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培养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也引来了社会舆论的颇多质疑。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材料抽查等方法,对中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进行了调研,对造成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低下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现状;对策
一、语言文字能力现状原因分析
1.汉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方式存在偏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应当说,课程标准对汉语言文字能力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与评价办法等方面的设计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中学教学并未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因此也就没法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原因在于:
第一,应试教育导致基础教育中对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陷入盲区。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下,许多学校把语文教学重点都放在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上,重知识轻应用,重理解轻表达,重文学轻实用,造成很多高中毕业生只会写格式化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不会写简单的小论文和应用文。有的高中毕业生连写张请假条也会错误百出,存在格式不对、语句不通、表述不清等问题。“写请假条”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为什么高中毕业生不会写呢?问题就在于考试不考写请假条。中考不考,高考也不会考,于是学校不重视,老师也不重视,教学过程中一带而过,学生就不会自觉地去练习,久而久之也就不会写了。调查数据显示,有37.6%的学生对自己应用文(如通知、请假条、计划与总结、调研报告等)写作能力“不太满意”或“不满意”。
第二,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条件。一是基础教育的师资问题。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无法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地区,特别是农村,许多语文教师普通话不够标准,甚至有的老师还在用方言授课。二是教学条件不完善。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量的综合性语文应用和实践机会,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精力,组织一定量的活动,学校提供一定的设施,学生分出一定的时间。调查发现,有41.35%的学生反映中学没有自己组织的文学社团,31.95%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创办学生自己的文学刊物,28.26%的学生认为学校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甚至“很不重视”。
第三,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比较薄弱。“中学语文能力教学状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52.25%的大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不太满意”或“不满意”,有61.28%的高中毕业生对中学语文教学方式“不太满意”或“不满意”,有28.26%的高中毕业生认为中学阶段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面“不太重视”甚至“很不重视”,只有9%的中学语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大多数学生每天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只有1~2小时,不太喜欢或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比例竟高达38.91%。
2.学生在培养、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缺少实际行动
“中学语文能力教学状况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在中学阶段并不十分注重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60.15%的高中毕业生表示在中学期间没有参加过朗诵比赛,62.59%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过演讲比赛,72.18%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过辩论赛,72.74%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过读书报告会。有60.1%的人表示在读书报告会上积极发言“做不到”或“比较困难”;有39.66%的人表示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太做得到”甚至“比较困难”。能经常阅读名著的学生只有18.23%,经常写随笔(日记)的学生只有20.11%,经常与老师交流的学生只占20.56%,有57.89%的学生从来不投稿。
在中学阶段,由于缺乏指导,学生对汉语言文字训练的方式方法也了解得不够,训练不够系统。调查中,有19.74%的高中毕业生表示自己在中学时期虽然重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训练,有11.28%的高中毕业生则公开表示自己不太重视口语表达训练。
3.我国的汉语言文字能力测评体系不够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有一份由权威部门发布的专门用于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字能力评价的方案,因此无法确定培养、训练的真正目标,也就无法正确评价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水平。标准不明,则目标不清,训练就会迷失方向。
二、意见与建议
1.加强宣传和引导,让教师和学生真正重视汉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语文水平反映在一个人的能力上,表现为语言文字能力,能准确完整地表达清楚一件事情,反映在一个人的素质上,表现为文化素质的高低。这些当然包含直接反映在实际工作能力上,直接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
2.中小学应从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出发,探索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中小学阶段语言文字教育是基础,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高低。在访谈中,高中毕业生普遍认为中小学教学对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有偏颇,导致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如对词的运用、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思维训练等都不够重视,尤其对阅读理解与学生原创作文的指导比较薄弱。在对高校教师的随机访谈中,教师普遍反映在指导大学生毕业论文时,要把很多精力花在帮助大学生修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乱用等问题上。可以说,目前高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偏低很大程度上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部分“不作为”所引起的。
要想提高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应该建立一个各科联动的体系。可以考虑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方面另外设立相应的课程,如演讲课、写作课等,供学生选择学习。除开设相应的课程外,其他时间活动同样要承担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责任。只有建立一个师生重视、相互配合、各科协调一致的立体化语言文字培养体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关键词: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现状;对策
一、语言文字能力现状原因分析
1.汉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方式存在偏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应当说,课程标准对汉语言文字能力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与评价办法等方面的设计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中学教学并未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因此也就没法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原因在于:
第一,应试教育导致基础教育中对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陷入盲区。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下,许多学校把语文教学重点都放在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上,重知识轻应用,重理解轻表达,重文学轻实用,造成很多高中毕业生只会写格式化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不会写简单的小论文和应用文。有的高中毕业生连写张请假条也会错误百出,存在格式不对、语句不通、表述不清等问题。“写请假条”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为什么高中毕业生不会写呢?问题就在于考试不考写请假条。中考不考,高考也不会考,于是学校不重视,老师也不重视,教学过程中一带而过,学生就不会自觉地去练习,久而久之也就不会写了。调查数据显示,有37.6%的学生对自己应用文(如通知、请假条、计划与总结、调研报告等)写作能力“不太满意”或“不满意”。
第二,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条件。一是基础教育的师资问题。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无法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地区,特别是农村,许多语文教师普通话不够标准,甚至有的老师还在用方言授课。二是教学条件不完善。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量的综合性语文应用和实践机会,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精力,组织一定量的活动,学校提供一定的设施,学生分出一定的时间。调查发现,有41.35%的学生反映中学没有自己组织的文学社团,31.95%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创办学生自己的文学刊物,28.26%的学生认为学校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甚至“很不重视”。
第三,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比较薄弱。“中学语文能力教学状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52.25%的大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不太满意”或“不满意”,有61.28%的高中毕业生对中学语文教学方式“不太满意”或“不满意”,有28.26%的高中毕业生认为中学阶段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面“不太重视”甚至“很不重视”,只有9%的中学语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大多数学生每天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只有1~2小时,不太喜欢或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比例竟高达38.91%。
2.学生在培养、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缺少实际行动
“中学语文能力教学状况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在中学阶段并不十分注重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60.15%的高中毕业生表示在中学期间没有参加过朗诵比赛,62.59%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过演讲比赛,72.18%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过辩论赛,72.74%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过读书报告会。有60.1%的人表示在读书报告会上积极发言“做不到”或“比较困难”;有39.66%的人表示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太做得到”甚至“比较困难”。能经常阅读名著的学生只有18.23%,经常写随笔(日记)的学生只有20.11%,经常与老师交流的学生只占20.56%,有57.89%的学生从来不投稿。
在中学阶段,由于缺乏指导,学生对汉语言文字训练的方式方法也了解得不够,训练不够系统。调查中,有19.74%的高中毕业生表示自己在中学时期虽然重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训练,有11.28%的高中毕业生则公开表示自己不太重视口语表达训练。
3.我国的汉语言文字能力测评体系不够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有一份由权威部门发布的专门用于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字能力评价的方案,因此无法确定培养、训练的真正目标,也就无法正确评价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水平。标准不明,则目标不清,训练就会迷失方向。
二、意见与建议
1.加强宣传和引导,让教师和学生真正重视汉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语文水平反映在一个人的能力上,表现为语言文字能力,能准确完整地表达清楚一件事情,反映在一个人的素质上,表现为文化素质的高低。这些当然包含直接反映在实际工作能力上,直接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
2.中小学应从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出发,探索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中小学阶段语言文字教育是基础,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高低。在访谈中,高中毕业生普遍认为中小学教学对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有偏颇,导致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如对词的运用、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思维训练等都不够重视,尤其对阅读理解与学生原创作文的指导比较薄弱。在对高校教师的随机访谈中,教师普遍反映在指导大学生毕业论文时,要把很多精力花在帮助大学生修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乱用等问题上。可以说,目前高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偏低很大程度上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部分“不作为”所引起的。
要想提高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应该建立一个各科联动的体系。可以考虑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方面另外设立相应的课程,如演讲课、写作课等,供学生选择学习。除开设相应的课程外,其他时间活动同样要承担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责任。只有建立一个师生重视、相互配合、各科协调一致的立体化语言文字培养体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