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提出,我们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重点突出对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今后人生的发展。一直以来,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长期存在“走形式、低效率、轻感悟、少兴趣”等问题。课改以来,我们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着由量到质的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主动下放主动权”的意识已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并用到实践当中。可是,我们要再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還有待认真研究。以下是我就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体验来谈一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194-02
一、深入钻研文本,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假若教师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钻研,真正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要内容和语言艺术魅力等,那么就可以很好地驾驭课堂,有效解决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之所以有精彩的生成,是因为课前的精心预设。我教《金色的鱼钩》时,仔细地研读了松潘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天气变化无常。明白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稍有不小心,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在课文学习时,学生要抓住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示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从而深刻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然而,学生在认知上是缺乏的,如不联系历史背景,很难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二、激发兴趣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学生的阅读如提不起兴趣,那阅读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尤其是语文学科教学阅读是理解和深化的前提,而兴趣阅读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石。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1.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或读知识清单。
2.课外阅读课时给学生推荐一些容易理解且感兴趣的阅读书籍。
3.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班内开展一些朗读小竞赛等。
4.精心设计情景导入教学,情景场景的导入,可以让学生自然的进入文本的情境中,无需刻意的指导或说明,学生就会进入一种轻松的学习状态。如我教《草船借箭》一课时,设下了疑问:从这个题目中,你可以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我们赶快投入到学习中去吧。学生带着悬念阅读了文本,倾心与文本对话,感知文本的内涵。
我们知道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做好事、读好书。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起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深度学习与感知,有效的确保了课堂教学效率的稳步推进。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然而,现在的语文课,很难听到学生用心去读,学生读的权利被教师剥夺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许多不同的体验正是在多样化的阅读中得以生成的。例如:在学习《半截蜡烛》一课时,学生自读、互读后进行交流。他们不但说出了剧本的语言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剧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通过人物的语言特点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也体会出了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及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采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去悟,课堂效果比预期的还好。
四、巧妙提问,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课堂提问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艺术性,有效的提问是引导、是带动、是延伸,问题的提出要注重方式方法,科学有效的提问可以带动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提问时我常常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法
通过看图或实验来观察学生的状态并提出质疑,利用简单的图例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来找到问题的答案。一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图上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这类问题一提出,学生回答起来就会变得很轻松、很易懂。
2.联系实际法
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解决课本上的疑点、难点问题,如《将相和》一课设计的问题:假如你是廉颇,你是如何去跟蔺相如负荆请罪,你会说些什么?而反过来,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3.抽丝法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课题的题眼就适合提问,例如《杨氏之子》中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等重点句子,可以提问。
如《白杨》中父亲介绍白杨的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不软弱,也不动摇”,教学时可紧扣父亲说的话,逆向寻因,将部分内容与父亲说的话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4.环环相扣法
如:《晏子使楚》我设计了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晏子代表哪个国家出使哪个国家?到楚国去见谁?遭到了楚王的什么?楚王为什么要这样做?想想课文讲了那几件事?而晏子为了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又是怎样反驳的?结果怎样?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懂了全文。
五、读悟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反复的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悟性,而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的知识越多,对学生今后写作的过程中的词语、语句等的运用也就会得心应手。因此,大量的语文阅读对学生处理好文章的结构,语句的表达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学中重视读悟结合、读写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1)读中品悟,积累内化语言
读即朗读,悟即感悟,朗读和感悟相结合,学生才能更桶通透的掌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如在执教《打电话》一课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大胆地朗读,学生在情绪非常兴奋。在进入角色朗读时,不知不觉便感受到了打电话时要尽量节约时间的内涵。
(2)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阅读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为学生写作中的语法运用奠定了基础。如我在执教《梦想的力量》一课时,首先要调动学生们的朗读气势,然后再告诉学生哪些词语要重点突出,这样,学生不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瑞恩心灵的美,懂得词语在句子中所存在的意义,还要让学生明白了要想能够梦想成真就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成真的道理。同时可以布置一项关于人生理想的作业:写一写你的梦想是什么?
综上所述,阅读可以很好的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为学生抒写作文提供大量的宝贵资源。阅读是知识的积累和写作灵感的汇集,更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基石。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语言文化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能够呈现精彩的汉语言运用能力的表达,为学生的各学科的衔接,以及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194-02
一、深入钻研文本,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假若教师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钻研,真正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要内容和语言艺术魅力等,那么就可以很好地驾驭课堂,有效解决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之所以有精彩的生成,是因为课前的精心预设。我教《金色的鱼钩》时,仔细地研读了松潘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天气变化无常。明白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稍有不小心,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在课文学习时,学生要抓住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示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从而深刻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然而,学生在认知上是缺乏的,如不联系历史背景,很难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二、激发兴趣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学生的阅读如提不起兴趣,那阅读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尤其是语文学科教学阅读是理解和深化的前提,而兴趣阅读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石。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1.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或读知识清单。
2.课外阅读课时给学生推荐一些容易理解且感兴趣的阅读书籍。
3.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班内开展一些朗读小竞赛等。
4.精心设计情景导入教学,情景场景的导入,可以让学生自然的进入文本的情境中,无需刻意的指导或说明,学生就会进入一种轻松的学习状态。如我教《草船借箭》一课时,设下了疑问:从这个题目中,你可以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我们赶快投入到学习中去吧。学生带着悬念阅读了文本,倾心与文本对话,感知文本的内涵。
我们知道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做好事、读好书。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起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深度学习与感知,有效的确保了课堂教学效率的稳步推进。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然而,现在的语文课,很难听到学生用心去读,学生读的权利被教师剥夺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许多不同的体验正是在多样化的阅读中得以生成的。例如:在学习《半截蜡烛》一课时,学生自读、互读后进行交流。他们不但说出了剧本的语言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剧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通过人物的语言特点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也体会出了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及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采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去悟,课堂效果比预期的还好。
四、巧妙提问,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课堂提问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艺术性,有效的提问是引导、是带动、是延伸,问题的提出要注重方式方法,科学有效的提问可以带动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提问时我常常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法
通过看图或实验来观察学生的状态并提出质疑,利用简单的图例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来找到问题的答案。一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图上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这类问题一提出,学生回答起来就会变得很轻松、很易懂。
2.联系实际法
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解决课本上的疑点、难点问题,如《将相和》一课设计的问题:假如你是廉颇,你是如何去跟蔺相如负荆请罪,你会说些什么?而反过来,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3.抽丝法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课题的题眼就适合提问,例如《杨氏之子》中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等重点句子,可以提问。
如《白杨》中父亲介绍白杨的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不软弱,也不动摇”,教学时可紧扣父亲说的话,逆向寻因,将部分内容与父亲说的话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4.环环相扣法
如:《晏子使楚》我设计了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晏子代表哪个国家出使哪个国家?到楚国去见谁?遭到了楚王的什么?楚王为什么要这样做?想想课文讲了那几件事?而晏子为了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又是怎样反驳的?结果怎样?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懂了全文。
五、读悟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反复的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悟性,而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的知识越多,对学生今后写作的过程中的词语、语句等的运用也就会得心应手。因此,大量的语文阅读对学生处理好文章的结构,语句的表达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学中重视读悟结合、读写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1)读中品悟,积累内化语言
读即朗读,悟即感悟,朗读和感悟相结合,学生才能更桶通透的掌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如在执教《打电话》一课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大胆地朗读,学生在情绪非常兴奋。在进入角色朗读时,不知不觉便感受到了打电话时要尽量节约时间的内涵。
(2)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阅读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为学生写作中的语法运用奠定了基础。如我在执教《梦想的力量》一课时,首先要调动学生们的朗读气势,然后再告诉学生哪些词语要重点突出,这样,学生不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瑞恩心灵的美,懂得词语在句子中所存在的意义,还要让学生明白了要想能够梦想成真就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成真的道理。同时可以布置一项关于人生理想的作业:写一写你的梦想是什么?
综上所述,阅读可以很好的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为学生抒写作文提供大量的宝贵资源。阅读是知识的积累和写作灵感的汇集,更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基石。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语言文化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能够呈现精彩的汉语言运用能力的表达,为学生的各学科的衔接,以及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