学生一种不可缺的观念,那就是欣赏多样性,以一颗包容之心接受他人对世事的多元看法,努力地去喜欢和自己不一样的,走近它、了解它、接受它、喜爱它。我让他们能牢牢记住:能够快乐共存,是一种品质,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
4 立志
作为时代骄子的中学生,如今在安逸的生活状态下,有一部分染上了低靡之气,失去了活泼、天真,失去了追求、斗志,对明显偶像盲目崇拜,对电子游戏深度痴狂,对网络世界过分迷醉……内心空虚、无聊、彷徨。
可以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理想,就如同绿洲失去水源一样,生命将面临枯竭。所以,我极力的保使孩子们认识到:你要为自己学。因为,有追求、有奋斗的生命才是鲜活的、充实的、有意义的,而且,只有这样,他才有可发展到为父母、为老师,甚至是为国家、为民族而学;同时,我还极力地促使孩子们考虑到:要怎样活下去?是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还是活出精彩、活出真正的幸福快乐?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他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让自己健康、快乐、高质量地活,所以,可以说,立定志向对学生构筑起坚实的人格之堤,作用非凡。同时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更能主导人格的日趋完美。
创新现代社会需要创造型的人才,不需要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统一规格的成品,为此,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并不断提高问题的含金量,进而引导他们去思维、去探究,给学生一个自主创造的广阔空间,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大胆猜想,多做假设,从而使学生们的灵性、才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现与释放,让他们拥有了一件制胜的法宝。
关键词:人格教育品德基础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212-01
1 诚信
当前学校中,学生的诚信问题是比较突出的,许多青年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不欺、不说谎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是另外一种状况:考试作弊的现象屡见不鲜,借钱不还的事情时有发生,还有编造谎言中伤别人等等。
面对这样一种现状,教师的工作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曾子杀彘”的故事,就是要教育孩子从小知道做人的根本诚信。正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只有内在的丰富、机智、高尚、诚信才能铸就外在的言传身教的科学与有效。若教师严格讲求诚信,成为诚信的使者,处处撒播诚信的种子,就相当于在师生之间敞开了一扇门,当然,也只有诚信之师;才能在学生心中亮盏明灯,正确指引他们的人格走向,从而为坚实的人格之堤夯实基础。
为了让学生们把诚信刻在心里,让他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不因各种干扰因素而破坏规则,同时也通过多种方式,用社会上的一些失信、败德现象及其造成的危害教育学生,使孩子们认识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信任透支”总是要偿还的,诚信并非只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它是现代社会文明和秩序的必要条件,而且它更是一名优秀学生、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崇高品质,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
2 自律
由于近些年来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的影响,中学生的整体公德意识水平有下滑的趋势。没有了过错感,没有了内疚感,没有了忏悔意识,对任何应觉羞耻的事情都感到无所谓,既损人又不利己;阴暗角落里出现了吸烟的现象;有些同学故意弄坏楼道里的电灯开关;随意将碎纸片从窗口抛出;在桌椅上乱涂乱画;不尊重师长;开口就带脏字;不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活动中喧哗、吵闹、行为粗鲁;在社会上打仗斗殴等等。
其实,只要人有羞耻之心,能管住自己,做人便能做好人,办事便能办好事,学生们之所以有这些不良行为,有时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成自然,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随心所欲”,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给学校、给社会带来了怎样损害。所以,就从学生的不良习惯入手,强化中学生的文明行为的基础性教育。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上街头,走进公园、社区、车站等公共场所,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主题是社会公德问题。记录不是终极目的,让他们把自己发现的问题拿到班会上讨论,或者让他们把所见所闻编排成小品,在同学们面前真实地再现出来,然后让大家谈体会、谈感受,从而让孩子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严格自律,并进而形成“以文明为光荣,以不文明为可耻的风尚”,使他们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一种自觉行为,一种美好追求。
3 共存
人们喜欢和别人在一起共同经历快乐或者痛苦的感受。比如球迷,他们为何不在家中观看直播而非得亲临其境到现场呢,原因就在于那种和众球迷一起欢呼、一起屏息的感觉和气氛让人心驰神往,这就说明大家都有渴望共同生活的心理趋向。现在校园里有很多孩子非常任性、自私,甚至刁蛮,在给别人带来伤害的同时,又把自己孤立起来,理由很简单,有些孩子太“唯我”,太以我为中心了。
针对这种情况,教给学生一条道德金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记得班里曾有一位同学来自乡下,在一次主题班会上,他说出了自己的烦恼,说自己最怕的就是开班会站在讲台上发言时的困窘,因为他发现班里有人在窃笑,笑他的土气、迟钝、成绩不好等,于是,他越发不敢也不愿和其他同学有正面接触和交流,他开始封闭自己,把头深深地埋进书本里,开始了一种希望自己永远生活在黑暗里的抑郁生活。那么,是谁剥夺了他和大家的相处,并享受集体快乐的权利呢?很显然,是有个别同学太自私,他们太忽视别人的感受了,试想,如果进行一下换位,他们也不愿受到这样的待遇吧。所以,我教育学生在共员学习生活中要用自己的心来推想一下别人的心,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到别人身上,要学会替别人考虑,为别人着想,学会关心别人,包括同学、教师、家人、朋友等等,因为在你付出关爱的同时,你会收获到快乐,否则,一个自私自利、霸道任性的人终将被拒之于集体生活之外,体验不到共存的快乐。
另外,让他们学会感动,学会对身边的人和事心存感激,这样,在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感恩大自然的过程中,他们享受到了共存的快乐,他们会欣然发现:父母的唠叨是幸福,自然的风雨是洗礼,生活的磨难是进步的阶梯……同时,为了促使他们乐于共存,我还传递给学生一种不可缺的观念,那就是欣赏多样性,以一颗包容之心接受他人对世事的多元看法,努力地去喜欢和自己不一样的,走近它、了解它、接受它、喜爱它。我让他们能牢牢记住:能够快乐共存,是一种品质,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
4 立志
作为时代骄子的中学生,如今在安逸的生活状态下,有一部分染上了低靡之气,失去了活泼、天真,失去了追求、斗志,对明显偶像盲目崇拜,对电子游戏深度痴狂,对网络世界过分迷醉……内心空虚、无聊、彷徨。
可以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理想,就如同绿洲失去水源一样,生命将面临枯竭。所以,我极力的保使孩子们认识到:你要为自己学。因为,有追求、有奋斗的生命才是鲜活的、充实的、有意义的,而且,只有这样,他才有可发展到为父母、为老师,甚至是为国家、为民族而学;同时,我还极力地促使孩子们考虑到:要怎样活下去?是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还是活出精彩、活出真正的幸福快乐?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他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让自己健康、快乐、高质量地活,所以,可以说,立定志向对学生构筑起坚实的人格之堤,作用非凡。同时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更能主导人格的日趋完美。
创新现代社会需要创造型的人才,不需要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统一规格的成品,为此,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并不断提高问题的含金量,进而引导他们去思维、去探究,给学生一个自主创造的广阔空间,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大胆猜想,多做假设,从而使学生们的灵性、才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现与释放,让他们拥有了一件制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