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理论依据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相关物质的“质量差”跟反应物及生成物成正比的原理,求算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1. 数学教材中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即:若a/b=c/d,则a/b=c/d=(a-c)/(b-d)[或=(c-a)/(d-b)]。2. 化学教材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生产物的质量对应成正比。数学和化学中这两个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差量法”解题的依据。
二、 适用范围
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时固体的质量发生变化【见题型1】,有时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题型 2】,有时是溶液的质量发生变化【题型3】。“差量法”就适用于这些化学反应前后同一状态的物质质量有变化的计算。
三、 题目类型及分析解答
题型1固体质量有变化的计算
将质量为100g的铁棒插入盛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出,干燥,测得铁棒的质量为101.6g。
求:① 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② 生成铜多少克?
分析 由题意可知,100g铁棒没有完全反应,而生成的铜又附着在铁棒上导致反应后铁棒比反应前的铁棒质量增加。可用下图表示
答 有11.2g铁参加了反应,生成铜12.8g。
当然,也有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的。如:将H通过盛有8gCuO的试管,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干燥,称得固体的质量为7.6g,求:有多少克CuO参加了反应?其解题思路和方法同上,只把解题格式中的“固体质量增加”改为“固体质量减少”不再重复。
题型2气体质量有变化的计算
把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投入到100g未知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中,二者恰好完全反(下转第49页)(上接第29页)应,过滤得滤液98.2g(不考虑滤液的损失)。
求:① 投入的NaOH固体的质量;
② 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题意,本题简单分析如下:
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溶剂(水)并没有质量的变化,导致溶液的质量变化的原因是溶质发生了变化。
解设投入的固体的质量为x,硫酸铜溶液的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
答:投入的NaOH固体的质量为8g,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同理,亦有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者,可按同样的思路和方法,只把解题格式中的“溶液质量减少”改为“溶液质量增加”即可。
由以上几例不难看出,运用“差量法”解题,必须仔细分析题意,弄清思路,选定状态相同的物质差量,正确恰当的进行应用,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责任编辑 陈方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相关物质的“质量差”跟反应物及生成物成正比的原理,求算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1. 数学教材中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即:若a/b=c/d,则a/b=c/d=(a-c)/(b-d)[或=(c-a)/(d-b)]。2. 化学教材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生产物的质量对应成正比。数学和化学中这两个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差量法”解题的依据。
二、 适用范围
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时固体的质量发生变化【见题型1】,有时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题型 2】,有时是溶液的质量发生变化【题型3】。“差量法”就适用于这些化学反应前后同一状态的物质质量有变化的计算。
三、 题目类型及分析解答
题型1固体质量有变化的计算
将质量为100g的铁棒插入盛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出,干燥,测得铁棒的质量为101.6g。
求:① 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② 生成铜多少克?
分析 由题意可知,100g铁棒没有完全反应,而生成的铜又附着在铁棒上导致反应后铁棒比反应前的铁棒质量增加。可用下图表示
答 有11.2g铁参加了反应,生成铜12.8g。
当然,也有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的。如:将H通过盛有8gCuO的试管,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干燥,称得固体的质量为7.6g,求:有多少克CuO参加了反应?其解题思路和方法同上,只把解题格式中的“固体质量增加”改为“固体质量减少”不再重复。
题型2气体质量有变化的计算
把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投入到100g未知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中,二者恰好完全反(下转第49页)(上接第29页)应,过滤得滤液98.2g(不考虑滤液的损失)。
求:① 投入的NaOH固体的质量;
② 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题意,本题简单分析如下:
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溶剂(水)并没有质量的变化,导致溶液的质量变化的原因是溶质发生了变化。
解设投入的固体的质量为x,硫酸铜溶液的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
答:投入的NaOH固体的质量为8g,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同理,亦有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者,可按同样的思路和方法,只把解题格式中的“溶液质量减少”改为“溶液质量增加”即可。
由以上几例不难看出,运用“差量法”解题,必须仔细分析题意,弄清思路,选定状态相同的物质差量,正确恰当的进行应用,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责任编辑 陈方炜)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