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是高等教育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占领网络阵地、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
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培养高质量人才,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高等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始终围绕“办什么样大学、如何办好大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具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要做到:
(一)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教学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受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殊性,要建立适合学校具体实际的管理模式,加强教学管理,统一教师思想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强化教学保障。根据中共中央16号文件及有关文件要求,学校要进行课程结构调整和学科整合,成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门,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等工作,并且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保障。
(三)加强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活动,主要有教学经验介绍、示范教学;举办思政教师讲课比赛;教学督导组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检查督导的重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集中或分散的检查和督导;学校党政领导、部门党政领导每学期必须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听课任务;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申报各级研究课题,撰写教研论文,并给予重奖等,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实行“五大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应着力在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上下功夫,建立并完善以准入机制、培训机制、规范管理机制、表彰机制和政策机制为基础的辅导员队伍,锻炼出一支管理能力强、知识水平高、敬业爱岗、学生信赖、家长放心的辅导员队伍。
(一)严格准入机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严把辅导员入口关,学校设置辅导员最低学历门槛,通过笔试、面试等考核方式,把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选拔到辅导员岗位上来,建立一支以专职辅导员为主,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为辅,学生辅导员工作助理及高年级学生导师为补充的学科互补、结构合理的辅导员队伍。
(二)坚持培训机制。学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培训工作,对辅导员采取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打造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对在岗辅导员,经常举办政治理论、业务工作(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国家资助工作培训、就业指导培训等)和职业道德等培训,着力提高辅导员的政策理论、业务水平和工作实效。
(三)规范管理机制。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每年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学校应制定《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职责》等规范文本,规范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要求。通过辅导员大会、辅导员论坛、座谈会等形式,宣传辅导员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不足和教训,加强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提升辅导员整体工作水平。
(四)实行表彰机制。完善辅导员考核体系,对考核优秀的辅导员进行表彰和奖励,进一步调动广大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辅导员工作潜能和活力。
(五)落实政策倾斜机制。一是积极推行科级、处级辅导员制,在提拔使用上给予倾斜;二是在职称评聘方面,辅导员可选择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教师或党务政工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申报、评审、聘任,保证辅导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不低于同期毕业的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在职称评审上给予倾斜;三是校内津贴标准高于同级管理人员,在津贴标准上给予倾斜。
通过上述五大机制,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作用突出”的辅导员队伍,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效。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占领网络阵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多途径、全方位地开展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构筑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武装平台
(1)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坚定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主题征文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味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形成学生学习理论、实践理论、坚定信念的热潮。
(2)抓住契机,以主题教育活动为着力点,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抓住重要的节庆日,如“五•一”、“七•一”、“十•一”、“12•9”、“12•4”法制宣传日等,以“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青春礼赞”、“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广泛开展征文、演讲、报告会、座谈会等宣传教育活动,唱响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的主旋律,加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有力的支撑。要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各级学生组织秉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团结青年的作用,打造精品,突出品牌:“科技创新节”和“大学生文化艺术节”闪耀着科技精神与人文思想的光芒;“社团活动月”尽显每个社团的风采;“研究生文化节”集中展现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各学院(部系)结合自身特点举办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电脑节”,“环境日”、“地球日”活动,“电子文化节”,“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角”,“手工制作大赛”,“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周末讲坛”等,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活跃校园学术气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平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和针对性
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应不断加大校园网建设力度,用先进文化占领学校网络阵地,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要建立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新闻网、“主旋律”网、就业网、网上党校、共青团网站、“学生之家”等多种专题网站,逐渐构筑起以校园网、新闻网、思政网站、部门网站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网络思政队伍。一是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选聘政治素质高、思政及网络业务精、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党政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兼职网络评论员,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主动介入校园BBS和校外一些网站的交互式栏目(论坛、贴吧、说吧、留言板等),及时回复、引导师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参与讨论,极大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功能和作用;二是加强网络信息监测,形成网络信息常规监测机制,及时了解网络舆情动态,增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奠定基础
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学校应构建多渠道结合的心理健康体系,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两手抓。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同时要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批品牌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情景剧表演、心理文化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等。在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坚持开展日常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奠定基础。
四、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事实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把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促进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提高全面素质、自觉成长为社会主义有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学生、锻炼学生”为宗旨,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建设,纳入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从满足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入手,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注重“五个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使实践活动贴近社会需要,贴近专业特点,体现时代特色。广大学生在深入基层、深入社会、深入实际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更深切地感受到“邓小平理论”给人民带来了生活富裕、给国家带来了繁荣富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持续快速发展的指导思想。用社会现实、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书本上的理论作注脚,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性,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占领网络阵地、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新华时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六个“为什么”专题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3]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部.德育为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胡锦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05-1-19.
[6]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
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培养高质量人才,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高等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始终围绕“办什么样大学、如何办好大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具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要做到:
(一)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教学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受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殊性,要建立适合学校具体实际的管理模式,加强教学管理,统一教师思想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强化教学保障。根据中共中央16号文件及有关文件要求,学校要进行课程结构调整和学科整合,成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门,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等工作,并且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保障。
(三)加强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活动,主要有教学经验介绍、示范教学;举办思政教师讲课比赛;教学督导组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检查督导的重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集中或分散的检查和督导;学校党政领导、部门党政领导每学期必须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听课任务;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申报各级研究课题,撰写教研论文,并给予重奖等,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实行“五大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应着力在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上下功夫,建立并完善以准入机制、培训机制、规范管理机制、表彰机制和政策机制为基础的辅导员队伍,锻炼出一支管理能力强、知识水平高、敬业爱岗、学生信赖、家长放心的辅导员队伍。
(一)严格准入机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严把辅导员入口关,学校设置辅导员最低学历门槛,通过笔试、面试等考核方式,把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选拔到辅导员岗位上来,建立一支以专职辅导员为主,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为辅,学生辅导员工作助理及高年级学生导师为补充的学科互补、结构合理的辅导员队伍。
(二)坚持培训机制。学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培训工作,对辅导员采取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打造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对在岗辅导员,经常举办政治理论、业务工作(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国家资助工作培训、就业指导培训等)和职业道德等培训,着力提高辅导员的政策理论、业务水平和工作实效。
(三)规范管理机制。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每年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学校应制定《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职责》等规范文本,规范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要求。通过辅导员大会、辅导员论坛、座谈会等形式,宣传辅导员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不足和教训,加强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提升辅导员整体工作水平。
(四)实行表彰机制。完善辅导员考核体系,对考核优秀的辅导员进行表彰和奖励,进一步调动广大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辅导员工作潜能和活力。
(五)落实政策倾斜机制。一是积极推行科级、处级辅导员制,在提拔使用上给予倾斜;二是在职称评聘方面,辅导员可选择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教师或党务政工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申报、评审、聘任,保证辅导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不低于同期毕业的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在职称评审上给予倾斜;三是校内津贴标准高于同级管理人员,在津贴标准上给予倾斜。
通过上述五大机制,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作用突出”的辅导员队伍,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效。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占领网络阵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多途径、全方位地开展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构筑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武装平台
(1)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坚定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主题征文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味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形成学生学习理论、实践理论、坚定信念的热潮。
(2)抓住契机,以主题教育活动为着力点,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抓住重要的节庆日,如“五•一”、“七•一”、“十•一”、“12•9”、“12•4”法制宣传日等,以“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青春礼赞”、“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广泛开展征文、演讲、报告会、座谈会等宣传教育活动,唱响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的主旋律,加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有力的支撑。要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各级学生组织秉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团结青年的作用,打造精品,突出品牌:“科技创新节”和“大学生文化艺术节”闪耀着科技精神与人文思想的光芒;“社团活动月”尽显每个社团的风采;“研究生文化节”集中展现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各学院(部系)结合自身特点举办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电脑节”,“环境日”、“地球日”活动,“电子文化节”,“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角”,“手工制作大赛”,“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周末讲坛”等,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活跃校园学术气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平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和针对性
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应不断加大校园网建设力度,用先进文化占领学校网络阵地,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要建立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新闻网、“主旋律”网、就业网、网上党校、共青团网站、“学生之家”等多种专题网站,逐渐构筑起以校园网、新闻网、思政网站、部门网站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网络思政队伍。一是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选聘政治素质高、思政及网络业务精、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党政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兼职网络评论员,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主动介入校园BBS和校外一些网站的交互式栏目(论坛、贴吧、说吧、留言板等),及时回复、引导师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参与讨论,极大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功能和作用;二是加强网络信息监测,形成网络信息常规监测机制,及时了解网络舆情动态,增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奠定基础
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学校应构建多渠道结合的心理健康体系,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两手抓。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同时要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批品牌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情景剧表演、心理文化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等。在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坚持开展日常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奠定基础。
四、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事实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把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促进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提高全面素质、自觉成长为社会主义有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学生、锻炼学生”为宗旨,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建设,纳入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从满足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入手,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注重“五个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使实践活动贴近社会需要,贴近专业特点,体现时代特色。广大学生在深入基层、深入社会、深入实际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更深切地感受到“邓小平理论”给人民带来了生活富裕、给国家带来了繁荣富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持续快速发展的指导思想。用社会现实、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书本上的理论作注脚,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性,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占领网络阵地、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新华时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六个“为什么”专题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3]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部.德育为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胡锦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05-1-19.
[6]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